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诗词简介:
这是作者《新乐府》的第32首,标明写这首诗的旨意是“苦宫市也”。宫市,就是皇宫派人在市上采购货物。初始由官吏办理。德宗时派宦官(“黄衣使者”)采购,任意压低价格。德宗末年,派出数百人在东、西市热闹处观望,遇有可买的东西,便说皇帝要买,人们只好拱手送给,实际是公开掠夺。人们称这种人叫“白望”。有一次一个农夫卖柴,宦官只给他几尺绢,并强迫他送进宫去。农民气急了,痛打了宦官一顿。诗人对宫市早已不满,写这首诗进行谴责。
在诗中作者怀着强烈的感情,向读者描摹出老翁长年伐薪烧炭被烟薰火燎所形成的外形特点,叙述老翁卖炭只是为了身上衣、口中食的最低生活,形象地反映出百姓被欺压的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爪牙的罪恶。“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绘老翁矛盾复杂的心理,十分细腻,感人至深。全诗只叙故事,未加议论,感染力却十分强烈。正如《唐宋诗醇》卷20所云:“……直出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确为《新乐府》中的上乘之作。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 mài tàn wēnɡ 》《 卖 炭 翁 》.[ tánɡ ]. bái jū yì..[ 唐 ]. 白 居 易.mài tàn wēnɡ , 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ɡ 。卖 炭 翁 , 伐 薪 烧 炭 南 山 中 。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sè , liǎnɡ bìn cānɡ cānɡ shí zhǐ hēi 。满 面 尘 灰 烟 火 色 , 两 鬓 苍 苍 十 指 黑 。mài tàn dé qián hé suǒ yínɡ ? shēn shànɡ yī shɑnɡ kǒu zhōnɡ shí 。卖 炭 得 钱 何 所 营 ? 身 上 衣 裳 口 中 食 。kě lián shēn shànɡ yī zhènɡ dān , 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可 怜 身 上 衣 正 单 , 心 忧 炭 贱 愿 天 寒 !yè lái chénɡ wài yì chǐ xuě , xiǎo jià tàn chē niǎn bīnɡ zhé 。夜 来 城 外 一 尺 雪 , 晓 驾 炭 车 辗 冰 辙 。niú kùn rén jī rì yǐ ɡāo , shì nán mén wài ní zhōnɡ xiē 。牛 困 人 饥 日 已 高 , 市 南 门 外 泥 中 歇 。piān piān liǎnɡ qí lái shì shuí ? huánɡ yī shí zhě bái shān ér 。翩 翩 两 骑 来 是 谁 ? 黄 衣 使 者 白 衫 儿 。shǒu bǎ wén shū kǒu chēnɡ chì , huí chē chì niú qiān xiànɡ běi 。手 把 文 书 口 称 敕 , 回 车 叱 牛 牵 向 北 。yì chē tàn , qiān yú jīn , ɡōnɡ shǐ qū jiānɡ xī bù dé!一 车 炭 , 千 余 斤 , 宫 使 驱 将 惜 不 得!bàn pǐ hónɡ shā yí zhànɡ línɡ , xì xiànɡ niú tóu chōnɡ tàn zhí!半 匹 红 纱 一 丈 绫 , 系 向 牛 头 充 炭 直 !
- 《賣炭翁》.[唐].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诗大意】 卖炭为业的老人,在南山中伐薪烧炭。烟火熏烤过的脸上布满尘灰,白发苍苍十指比炭还黑。卖炭的钱用来作什么?人要活总得穿衣吃饭。身中虽然没有棉衣挡寒,可是因为怕炭卖得太贱心里却盼望天再冷些。夜里城外下雪有一尺厚,天刚亮就赶紧驾着炭车沿着冰冻的车辙进城。人饿牛困太阳已升得老高,却没有一个买主愿要。飞快地过来的两个骑马人是谁? 走近了才知道是宫中的宦官老爷。他们掏出了皇帝的命令说是宫里要炭,命令老人赶着炭车送到北面的皇宫。一车炭,千多斤,宦官们想要舍不得又有什么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头上就算是卖炭的价钱。
- 【注释】①苍苍:灰白色。②何所营:做什么用处。③冰辙:冰雪覆盖的路上的车印。④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的爪牙。⑤敕(chi):皇帝的命令。⑥驱将:赶走。⑦充炭直:算作一车炭的价钱。
- 【集评】 清·爱新觉罗弘历等:“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唐宋诗醇》)清·刘熙载:“代匹夫匹妇语最难,盖饥寒劳困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颂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艺概》卷二)清·贺裳:“乐天乐府,可备采风者尚多,……如《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不惟悉一时蠹弊,兼可作后世之前车。”(《载洒园诗话》卷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创作了“新乐府”诗五十首,《卖炭翁》是其中的第三十二首。它描写的“宫市”害民情景,如“新乐府”序所说,“其事核而实”,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宫市”,指宫廷派人直接到市场去购买需用的物品。唐德宗时,宦官专权,他们经常派数百人赴长安东、西两市张望,看到合意的货物,就低价收购,甚至不付分文。韩愈《顺宗实录》有这样的记载:“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农夫卖柴,横遭掠夺,是百姓受“宫市”之苦的一个实例。诗歌从介绍人物开始。老翁孤苦伶仃,长年在长安城外的南山中“伐薪”、“烧炭”。他没有土地,全靠卖炭度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十分艰辛,只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希望能勉强活下去。但是,连这样起码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天寒衣单,却“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宁愿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多得几文卖炭钱的心理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夜来城外一尺雪”,寒冷的天气终于盼到了。一清早,他就套上牛车,踏着积雪,外出卖炭。正当他疲惫不堪,在“市南门外”稍事休息的时候,突然,骑马翩翩的“黄衣使者白衫儿”冲了过来,“手把文书口称敕”,说是宫廷里要买炭,硬逼着老翁把炭车向皇宫赶去。“回车叱牛牵向北”,表现了宫使的蛮横神态和强盗行径。眼看着费尽心血烧成的千余斤炭被夺去,老翁痛心惋惜,又无可奈何,“宫使驱将惜不得”就是这种心情的准确表达。老翁的希望落空了,最后得到的只是“半匹红纱一丈绫”,它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仅仅是系在牛角上的一点点缀品,“宫市”的欺榨和残忍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这首诗,不发议论,作者的爱什么憎什么完全寓于生动的叙事和描写之中。写卖炭翁的贫困与可怜,不是由作者下断语,而是借人物的形象来显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饱经艰苦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是对老人痛苦内心的刻画。又如表现宫市制度的罪恶,既不采用《杜陵叟》那种直接批判的形式,也不象“新乐府”的一些诗篇那样,在结尾“显其志”,而是直书其事,在叙述事实中结束,显得更含蓄,更发人深思。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唐宋诗醇》卷二十)
-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所谓 “宫市”,就是宦官根据皇宫的需要到市场上采办货物的行为。宦官采买货物,名义上说是按价付酬,实际上却是依仗权势巧取豪夺。他们往往以低于实物价格一倍或数倍的货款强购民物,甚至分文不给。“宫市”据史书记载,自玄宗时即开其端,到唐德宗、宪宗时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贞元、元和年间扰害人民的弊政之一。当时有许多正直的官员如韩愈、柳宗元等都通过上书、撰文等抨击过这一弊端。白居易则采用诗歌这一有力工具揭露了它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和给社会造成的混乱,他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控诉了宦官敲榨剥削人民的罪行,表现了对深受其害的劳动者的深切的同情。作者是著名的叙事诗大师,特别善于用明白如话的诗歌语言真切、生动、细致地叙事,通过叙事以及在叙事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让读者在客观的事实面前凭直觉得到应该得到的结论。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刻画了卖炭翁这个普通劳动者的外貌,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个头发花白,十指漆黑,满脸尘灰烟火色,身穿褴褛的单衣,佝腰驼背地在山中辛辛苦苦地伐木烧炭的老人的形象,激起了人们对他的强烈的同情。然后引导读者进入卖炭翁的内心世界,让人们体验这个老人内心深处的辛酸与痛苦。作者围绕着他由希望到失望这一心理特征,采用明、暗两种写法,深入细腻地表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明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这是暗写。天遂人愿,雪降天寒,老人暗自高兴,尽管衣单身寒,但炭总是会卖个好价钱的。然而“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天刚亮就进了城,太阳老高了还不见买主,老人的心渐渐发冷,希望逐渐变成了失望。突然看见有“翩翩两骑”朝这里走来,老人心里又产生了希望,他们大约是买炭的人吧?他迫切地希望知道这一点。然而当他们走近了,老人却领略了彻底失望的滋味。原来,来人是那些令人心惊胆寒的宦官。作者通过对卖炭翁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卖炭翁不断挣扎、奋斗、而最终希望破灭的痛苦经历,揭示了劳动人民连一点基本的生存权利都难以保证的悲剧命运。作者也很善于采用尖锐鲜明的对比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爱憎和刻画人物形象,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卖炭翁明明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却因为担心天暖炭贱而希望天更寒冷一些。辛辛苦苦烧成的木炭,从遥远的南山忍饥挨饿把它送进长安城里,本希望能换取“身上衣裳 口中食”,结果却是“一车炭,千余金,”只换得“半匹红纱一丈绫”,悬殊的差价,反映了这场“交易”的极大的不合理,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宦官的憎恶。另外,作者还善于把具体事件提高到一般的社会问题的角度来看。《卖炭翁》取材于社会实事。据韩愈《顺宗实录》记载,一次在宫市上,宦官抢夺了农夫的柴后还要抢夺他的驴,农夫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痛打了宦官。皇帝听说后“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白居易则把农夫换成一个老弱无助的卖炭翁,把宫使写得更加强横跋扈,删去了皇帝贬谪宦官,抚慰农夫一节。因为发生在宫市上的悲剧并不是皇帝都能过问的,况且“宫市”本来就是根据皇帝的旨意产生的。经过如此精心结撰,会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宫市”的弊病,更同情卖炭翁的遭遇,同时也使作品更有社会意义,而不局限在对某个农夫的同情和对某个宦官的鞭挞上。(仇洪伟)
- 白居易《新乐府》 五十首中的名篇。这首诗是揭露唐代“宫市”的。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出宦官到市场上去,名为购物,实际上是公开的抢劫。诗人运用现实主义的典型化艺术概括手法,集中地描写一个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从个别反映一般,对统治者利用“宫市”公开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深刻有力的抨击。诗的开头四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人以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活画出卖炭翁苍老、凄楚的肖象,表现了他的艰辛劳动和贫苦生活。接着,写他别无衣食来源,全指望卖炭得个好价钱,维持最低的生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非常真切地展示他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反映了他的悲惨处境。接着,诗人选取他的遭遇,加以具体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一清早,他就套上车,踏着冰冻的道路到长安市上卖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卖炭翁又累又饿,蹲在雪地泥水上歇气。这两句好象一场悲剧前的短暂沉默,把人的心弦绷得紧紧的。诗人笔锋一转,故事急转直下:“翩翩两骑来者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骑马来了。他们威风十足,衣著神气,和卖炭翁的龙钟老态、饥寒境况形成强烈对照。“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两句连用五个动词,把宫使掠夺人民的凶残面目写得跃然纸上。“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他们把一车炭抢走了。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全诗便戛然而止。诗人从外貌与动作描绘、心理刻画和环境烘托各个方面,成功地塑造了卖炭翁鲜明感人的形象。诗的主题单一突出,语言通俗生动,叙事简洁完整。它的结尾,不象《新乐府》的其他作品那样,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直接议论褒贬,而是用事实和形象本身来显示爱憎感情。这样写,更含蓄有力,引人想象、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