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4-10-28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①业师:一位名叫业的上人,这里用来表示对僧人的尊称。山房:山中庐 舍。唐戴叔伦《二灵寺守岁》:“守岁山房迥绝缘,灯光香炧共萧然。”此指龙泉寺精舍。 丁大:名凤,从诗人另一诗《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中,知其为诗人同乡。②暝: 昏暗。③烟鸟:暮霭中的归鸟。④之子:这个人。《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 其室家。”这里指丁大。
 
 
【译文2】 
 
夕阳度西岭,夕阳缓缓越过西边山岭,
 
群壑倏已暝。山谷间倏忽已昏暗暝暝。
 
松月生夜凉,月光穿过松林透出清凉,
 
风泉满清听。风吹潺潺流泉清越动听。
 
樵人归欲尽,砍柴的樵夫已归来将尽,
 
烟鸟栖初定。烟云中鸟儿也栖息初定。
 
之子期宿来,期望这丁大来与我同宿,
 
孤琴候萝径。独自携琴候在松萝山径。
 
 
【题解】这是一首写等待友人不至的风景诗。前六句写山中晚景:首二句写夕阳落 山。太阳滑过西岭,渐渐沉落;倏忽之间,万壑千山,陷入寂寂黄昏之中。次二句写月 下林泉。夜月清光,泻入幽深松林,顿生凉意;林间清泉,泠泠作响,与风声、松涛声和 鸣,悦耳动听。五、六句写山居环境。砍柴樵夫,担柴回家,将以归尽;烟霭中鸟儿,飞 回林巢,刚好栖定。此六句铺写的是一幅清新、幽静、色彩不断变换的图画,采用了“鸟 鸣山更幽”的写法,使其景更加清幽宁静。末二句点题,写等候友人情景。在悬垂藤萝 的山径,我独抱孤琴,静心等候,期望丁大能赴约前来,共度良宵。此诗言诗人心境之 闲适优雅,亦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之情。此诗能将视觉与听觉、近景与远景、静景与动 景融合起来描写,用语婉曲,使之画面生动,清幽宁静,是一首“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的 清空冷寂之诗。其“松月”“风泉”二句,清空宁静,极有神韵,更具流泉松风之音,亦绝 妙佳句也。
 
【鉴赏】
 
     此诗的中心在一“期”字。诗人夜宿僧舍等待友人,只看到时间一刻刻的过去,而所期待的人,终不见来。与人相约,久等不至,不免有些心生惆怅,然而诗人等待友人不至,并不心焦,并不抱怨,还自抱琴耐心静候,这是多么的闲适呵!
 
    诗人开篇就写傍晚,是顾到题目的“宿”字。“松月”、“风泉”是写在将晚时所见所闻的风景。再用 “归樵”、“栖鸟”,时间又进一层,并以此陪衬丁大。用一 “欲” 字,犹有未尽归意,还是希望他能如期而来,结果还是相信他 “期宿来”,所以仍旧抱琴去等。不明言不来,而不来的意思已写得十分透彻了。
 
 
    这首诗可与 《寻西山隐者不遇》那一首相对照,寻而不遇,仍然得尽其兴;期而不至,也是自得其乐。《寻西山隐者不遇》诗中 “何必待之子”,是不遇之后自慰的话; 本诗中“之子期宿来”,是不来之前自信的话。两者都脱尽火气,一点不露抱怨声,可见诗人闲静的风度。
 
     王昌龄 (约690—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开元二十二年 (734),他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 (今河南巩县东北) 县尉。约开元二十五年 (737) 秋,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 (今江苏南京) 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 (今湖南黔阳) 县尉。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在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 “七绝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