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

2023-02-14 可可诗词网-古典诗词札丛 https://www.kekeshici.com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神清骨竦意真率, 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 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 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有人细问此 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据同文本《全唐诗》


        唐朝是我国封建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举凡舞蹈、音 乐、绘画、书法、彩陶、雕塑以及各种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传奇 小说和民间讲唱文艺等等,几乎都臻于无美不备的地步。这就 使得当时许多诗人开拓了眼界,扩大了题材,把各种艺术活动及 其丰硕成果写入诗中。如杜甫就写了若干有关绘画、舞蹈的诗 篇,使读者通过作品得以了解当时各个艺术领域中的高度成就。 中唐诗人戴叔伦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大书法家怀素的艺 术成就的。
        怀素是从盛唐到中唐时期一位以书法享盛名的僧人,他传 世的草书真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千年以来, 他在书法领域中一直占有崇高地位。他的狂草确能给人以美的 享受。这首戴诗近年以来各家选本多未编入,现在略加评论分 析,还是有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读这首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作者提出了一 个理论问题,即一位艺术家之所以能取得高度成就究竟应具备 何种素养。二、书法是一种艺术活动。前代一些评论家对于大 书法家的艺术成果(即他们传世的写件)大都做出了评价,如梁 武帝说王羲之写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一说这是袁昂对 萧思话书法的评语),经常被人引用;但对一位书法家正在进行 的艺术活动加以描述的就不多了。戴叔伦是亲自看着怀素在为 他“挥健笔”才写了这首诗的,所以他记录了怀素作字时的活动 过程。这就比只描写怀素已写成的字迹具有什么特色更有意 趣。把这两点弄清楚,全诗的妙处也就容易体会了。
        关于一位艺术家取得成就应具备什么素养,我觉得古今论 者各有一偏。古人强调继承,即要求尽量积累前人经验,如宋人 说杜甫作诗“无一字无来历”,因而要求把功夫都用在书本上,只 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这就是强调继承的一面最 有代表性的意见;今人则强调发展,即务求发挥个人的独创性, 动辄提倡打破框框,不管什么都讲求“创新”,仿佛不这样就是故 步自封,食古不化。这就又偏到另一面去了。其实一切文化艺 术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两者原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无论偏 到哪一面都会产生流弊。即以写字而论,我以为今天已非“仓颉 造字”的远古时代,没有那么多可以“自我作古”的事;而自汉至 唐,下迄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家确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不容 轻易抹杀。但如死守一家一体,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也是没有出 息的,充其量不过是赝品的仿制者。这个问题,戴叔伦在评价怀 素时却给我们做了正确的答覆:“古法尽能新有余。”用我的意思 来说,就是既要无一笔无来历,又要每一笔都具有个人独特的精 神风貌。怀素之所成为怀素,他首先做到了“古法尽能”;但从他 所写的字体中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个性十分鲜明突 出的“新有余”的怀素。既包罗涵泳前人之所长,又有自己独具 的精神面目。诗人正是用史官笔法来歌颂怀素的,所以一上来 就开门见山地说“楚僧怀素工草书”,籍贯、身分和特长,全部概 括在一句之内;然后紧接着说他所以具有如此非凡成就,乃是由 于既继承了古法又创造了丰富的新内容。这种写法准确而经 济,看似平淡,却是怀素的真正知音。否则作者是写不出这样精 练的诗句的。
        写古诗允许换韵。而韵脚的变换又意味着诗意的转折和段 落、层次的形成。三、四两句改用入声韵脚,是从总括转到具体, 说明怀素在为戴叔伦挥毫命笔。但就是这两句,也是经过作者 把许多意思加以浓缩后写成的。“神清骨竦”指通过怀素的神态 仪表以体现其蕴涵于中的精神气质,“意真率”写怀素具有坦荡 的胸怀和天真的性格。作者的意思是:字如其人,作字如做人, 没有纯朴的气质和爽朗的性格是写不出像怀素那样豪放超逸的 字体的。然而除主观因素外,还要借助于外来的酒力。怀素的 “健笔”只有在醉后才发挥得更为神奇雄浑。从这以下开始描写 怀素书法艺术活动的进程,用韵很别致。“姿”、“迟”是平声支 韵,与末四句的“奇”、“宜”、“知”三个韵脚字本在同一韵部;而中 间却用押入声韵(“涩”、“立”、“及”,共三个韵脚)的四句把它们 隔开,这就把怀素运笔作字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我们今天所 能见到怀素的遗墨,都是狂草;而这一次他所写的字却是从行书 开始的。“破体”是专名词。相传王羲之善写行书,到他的儿子 王献之手里,更在行书中羼人草字,这就叫“破体”。从诗人的描 写来看,怀素这次写的字一开始是行书,然后渐成行草,所以说 “始从破体变风姿”。而这一开始的用笔是比较韶秀疏朗的,所 以作者用“一一花开春景迟”来形容它们。以韶秀的笔姿作行 草,下笔必较舒缓,作者用平声字押韵,读起来自然感到纡徐从 容,这恰好同怀素作字的风格相一致。下面接着描写怀素的字 体由韶秀疏朗“忽为壮丽”,然后渐趋“枯涩”,开始写起狂草来, 诗的韵脚于是一下子又转为入声,宛如由轻弹细吹的乐调骤改 为急管繁弦,使人感到应接不暇。所谓“枯涩”,指笔锋蘸墨无 多,出现了干枯的笔道儿。下面一句“龙蛇腾盘”形容狂草的盘 旋使转,“兽屹立”则比喻字形的突兀和字势的磅礴。初唐孙虔 礼(过庭)撰《书谱》,形容写草书“或重如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 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正可与此诗“龙蛇”句参看。而“驰毫骤墨 剧奔驷”一句,则描写字迹的形体变化过渡为形容书写时的迅疾 飞动,这正是怀素狂草在运笔时的特征。作者写到这里,已自笔 酣墨饱,淋漓尽致;却从侧面陪衬了一句“满座失声看不及”,写 围观怀素挥毫的人们都失声惊诧。这种手法正从《史记·项羽本 纪》描写“钜鹿之战”的场面脱胎而来。当项羽引兵援赵,与秦军 鏖战正酣之际,却插入一句“诸将皆从壁上观”,与此处的“满座 失声”恰为同一机杼。所谓“看不及”,有两层意思:一是旁观者 的眼睛追不上怀素手中的笔;二是怀素写出的字迹变化多端,每 出于旁观者始料之外。这种对动态的追踪远比对静止的艺术成 品加以刻画要生动得多。
        诗人写到这里,该进行总结了,于是写了“心手”两句。上一 句,写手以心为师,此理人皆知之;而心亦师于手,似乎把思维过 程颠倒了,其实这正是作者对艺术实践比较辩证的认识。《庄 子》上说的“得手应心”,即是这个道理。因为运笔的手在艺术实 践中起了反作用,启迪了人的思路,从而开拓了人的思维对艺术 的领悟程度。下一句,“诡形怪状”指狂草的形象;而“翻合宜” 者,则指字形虽诡怪得出人意料,却无一笔不合法度。这正是作 者在开头说的“古法尽能新有余”一句最好的注脚。结尾两句遗 音袅袅,余味无穷。作字的人只凭一时灵感,不一定立即把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怀素自言初不知”是可以理解的。但此 中之妙,作者实已知之,而且一上来就点破了:“古法尽能新有 余。”这里自无须重复。况且这也与怀素的醉后挥毫相映成趣。 假如怀素在作字时头脑十分清醒,不以神行而以智驭,则所书之 字将不免故作矜持,那就不是一气呵成的艺术品,而是很可能成 为哗众取宠的自我炫鬻;而作者在诗的中幅所插入的“满座失声 看不及”一句,也就不是写观众被怀素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是 作者故弄玄虚,有意作惊人之笔了。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