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

2024-10-08 可可诗词网-孟浩然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此诗首句破题,点晨光之美。写春睡甜美,不知不觉中醒来,对春日透射的 晨光尤为喜爱。次句写春声之美。言鸟之众多,此起彼伏,远近相和,合奏春曲,婉转 悦耳动听。也交代了醒来的缘由。第三句回忆写夜来春雨之美。那春雨淅淅沥沥,纷 纷飘洒,如烟如梦,滋润万物,大自然必焕然一新,春意更浓。末句回归眼前,由喜春而 转为惜春,怎么只想到鸟啼花香,春光烂漫,而未能想到风雨摧残,花落多少呢?此诗 用语平淡,自然流畅,无雕琢之痕迹;写昼夜、阴晴的更替和感情喜忧的变化,微妙而富 有情趣;景真情真,如清泉汩汩流出,晶莹透彻,不仅让人感受到造化的神髓真趣,而且 使人仿佛触摸到诗人生命跳动的脉搏,真是天然之妙音也。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chūn xiǎo 》 
    《 春   晓   》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 唐   ]. 孟   浩  然 .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 
    春   眠   不 觉  晓   ,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ɡ yǔ shēnɡ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 
    夜 来  风   雨 声    , 花  落  知  多  少   。 
  •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1】 晨鸟鸣啁啾,佳梦惊休。春睡醒来迟,红日已上枝头,想昨夜,风雨潇潇,有谁知,花落多少?
     
    【译文2】 春睡正酣不觉已经拂晓,处处都有鸣声啁啾的啼鸟。听到昨夜的风声雨声,被打伤吹落的花朵不知有多少?
     
    【译文3】
     
    春夜里睡觉竟不知道天亮,清晨醒来处处是鸟儿歌唱。
    昨夜晚雨疏风骤声声入耳,万紫千红的花呀你可无恙?
     
    【译文4】
     
    春睡不觉天已破晓,
    听到处处欢唱的鸟。
    夜听淅淅风雨之声,
    不知花儿落了多少?
  • ①眠:睡觉。
     
    ②晓:天亮。
     
    ③闻啼鸟:听到鸟的叫声。
     
    ④来:传来。
     
    ⑤花落:花朵被打落。
     
    ⑥知:知道。
  •  
    【集评】

    1、明·钟惺:“通是情境,妙!妙!”(《诗归》)
     
    2、清·唐汝询:“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唐诗解》)。
     
    3、清·黄叔灿:“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唐诗笺注》)。
     
    4、清·李瑛:“亦具一气流转之妙”(《诗法易简录》)。
     
    5、近·王文濡:“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历代诗评注读本》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
     
    【点评】 寥寥二十字,捕捉了日常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小镜 头,而爱春惜春之情跃然纸上,正所谓辞浅意深,淡而深远,耐人寻味。全诗明朗自然,浑然一体,表现了一种超然的韵致。思想超脱而不执著,即所谓“兴趣所到,忽然而来,浑然而就”,言有尽而意无穷。形式上不斤斤字句的刻意追求,平淡自然,一气呵成,“既未可以句摘,亦未可以字求。”即苏东坡所称的“韵高”。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小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被收为流传甚广的《千家诗》的第一篇。孟浩然(公元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故园鹿门山,壮年漫游吴、越、浙、闽。四十岁后赴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张九龄镇荆州,他曾任幕僚,终于归隐。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孟王”,其创作多是五言短制,冲淡清旷,韵味隽永,格律严整,对五律的发展作出贡献。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七十余首。
     
          小诗写春眠醒来时的片刻感受。首句破题,春睡香甜不觉天光拂晓。次句写闻鸟,处处鸟啼,正是园中晴晨,可想见园林春色引百鸟争鸣。三句写忆夜中风雨之声。末句以问句作结,昨夜风雨,满园繁花被打落多少? 一般写风雨花落,多写伤春情绪,此诗写的却是喜春、惜春的感情。诗人从听觉落笔,处处啼鸟、潇潇风雨,都是春声,那纷纷洒洒的春雨初停,啁啾宛转的百鸟唱和,使人联想那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好春色。末句惦念花落之多,又使人联想满园繁花的烂缦春光。全诗表现的是对大自然春光的喜爱和无限珍惜。语言平易浅近,信口吟成,而言浅意浓。诗意回环波折,时间的跳跃,雨晴的交替,心理的微妙活动,以及由春眠到春色,由听觉到联想,都浓缩在四句二十个字之中,风韵天成,不尽之意俱在言外,把丰富的情趣交由读者去想象。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气候宜人的春季,美美地入睡,一觉醒来,发现已是天光大亮,多么惬意!“不觉”二字,便透出对春的喜爱,这是春给人的生理的快感,也是春给人的心理愉悦;而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更给它凭增了十分的热闹。这里,“处处”二字,为我们点画出一幅开阔的生机盎然的春晓图,由处处的鸟鸣,可以想见一片片葱绿的树木,一阵阵清新的气息,这就把听觉形象化为视觉形象,扩大了诗的表现力。
     
         应该说,首二句集中表现了喜春的感情。由喜春而惜春,诗突然想起昨天夜里隐隐约约听到窗外春雨“刷刷”,春风袭袭,满园盛开的花朵,不知打落了几枝?一句“花落知多少”,有猜测,有希冀,有婉惜,把诗人希望留住春光慨叹春日匆匆的复杂心情全部包涵其中了。
     
          这首诗就是这样捕捉了春晓醒来一瞬间的所闻所想,写鸟用“闻”,写风雨用“声”,写花也是用的揣度的语气。然而,虽是一瞬间,却写出了诗人曲折、复杂、流动的心理过程,虽是所闻所想,却展示了一幅绿树轻风、鸟语花香的春意图。这得力于诗人真实细腻的感受,也得力于诗人善于选择富于表现力的角度和巧妙精心的构思,也许正因为此,这首仅有二十字的小诗,才成为脍灸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吧?!
     
  •   
           这首五绝当是诗人隐居鹿门时所写。诗人抓住春朝初醒时一瞬间的所闻和所思,生动地表达了惜春喜晴和田园闲适生活的情趣。全诗只二十字,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含蕴丰富,耐人咀嚼,千载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开篇两句实写由不觉而觉的主观感受,渲染出春晓一派生机盎然的气氛。首句点题。春睡酣畅,不知不觉间天已亮了。“不觉”二字,写出微妙的节候,时间的感触,“不觉”之中有“觉”。次句承“觉”字来,写睡醒后听闻悦耳的春声。春天是一个生动热闹的世界,南齐丘迟曾描述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这里从“闻啼鸟”三字,反衬出了居处春晨特有的宁静。“闻”字上加迭词“处处”,是谓自然界生机的蓬勃,禽鸟的活跃。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噪的特征,渲染出室外天气晴朗、春意醉人的意境,也自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境开阔,景中寓情。
     
        三、四句虚写由觉而不觉的神情。三句陡作转折。诗人想象室外春晨的百花新姿,忽忆及昨夜的风雨声,经此风雨,春花究竟如何了,隐然流露出惜春之情。结以问句,平中见奇,摇曳生姿,蕴含着诗人极为丰富的情思。
     
        这首诗选取了“春晓”这最能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有包孕的片刻”,借助听觉感受,生发出春晓时那生机勃勃的自然物象,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浮想联翩。这确是一首风韵天成的抒情小诗。
     
       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唐汝询 《唐诗解》)
     
        或问余曰: (此诗)何故不写夜来在前?余曰:汝何不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闻”字,花不耐风雨,闻过风雨声,故一心关花上……一闻鸟啼,即想落花。此在一刹那中,稍一迟,则日出天大亮矣,于“晓”便隔寻丈。其作“晓”字,精微有若此。(徐增《说唐诗》卷七)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