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江①》

2023-10-25 可可诗词网-《楚辞》全译 https://www.kekeshici.com

        


        惟往古之得失兮,②     我思考古往今来的兴衰,
        览私微之所伤。③      观国君亲近佞臣的危害。
        尧舜圣而慈仁兮,      尧舜圣明对百姓又仁慈,
        后世称而弗忘。       后代称颂他们永远不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④     齐桓公失去了国家大权,
        夷吾忠而名彰。⑤      管仲忠直名声更加显扬。
        晋献惑于㛤姬兮,⑥      晋献公被宠妃骊姬迷惑,
        申生孝而被殃。⑦      申生因孝顺而被谗遭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⑧     徐偃王行仁义不备武装,
        荆文寤而徐亡。⑨      楚文王发觉后徐国灭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⑩     殷纣王因残暴肆虐失位,
        周得佐乎吕望。(11)     周得天下因有贤臣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12)    武王效法古人施行恩惠,
        封比干之丘垄。(13)     封赐比干之墓大力表彰。
        贤俊慕而自附兮,(14)    贤能英俊羡慕纷纷投奔,
        日浸淫而合同。(15)     人才天天增多统一有望。
        明法令而修理兮,(16)    明确了法令又制定良策,
        兰芷幽而有芳。       兰芷在暗处也散发馨香。
        苦众人之妒予兮,      群小对我妒嫉令人苦恼,
        箕子寤而佯狂。(17)     想披发装疯象箕子那样。
        不顾地以贪名兮,      但贪求名声不顾念家乡,
        心怫郁而内伤。(18)     我胸中又忧闷内心悲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      把芳香的蕙芷结成佩带,
        过鲍肆而失香。(19)     经过鲍鱼之肆失去芬芳。
        正臣端其操行兮,      正直臣子端正他的品行,
        反离谤而见攘。(20)     反要受到诬蔑遭到流放。
        世俗更而变化兮,      社会在更替时代在变化,
        伯夷饿于首阳。(21)     伯夷宁愿守节饿死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      他们独行廉洁不容于世,
        叔齐久而逾明。       日子越久叔齐名声越响。
        浮云陈而蔽晦兮,(22)    层层乌云遮蔽太阳月亮,
        使日月乎无光。       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
        忠臣贞而欲谏兮,      正直坚贞忠臣想要规劝,
        谗谀毁而在旁。       佞臣却在君旁进谗诽谤。
        秋草荣其将实兮,(23)    秋天百草的花都要结实,
        微霜下而夜降。       夜里严寒霜露悄悄下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24)    急疾的西风摧残着生物,
        百草育而不长。       使得百草披靡难以生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25)    群小勾结起来妒害贤良,
        孤圣特而易伤。(26)     贤才能人孤独更易受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     我身怀良策而不被任用,
        岩穴处而隐藏。       只能在岩洞中栖身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27)    子胥功成后受无穷谗毁,
        子胥死而不葬。(28)     被逼而死尸体弃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      世人从俗变化随波逐流,
        随风靡而成行。       就象草顺风倒整齐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      诚信正直的人身退名毁,
        虚伪进而得当(29)。     虚伪谗佞的人身显名扬。
        追悔过之无及兮,      国危时追悔已经来不及,
        岂尽忠而有功。       这时尽忠怎能认为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      他们废弃制度而不实行,
        务行私而去公。       一心追求私利毫不为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      我守清白而死终不改变,
        惜年齿之未央。(30)     可惜我还年轻不愿死亡。
        将方舟而下流兮,(31)    我将乘着方舟随江而下,
        冀幸君之发矇。(32)     希望君王觉悟不再迷茫。
        痛忠言之逆耳兮,      想忠言不中听使人哀痛,
        恨申子之沈江。(33)     子胥被杀沉江令人悲伤。
        愿悉心之所闻兮,(34)    愿把全部史实告诉君王,
        遭值君之不聪。(35)     可是遇到君王不愿听讲。
        不开寤而难道兮,      君王不觉悟难向他陈述,
        不别横之与纵。(36)     他糊里糊涂地不辨横竖。
        听奸臣之浮说兮,      但却听信奸臣虚浮假话,
        绝国家之久长。       使国家的命运难以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37)    放弃先王法度而不施行,
        背绳墨之正方。(38)     违背正确原则前进方向。
        离忧患而乃寤兮,      只有遭到危险才能觉醒,
        若纵火于秋蓬。(39)     但已象火烧在秋蒿草上。
        业失之而不救兮,(40)    君王既然失道自身难保,
        尚何论乎祸凶。       还可谈论什么国家吉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41)    谗佞小人都在结党营私,
        独行之士其何望!(42)    忠直的人对国有何指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43)   天天逐渐变化还不知道,
        秋毫微哉而变容。(44)    秋毫虽小日日改变容貌。
        众轻积而折轴兮,      轻物多载车子也会断轴,
        原咎杂而累重。(45)     大错都是小错累积所造。
        赴湘沅之流澌兮,(46)    我要投入湘江沅水之中,
        恐逐波而复东。       恐怕随波逐流又要向东。
        怀沙砾而自沈兮,(47)    还是怀抱石头自沉江里,
        不忍见君之蔽壅。(48)    不忍看见君王糊涂昏庸。


        

(黄寿祺、梅桐生译)


        
        【注】①沈: 同 “沉”。②惟:思考,谋虑。③私: 偏爱。微: 卑 贱。指佞谗小人。④专任: 国家大权。⑤夷吾: 即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初事公子纠,后相齐桓公,使之成为五霸之首。《左传》载,管仲临死告诫桓公,不可重任竖刁、易牙。桓公不从,使专国政。 桓公卒, 二人各欲立其所傅公子。 诸公子争立, 国家大乱。⑥孋姬: 即骊姬,春秋晋献公的宠妃。⑦: 申生: 晋献公太子。据《左传》、《国语》、《史记》载,骊姬生子奚齐,欲废前夫人齐姜所生子申生的太子地位,以奚齐取代,便利用献公的胡涂和自己的专宠,先勾结小人陷害申生,后在申生所献祭母供品中下毒,逼使申生“获罪” 自杀。⑧偃王: 即徐偃王,相传周穆王时徐国国君。⑨荆文: 楚文王。荆,春秋楚国的古称。周穆王巡狩,诸侯共尊偃王,穆王令楚出兵灭其国。《章句》: “言徐偃王修行仁义,诸侯朝之三十余国,而无武备。楚文王见诸侯朝徐者众,心中觉悟,恐为其并,因兴兵击之而灭徐也。”按: 偃王当周穆王时,即西周之时,而楚文王乃春秋时,相去甚远。史书记载各异,此处当指徐为楚败灭,不指文王为是。⑩纣: 商末代君主,暴淫无道。武王伐之,纣兵败自焚于鹿台。(11)吕望: 即姜尚。文王遇于渭滨,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西周初官太师,亦称师尚父。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齐之始祖,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12)修: 学习,遵循。(13)比干: 殷朝贤臣。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传说纣王淫乱,比干犯颜强谏,纣怒,剖其心而死。丘垄: 坟墓。封墓,增土于坟,表示加礼于死者。(14)自附: 自来归附。此言慕周之德,日来亲附。(15)浸 (qin) 淫:浸渍。合同: 《章句》: “四海并合,皆同志也。”指天下统一。(16)“明法令”二句: 《章句》: “言国家选贤任士,官得其人,法令修理,故幽隐之士皆有嘉名也。”兰芷:兰草和白芷,皆香草。下文蕙,即佩兰,也是香草。(17)箕子: 商纣诸父,封国于箕,故称。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所囚。武王灭商,释箕子之囚。寤:通“悟”,醒悟。(18)怫 (fu)郁: 愤懑,心情不舒畅。(19)鲍肆: 鲍鱼之肆。陈货鬻物之所曰肆。《孔子家语·六本》: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谓恶人之行,如鲍鱼之臭。(20)离: 遭逢。攘: 排斥。(21)伯夷、叔齐: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父死,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逃至周国。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山里。封建社会里视之为高尚守节的典型。逾: 通“愈”。(22)晦: 昏暗。(23)荣: 草本植物的花。(24)商风: 秋风,西风。(25)并:一齐。 谐:同。 (26)孤圣特: 一作“圣孤特”, 圣, 指有圣明 之智。孤特,孤立无援。(27)隳(hui):毁坏。(28)子胥: 伍子胥,名员,春秋楚人。据《国语》、《史记》载,父奢兄尚被楚平王杀害。子胥奔吴,与孙武共佐吴王阖闾伐楚破郢。吴王夫差败越,越清和,子胥谏不从,渐被疏远。夫差信伯嚭谗,赐剑命子胥自杀。《补注》: “吴王取子胥尸,盛以鸱夷草,浮之江中,故曰死而不葬也。”其后,越果灭吴。(29)进而得当: 指进用在位,而当显职也。(30)年齿: 年龄。未央: 未尽。(31)方舟:两舟相并。也指竹木编成的筏。(32)发矇: 拨发矇眼的事物。喻开拓眼界。(33)申子: 即伍子胥。吴封子胥于申地,故号申胥、申子。(34)悉:尽,全。(35)聪: 听觉灵敏。(36)不别横纵: 不辨横直。喻不明是非,不辨贤愚。(37)规矩:校正圆形方形之器。喻准则或礼法。(38)绳墨: 匠人以绳濡墨打直线的工具。喻规矩或法度。正方: 法式,准则。(39)蓬: 草名,蓬蒿。(40)业: 既然,已经。(41)离畔:离叛,指谗佞小人。畔,通“叛”。(42)独行: 志节高尚,不随俗浮沉。(43)染: 沾污。(44)秋毫: 鸟兽之毛,至秋更生,细而末锐,故名。变容: 《章句》: “若秋毫更生,其容微眇,而日长大也。” (45)原:推其根原。咎: 过也。全句意为,其过咎由重累杂载众多之故。(46)流澌(si) : 流水。澌,解冻时流动的水。(47)砾: 小石。(48)蔽壅:蒙蔽,壅塞。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诗人屈原在写下他的绝命词《怀沙》之后,“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东方朔这首《沈江》便是用代言体模写了诗人投江自杀前的悲愤之情和复杂心理。
        全辞四十句,大致可以分作三段。第一段(1—9句) ,中心是“惟往古之得失。” 《说文》: “惟,思也”,就是说这段文章主要抒写屈原对历史兴亡的思考。诗人开篇即提出一个角度新颖的结论: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这不仅是本段的中心,同时也是全篇的主题,诗中所涉及的大量历史或现实的题材,都为这一结论的形成提供了依据。这种把世道盛衰仅仅归咎于是否“亲近佞臣” (“私微”)的思想,作为一种历史观似乎有些浅薄,但它比起古今中外诸如“天道循环”、“绝对理念”之类形而上的高深学问来,却更富有现实的感性内容和批判意义。因为,离开了人这个主体来侈谈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切都是空话。历史的耻辱和灾难,人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诗人在剖析了齐桓、晋献用佞信谗的惨痛教训和巨大危害之后,进而通过“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的鲜明对比,呼吁国君表彰忠直,近贤远佞,指出唯其如此,国家方有复兴的希望。到此,诗人怀着激情描绘了自己对这一盛世的憧憬: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第二段 (10—22句) ,大意是“苦众人之妒予。”这段承接上文,笔锋转入现实,抒写诗人自己遭到群小排斥、诬蔑的痛苦。诗人的痛苦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他不仅为“反离谤而见攘”悲愤,也不仅因 “怀计谋而不见用”苦恼,诗人尤其深感忧虑和伤痛的是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私行而去公! ”美好的东西被摧残了,国家的法度被破坏了,整个社会迅速地向着腐败坠落:“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为了保持洁白的节操,我将以年轻的生命重演箕子、子胥式的亘古悲剧,虽抱憾而又值得。“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诗章在低沉的悲痛中为诗人高昂的气节所振起。
        第三段 (23—40句) ,主旨是“冀幸君之发矇”。这段写国君昏庸不辨忠奸,以至断送了国家的前途而不觉悟。“秋毫微哉而变容”,诗人超前敏锐,洞悉祖国命运的危机: “若纵火于秋蓬”,而奸佞之徒却变本加厉,结党营私。在这法制混乱,政治腐败的严重时刻,正直的人对国又有何指望! 还是自沉汨罗吧,我实在不忍见君主这样的糊涂昏愦,听任小人的愚弄。也许死可以震惊世俗,警醒国君,使我的亡灵显示力量!
        以上三段,层次清楚,各有侧重而又有机统一。“惟”、“苦”、“冀”,思考、苦恨、希望,直至最终绝望不忍,形成全文的诗情脉络和结构框架。在这一脉络和框架上,作者围绕“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这一主题,通过历史的反思深刻审视现实,把诗人死前的深广忧愤和复杂心理作了详尽的描写,从而展示了诗人“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安《离骚序》)的崇高精神境界。这就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伟大诗人屈原的沉江,既不是感情的冲动,也不是无谓的自绝,而是保持人格理想的从容选择和实现劝世谏君的英勇壮举,不是精神的崩溃,而是精神的超越。所以,全辞表现了诗人对死的一种无所畏惧的平静态度,以至朱熹有“其词气平缓” (见《楚辞集注》) 之说。自古以来,从“渔父”、贾生,到扬雄、班固,对屈原的自沉都颇有微词或感到不可理解,“遇不遇命也,何必沈身哉! ”(《汉书·扬雄传》) ,东方朔也称得上是屈原一个较早的知音了。
        这首辞在表现手法上还有几个特点。其一是对比,历史与现实,忠臣与奸佞,明主与昏君。这种对比手法植根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矛盾的深刻认识,举重就轻地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揭示了诗人置身社会冲突的悲剧命运。其二是比喻。善用象征性比喻来表达诗人的审美理想,是楚辞的一大特色,《沈江》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继承。这在第一段虽然只有一句: “兰芷幽而有芳”,而在第二、第三段却不胜枚举,请读者自去理会。其三是在抒情、议论的主体结构中缀以叙述,诸如“将方舟而下流兮”,造成文章的波澜,推进层次的变化,与流放诗人的生活节奏和谐统一。此外全辞邻韵相押,东江合韵,读起来舒缓流畅,使人似乎可以感受到诗人死前激情趋于平静的心态。
        王逸在《楚辞章句·七谏序》中说: “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这话是很中肯的,东方之作《七谏》(特别是这首《沈江》) ,实与贾谊《吊屈原赋》相类,是借吊屈原以自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西汉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孤伟自死,社会依然” (鲁迅《摩罗诗力说》论屈原语) ,《沈江》之作良有以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