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未果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后,两国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曾多次发生武装冲突。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它使印巴两国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成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历史遗案。克什米尔土邦,又称查谟——克什米尔土邦,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2%。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与中国和阿富汗相邻,北距苏联边境仅14.5公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947年印、巴分治时,根据“蒙巴顿方案”规定,各王公土邦由他们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加入巴基斯坦,或保持中立;但“蒙巴顿方案”又提到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应划归巴基斯坦。从地理位置看,克什米尔的领土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接壤,它可以加入印度也可以加入巴基斯坦。从居民构成看,在查漠,印度教徒和锡克人较多,而在克什米尔河谷地区,穆斯林占多数;总的来说,穆斯林在人口中占多数。当时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主张并入印度,而占绝大多数人口的穆斯林却倾向于巴基斯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印度利用信仰印度教的王公掌握的土邦议会,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联邦。此举遭到占绝大多数人口的穆斯林的强烈反对,全邦穆斯林暴动。战斗在查漠的印度教徒和占优势的穆斯林之间打响。1947年10月,为支持各自的教徒,夺取克什米尔主权,印巴各自派出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双方发生大规武装冲突。
诉诸联合国。1948年1月1日,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理,提出克什米尔邦已属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是入侵者。1月15日,巴基斯坦对印度提出反控诉,宣称克什米尔并入印度是不合法的。1月20日,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委员会,负责解决印巴纠纷。8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通过停火、非军事化、公民投票三个阶段解决克什米尔纠纷的决议。对此,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
1949年1月1日,印巴双方正式宣布停火,1年多枪声不绝的克什米尔终于恢复了和平,但这恐怕也仅是短暂的和平。联合国监督委员会在克什米尔划出一条临时分界线。双方在各自界内仍留有军队据守军事阵地,但大部分部队已撤回国内。7月27日,双方就停火问题正式达成协议,并确定了一条停火线。印巴武装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但克什米尔争端并未解决,双方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公民投票原则。此后印巴两国多次就克什米尔问题举行谈判,终未取得成果。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举行会谈,达成协议。双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和公民投票原则,一致认为:克什米尔争端“应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而确定人民愿望最实际的方法是举行公正无私的公民投票”。从1953年以来,巴基斯坦一直主张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但印度以巴基斯坦参加军事集团为由,否定了这一协议,声称公民投票原则已不再适用。从1953年至1964年,双主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都毫无结果。在此期间,克什米尔问题几度提交安理会,安理会未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1957年1月,印度不顾得到联合国支持的巴基斯坦的抗议,单方面宣布克什米尔正式并入印度联邦。
第二次印巴克什米尔战争。从1965年6月开始,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不断发生武装冲突。8月5日,印度指责巴基斯坦非正规部队越过停火线,渗入印度占领区,向印度巡逻兵开火挑衅。同天,印度军队越过停火线向拉合尔方面发动攻势。武装冲突演变成大规模战争。
9月22日,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建议,但停火线上零星战斗仍在继续。9月28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在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印巴同时从克什米尔撤军,并举行公民投票。9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前往克什米尔,寻找解决印巴冲突的办法。20日,安理会促成印巴实现停火。
1966年1月4日至10日,在苏联总统柯西金的斡旋下,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塔什干举行会谈,在恢复正常关系和把部队撤退到1965年8月边界的问题上达成协议。1966年2月双方在联合国监督下实现撤军,但是克什米尔争端并未能解决。
经过多次武装冲突和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之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了原查漠和克什米尔的约2/5地区,人口约100万,印度则控制了其余3/5地区,人口约400万。从1966年到1971年底,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双方在克什米尔控制区的部队每年几乎都发生小的武装冲突和交火事件。1971年12月,当印巴在孟加拉问题上发生冲突期间,印巴在克什米尔的战斗再度突然爆发。1972年7月,印巴两国政府同意克什米尔问题必须由双方解决。但时至今日,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它始终是次大陆的不稳定因素。也许克什米尔争端,要留到下个世纪才能解决。
历史遗案。克什米尔土邦,又称查谟——克什米尔土邦,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2%。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与中国和阿富汗相邻,北距苏联边境仅14.5公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947年印、巴分治时,根据“蒙巴顿方案”规定,各王公土邦由他们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加入巴基斯坦,或保持中立;但“蒙巴顿方案”又提到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应划归巴基斯坦。从地理位置看,克什米尔的领土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接壤,它可以加入印度也可以加入巴基斯坦。从居民构成看,在查漠,印度教徒和锡克人较多,而在克什米尔河谷地区,穆斯林占多数;总的来说,穆斯林在人口中占多数。当时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主张并入印度,而占绝大多数人口的穆斯林却倾向于巴基斯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印度利用信仰印度教的王公掌握的土邦议会,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联邦。此举遭到占绝大多数人口的穆斯林的强烈反对,全邦穆斯林暴动。战斗在查漠的印度教徒和占优势的穆斯林之间打响。1947年10月,为支持各自的教徒,夺取克什米尔主权,印巴各自派出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双方发生大规武装冲突。
诉诸联合国。1948年1月1日,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理,提出克什米尔邦已属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是入侵者。1月15日,巴基斯坦对印度提出反控诉,宣称克什米尔并入印度是不合法的。1月20日,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委员会,负责解决印巴纠纷。8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通过停火、非军事化、公民投票三个阶段解决克什米尔纠纷的决议。对此,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
1949年1月1日,印巴双方正式宣布停火,1年多枪声不绝的克什米尔终于恢复了和平,但这恐怕也仅是短暂的和平。联合国监督委员会在克什米尔划出一条临时分界线。双方在各自界内仍留有军队据守军事阵地,但大部分部队已撤回国内。7月27日,双方就停火问题正式达成协议,并确定了一条停火线。印巴武装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但克什米尔争端并未解决,双方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公民投票原则。此后印巴两国多次就克什米尔问题举行谈判,终未取得成果。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举行会谈,达成协议。双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和公民投票原则,一致认为:克什米尔争端“应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而确定人民愿望最实际的方法是举行公正无私的公民投票”。从1953年以来,巴基斯坦一直主张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但印度以巴基斯坦参加军事集团为由,否定了这一协议,声称公民投票原则已不再适用。从1953年至1964年,双主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都毫无结果。在此期间,克什米尔问题几度提交安理会,安理会未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1957年1月,印度不顾得到联合国支持的巴基斯坦的抗议,单方面宣布克什米尔正式并入印度联邦。
第二次印巴克什米尔战争。从1965年6月开始,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不断发生武装冲突。8月5日,印度指责巴基斯坦非正规部队越过停火线,渗入印度占领区,向印度巡逻兵开火挑衅。同天,印度军队越过停火线向拉合尔方面发动攻势。武装冲突演变成大规模战争。
9月22日,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建议,但停火线上零星战斗仍在继续。9月28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在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印巴同时从克什米尔撤军,并举行公民投票。9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前往克什米尔,寻找解决印巴冲突的办法。20日,安理会促成印巴实现停火。
1966年1月4日至10日,在苏联总统柯西金的斡旋下,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塔什干举行会谈,在恢复正常关系和把部队撤退到1965年8月边界的问题上达成协议。1966年2月双方在联合国监督下实现撤军,但是克什米尔争端并未能解决。
经过多次武装冲突和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之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了原查漠和克什米尔的约2/5地区,人口约100万,印度则控制了其余3/5地区,人口约400万。从1966年到1971年底,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双方在克什米尔控制区的部队每年几乎都发生小的武装冲突和交火事件。1971年12月,当印巴在孟加拉问题上发生冲突期间,印巴在克什米尔的战斗再度突然爆发。1972年7月,印巴两国政府同意克什米尔问题必须由双方解决。但时至今日,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它始终是次大陆的不稳定因素。也许克什米尔争端,要留到下个世纪才能解决。
今日更新
-
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魁首落网
[2019-06-01]
-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巴黎举行签约会议
[2019-06-01]
-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手
[2019-06-01]
-
英国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正式分居
[2019-06-01]
-
多国出兵索马里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