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注释】
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其:指百姓。
善:喜好,好的。
恶:厌恶。
【赏析】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是一个小国,处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随时都有被骚扰吞并的危险。然而20余年中,郑国不但获得了安定,还受到各国的尊敬。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当时执政的大夫子产,实行了一套开明的政策,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当时的乡校,既是学校,又是人们聚会议事的公共场所。人们在这里发表意见,议论政令,批评时政,提出建议。大夫然明认为百姓议政有损执政者的尊严,建议取消乡校。子产表示反对,说: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意思是:老百姓喜欢的事,我就采纳实行之;老百姓憎恶的事,我就改正之。
子产认为,老百姓早晚聚在一起,议论政令,反映民情,实际上是我的老师。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施之;认为不好的,我就改正之。他对然明说,只有忠善可以消弭怨恨,用强硬手段不能防止怨恨。用强硬手段虽然可以暂时堵住大家的嘴,但这就像防河水一样,一旦决了大口子,受伤害的人更多。不如开个小口,因势利导,采纳他们正确的意见来匡救我的过失。
由于子产善于听取百姓意见,顺从民心民意,择善而从,有过能改,取得了良好的治国效果,在强敌环伺,诸侯互相攻伐的战乱情况下,郑国维系了20年安定团结的局面,实属不易。子产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2018-11-07]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018-11-07]
-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2018-11-07]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018-11-07]
-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