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由来与发展

2024-09-04 可可诗词网-世界重大事件 https://www.kekeshici.com

        “南南合作”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地处南半球,而发达国家则大多地处北半球,所以发展中国家被称作“南南”,发达国家被称作“北方”。
        “南南合作”发端于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行动。
        二战后,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并未完全独立。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严重地束缚着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垄断地位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通过投资、贷款影响其经济发展方向,并用各种手段向他们转嫁经济危机。
        到60年代,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要巩固其政治独立,必须取得经济的独立和发展,而要取得经济的独立和发展,则必须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此,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联合行动,积极进行斗争。
        1960年9月10日至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石油生产国会议,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以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采取集体态度和行动,维护自身经济利益。随后加入该组织的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和阿联酋。
        1961年,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呼吁发展中国家采取联合行动,进行经济合作。
        1962年2月,可可生产国巴西、喀麦隆、加纳、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亚5国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签订了一项可可协定。根据这项协定,5国于同年5月10日在瑞士蒙特勒决定成立可可生产者联盟。以后,多哥和加蓬也加入了这一联盟。
        1968年5月,铜出口国智利、秘鲁、赞比亚和扎伊尔政府代表在巴黎签署协定,成立了铜出口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协调会员国有关铜的生产和市场的决定和政策。以后,印度尼西亚、南斯拉夫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也加入了该委员会。
        在60年代成立的原料生产国组织,还有国际铝土协会、国际茶叶委员会、国际咖啡组织、油料生产国组织等等。这些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民族经济,维护自身经济权益,加强同国际垄断资本的斗争,掌握原料的开发、生产、加工和调整的主动权。
        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联合斗争的最大国际组织是“77国集团”。在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关于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问题时,75个发展中国家提出一个联合宣言,由此形成“75国集团”。在1964年于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5国集团增加到77国和地区,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提出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这些国家和地区被称作“77国集团”。以后,77国集团不断扩大,到80年代中期,已有125个国家和地区。但77国集团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自1964年起,77国集团在所有重要国际经济活动中代表了第三世界。在每届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之前,77国集团都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立场,以便在会上采取联合行动。
        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进一步联合起来,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74年4月10日至29日,联合国应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在美国纽约召开了专门研究原料和发展问题的第6届特别会议。会上通过了77国集团提交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个文件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系列主要原则:一切国家都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权利,一切国家都有权利对其自然资源和国内一切经济活动行使永久主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建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联合组织;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财政和技术方面的合作;改革现存的国际货币制度和改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商品交换上的不合理关系等等。1974年12月,第2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1975年2月,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通过了《达喀尔宣言》。这些文件确定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联合行动的纲领、目标和措施。
        南北对话
        1975年12月,在法国总统德斯坦倡议下,19个发展中国家同7个发达国家及欧洲共同体在巴黎举行了部长级国际经济合作会议,正式开始了“南北对话”。南北对话1977年5月在巴黎再次举行。由于南北分歧很大,两次会议都未取得结果。
        同年11月,根据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的建议,成立了“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又称“南北委员会”。委员会就促进南北对话多次举行会议。为打破南北对话僵局,1979年77国集团倡议在联合国范围内举行全球谈判,第34届联大就此通过了专门决议。但是由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阻挠,1980年的第11届特别联大和第35届联大都未能就全球谈判的议程和程序达成协议。为促成全球谈判,在墨西哥总统和奥地利总理倡议下,14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于1981年10月22日在墨西哥的坎昆举行了关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南北对话”首脑会议。
        在坎昆会议上,西欧和日本认识到改善南北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赞成南北对话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同意举行全球谈判。但是美国在全球谈判的筹备程序问题上与其他与会国意见相左,会议终未能就全球谈判达成协议。在关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如粮食、能源、贸易、金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上,美国强调自由经济,市场力量,私人投资,坚持不能对现有国际经济结构进行改革。
        坎昆会议后,南北关系继续紧张,南北对话长期陷于僵局,全球性南北对话仍难实现。
        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南北谈判的艰难进程使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只有着眼并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才能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与发达国家谈判的地位,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70年代初提出的“南南合作”的概念开始明确化和具体化。
        1979年,77国集国第四次部长会议通过了《阿鲁沙集体自力更生纲领和谈判纲要》,即《阿鲁沙宣言》。这个宣言使南南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贸易、工业化、粮食与农业、货币与金融、原料、运输、保险和通讯等领域。《阿鲁沙宣言》还提出优先考虑制定发展中国家贸易普惠制、加强国家贸易组织之间的合作,创办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等。《阿鲁沙宣言》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指导性纲领,标志着南南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从此,南南合作出现一系列令人注目的新发展。
        1980年: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通过《拉各斯行动纲领》,规定了成立非洲共同体80年代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1981年:77国集团在加拉加斯会议上通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就贸易、金融、技术合作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方案和措施。拉美11国改组了拉美自由贸易协定,成立拉美一体化协会,并准备建立拉美共同市场。中东6个产油国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
        1982年:被称为“新德里磋商”的南南合作会议就世界贸易、金融、能源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协调了对发达国家的共同市场。
        1983年:北京南南合作会议讨论了经济发展战略、南北对话和经济合作等问题。第七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提出一系列南南合作具体措施,强调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合作的重要性。加勒比共同体召开成员国首脑会议。西印度洋3个岛国成立印度洋委员会。南亚次大陆印、巴等7国通过了《南亚区域合作宣言》、《区域合作行动纲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第8次首脑会议重申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工业品贸易自由化统一方案和建立统一货币区。海湾合作委员会统一经济协议生效。
        1984年:77国集团专家会议通过《南方银行纲要》。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宣布优惠贸易区条约生效。
        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南南合作取得很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到1984年底,已经建立的区域性或次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近30个,货币金融组织近20个,原料生产和输出国组织30多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1970—198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达30%;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从1970年的20%增长到1981年的32%左右。1973-1981年,石油输出组织成员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官方财政援助达710亿美元。
        南南合作前景光明。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结构和传统经济关系一时难以改变,部分国家之间存在各种政治分歧、宗教矛盾和种族纠纷,所以南南合作在前进的道路上尚需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