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3-04-13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宋本题作《春晚绝句》。诗中用“闻啼鸟”写春晓天晴,从夜晚“风雨声”想到花落,抒发惜春之情。语言自然平易,意境曲折深远。“风流闲美,正不在多”(刘辰翁评语),此诗历来流传人口。
 
【注释】
 
①二句意谓春眠不易睡醒,直到耳边听到鸟啼声才知道天又亮,而且知道是天晴了。②二句回想昨夜一场风雨,不知使多少春花零落。
 
 
【译文】
 
春夜里睡觉竟不知道天亮,
 
清晨醒来处处是鸟儿歌唱。
 
昨夜晚雨疏风骤声声入耳,
 
万紫千红的花呀你可无恙?
 
 
【全鉴赏诗】
 
     这是一首司空图《诗品》中所说的“冲淡”品诗。“冲淡”亦即 “清澹”。胡应麟曾指出过这一诗风的渊源:“张子寿(九龄)首创清 澹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本曲江(张九龄)之清澹,而 益以风神者也。”(《诗薮》)诗人以闲适恬静的情态借春晓之景表达 了爱春、惜春之情。
 
     这样一首小诗,要想作意深邃,韵味高远,必须惜字如金。孟 公是作诗能手,起句就入题,通过人们春夜易迟醒的习惯点出了季 节特征。二句通过听觉“闻”借“处处”传来的莺声鸟语说明春意已 浓,但作者不从正面着笔,而从侧面去写,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 余地,是一高着。前句写熟眠“不觉”,后句写被喧闹的啼鸟唤醒, 这啼鸟不仅表现了春意之浓,而且还说明了这是雨后放晴的一个 早晨,所以百鸟争鸣。因此,诗人于醒来后便忽然记起昨夜似有风 雨。这是由闻而想起的,仍是写觉,在风吹雨淋之下不知有多少落 花铺地? 一句“花落知多少”在喜春中渗出一丝惜春之情,有一点 隐隐的哀伤之味。诗人对春天的爱,对大自然的爱通过惜花流露 出来。喻守真在评论这个结句时说:“凡是白描诗,最应有一种风 趣,明明是寻常言语,一入诗人口中就觉格外有味。此诗末句,最 有这种情致。”(《唐诗三百首详析》)达到了“诗到平澹处,令人吟绎 不尽,是陶熔气质,消尽渣滓,纯是清真蕴藉,造峰极顶”的高度。 (薛雪《一瓢诗话》)
 
 
【全鉴赏诗2】
 
 
    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名诗,文字明白畅晓,不必多作诠释。但对此名诗,到底“名”在何处?恐怕不一定都有认识。这里,着重说说这一点。
 
    据著名学者周振甫的分析,认为《春晓》之所以好,就“好”在:它是一种即兴之作,以画面取胜,从画面中表现出一种境界来。
 
    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曾称赞孟浩然诗歌的特色是——
 
   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真彩自复内 映。
 
     这个评语,当然也适用《春晓》一诗。“气象清远,出语洒落,洗脱凡近”,正是此诗所具有的,它不同于一般的写风雨落花诗,确实达到了“浑然省净”。它只描述自己的感受,没有任何多余的话,也不说别的什么意义和感怀。同时,也不依仗什么丽辞巧语来点染。它虽无艳色,但有“真彩”;它不用外饰,而且自然形成,正所谓全由于“内映”,即从诗歌深处流溢了出来。只要我们好好地领略全诗所营造的意境,就会有一种画面呈现于眼前:风雨落花,鸟鸣春晓。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一种诱人的色彩,即此诗所具有的“真彩”。
 
    在这里,不妨明白一点说,《春晓》的妙处有四:
 
     一是,写出一种境界。它写“无我之境”,是即兴之作,有浓厚的“画意”。可以悟到,诗人的诗意与诗情都是从“画意”中流露出来的,而且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地显映于人们的眼帘上。
 
   二是,诗意在言外。读了诗,人们深知诗人关心花开而望天晴,担心花落而夜不成眠。这些,在诗之字面上是没有说出的,但可以从已说出的话中意会到,并将深深铭刻在你的心田中。这就是常说的“意在诗外”。
 
  三是,真彩内映。全诗看不到华丽的词藻,也未引人什么古色古香的典实,但蕴含的诗意深邃,诗情醇浓。这些都是从展现的“画景”中自然呈现的。这种不加粉饰的色彩,大概就是清人所说的“真彩内映”吧。
 
   四是,语言省净自然。诗篇造语如同口出,洒脱而不事雕琢,浑然天成,朴实而又诗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