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018-08-27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导读入境】
 
         据说,桃花潭(今属安徽泾县)一个叫汪伦的村民,十分仰慕李白的诗名。朝思暮想要引李白来村里一游,就写信给李白说:“君好游乎? 此处有“十里桃花”。君好饮乎? 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高高兴兴地去了。结果发现,所谓十里桃花,一个周长十里之潭名也,有名无实,并不见桃花;所谓“万家酒店”,一家酒店主人之姓而已。仅此一家,别无二店。但李白并未生气,却和汪伦等村人畅游桃花潭,结下深厚友谊。汪伦拿出家酿陈酒盛情款待;临别又踏歌相送。李白挥毫赋诗留别。
 
      缆绳已经解开,竹篙已经轻点。我携带着十里桃花的芬芳,回味着十年陈酿的余香。再见了,热心的朋友们! 轻舟待发,我将远航。忽然,岸上一片歌声传入耳鼓。是那样的热烈,那样的豪爽。引吭高歌,直抒心曲;踏地击拍,回荡心房。啊,朋友,虽然你还没有走上岸堤,我还没有看到你那熟悉的面庞。但是,我已感到好友比陈酿还要醇厚的感情。潭水啊潭水,是这样的深湛,纵有千尺之深,又怎抵得老汪送我的情谊深厚!
 
【全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将欲行:一作“欲远行”。②踏歌:唐代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拍的歌唱方式。《旧唐书· 睿宗纪》:“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通鉴· 武后圣历元年》:“(阎知微)为虏蹋歌。”胡三省注:“蹋歌者,连手而歌,蹋地以为节。”
 
【译文】 李白我乘上了船将要启程,忽然听见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的水虽有百丈之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时的一片深情。
 
【赏 析】
 
       这首留别诗,写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性格特征鲜明。
 
         在表达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上,李白表现出他的独创性。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因为,如果用水深来写情深,这样的立意,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而李白却写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先紧扣一个“深”字,写出桃花潭水很深很深。然后把它否定,说它“不及”(比不上)汪伦送别的深情厚谊。这么写,李白便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可以看得见,像桃花潭水一样;而且有具体的厚度,比千尺还要深。既看得见,又有厚度,抽象的感情,就变成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得到的事物了,自然真切,使人产生共鸣。
 
【鉴赏】
         这首诗约写于天宝十二年(753) 左右李白游安徽泾县时。诗是送给汪 伦的。汪伦其人,南宋杨齐贤在《李太白文集》注中说: “白游泾县桃花 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或据此以汪伦为平 民,并且把这首诗归为李白与下层人民交往一类。实际上,汪伦很可能是泾 县的豪富之士,北宋人胡瑗《石壁诗序》 称李白 《过汪氏别业二首》为《题 泾川汪伦别业二首》 ,《石壁诗》 云: “李白好溪山,浩荡泾川游。题诗汪 氏壁,声动桃花洲。”北宋距唐不远,所说应当有一定根据。清代人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也记载了一段汪伦邀请李白的趣闻: “唐时汪伦者, 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 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 ‘“桃花”者, 潭水名也,并无桃花;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 笑。”由此可见,汪伦的放逸不羁正与李白相侔,他们之间的友谊敦笃,不 言而喻。
 
        这首诗即因其地、其人而用自然天成的语气抒写他们的友谊。首句自称 李白,写自己将行未行之际,忽闻岸上踏歌声时的惊喜。连手以脚踏地,按 节奏而歌,叫“踏歌”。“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李白在《过汪氏别 业》中曾记载过他在汪伦别墅酣歌豪饮的生活。在临别前,他们彼此不临歧执 手沾巾,而用踏歌的形式送行,其情何殷,其气概又何等豪迈,何等超俗!
 
        第三句忽然宕开,写眼前景——桃花潭,这是转,又以“不及”两个字 将汪伦送友之情和桃花潭联系起来,并照应全篇,这是合。前人盛赞这两句 诗,说: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沈德潜《唐诗别裁》 )确实如此,句式这样一转换,化平板为活跳,有辞 断意连之妙: 从叙事而写景,辞似断,但“桃花潭”上应“乘舟”,点送行 之处; “水深千尺”又形象地比衬了送友之人汪伦深厚、真淳的情谊,意实 连。
 
        四句诗,逆折层进。先写将行,再用“忽闻”转出新境; 先写物态,再 写人情,用物不及人情的比物手法,将情推到高潮。柳暗花明,曲折不尽。
 
        这首诗意曲而语质,以口头语写眼前事,目中景,心中情,开头自称李 白,结句直呼汪伦,亲切之极。
 
 
【思考题】
 
1.这首诗写送行者,只说听见歌声,而不直写人;只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呢?
 
2. 以景抒情,需要描写的事物很多。为什么李白偏偏选择“桃花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