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乌栖曲》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4-01-12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解】
       姑苏台曾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豪华建筑之一,相传由吴王阖闾、夫差两代君主经营而成。越灭吴后,将姑苏台焚毁拆光,以至后人连对姑苏台的原址也说不清了。一说在苏州城西南的七子山北、连尧峰山的小紫石山(今称姑苏山);一说在苏州城西南胥口镇南濒临太湖的胥山(今称清明山);另有说在苏州城西的灵岩山。 《乌栖曲》是乐府旧题,据《乐府诗集》,梁简文帝、元帝及萧子显等所作,写的都是日落后男女的轻靡艳情。乌栖,即日落乌雀归栖之时。此曲虽然也写吴王、西施长夜欢宴,看似艳曲,但实际是一首怀古诗,对这种行径持嘲讽、批判的态度。还有人认为此诗有讽刺唐明皇杨贵妃的寓意(《唐诗训解》)。
 
 
【全诗】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作者】
 
李白,唐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
 
【注释】
 
①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传说原为浣纱女,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将其献给吴王夫差,使夫差耽色忘政,勾践乘间兴兵灭吴复仇,事见《吴越春秋》等。

②此句言又到黄昏时候。

③“银箭”两句说,时间过得真快,月坠星隐,眼看又要天亮了。铜壶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铜壶贮水,底有孔滴漏,水中置银箭,其上刻度,随水平面下降而变化,以示时间。

④渐高:指太阳。这句说,虽然天亮日出,吴王还是兴犹未尽,日以继夜地玩下去。
 
【译文】 姑苏台上乌鸟欲栖的黄昏,春宵宫里吴王和西施醉熏熏。吴歌未歇楚舞如风起,西山上,看看红日嵌半轮。金壶里滴漏声声敲至明,太阳东山出,秋月西江沉。日升月落,怎能影响他贪欢作乐的人!
 
【鉴赏】
 
       《乌栖曲》是六朝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梁简文帝、元帝、萧子显、徐陵等续有制作,内容多为男女艳情,甚至明写“夜宿娼家”,风格比较轻艳。李白此题,题材虽仍为男女欢爱,但却变过去以欣赏态度歌咏艳情为以冷隽笔调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体制也作了大胆的革新。

         诗咏吴宫荒淫。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建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的灵岩山上),上筑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此诗既不像长篇歌行那样去铺叙渲染吴宫繁华豪奢,也不像一般的咏史诗那样侧重于史实的叙写,而是一开头就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的朦胧醉态。“乌栖时”固然是照应题面,点明时间,但将豪华的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却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隐约感受到吴宫的幽暗氛围,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构成鲜明对照,暗透出乐极悲生的意蕴。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接下来两句,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却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悄然流逝。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未毕”、“欲衔”,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透露出吴王那种惊讶、惋惜的心理。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的“乌栖时”相应,隐隐约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日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由“欢未毕”的遗憾引出的是继续作长夜之欢的行动。五六两句,于是续写荒淫之夜。宫体诗的作者在这种地方往往热衷于展示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避开正面,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流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宫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显示出享乐者的心理。他们尽管夜以继日地狂欢极乐,却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感到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秋月坠江波”的寂寥凄清景象,又与前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荒淫享乐的繁华热闹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
 
         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传统格式,给这首诗安上一个意味深长的单句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皓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又该怎么办呢?这孤零零的一句,既象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象是诗人对沉迷不醒的吴王所敲响的警钟。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物象隐寓荒淫纵欲的统治者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句。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而冷峻,深入到讽刺对象的灵魂。《唐宋诗醇》评此诗说:“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所评颇中肯綮。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据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新墓碑》,谓李白在长安时,秘书监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吟其《乌栖曲》,谓“此诗可以哭鬼神矣”。其时当在李白二入长安的天宝初。这时玄宗荒淫之象已逐渐显露。李白在咏古之中织入对现实的感受,笔端所流露的感情便与泛泛咏古者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