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世》
世沈淖而难论兮,① 社会腐败没落难以评说,
俗岭峨而嵯。② 世俗毁誉高下差别太多。
清泠泠而歼灭兮,③ 洁白纯净东西已经没有,
溷湛湛而日多,④ 天天增多的都肮脏龌龊。
枭鸮既以成群兮,⑤ 猫头鹰都已经成群结队,
玄鹤弭翼而屏移。⑥ 黑鹤收敛两翅被迫退缩。
蓬艾亲入御于床第兮,⑦ 蒿艾受到喜爱铺满床上,
马兰踸踔而日加。⑧ 恶草马兰繁茂越长越多。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⑨ 他们抛弃白芷杜衡香草,
余奈世之不知芳何。 世人不知香臭我能如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 周朝的道路是多么平直,
然芜秽而险戏。⑩ 现已荒芜破败危险很多。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11) 古帝高阳无故受到诬蔑,
唐虞点灼而毁议。(12) 尧舜圣明也遭谗毁诽谤。
谁使正其真是兮, 让谁来判断他们的是非,
虽有八师而不可为。(13) 虽有八个贤人也难评讲。
皇天保其高兮, 老天永远保持高高在上,
后土持其久。 大地深厚永存日久天长。
服清白以逍遥兮, 我的行为清廉自由自在,
偏与乎玄英异色。(14) 偏偏不喜欢那污浊黑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15) 西施虽然美丽受到排挤,
母勃屑而日侍。(16) 母丑陋却得亲近宠爱。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17) 桂树蠹虫不知满足停留,
蓼虫不知徙乎葵菜。(18) 蓼虫吃苦菜不知吃甜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19) 我处在这惑乱浑浊世上,
今安所达乎吾志。 现在怎能实现我的理想。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20) 我胸怀大志要远走高飞,
固非众人之所识。 本来不是群小所能了解,
骥踌躇于弊辇兮, 拉着破车骏马踌躇不前,
遇孙阳而得代。(21) 遇到伯乐破车才被替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22) 吕望在穷困时无以求生,
遭周文而舒志。 碰到文王施展大略雄才。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23) 宁戚喂牛唱着悲痛的歌,
桓公闻而弗置。 齐桓公听到后贵宾相待。
路室女之方桑兮, 旅舍的姑娘她正在采桑,
孔子过之以自侍。(24) 孔子尊敬地经过她身旁。
吾独乖刺而无当兮,(25) 我独与时相违不容于世,
心悼怵而耄思。(26) 我的心中凄怆心烦意乱。
思比干之恲恲兮,(27) 思念比干能够忠心耿耿,
哀子胥之慎事。(28) 哀痛子胥侍君谨慎实在。
悲楚人之和氏兮,(29) 楚人卞和遭遇令人悲痛,
献宝玉以为石。 贡献宝玉认为献的石块。
遇厉武之不察兮, 遇到厉王武王不加明察。
羌两足以毕斫。 两脚都被砍掉身受残害。
小人之居势兮,(30) 小人们得势后身居高位,
视忠正之何若。 忠正的人受到如此对待。
改前圣之法度兮, 他们改变前代圣贤法度,
喜嗫嚅而妄作。(31) 喜欢阴谋诡计妄作胡来。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 君王亲近坏人疏远良臣,
讼谓闾娵为丑恶。(32) 把美女闾娵也诬为丑怪。
愉近习而蔽远兮,(33) 君王宠爱亲信排斥贤人,
孰知察其黑白。(34) 谁能知道他们是黑是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35) 我始终不能为国君效力,
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前途渺茫我的归宿何在?
专精爽以自明兮,(36) 自己忠情专一光明磊落,
晦冥冥而壅蔽。(37) 世道浑浊黑暗蒙蔽国君。
年既已过太半兮, 我现在已经是年过半百,
然埳轲而留滞。(38) 但却终不得志毫无取进。
欲高飞而远集兮,(39) 我想远走高飞离开故乡,
恐离罔而灭败。(40) 又怕遭受处罚身败名毁。
独冤抑而无极兮, 独受冤枉压抑无穷无尽,
伤精神而寿夭。 摧残我的精神减损寿命。
皇天既不纯命兮, 既然老天这样反复无常,
余生终无所依。 我的一生始终没有依傍。
愿自沈于江流兮, 宁愿投身到江流中去啊,
绝横流而径逝。(41) 我自绝于流水漂向远方。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 宁愿成为江海中的泥沙,
安能久见此浊世。 怎能长久活在浑浊世上。
(黄寿祺、梅桐生译)
【注】①沈 (chen)淖: 沉溺。犹沉沦。②岭 (cen) 峨: 高下不齐 貌。嵯: 同“参差”,不齐貌。 ③冷泠 (ling): 清凉、冷清貌。引申为清白貌。歼灭: 消失。歼: 尽、灭。④溷(hun) :混浊。 湛湛: 厚重貌。 ⑤枭鸮 (xiao) : 枭即“鸮”。 ⑥玄鹤: 黑鹤。古代传说鹤千年化为苍,又千年变为黑,谓之玄鹤。弭翼: 收敛翅膀。借喻为退隐。屏 (bing) 移: 犹屏退。退隐。⑦蓬艾: 蓬蒿与艾蒿,皆草名。御: 指御房。第 (zi) : 竹编的床板。这里指床。喻亲密。⑧马兰: 草名,又叫马兰头。《补注》:“《本草》云: 马兰生泽旁,气臭,花似菊而紫。楚词以恶草喻恶人。“踸踔(chenchuo) : 迅速滋长。⑨药芷: 芍药和白芷,香花香草。杜衡: 香草名,又叫马蹄香。⑩险戏: 险阻崎岖。喻艰难。《章句》: “险戏,犹言倾危也。” (11)高阳: 即颛顼,古帝名,五帝之一。相传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委尘:《章句》: “委尘,坋尘也。” 即被尘沾污。喻受诬。(12)点灼:诬蔑。 (13)八师: 《章句》: “八师,谓禹、稷、、皋陶、伯夷、倕、益、夔也。”此八人皆尧舜贤臣,被尊为师傅。(14)玄英: 纯黑色。喻贪浊。《章句》: “言已被服芬香,履修清白,偏与贪浊者异行,不可同趣也。”一说 “服” 与 “行” 义同。(15)西施: 春秋越人,以美著称。 后代称绝色美女。 媞媞(ti) : 美好。 (16)(mo) 母: 古代传说中的丑妇。勃屑:跛行貌。(17)桂蠹:《章句》: “桂蠹,以喻食禄之臣也。” (18)蓼(liao) 虫:寄生于蓼草中的昆虫。常用以比喻安于常习,不知辛苦。《章句》 : “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19)湣湣(hun) : 昏乱貌。(20)意有所载:指心载忠正之志。(21)孙阳:伯乐的姓名。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22)吕望:见《沈江》注。聊生:赖以维持生活。(23)宁戚: 春秋时卫人。据《吕氏春秋》、《史记》载,宁戚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车下,扣牛角而商歌曰: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 ” (据《三齐记》) 桓公夜出闻之,知其贤,拜为上卿。商歌: 悲凉低音的歌。后以喻自荐求官。(24)自侍: 陪从尊长身旁叫侍。自侍,自 己整肃,恭敬对方。《章句》: “言孔子出游,过于客舍,其女方采桑,一心不视,喜其贞信,故以自侍。”(25)乖剌 (la) : 违忤,不和谐。(26)悼怵(chu) : 伤感悲痛。耄思 (mao si) : 心情昏乱。(27)比干: 见 《沈江》注。恲恲(peng) : 忠直貌。(28)子胥:见《沈江》注。慎事: 《章句》: “子胥临死曰: 抉吾两目,置吴东门,以观越兵之入也。死不忘国,故言慎事也。” 《补注》: “子胥慎事吴王而见杀,故哀之。”(29)“悲楚人”四句: 据 《韩非子·和氏》载,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宝玉之璞,先后献给楚厉王、楚武王,或毁之以为石,被认为欺诈,先后截去左右脚。及楚文王立,和氏抱璞泣于荆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玉,称为和氏璧。羌: 语首助词。斫: 斩。(30)“小人”二句:《章句》: “言小人智少虑狭,苟欲承顺求媚,以居位势,视忠正之人当何如乎? 甚于草芥也。”后句译文当为 “看待忠正的人又将如何”。(31)嗫嚅: 窃窃私语。(32)讼 (gong) :公然,明白。闾娵 (zou) : 古美女。(33)愉: 喜欢。近习: 指君王亲幸的人。(34)“孰知” 句: 《章句》: “谁当知己之清白,彼之贪浊也。”(35)“卒不得”二句: 《章句》: “言己放流,不得内竭忠诚,外尽形体,东西眇眇,无所归附也。”卒: 终于。薄: 依附。(36)精爽: 犹精神。(37)晦冥冥: 昏暗。壅蔽: 见 《沈江》注。(38)埳轲: 同 “坎坷” 。本指道路不平,车行不便。引申为遭遇多有挫折。留滞: 停留。(39)远集: 指远止他方。(40)离: 一作罹,遭受。罔: 王纲,法网。比处喻法。(41)径:一作远。
此诗是组诗 《七谏》的第三首,其写作背景和意旨同《沈江》。从形式看,仍用代言体叙事抒情。从内容看,是写屈原于流放中决心怀石沉江前对当时楚国世道黑暗的怨恨,故题曰《怨世》。诗从世道的混浊黑暗入手,继而表明屈原偏反其趣而行之的忠直态度,最后写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决心怀石沉江。充分表现了屈原对黑暗世道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自己决心沉江远逝时的矛盾痛苦心情。可分三部分读之。
从开头至 “虽有八师而不可为”是第一部分。写世道的混浊黑暗,并指出其原因在于贪浊之人当道,廉洁之人被谗受压,其结果自然只能是不论是非,不别忠佞,风俗毁誉,高下参差了。故诗一开头就在“世道”二字上着眼,说“世沈淖而难论兮, 俗岒峨而嵯”。 具体而言, 一是黑白不分,纯洁的东西日见其少,以至消灭; 龌龊的东西日见其多,以至繁盛。可见贤者不见论用,愚者进在显位,世风之日下可叹! 二是贪狼之人如“枭鴞”者已成群结队,组成联盟,而廉洁之士如“玄鹤”者反敛节而退隐。可见黑暗势力的强大,正气不伸,世风之日下可哀! 三是佞谄小人如“蓬艾”、如“马兰”者,受到君王的亲近,其踊跃欣喜之状,如这些杂草之铺满御床,而忠正之士如“药芷”、如 “杜蘅”者,反被抛弃,非但君王瞧不上眼,连世人也随波逐流,不知其芳。可见上不任贤,世风之日下已无可奈何了! 至此,诗人不得不发出沉痛的感叹: 周朝用贤之道于今已“芜秽而险戏”,高阳古帝之德于今也已“委尘”,唐虞之圣于今也遭“点灼而毁议”,佞人妄论,以善为恶,“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可见世风之日下,已到了难以评说,无可挽回的地步。
第二部分至“孔子过之以自侍”,写屈原偏反其道而行之的坚决态度,希望一遇贤人明主,以救世风。屈原态度之坚决,志不可夺,诗用比兴手法加以烘托,有如皇天之“保其高兮”,后土之“持其久”。接着写他“偏与乎玄英异色”的志趣。世道亲近小人,斥逐君子,正如喜爱丑女“母”而排挤美女“西施”,言下之意自己偏要做不讨人喜欢的 “媞媞”“西施”,决不当日侍左右的“勃屑” “母”。 食禄之臣居高位, 享厚禄,而妄行佞谄,必将失其位,正如蠹虫依桂树,食芬香,不知留止,而妄欲移徙,必将亡其所一样。人的洁身自好,不能变志易行,以求禄位,必将穷困而终身,正如蓼虫处苦菜,食苦恶,不知徙于葵菜,食甘美,必将困苦而癯瘦一样。两相比较,言下之意,自己偏要做“蓼虫”而决不当“桂蠹”。然则“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只有保持忠正之志,欲远去以求贤人明君。但愿如千里马而遇伯乐,如姜太公而遇文王,如宁戚而遇桓公,如桑女而遇孔子。可见屈原处浊世而无人理解、欲救世风而不被重用才想到远行求贤,正所谓“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进一步表现了屈原的坚强意志和忠直态度。
最后一部分承上而来,古贤俊皆有所遇而“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转写屈原的遭遇和决心委命江流时的痛苦心情。这一部分写了三层意思: 一是着重从小人得势角度写自身的遭遇。“思” 比干忠心耿耿,被纣王剖心而死; “哀”伍员慎事吴王,被夫差赐剑而亡; “悲”卞和献璞,被毁之为石,砍去双脚。这些可思可哀可悲的事,无一不是因小人智少虑狭,承顺求媚,身居高位,以其愚心妄改前圣之法,背义谋私妄造虚伪以谮毁贤人,视贤人甚于草芥所致。而自己遭到排挤不也正是这样吗?二是着重从君王亲谗角度写自身的遭遇。君王“亲谗谀而疏贤圣”,以美为丑; 君王“愉近习而蔽远”,不辨黑白; 君王使贤人“不得效其心容”,流放忠良。而自己遭到流放不正是这样吗? 而小人的谗谄蔽明,君王的亲信谗谀,又是互为因果表里的,这就决定了时世之沉沦是势所必然的了。最后一层则是着重从自身的遭遇写悲愤的心情,直至决心投江殉国作结。屈原精忠报国,一片赤诚,然而因佞人阻道而不得进;年过半百,却坎坷沉滞无所成就; 欲高飞远止他方,又恐横遭罪法而灭败了忠厚之志;不远走高飞,而冤抑无极,既伤精神又寿夭,真是到了欲留不能,欲去不行,无路可走,陷入绝境的地步。于是才推出诗的最后四句: “愿自沈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其怨恨之甚,无以复加; 字字血泪,疾痛惨怛!
此诗抓住屈原被疏遭放后思想感情中的一个 “怨”字叙事抒情,这与“屈原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列传》) 的观点是一致的。通过 “怨世”而 “悲其志”,进而想见其为人,既再现了屈原这一伟大爱国诗人的感人形象,又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屈原崇高品格的无限景仰以及对屈原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又谴责了世道的黑暗。由于作者有与屈原大体相类的遭遇 (已见 《沈江》析文) ,故借作辞以寄愤,因而所写之 “文如其所欲写之人”,而又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在内容上,通过屈原的 “怨世”而指出国家的安危存亡与国君 “远巧佞,退谗言”、举贤任能密切相关,是可贵的。其他写作上的特点与《沈江》大同,故从略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