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行

2018-09-10 可可诗词网-李白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日出入行》为乐府旧题。《汉郊祀歌》有《日出入》,大意因日出日落无有穷尽,慨叹人生短暂,表达想乘龙升仙的愿望。而李白借此旧题反其意而言之,认为人的生命有限,不能如日月运转不息,万物的兴歇,太阳的运行,都是由自然支配的,对古代超自然的神话传说给予否定,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这种认识和诗人平素的求仙生涯似乎是不协调的,然而,对于李白的求仙,前人早已指出:“公大放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馀年也。”(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可见,“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李白并不迷信神仙。他在别的篇章中所表现的好神仙与饮酒一样,不过是人生不得意的寄托而已。李白长于用乐府歌行抒写怀抱,落笔挥洒自如,不拘一格,想落天外,变化奇妙。本篇从日出入无穷尽,人生不可及和草木荣枯有时等宏观现象,揭示出“万物兴歇皆自然”的道理,最后忽生奇想,抒发了诗人包揽宇宙,与大自然结为一体的高远情怀。从而把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自我情感和宇宙万物自然勾通融合起来,表现了雄奇瑰伟的浪漫主义风格。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日出入行》
    .[唐].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 《 rì chū rù xínɡ 》 
    《 日 出  入 行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rì chū dōnɡ fānɡ wēi , sì cónɡ dì dǐ lái 。 
    日 出  东   方   隈  , 似 从   地 底 来  。 
    lì tiān yòu rù hǎi , liù lónɡ suǒ shě ān zài zāi ? 
    历 天   又  入 海  , 六  龙   所  舍  安 在  哉  ? 
    qí shǐ yǔ zhōnɡ ɡǔ bù xī , rén fēi yuán qì ān nénɡ yǔ zhī jiǔ péi huí 。 
    其 始  与 终    古 不 息 , 人  非  元   气 安 能   与 之  久  裴  回  。 
    cǎo bú xiè rónɡ yú chūn fēnɡ , mù bú yuàn luò yú qiū tiān 。 
    草  不 谢  荣   于 春   风   , 木 不 怨   落  于 秋  天   。 
    shuí huī biān cè qū sì yùn , wàn wù xìnɡ xiē jiē zì rán 。  
    谁   挥  鞭   策 驱 四 运  , 万  物 兴   歇  皆  自 然  。  
    xī hé xī hé , rǔ xī ɡǔ méi yú huānɡ yín zhī bō 。  
    羲 和 羲 和 , 汝 奚 汩 没  于 荒    淫  之  波 。  
    lǔ yánɡ hé dé , zhù jǐnɡ huī ɡē 。 
    鲁 阳   何 德 , 驻  景   挥  戈 。 
    nì dào wéi tiān , jiǎo wū shí duō 。  
    逆 道  违  天   , 矫   诬 实  多  。  
    wú jiānɡ nánɡ kuò dà kuài , hào rán yǔ mínɡ xìnɡ tónɡ kē 。 
    吾 将    囊   括  大 块   , 浩  然  与 溟   涬   同   科 。 
  • 《日出入行》
    .[唐].李白.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能與之久裴回。
    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沒于荒淫之波。 
    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 
    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太阳从东方海角升起,好象从地底冒出来一样。
    经历周天又潜入海中,为太阳神驾车的六龙休息的地点却在何方?太阳运行永不停息,
    人不是元气,哪能长久随着它往复徜徉! 花草并不感谢春风使它繁花盛开,树木也不怨恨秋天使它零落凋残。
    谁能挥鞭驱赶四时变化? 万物兴衰都决定于自然。
    羲和啊、羲和,你为什么沉没于浩渺的波涛?
    鲁阳公有什么能耐,一挥戈矛竟然使太阳留光返照?
    这违背自然常理的传说,虚妄的成份实在不少!
    我将囊括宇宙,无限广阔地与自然之气融汇协调。
  • 【注释】

    ①隈(wei威):水曲处。

    ②六龙:古代神话说,太阳神每天乘坐六条龙所驾的车,自东向西往复运行。舍: 体息、停歇。

    ③终古: 永世。元气: 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即古代认为的形成世界最原始的物质,天地万物都由元气所生。

    ④谢: 感谢。荣: 草木茂盛。案此二句互文见义。上句说“草”兼指下句的 “木”; 下句说“木”,也兼指上句的“草”。这两句语本《庄子·内篇·大宗师》郭象注: “故圣人之在天下,暖焉若阳春之自和,故蒙泽者不谢; 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也。”

    ⑤策: 马鞭,这里用作动词,驱赶。四运: 春、夏、秋、冬四季。

    ⑥羲(xi西)和: 为太阳神驾车的御者。汩 (gu古)没:沉没。荒淫:这里是浩瀚无边的意思。荒淫之波,指浩瀚的大海。

    ⑦鲁阳:即鲁阳公,古代传说中的力士。《淮南子·览冥训》载,楚国的鲁阳公与韩交战正激烈时,黄昏来临,鲁阳公把戈一挥,太阳又返回三舍 (一舍三十里)。郭璞《游仙诗》: “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李白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景: 日光。

    ⑧矫诬:欺诈虚妄。李白不相信鲁阳挥戈返日的传说,认为是欺人虚妄之谈。

    ⑨大块:天地宇宙。浩然:广阔貌。溟涬(mingxing明幸): 指自然之气。科: 品类。
     
  •  
    【集评】 清·沈德潜:“言鲁阳挥戈之矫诬,不如委顺造化之自然也。总见学仙之谬。” ( 《唐诗别裁集》卷六)
     
    清·爱新觉罗弘历:“诗意似为求仙者发,故云 ‘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后云 ‘鲁阳挥戈,矫诬实多’,而结以 ‘与溟涬同科’,言不如委顺造化也。若谓写时行物生之妙,作理学语,亦索然无味矣。观此益知白之学仙,盖有所托而然也。” ( 《唐宋诗醇》卷二)
     
    清·陈沆: “此篇萧氏谓全祖《庄子》 ‘云将鸿蒙’ 一篇之意。胡震亨谓人安能如日月不息,当放心自然云云,皆见其表,未见其里。夫叹羲和之荒淫,悲鲁阳之回戈,此岂无端之泛语耶?盖叹治乱之无常,兴衰之有数,姑为达观以遣愤激也。日从地出,似将自幽而之明; 历天入海,又已由明而入暗。气运递嬗,终古如斯。但我生之初,我身以后,皆不及见耳。既皆气运盛衰之自然,则非人力所能推挽。犹草木荣落有时,无所归其德怨,以无有鞭策驱使之者也。不然,羲和照临八极,胡忽汨于洪波? 鲁阳回天转日,胡卒无救于桑榆?盖以羲和喻君德之荒淫,鲁阳悯诸臣之再造。苌弘匡周,左氏斥为违天,变雅诗人,亦叹天之方虐,皆愤激之反词也。汉以来乐府,皆以抒情志,达讽喻,从无空谭道德、宗尚玄虚之什。岂太白之不知体格如诸家云云哉!”(《诗比兴笺》)卷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日出入行》本是汉乐府旧题,古辞大意悲叹人生短促,幻想骑 上六龙成仙。李白别出新意,探求宇宙人生的奥秘,表现了朴素的 唯物主义天道观,成为一首情理交融的哲理诗。
     
             全诗分押“灰”、“然”、“歌”三韵,诗思的发展也随着转韵而不 断深化,分成三个层次。

              开端七句为第一层,诗从“日出入”说起, 太阳每天东出西入,历天运行,经久不息,人的生命有限,不能与它 共升同落的。这层诗意里,用“安在”、“安得”两个不确定词语提出 两个问题,表明诗人在思考着宇宙人生的奥秘,也引起人们的思 索。第一个问题,神话传说里有羲和,御六龙驾车载着太阳在天空 行驶。诗人对这则传说产生怀疑,他以为太阳“日出东方隈,似从 地底来。历天又入海”,他朦胧地意识到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太阳 绕着大地在转,所以说“似从地底来”。(限于科学水平,李白还不 可能认识到太阳是恒星,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这些天体知识。)太阳 既然绕着大地不断地转动,那么,六龙住宿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六龙所舍安在哉?”诗人对神话传说里“六龙”是否存在表示怀疑。

              第二个问题,承上面的诗意,既然六龙的存在不足信,既然太阳的 运行“其始与终古不息”,那么人类怎能与它“共徘徊”,骑上六龙成 仙呢?这是针对古辞辞意,也是针对现实人生中那些追求神仙、冀 望长生的愚妄思想而发的。先否定六龙的存在,再否定骑六龙成 仙的虚妄举动,两个问题,两重思考,互有联系,层层深入。那么该 怎样来正确对待宇宙人生呢?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 “万物兴歇皆自然”,诗人明确指出宇宙万物的生灭、兴歇,也包括 人类的生存和死亡,都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正确的态度便 是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百草至春而自荣,树叶至秋而自 落,四时按自然法则迭迁和嬗转,世上根本不存在某种主宰一切的 “神”,因此百草不必感谢春风,树叶不必怨恨秋气,也没有谁能挥 鞭驱策四时的变化。本层的三、四句,用问答的方式使点题的诗句 更为突出;而本层全部诗意,又正面回答了第一层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八句为第三层,是一、二两层诗意的深化。诗人先用两个诘问 句,对御六龙为太阳驾车的羲和投以揶揄,说他并无神力,徒有虚 名,终于“汩没于荒淫之波”。又对传说中一挥戈能令太阳停止运 行的鲁阳加以讥讽,否定了这种传说存在的可能性。这四句诗,回 应上文的“六龙所舍安在哉”和“其始与终古不息”诸句,进一步阐 明太阳顺应自然规律历天运行不息,羲和驭日、鲁阳驻景一类的传 说是不可信的。至此,诗人作出结论“逆道违天,矫诬实多”,一切 违背自然规律的举动,都是不真实的,不可信的,是一些欺骗愚弄 世人的活动。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拥抱宇宙天地(“囊括 大块”),同“元气”融为一体(“与溟涬同科”),在精神上获得俯视乾 坤的宏大气魄,达到物我交融的和谐境界。

             诗人继承了汉代王充 的“元气自然”的天道观,第一个用诗歌宣扬了元气自然论,给中唐 诗人李贺以很深的哲理启迪,李贺《昆仑使者》中的“金盘玉露自淋 漓,元气茫茫收不得”,正是这种思想的表现。李白深受老庄思想 影响,也曾求访神仙,潜心学道,受道箓于道观,但本诗却反对“逆 道违天”,反对神仙迷信,沈德潜评本诗“总见学仙之谬”(《唐诗别 裁》),确中肯綮。可见,这首诗的主旨与李白平日的思想、行动有 矛盾,反映了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本诗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哲理诗,体现李白诗恢宏奇诡的 艺术个性。首先,诗人承继了屈原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采用《天问》 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宇宙人生思索的成果。全诗多处出现问答 句,有问有答,层层深入,前呼后应,既有助于哲理的发挥,也增加 了诗的气势。其次,说理与述事、抒情有机结合起来,于事中见理, 于情中寓理,力避抽象的说教,使这首宣扬元气自然观的哲理诗, 洋溢着诗人热爱人生的情思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再次,全诗汲取 了乐府民歌格式自由的长处,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句法近乎口 语,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更适宜于表达奇诡的诗风。无论从飞 动的艺术想象和灵活的语言表达相契合,还是从内容与形式相配 合的角度看,本诗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         李白这首诗认为日出日落、四时更替,都是客观自然规律的表现,人不能超越和违背自然规律,只是遵循规律,听任自然。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熠然生辉,因而它在《李太白集》中为别具一格之作。
     
         诗的前六句写日出日落,是它自身的运行规律。日出东方,坠于西方,本为地球本身自转所致,作为恒星的太阳并不作从东到西的运动。可是在人们尚未认识天体的究竟时,极易误以为日出扶桑,没于西海。古人不能科学地解释日、地运行规律时,更以为是日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载着太阳在行走。李白说日出“似从地底来”,以疑似的口吻叙说,虽没有能说破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但已对地作为一个“大块”产生了怀疑。而“六龙所舍安在哉”,则明确地对六龙的存在表示了否定。日出日落,说是羲和车载运送,那他的六条龙又住在什么地方呢?日的运行,终古不息,人并非“元气”,怎么可以与它长久地在一起。元气,我国古代哲学家常用术语,认为它是最原始、最本质的因素,浑沌一片,浩瀚无边,天地万物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人不是这种元气,那怎么可以和太阳永远共存同游呢!李白在否定太阳由外力驾驭的同时,同时也正视了天地的长久,人的短暂。人只是在日出落的长期过程中,一段时间的停留于世。神不会驾日,人不可久世,这是自然规律。
     
              中间四句讲“万物兴歇皆自然”。草木春天繁荣,秋后衰败,好象春风、秋天使之如此。诗人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不谢、不怨,也就是说草木自有其本身的生长规律,不是客观有什么力量主宰着。当然,草木荣衰和春秋的季节有关,可是这季节的更迭又不是有神力在支配,它也无意于荣衰草木,所以也就谈不上要“谢”与“怨”了。为了说清这个意图,诗人点明了物理:“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是谁在那里驱使着四季运转?自然不是羲和等神明,一切生物的盛衰荣枯,都是它们自然之理。诗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于此光华四射,炫人眼目。诗人以问领起,激人遐想,以截然之语作答,理足语沉,毋庸置疑。
     
               最后八句,在否定驭日的传说时,导出顺应自然的本旨。要说羲和驾六龙以载日,那么怎么会沉没到浩淼无际的波涛中去呢?要说鲁阳公,又怎么会挥戈止住太阳下山? 《淮南子·览冥训》说鲁阳公与韩作战,十分激烈,时近黄昏,鲁阳公持戈一挥,使太阳退后三舍(一舍合三十里)。羲和驾日固不足信,鲁阳止日,也属荒诞,这些都是“逆道违天”的矫诬之说。诗至此,将自然运行规律不依傍客观力量的道理说足、说透。李白认为认识并顺应了这客观规律,那就能“囊括大块”,精神上包罗万有,浩然之气与“溟涬同科”。溟涬,即元气;同科,同类。诗前说“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这儿讲能和元气相同类。诗人的意思是人不能驭自然,也不可役于自然,而是和万物一样,有其内在的自然的发展规律,“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这首诗本无意于写自然科学道理,可是却很好地道出了科学原理;也无意于写人生哲理,可是却很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学。诗人原意是表明自己的一种追求,“似为求仙者发”(《唐宋诗醇》),可是从日月运行、四季更迭、草木荣枯等自然现象的理解上,却超越了自我,摆脱了苦闷,从应顺自然中得到启迪和慰藉,使诗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且以事取信于人,达到了情理交融、叙议互发的艺术境界。汉乐府《郊祀歌》有《日出入》篇,写的是日出入无穷无尽,感叹人生短暂,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而李白则否定六龙驾日,并无羽化登仙之想,提出“万物兴歇皆自然”的命题,这在李白集中属难得之作,在古代诗史上也居于令人注目的地位,确是十分可贵的。
     
  •         《日出入》是乐府《郊庙歌辞·汉郊祀歌》旧题,古辞言人命短促,愿乘六龙升仙。本篇突破古辞的命意,集中表现了李白的宇宙意识,即其对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之地位的认识。诗虽然写的是日,但诗人对日的看法表现了他对宇宙的看法。
     
            前七句写日之出没运行无始无终,永不休息,而人非元气,不能与日一样长存。“人非元气”四字,暗示了日乃是元气的一部分。元气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之一,大体相当于唯物论哲学中的物质,天地日月都由元气生成,因此也和元气一样具有永恒的品格。值得注意的是元气论者都把人视为元气化生,而李白却强调“人非元气”,这是针对生命现象、精神现象而言。然而精神与物质是具有同一性的,同谓之自然。以下四句即表现自然之义,春风使得草木兴荣,但草木无须感谢春风;秋天使得草木衰落,但草木亦无须怨恨秋天。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出于自然的规律,它们本身无意于草木的兴衰,而万物的兴衰亦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正是本着这样的自然观,李白认为日之出入也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运行,既无须乎羲和的鞭策,也不会被鲁阳挥戈所退,羲和是传说中的日御,与鲁阳挥戈退日的故事并见《淮南子》,“羲和,羲和!汝何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通过这样天问式的句子,李白对这两个传说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全诗的主意在最后两句:“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大块即自然,溟涬即元气,两句的意思是,我将持此自然之义去拥抱自然,最后与元气合一。具体地说,就是本着自然而然、听其自然的态度,对待生活。法国作家蒙田说:“最美满的生活就是符合一般常人范例的生活。井然有序,不含奇迹,也不超越常规。”斯言近之。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