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石处士序》原文、赏析和鉴赏

2019-06-04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 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 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譔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事,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 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退愈为之序云。

在韩愈创作的优秀散文中,有不少序文佳品,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送杨少尹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等等,历来被人们视为“绝技”,美不胜收。

这篇《送石处士序》是韩愈任河南县令时,为欢送好友石洪前往乌重胤幕府所写的序文。石洪,字浚川,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曾任黄州录事参军,后归隐河阳,十余年不肯出仕。元和五年 (810) 四月,乌重胤任节度使镇守河阳,为平定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叛乱,召石洪入幕参谋。当时,朝廷正调兵遣将,前往平叛。一贯维护国家统一的韩愈,把反对藩镇割据视为道义所在。因此,韩愈在序文中热情赞扬了乌重胤知人善任和石洪以道义自任。并对他们在平叛中不图私利、真心合作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散文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使乌重胤求贤若渴的形象跃入眼帘。河阳节度使、御史大夫乌重胤刚刚上任三个月,就向其幕僚中的贤能之士访求人才。一幕僚向乌重胤推荐石洪。接着,通过乌重胤与幕僚的一问一答,勾勒出石洪品行的高洁、才能的出众和乌重胤以义取士、礼贤下士的真诚。那么,石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有意疏远喧闹的市井,过着恬静清苦的生活。“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通过这三个侧面,表现出石洪坚守气节、甘愿“处江湖之远”的情操。为说明石洪是位学识渊博、断事如神的人才,幕僚称之“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使石洪的机敏、聪慧、博学的形象宛然在目。“石洪不须求托别人,立志隐居终老,怎能愿意前来就我呢?”乌重胤疑虑顿生。幕僚从容作答:理由之一“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公而忘私的高风亮节是吸引石洪前来的首要条件;理由之二,“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士人岂能袖手旁观;理由之三,“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石洪仁义果敢,当之无愧。“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一席话说得乌重胤心悦诚服,终于下了请石洪出山相助的决心。“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这段对话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有声有色、出神入化,逻辑严谨,论辩性强,大有孟子散文之遗风。

前文,读者只是从幕僚的口中得知石洪的为人处事。其果真淡于出仕,一心修行当隐士吗?否!乌重胤遣使以国家大局说之,盛情邀请。石洪一反常态,欣然应召,“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事,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猛一看这段描述,似与前面幕僚所说“劝之仕,不应”大相径庭,前后判若二人。其实,这是作者有意为之,通过曲笔先抑后扬。前文先伏下一笔,谁都请不出的高士,再写乌重胤遣使礼聘,石洪主动出迎,欣然受命,从而说明其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隐居并非本愿,随时准备报国才是真。这可从石洪待客之坦然和有条不紊的一系列举动中略见一斑。第二段文字的重点在于石洪临行前与友人的一席对答。这是全文的第二处高潮。友人为石洪饯行,先是对乌重胤“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和石洪“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赞不绝口。既而提出了义正辞严的祝愿。一愿乌重胤“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二愿石洪“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一番忠告使石洪深为感动,“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蚤夜以求从祝规?’”这段对话突出了友人的赞扬和忠告,对于石洪的反应只是一笔带过。虽只一句答语,却是点睛之笔,从中似可以看到石洪洗耳恭听的神态,由欢喜进而严肃、感愤起来的心理变化。这段对话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通过他人之口道出了自己的赞美和愿望。

韩愈著文常以出奇制胜,为突出中心往往打破行文的常格。《送石处士序》就是明显例证。文章略去繁文缛节,精心剪裁,着重记叙了乌重胤求贤和友人为石洪饯别的两段对话,完全改变了赠序的常格。文中,使者如何游说石洪,是说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是诱之以俸禄、委之以重任,作者只字未提。这段空白给读者留下遐想的余地。对道义的热忱与兴功济世的责任感,常使作者形成一种拳拳热情不能自已。这篇散文,表面上以客观陈述的语言出之,但文中时时显现作者的主张。这种写作手法,已分不出议论在哪里,记叙在哪里,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界。在序体文章中大量加入议论,是韩愈首开风气之先,并将此种写作方法提高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送石处士序》表面上是为石洪送别,称赞乌重胤得士,实际上却暗喻朝廷不能得能人,并希望乌重胤尽力转输,以助成朝廷讨伐王承宗之功,不可如卢从史阴与之相通。这里集讽喻与规箴为一体,行文尽狡猾之能事。与此篇序文内容相近的还有《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这是韩愈为送另一好友温造到乌重胤幕下而写的,但写法迥然不同。

在语言运用上,这篇散文散韵结合,既简洁又形象,如“冬一裘,夏一葛”,“饭一盂,蔬一盘”,“坐一室,左右图书”,寥寥几笔,极为简明地将石洪安于清贫、勤学苦读之貌诉之眼前。行文以散为主,散韵相间,其中,“求士为国,不私于家”、“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等等语句,抑扬顿挫,读之琅琅上口,实为此文增色不少。虽然前后两段文字都是对话,但绝少雷同,可见作者熔铸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作者还在文中引经据典,以春秋时晋国著名的驭马能手王良、造父来喻驾车技能的高超,进而形容石洪的计谋超群。如今,“驷马驾轻车就熟路”一语如今也演化为成语“驾轻就熟”了。(单明樟)

附录

韩愈《送石处士赴河阳幕》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

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字数:3073 单明樟
关永礼 主编.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6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