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四首
诗词简介:
《竹枝词》本巴、渝间民歌,有唐诗人顾况、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有拟作,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歌咏地方风物习俗及男女恋情,后世亦多模仿之作。此组诗乃白居易元和十四年(819)作于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任上,写听唱《竹枝》歌及其感受。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竹枝词四首》.[唐].白居易.其一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其二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其三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其四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 《 zhú zhī cí sì shǒu 》《 竹 枝 词 四 首 》.[ tánɡ ]. bái jū yì..[ 唐 ]. 白 居 易.qí yī其 一qú tánɡ xiá kóu shuǐ yān dī , bái dì chénɡ tóu yuè xiànɡ xī ;瞿 塘 峡 口 水 烟 低 , 白 帝 城 头 月 向 西 ;chànɡ dào zhú zhī shēnɡ yān chù , hán yuán àn niǎo yì shí tí 。唱 到 竹 枝 声 咽 处 , 寒 猿 闇 鸟 一 时 啼 。qí èr其 二zhú zhī kǔ yuàn yuàn hé rén ? yè jìnɡ shān kōnɡ xiē yòu wén 。竹 枝 苦 怨 怨 何 人 ? 夜 静 山 空 歇 又 闻 。mán ér bā nǚ qí shēnɡ chànɡ , chóu shā jiānɡ lóu bìnɡ shǐ jūn 。蛮 儿 巴 女 齐 声 唱 , 愁 杀 江 楼 病 使 君 。qí sān其 三bā dōnɡ chuán fǎnɡ shànɡ bā xī , bō miàn fēnɡ shēnɡ yǔ jiǎo qí ;巴 东 船 舫 上 巴 西 , 波 面 风 生 雨 脚 齐 ;shuǐ liǎo lěnɡ huā hónɡ cù cù , jiānɡ lí shī yè bì qī qī 。水 蓼 冷 花 红 簇 簇 , 江 篱 湿 叶 碧 凄 凄 。qí sì其 四jiānɡ pàn shuí rén chànɡ zhú zhī ? qián shēnɡ duàn yān hòu shēnɡ chí 。江 畔 谁 人 唱 竹 枝 ? 前 声 断 咽 后 声 迟 。ɡuài lái diào kǔ yuán cí kǔ , duō shì tōnɡ zhōu sī mǎ shī 。怪 来 调 苦 缘 词 苦 , 多 是 通 州 司 马 诗 。
- 《竹枝詞四首》.[唐].白居易.其一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其二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其三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濕葉碧凄凄。其四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其一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其二《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其三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其四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 ⑴竹枝词: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多有拟作,刘禹锡、顾况、白居易等人成绩比较显著。⑵瞿(qú)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水烟:水上的烟霭。⑶白帝: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⑷闇(ān)鸟:指归宿之鸟。⑸歇:停止,消止。⑹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⑺杀:形容程度很深。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⑻巴东、巴西:均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节一带,后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带。船舫(fǎng):泛指船。⑼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⑽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簇簇(cù):丛列成行貌。⑾蓠(lí):水中生长的一种藻类植物。⑿断咽(yè):止断。⒀怪来:怪不得的意思。缘:因为。⒁通州司马:指元稹,当时元稹任通州司马。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竹枝词》本巴、渝间民歌,有唐诗人顾况、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有拟作,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歌咏地方风物习俗及男女恋情,后世亦多模仿之作。此组诗乃白居易元和十四年(819)作于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任上,写听唱《竹枝》歌及其感受。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首句言唱《竹枝》之地。瞿塘峡,巫山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东南。水烟低,谓峡口水雾濛濛犹似轻烟低低笼罩着。次句点唱《竹枝》之时。白帝城,在奉节东白帝山上。月向西斜,表明夜已很深。三、四两句写唱至最凄咽处,峡口之寒猿闇鸟同时惊起而啼,极言音调之悲。声咽处,费经虞《雅伦》:“《竹枝》入绝句自刘(禹锡)始,而《竹枝》歌声刘集未载也。《花间集》有孙光宪,《尊前集》有皇甫松各数首,皆上四字一断为‘竹枝’,下三字为‘女儿’,‘竹枝’、‘女儿’皆歌中咽断之声也。”费说是,第四首“前声断咽后声迟”可证。寒猿,用《水经注·江水》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闇鸟,巫山县有鸟飞山,“言山高,鸟飞不能越也。” (见《太平寰宇记·夔州》)寒、闇,均为形容凄清愁苦之词。冷烟斜月,《竹枝》悲咽,寒猿闇鸟尚不胜情,愁人听之,又将何以堪?且此愁人正乃初离贬地江州而心情仍郁悒的“病使君”。仅写景,不言伤情,而情自无限,极含蓄婉曲之致。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山空的沉寂,可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作问语说,不直白出之,发人思索,而尤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蛮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之间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最易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杀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杀,形容极其之辞。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为诗人自指。上首借景寓悲,此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前两句写舟行风雨中。巴东、巴西,均是郡名,一在今四川奉节一带,一在今四川阆中一带。雨脚,雨丝、雨点。三、四两句自第二句生出,写水边景致。水蓼,蓼科植物,生水边,夏秋间开白色带红五瓣小花。江篱,香草名,亦生于水边。“冷花”、“湿叶”,雨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色态如呈,描画歌乡雨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第四首写听江畔唱《竹枝》。前两句云不知谁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后两句言诗人始悟曲调凄苦,乃因所唱多是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词苦”诗。通州司马,指白居易好友、诗人元稹(字微之)。元稹任监察御史时,因开罪了当权派,被贬江陵士曹参军,后迁通州司马,遭遇正同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安慰他)故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 (白诗语),然今《元氏长庆集》中无《竹枝词》类作品,当已佚失。通州司马“词苦”诗中所含寓的元白们流离迁谪之悲,及响彻《竹枝》组歌中的酸辛心声,均蕴于苦调、溢于言表,故此,组诗虽语言通俗流畅,却并不过分率直,而颇得蕴藉之神,表现了白居易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就。
- 竹枝词四首其一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①。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②。【注释】 ①瞿(qu渠)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为长江三峡之首。白帝城: 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②竹枝: 是巴、渝(今四川重庆一带) 民歌的一种,以咏唱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为主。暗鸟:黄昏时候的鸟。一时: 一起。【译文】 瞿塘峡口烟笼寒水水烟迷离,白帝城头的月亮缓缓西移。竹枝声声唱到伤情处,和着猿的哀鸣、鸟的凄厉,一同在山水间响起。【集评】 清·爱新觉罗弘历:“竹枝词四首,声韵悠扬,最合竹枝之体。” (《唐宋诗醇》)清·翁方纲: “竹枝泛咏风土,柳枝则咏柳,其大较也。” (《石洲诗话》)清·张谦宜:“竹枝词,此乐府之一部,又与宫词不同。意取谐俗,调宜鲜脆,然俚有媚趣,质带润色为佳。” (《茧斋诗谈》卷二,《清诗话续编》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总案】 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离开了地低潮湿、长满黄芦苦竹的江州,赴忠州刺史任。四年的江州生活,使他谙尽贬谪滋味,离开江州并未给他带来多少欢悦。坐在船上,望着眼前迷离的水烟,还有白帝城头那一轮似乎年年如是的月亮,他的心情不免有几分凄凉。这时,岸上传来了竹枝哀婉的歌声,歌儿唱到动情处,连岸上栖息着的寒猿小鸟都发出了哀鸣,那么舟中远行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诗中虽未明说,但读者从这凄迷的水色中已不难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