复辞
复辞是把相同的字接二连三地、有间隔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其
中的字有时会发生变化,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或读作不同的
音节。
复辞有三个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它与反复、叠字和同字的区别。
一、复辞是以字作为构成材料的辞格,表达内容与形式并重。它所 运用的语言材料,有的与单音节的词重合;有的只是从词中截取出来的 语素;有的是从词组中分离出来的、表意不完整的词,这些无法在句中 统一起来的语言单位,只能称作字,而不能称作其它的什么名称,所以 叫复辞。而反复的修辞作用侧重在强调和突出表达内容上,它是以词以 上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各级语言单位作为构成材料的。二者有明显的不 同。
二、复辞的排列位置自由灵活,不如反复、叠字、同字有规则。
三、复辞内反复出现的“字”由于用法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这一特点彻底划清了它和反复、同字、叠字的界线。
复辞是一种内容与形式并重的修辞方式。它的修辞作用也可归纳 为三个方面。
一、复辞中的字大都是单音节的实词,或是单音节的实语素,可以 在同一句中,也可以在上下句中,或是数句中。这些相继重复出现的字, 以其本身的意义强化了信息符号,突出了表意中心,加深了示意深度和 广度。它的一字多义、多用的功能,使语意变得丰富而含蓄,“同一”之 中蕴含着变化,给语言增添了兴味和情趣。
二、复辞可以串连词句,贯通文意,使语言显得紧凑、严密;用于 抒情,可以使感情强烈,音调和谐; 用于说理,阐述透辟,条理分明; 用于叙事,层次清楚,叙述畅达。
三、复辞可以造成语意的鲜明,和谐的节奏感,使语言具有起伏跌 宕、连绵往复的音乐感。易读易记,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复辞多存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中少见,若有,也多在诗歌、戏曲 之中。复辞大多是单音节的字、词,有时也有双音节的词复用,但仍然 只是把它们看做是字,而不是词。
1.爱生活吧,像爱你爱人那样地热爱 生活吧。(李季《热爱生活,大胆创造》)
评析 例句中的“爱”字,有的是单音 节的词,有的是从词中截取的语素,不 是同等级的语言单位的反复。因此,应 该将它们看作是复辞。寥寥17字中,接 连出现四个“爱”字,可见诗人的用意 在于突出和强调“热爱生活,大胆创 造”的主题。
2. 蚕生春三月,春蚕正含绿。女儿采 春桑,歌吹当春曲。(《南朝乐府民歌· 采桑度》)
评析 一句一个“春”字,描绘出一幅 春光明媚的养蚕图。欢快的劳动场面和 欢快的心理,被刻画得质朴而动人。这 是劳动的诗化和诗化的劳动,看似平淡 的语言,却有浓郁的情味。
3. 齐臻臻珠围翠绕,冷清清绿暗红 疏。但合眼梦里寻春去: 春光堪画,春 景难图; 春心狂荡,春梦何如?消春愁 不曾两叶眉舒,殢春娇一点心酥。 (马致远《惜春曲》)
评析 曲中抒发出作者为春光所醉,为 春光所愁,为春光所惜的万般情态。自 第三句起,每句点出一个“春”字,有 的独立成词,有的成为构词语素,前呼 后应,一气呵成,既写春景,又述心境, 鲜明地突出了 “惜春”的主题。
4. 消毒口罩毒菌多,卫生纸巾不卫 生。(《人民日报》1989年1月10日小 标题)
评析 这是运用复辞修辞手法制作的 一则新闻标题,意在讽刺批评某些卫生 制品厂家,忽视公共卫生,产品质量低 劣的现象。中心突出,简洁生动,对照 鲜明,揭露深刻,节奏分明的语言形式, 使读者易读易记。
5. 甲: 大大妈大模大样骑大马,
乙: 老姥姥老夫老妻赶老羊。
评析 甲乙二人每句话中各自使用了 五个相同的音节,语意错综连绵,音律 回环往复。写人状物各具神情,给语言 添了许多幽默、诙谐的情味。
6.好领导,好政策,好形势,好上加好。
富国家,富集体,富社员,富了又富。
评析 上联用了五个“好”字,词性相 同,词义相同,属反复修辞。下联用了 五个“富”字,前三个是动词,后两个 是形容词,构成复辞。上下联之间呈现 出因果关系,不仅歌颂了美好的生活, 而且揭示了美好生活获得的原因。蕴有 深意。
7.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 公理何存?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 所外者苦!
评析 据说,这是革命先烈郭亮同志创 作的对联。联内五个 “公”字和五个 “所”字反复出现,把一个鱼肉百姓,腐 化堕落的反动地方政权刻画得入木三 分。
8.原以为此番升官,我能做个管官的 官。又谁知我这个大官头上还压着官。 侯爷、王爷他们官告官,偏要我这小官 审大官。他们本是管官的官,我这被管 的官儿怎能管那管官的官; 官管官,官 被管,管官,官管,官官管管,管管官 官,叫我怎做官?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 的瘪官!(新编古装讽刺喜剧《徐九经升 官记》)
评析 这是古装讽刺喜剧《徐九经升官 记》中徐九经的一段唱词。整个唱词共 用25个“官”字,参差不齐,密布全篇, 每句均以 “官”字结尾,时起时伏,连 绵回荡。和谐的音律,强有力的节奏,在 视觉上和听觉上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情 趣。唱腔中那反复咏唱的每一个 “官” 字,都突出了喜剧中“官场烂”、“做官 难”的主题思想。
9.娇娇爱花,满脑子花枝招展,走动 起来花枝乱颤,像古戏里的花旦。(李中 文《娇娇》)
评析 四句话里有四个“花”字。有的 可以独立成词;有的是从词组中分离出 来的; 有的截取于词。运用在同一组句 子中,体现了复辞以字为构成材料的修 辞特点。四个“花”字,从不同的角度 写出了娇娇的习性、爱好,举止、神态, 用笔简洁,语言活泼连贯,画龙点睛般 地突现出娇娇的爱美性格。
10.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 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 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评析 这副对联,上联题自成都望江 楼,下联却是根据什邡县城珠市坝内的 一口 “古印月井”对出的。上下联相对 天衣无缝,丝丝入扣,浑然一体。利用 一座望江楼,一口印月井行云流水般写 出了奔流千年的江,叠映万载的月。此 联吟诵咀嚼,盘旋错结,兴味盎然。
11.这年头,是苦年头,苦上加苦,身 家的苦,加上民族的苦。
苦是苦到头了,现在所需要的,是 对于苦之意义的认识。要解除苦的灾 难,还是靠我们吃苦的大众,抱着不怕 苦的精神,团结起来,努力向前干。(高 士其《味——谈吃苦》)
评析 作者的意图,由一组“苦”字复 辞体现出来了。11个“苦”字,参差不 齐地贯穿全文,犹如乐章中的主题旋 律,盘旋回荡在字里行间。深重的苦与 不畏苦的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坚强意 志,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真诚、 坦率、质朴的语言具有震动人心的力 量。
12. 鼻孔子,眼珠子,珠 (朱) 子高 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超过先生。
评析 这副对联是清朝时期一个私塾 先生和他的考上翰林的学生对的对子。 这位学生高中翰林,衣锦还乡。乡里大 摆宴席以示庆贺,又请私塾先生在旁陪 坐,先生因在学生之下,心中不服,出 此上联,学生当即对出下联。先生心服 口服道: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联以眼珠子高于鼻孔子的表面 现象来谐音双关出朱熹虽为一代儒学 大家,但其地位终究在儒家鼻祖孔子之 下,从而暗示自己虽坐于学生之下,但 实际地位却高于学生。下联对得更妙! “眉先生、胡后生”既道出了眉毛胡须的 生长顺序,又暗示了师生关系,婉转地 道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事实。整副 对联,富有哲理,构思精巧,立意深刻, 表达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13.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评析 短短一句仅十字,“柳”字就占了 四字,每个“柳”字都有它的不同含义 和用法,或地方,或姓氏,或树名,或 江名,一字多用,拓展了语言的示意深 度和广度,使语言变得丰富而含蓄。因 为在同一字中又蕴含着许多变化,给诗 句增添了不少艺术情趣。
1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 下》)
评析 “乐”和“忧”在句中反复出现 四次,而意义和语法作用却不尽相同。 以“乐”为例,第一、三个“乐”,作动 词,而第二、四个 “乐” 是作名词。 “忧”的形式和“乐”相同。这种同中有 异、异中有同的语言形式,充分体现了 复辞的修辞特点。
1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评析 这句话意思是:尊敬我的长辈同 时尊敬每一个长辈,爱护我的孩子同时 要爱护所有的孩子。在这里前面的 “老”和“幼”是动词,后两个“老”字 和“幼”字是名词。从用词用段上看,是 转类,从语言形式上讲,是“复辞”,这 是转类和复辞的兼用形式。
16.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 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灵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足 朝天莫怪天尊。
评析 这是一副为某道士写的挽联。幽 默诙谐的笔调讽刺了无为一世,以 “老 子”招牌混沌一生的道士。挽联中的 “老子”并非指父亲,同 “天尊”一样, 指的是道家鼻祖老聃。
17.做官难,此难那难,千难万难,窃 以为一言以蔽之,即是难在有本事把 “官性” 与 “人性” 融其一身。既做 “官”,铁面无私;又做“人”,人情饱满, 此所谓做官之大“难”也! (方鸿儒《做 官难易辩》)
评析 一个“难”字在一段话中重复出 现七次。除一、六两“难”字是形容词 外,其余均是名词。词性不同,涵义自 然相异,完全符合复辞的修辞特点。重 点突出,层次清晰地渲染、烘托出做官 的“难”处。所谓“官性”和“人性”之 说,蕴意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18. 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折;
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评析 上联中的四个 “曲”,第一个 “曲”作名词,指的是曲艺,戏曲;第二 个 “曲”作形容词,指的是戏曲艺术的 曲折性; 第三个“曲”作动词用,“描 写”、“表现”的意思; 第四个“曲”与 第二个“曲”字同义。下联四个“戏”字, 如同上联的“曲”字,也有三种用法,三 种词义。复辞修辞手法的运用,曲折、含 蓄地揭示出戏曲艺术的性质、特点与社 会表达功能。语言精巧,寓意深刻,给 人启示。
19. 清洁人清洁心清清洁洁清世界;
光明地光明路光光明明光新天。
评析 此联运用了复辞和析词修辞法。 在“清洁”、“光明”二词上构思立意,或 反复,或重叠,或拆词单用,构成两组 复辞。上联颂清洁工人,下联赞他们的 崇高劳动,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 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颂。
2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评析 这副对联集对偶、同字、顶真、复 辞于一身,造成了多种修辞效果,而且 在字数上也很有特点,两字一顿,三字 一顿,最后是四字一句。构成一种渐趋 渐进的阶梯形式,特别宜于吟诵。既是 作者抒情咏怀之作,又是对 “秀才不闻 窗外事”的读书人和读书方法的批评。
21.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评析 这副对联是根据水车和风扇各 自的功能、特征构想出来的。车、水、风、 扇,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既作定语、宾 语,又作主语、谓语。回环往复,节奏 分明,加深了语言的示意深度和广度, 给语言增添了兴味和情趣。据说这副对 联为明朝名士唐伯虎和祝枝山郊游时 所作,生动简练地描绘出一幅农民车 水、打场的农作图。
22. 说甚么天主教,妄称天父、天兄, 绝天理,灭天伦,把青天世界闹作天牢, 若有一日讨天诛,天才有眼;
看这些地方官,都是地匪、地棍,掘 地坪,挖地坑,将大地山河弄成地狱,还 要抽地丁地税,地也无皮。
评析 这是一副复辞对联。上联一个 “天”字重复出现九次; 下联一个“地” 字也反复出现九次,“天”“地”相对,互 相衬托、映照,无情地揭露了中外反动 派利用宗教活动,鱼肉百姓、残害人民 的罪行。复辞的运用,加强了对联的口 语化和抒情气息,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 力。
23.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吹 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 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评析 上联中一组“声”字复辞描写出 寺庙的空旷、寂静,以声衬静; 下联里 一组“色”字复辞,绘出了周围景色与 寺庙的空寥、超尘,以 “色”衬“空”。 两组复辞相映照,构成一幅清静、幽雅 的图画,给人以意境别具、超尘脱俗之 感。
24.是是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 《荀子·修身》)
评析 这句话大意是: 肯定正确的,否 定错误的,叫做明智; 否定正确的,肯 定错误的,叫做愚蠢。四个“是”字第 一、四个是动词,“肯定”的意思,第二、 三个是名词,“正确”的意思; 四个 “非”字也是一动一名。具有深刻的哲理 意味和辩证色彩,给人启迪。
25. 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醹 醁,孤山山下醉林逋。(曾瑞《醉太平》)
评析 “堤”、“桥”、“山”三字重复在 曲中出现,看似叠字,实则复辞。因为 前面的 “堤”、“桥”、“山”三字是名词 中的语素,而后面三字可以独立成词, 不同质的语言单位重复运用,是复辞的 表达特点。三组复辞,将三个画面剪辑 成一幅完整的西湖醉春图。新颖别致, 简洁含蓄,情味深长。
26.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评析 这是一副运用复辞手法制作的 对联。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用以概 括和总结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原则和经 验。一个演员要想具有“装谁像谁”的 艺术才能和艺术成就,必须“非我”,与 “角色”溶为一体。不仅观众看着像,而 且自己也到了 “忘我” 境界。“我” 与 “谁”两组复辞,深刻地说明了角色与演 员之间的辩证关系,给人许多宝贵的启 示。
27. 细柳何细哉: 眉细,腰细,凌波 细,且喜心思更细;
高郎诚高矣: 品高,志高,文字 高,但愿寿数更高。
评析 这是小说主人公高生与细柳夫 妻二人唱和的一副对联。联中巧用对方 名字中的“细”和“高”,语意双关地道 出相互间的倾心、爱慕之情。对仗工整, 情感真挚,构思别致,颇有情味。
28.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 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 亦无忌。
评析 据说明朝才子李梦阳在主持府 试时,发现一考生与他同名,便责备他 不该重名,同时出一则上联进行责难。 上联的意思是说蔺相如和司马相如两 个历史人物,虽都叫相如,但实际上司 马相如人品才能远不如蔺相如。上联后 两个“相如”不是指名字,而是相同、相 等的意思。这个考生才思敏捷,立刻对 出下联,意思是魏无忌,长孙无忌,别 人都不忌讳,我也不忌讳。同样借用了 两个历史人物,巧妙地揶揄了李梦阳的 自大,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联尾的两个 “无忌”,已换义为“不忌讳”的意思。这 种复辞手法用在对联中,能够以少的文 字表达出丰富的含意,语言上形成了一 种回环往复、跌宕起伏的气势和语意双 关的情趣。
29.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 逢月半;
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 对年头。
评析 上联六个 “月”字,下联六个 “年”字,用法不同,含义不同,构成两 组复辞。语言紧凑、严密,节奏和谐鲜 明,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30. 一笔之误,一字之差,一词不妥, 一句不慎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能小看 这个“一”字吗? (粟登亮《语文学习》 1989年12月)
评析 运用复辞“一”来说理,“一笔”、 “一词”、“一句”层层剖析,透彻地说明 了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语 言文字应有的态度。全例共有五个 “一”字,从头到尾,贯通全文,触目皆 是,令人警醒: 小处不可忽视。
31.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 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 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 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识, 吹一回喝一回。(无名氏《雁儿落带过得 胜令》)
评析 这首曲中23个“一”字,组成复 辞。有实有虚,用法相异,穿插曲中,造 成语言的鲜明节奏,可歌可泣。同曲中 的“人生短促”、“潦倒忧伤”的思想感 情相吻合,达到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统 一。
32.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风浪井,搏风浪,风自浪兴。
评析 据说这副对联为宋代文士游戏 之作。一些名士墨客会聚烟水亭,陪黄 山谷游览的书生见一香客在吸水烟,便 信口吟出上联,黄山谷想到刚刚游过的 “浪井”,即对出下联。上下联都运用了 复辞手法,一个“烟”字,一个“浪”字, 用得云遮雾绕,切情,切景,耐人寻味。
33.做事易,易做事,做事易做易事;
成功难,难成功,成功难成难功。
评析 这副对联运用了反复与复辞的 修辞方式。“做”、“事”、“成”、“功”虽 然排列不同,但意义用法是相同的,所 以只能说它们是反复,而“易”、“难”不 但排列位置不同,而且用法也不同。“易 做易事”和 “难成难功” 中第一个 “易”和“难”做状语,而后一个“易”、 “难”做定语,意义也稍有差异,应把它 们看作是复辞。对联中的 “一易” “一 难”形成鲜明的对照,启发人们不畏艰 难去争取胜利。
34. 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 言人之 欲言,就不太容易; 言人之不能言,就 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 能言。(马寅初语,引自 《中外名人名 言》)
评析 此例运用了复辞与层递相结合 的修辞方法,反复出现的“言”字,层 层推出 “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大 胆创新”的治学之道。文中的“言”字, 起伏跌宕,连绵往复,既给语言增添了 和谐自然、节奏分明的乐感,又透彻地 说明了表达的主旨,颇有说服力。
35. 谁不喜,谁不爱,
都想把情根往她身上栽。
荷荷有了个苦经验,
自由要自由个好条件。
评析 诗中的“自由”,一个是名词,一 个是动词,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应 该看做复辞。虽然是双音节的词,却应 该把它当作两个字看待,否则,就会有 悖于复辞的形式特征。
3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论语·为政》)
评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 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明智的。其 中“知”反复出现五次,前四个“知”是 动词,“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 是形容词“明智”的意思。“知”构成了 转类和复辞的兼用形式。回环往复的音 节,充满告诫的语气,用于说理,简洁 明了,紧凑集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复辞有三个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它与反复、叠字和同字的区别。
一、复辞是以字作为构成材料的辞格,表达内容与形式并重。它所 运用的语言材料,有的与单音节的词重合;有的只是从词中截取出来的 语素;有的是从词组中分离出来的、表意不完整的词,这些无法在句中 统一起来的语言单位,只能称作字,而不能称作其它的什么名称,所以 叫复辞。而反复的修辞作用侧重在强调和突出表达内容上,它是以词以 上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各级语言单位作为构成材料的。二者有明显的不 同。
二、复辞的排列位置自由灵活,不如反复、叠字、同字有规则。
三、复辞内反复出现的“字”由于用法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这一特点彻底划清了它和反复、同字、叠字的界线。
复辞是一种内容与形式并重的修辞方式。它的修辞作用也可归纳 为三个方面。
一、复辞中的字大都是单音节的实词,或是单音节的实语素,可以 在同一句中,也可以在上下句中,或是数句中。这些相继重复出现的字, 以其本身的意义强化了信息符号,突出了表意中心,加深了示意深度和 广度。它的一字多义、多用的功能,使语意变得丰富而含蓄,“同一”之 中蕴含着变化,给语言增添了兴味和情趣。
二、复辞可以串连词句,贯通文意,使语言显得紧凑、严密;用于 抒情,可以使感情强烈,音调和谐; 用于说理,阐述透辟,条理分明; 用于叙事,层次清楚,叙述畅达。
三、复辞可以造成语意的鲜明,和谐的节奏感,使语言具有起伏跌 宕、连绵往复的音乐感。易读易记,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复辞多存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中少见,若有,也多在诗歌、戏曲 之中。复辞大多是单音节的字、词,有时也有双音节的词复用,但仍然 只是把它们看做是字,而不是词。
1.爱生活吧,像爱你爱人那样地热爱 生活吧。(李季《热爱生活,大胆创造》)
评析 例句中的“爱”字,有的是单音 节的词,有的是从词中截取的语素,不 是同等级的语言单位的反复。因此,应 该将它们看作是复辞。寥寥17字中,接 连出现四个“爱”字,可见诗人的用意 在于突出和强调“热爱生活,大胆创 造”的主题。
2. 蚕生春三月,春蚕正含绿。女儿采 春桑,歌吹当春曲。(《南朝乐府民歌· 采桑度》)
评析 一句一个“春”字,描绘出一幅 春光明媚的养蚕图。欢快的劳动场面和 欢快的心理,被刻画得质朴而动人。这 是劳动的诗化和诗化的劳动,看似平淡 的语言,却有浓郁的情味。
3. 齐臻臻珠围翠绕,冷清清绿暗红 疏。但合眼梦里寻春去: 春光堪画,春 景难图; 春心狂荡,春梦何如?消春愁 不曾两叶眉舒,殢春娇一点心酥。 (马致远《惜春曲》)
评析 曲中抒发出作者为春光所醉,为 春光所愁,为春光所惜的万般情态。自 第三句起,每句点出一个“春”字,有 的独立成词,有的成为构词语素,前呼 后应,一气呵成,既写春景,又述心境, 鲜明地突出了 “惜春”的主题。
4. 消毒口罩毒菌多,卫生纸巾不卫 生。(《人民日报》1989年1月10日小 标题)
评析 这是运用复辞修辞手法制作的 一则新闻标题,意在讽刺批评某些卫生 制品厂家,忽视公共卫生,产品质量低 劣的现象。中心突出,简洁生动,对照 鲜明,揭露深刻,节奏分明的语言形式, 使读者易读易记。
5. 甲: 大大妈大模大样骑大马,
乙: 老姥姥老夫老妻赶老羊。
(传统相声《对春联》)
评析 甲乙二人每句话中各自使用了 五个相同的音节,语意错综连绵,音律 回环往复。写人状物各具神情,给语言 添了许多幽默、诙谐的情味。
6.好领导,好政策,好形势,好上加好。
富国家,富集体,富社员,富了又富。
(李国桢《古今对联集锦》)
评析 上联用了五个“好”字,词性相 同,词义相同,属反复修辞。下联用了 五个“富”字,前三个是动词,后两个 是形容词,构成复辞。上下联之间呈现 出因果关系,不仅歌颂了美好的生活, 而且揭示了美好生活获得的原因。蕴有 深意。
7.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 公理何存?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 所外者苦!
(彭友元等《对联趣话》)
评析 据说,这是革命先烈郭亮同志创 作的对联。联内五个 “公”字和五个 “所”字反复出现,把一个鱼肉百姓,腐 化堕落的反动地方政权刻画得入木三 分。
8.原以为此番升官,我能做个管官的 官。又谁知我这个大官头上还压着官。 侯爷、王爷他们官告官,偏要我这小官 审大官。他们本是管官的官,我这被管 的官儿怎能管那管官的官; 官管官,官 被管,管官,官管,官官管管,管管官 官,叫我怎做官?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 的瘪官!(新编古装讽刺喜剧《徐九经升 官记》)
评析 这是古装讽刺喜剧《徐九经升官 记》中徐九经的一段唱词。整个唱词共 用25个“官”字,参差不齐,密布全篇, 每句均以 “官”字结尾,时起时伏,连 绵回荡。和谐的音律,强有力的节奏,在 视觉上和听觉上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情 趣。唱腔中那反复咏唱的每一个 “官” 字,都突出了喜剧中“官场烂”、“做官 难”的主题思想。
9.娇娇爱花,满脑子花枝招展,走动 起来花枝乱颤,像古戏里的花旦。(李中 文《娇娇》)
评析 四句话里有四个“花”字。有的 可以独立成词;有的是从词组中分离出 来的; 有的截取于词。运用在同一组句 子中,体现了复辞以字为构成材料的修 辞特点。四个“花”字,从不同的角度 写出了娇娇的习性、爱好,举止、神态, 用笔简洁,语言活泼连贯,画龙点睛般 地突现出娇娇的爱美性格。
10.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 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 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张过等编《楹联故事选》)
评析 这副对联,上联题自成都望江 楼,下联却是根据什邡县城珠市坝内的 一口 “古印月井”对出的。上下联相对 天衣无缝,丝丝入扣,浑然一体。利用 一座望江楼,一口印月井行云流水般写 出了奔流千年的江,叠映万载的月。此 联吟诵咀嚼,盘旋错结,兴味盎然。
11.这年头,是苦年头,苦上加苦,身 家的苦,加上民族的苦。
苦是苦到头了,现在所需要的,是 对于苦之意义的认识。要解除苦的灾 难,还是靠我们吃苦的大众,抱着不怕 苦的精神,团结起来,努力向前干。(高 士其《味——谈吃苦》)
评析 作者的意图,由一组“苦”字复 辞体现出来了。11个“苦”字,参差不 齐地贯穿全文,犹如乐章中的主题旋 律,盘旋回荡在字里行间。深重的苦与 不畏苦的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坚强意 志,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真诚、 坦率、质朴的语言具有震动人心的力 量。
12. 鼻孔子,眼珠子,珠 (朱) 子高 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超过先生。
(张过等编《楹联故事选》)
评析 这副对联是清朝时期一个私塾 先生和他的考上翰林的学生对的对子。 这位学生高中翰林,衣锦还乡。乡里大 摆宴席以示庆贺,又请私塾先生在旁陪 坐,先生因在学生之下,心中不服,出 此上联,学生当即对出下联。先生心服 口服道: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联以眼珠子高于鼻孔子的表面 现象来谐音双关出朱熹虽为一代儒学 大家,但其地位终究在儒家鼻祖孔子之 下,从而暗示自己虽坐于学生之下,但 实际地位却高于学生。下联对得更妙! “眉先生、胡后生”既道出了眉毛胡须的 生长顺序,又暗示了师生关系,婉转地 道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事实。整副 对联,富有哲理,构思精巧,立意深刻, 表达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13.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宗元《种柳戏题》)
评析 短短一句仅十字,“柳”字就占了 四字,每个“柳”字都有它的不同含义 和用法,或地方,或姓氏,或树名,或 江名,一字多用,拓展了语言的示意深 度和广度,使语言变得丰富而含蓄。因 为在同一字中又蕴含着许多变化,给诗 句增添了不少艺术情趣。
1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 下》)
评析 “乐”和“忧”在句中反复出现 四次,而意义和语法作用却不尽相同。 以“乐”为例,第一、三个“乐”,作动 词,而第二、四个 “乐” 是作名词。 “忧”的形式和“乐”相同。这种同中有 异、异中有同的语言形式,充分体现了 复辞的修辞特点。
1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梁惠王上》)
评析 这句话意思是:尊敬我的长辈同 时尊敬每一个长辈,爱护我的孩子同时 要爱护所有的孩子。在这里前面的 “老”和“幼”是动词,后两个“老”字 和“幼”字是名词。从用词用段上看,是 转类,从语言形式上讲,是“复辞”,这 是转类和复辞的兼用形式。
16.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 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灵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足 朝天莫怪天尊。
(顾平旦 曾保泉编《对联欣赏》)
评析 这是一副为某道士写的挽联。幽 默诙谐的笔调讽刺了无为一世,以 “老 子”招牌混沌一生的道士。挽联中的 “老子”并非指父亲,同 “天尊”一样, 指的是道家鼻祖老聃。
17.做官难,此难那难,千难万难,窃 以为一言以蔽之,即是难在有本事把 “官性” 与 “人性” 融其一身。既做 “官”,铁面无私;又做“人”,人情饱满, 此所谓做官之大“难”也! (方鸿儒《做 官难易辩》)
评析 一个“难”字在一段话中重复出 现七次。除一、六两“难”字是形容词 外,其余均是名词。词性不同,涵义自 然相异,完全符合复辞的修辞特点。重 点突出,层次清晰地渲染、烘托出做官 的“难”处。所谓“官性”和“人性”之 说,蕴意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18. 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折;
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明·傅青王题戏台对联)
评析 上联中的四个 “曲”,第一个 “曲”作名词,指的是曲艺,戏曲;第二 个 “曲”作形容词,指的是戏曲艺术的 曲折性; 第三个“曲”作动词用,“描 写”、“表现”的意思; 第四个“曲”与 第二个“曲”字同义。下联四个“戏”字, 如同上联的“曲”字,也有三种用法,三 种词义。复辞修辞手法的运用,曲折、含 蓄地揭示出戏曲艺术的性质、特点与社 会表达功能。语言精巧,寓意深刻,给 人启示。
19. 清洁人清洁心清清洁洁清世界;
光明地光明路光光明明光新天。
(李尔重赠清洁工的对联,摘自 《河北日报》 1983年4月10日)
评析 此联运用了复辞和析词修辞法。 在“清洁”、“光明”二词上构思立意,或 反复,或重叠,或拆词单用,构成两组 复辞。上联颂清洁工人,下联赞他们的 崇高劳动,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 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颂。
2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任喜民编 《对联艺术》)
评析 这副对联集对偶、同字、顶真、复 辞于一身,造成了多种修辞效果,而且 在字数上也很有特点,两字一顿,三字 一顿,最后是四字一句。构成一种渐趋 渐进的阶梯形式,特别宜于吟诵。既是 作者抒情咏怀之作,又是对 “秀才不闻 窗外事”的读书人和读书方法的批评。
21.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彭友元《对联趣话》)
评析 这副对联是根据水车和风扇各 自的功能、特征构想出来的。车、水、风、 扇,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既作定语、宾 语,又作主语、谓语。回环往复,节奏 分明,加深了语言的示意深度和广度, 给语言增添了兴味和情趣。据说这副对 联为明朝名士唐伯虎和祝枝山郊游时 所作,生动简练地描绘出一幅农民车 水、打场的农作图。
22. 说甚么天主教,妄称天父、天兄, 绝天理,灭天伦,把青天世界闹作天牢, 若有一日讨天诛,天才有眼;
看这些地方官,都是地匪、地棍,掘 地坪,挖地坑,将大地山河弄成地狱,还 要抽地丁地税,地也无皮。
(咸丰年间骂天主教联,摘自彭友 元等《对联趣话》)
评析 这是一副复辞对联。上联一个 “天”字重复出现九次; 下联一个“地” 字也反复出现九次,“天”“地”相对,互 相衬托、映照,无情地揭露了中外反动 派利用宗教活动,鱼肉百姓、残害人民 的罪行。复辞的运用,加强了对联的口 语化和抒情气息,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 力。
23.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吹 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 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任喜民《对联艺术·浙江天台山 方广寺联》)
评析 上联中一组“声”字复辞描写出 寺庙的空旷、寂静,以声衬静; 下联里 一组“色”字复辞,绘出了周围景色与 寺庙的空寥、超尘,以 “色”衬“空”。 两组复辞相映照,构成一幅清静、幽雅 的图画,给人以意境别具、超尘脱俗之 感。
24.是是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 《荀子·修身》)
评析 这句话大意是: 肯定正确的,否 定错误的,叫做明智; 否定正确的,肯 定错误的,叫做愚蠢。四个“是”字第 一、四个是动词,“肯定”的意思,第二、 三个是名词,“正确”的意思; 四个 “非”字也是一动一名。具有深刻的哲理 意味和辩证色彩,给人启迪。
25. 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醹 醁,孤山山下醉林逋。(曾瑞《醉太平》)
评析 “堤”、“桥”、“山”三字重复在 曲中出现,看似叠字,实则复辞。因为 前面的 “堤”、“桥”、“山”三字是名词 中的语素,而后面三字可以独立成词, 不同质的语言单位重复运用,是复辞的 表达特点。三组复辞,将三个画面剪辑 成一幅完整的西湖醉春图。新颖别致, 简洁含蓄,情味深长。
26.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对联集锦·梅兰芳的座右铭》)
评析 这是一副运用复辞手法制作的 对联。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用以概 括和总结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原则和经 验。一个演员要想具有“装谁像谁”的 艺术才能和艺术成就,必须“非我”,与 “角色”溶为一体。不仅观众看着像,而 且自己也到了 “忘我” 境界。“我” 与 “谁”两组复辞,深刻地说明了角色与演 员之间的辩证关系,给人许多宝贵的启 示。
27. 细柳何细哉: 眉细,腰细,凌波 细,且喜心思更细;
高郎诚高矣: 品高,志高,文字 高,但愿寿数更高。
(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评析 这是小说主人公高生与细柳夫 妻二人唱和的一副对联。联中巧用对方 名字中的“细”和“高”,语意双关地道 出相互间的倾心、爱慕之情。对仗工整, 情感真挚,构思别致,颇有情味。
28.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 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 亦无忌。
(张过等编《楹联故事选》)
评析 据说明朝才子李梦阳在主持府 试时,发现一考生与他同名,便责备他 不该重名,同时出一则上联进行责难。 上联的意思是说蔺相如和司马相如两 个历史人物,虽都叫相如,但实际上司 马相如人品才能远不如蔺相如。上联后 两个“相如”不是指名字,而是相同、相 等的意思。这个考生才思敏捷,立刻对 出下联,意思是魏无忌,长孙无忌,别 人都不忌讳,我也不忌讳。同样借用了 两个历史人物,巧妙地揶揄了李梦阳的 自大,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联尾的两个 “无忌”,已换义为“不忌讳”的意思。这 种复辞手法用在对联中,能够以少的文 字表达出丰富的含意,语言上形成了一 种回环往复、跌宕起伏的气势和语意双 关的情趣。
29.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 逢月半;
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 对年头。
(彭友元等编 《对联趣话》)
评析 上联六个 “月”字,下联六个 “年”字,用法不同,含义不同,构成两 组复辞。语言紧凑、严密,节奏和谐鲜 明,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30. 一笔之误,一字之差,一词不妥, 一句不慎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能小看 这个“一”字吗? (粟登亮《语文学习》 1989年12月)
评析 运用复辞“一”来说理,“一笔”、 “一词”、“一句”层层剖析,透彻地说明 了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语 言文字应有的态度。全例共有五个 “一”字,从头到尾,贯通全文,触目皆 是,令人警醒: 小处不可忽视。
31.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 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 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 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识, 吹一回喝一回。(无名氏《雁儿落带过得 胜令》)
评析 这首曲中23个“一”字,组成复 辞。有实有虚,用法相异,穿插曲中,造 成语言的鲜明节奏,可歌可泣。同曲中 的“人生短促”、“潦倒忧伤”的思想感 情相吻合,达到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统 一。
32.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风浪井,搏风浪,风自浪兴。
(张过等编《楹联故事选》)
评析 据说这副对联为宋代文士游戏 之作。一些名士墨客会聚烟水亭,陪黄 山谷游览的书生见一香客在吸水烟,便 信口吟出上联,黄山谷想到刚刚游过的 “浪井”,即对出下联。上下联都运用了 复辞手法,一个“烟”字,一个“浪”字, 用得云遮雾绕,切情,切景,耐人寻味。
33.做事易,易做事,做事易做易事;
成功难,难成功,成功难成难功。
(李国桢编 《古今对联集绵》)
评析 这副对联运用了反复与复辞的 修辞方式。“做”、“事”、“成”、“功”虽 然排列不同,但意义用法是相同的,所 以只能说它们是反复,而“易”、“难”不 但排列位置不同,而且用法也不同。“易 做易事”和 “难成难功” 中第一个 “易”和“难”做状语,而后一个“易”、 “难”做定语,意义也稍有差异,应把它 们看作是复辞。对联中的 “一易” “一 难”形成鲜明的对照,启发人们不畏艰 难去争取胜利。
34. 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 言人之 欲言,就不太容易; 言人之不能言,就 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 能言。(马寅初语,引自 《中外名人名 言》)
评析 此例运用了复辞与层递相结合 的修辞方法,反复出现的“言”字,层 层推出 “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大 胆创新”的治学之道。文中的“言”字, 起伏跌宕,连绵往复,既给语言增添了 和谐自然、节奏分明的乐感,又透彻地 说明了表达的主旨,颇有说服力。
35. 谁不喜,谁不爱,
都想把情根往她身上栽。
荷荷有了个苦经验,
自由要自由个好条件。
(阮章竞 《漳河水》)
评析 诗中的“自由”,一个是名词,一 个是动词,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应 该看做复辞。虽然是双音节的词,却应 该把它当作两个字看待,否则,就会有 悖于复辞的形式特征。
3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论语·为政》)
评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 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明智的。其 中“知”反复出现五次,前四个“知”是 动词,“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 是形容词“明智”的意思。“知”构成了 转类和复辞的兼用形式。回环往复的音 节,充满告诫的语气,用于说理,简洁 明了,紧凑集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