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诗词简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以田家特有的风味邀诗人作客,诗人一邀即至。简洁朴实的叙述,却流露出他们深厚的友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到了田家,只见小山村在绿阴浓密的树木环抱之中,城外一脉青山蜿蜒而来。这两句以远近交织、疏密相间笔法,画出一幅景物层次分明的山村图。“合”字显出山村别有天地,“斜”字表现出山与村庄依依相伴的神态,都流露出诗人对山村的欣赏与喜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待客情景。主客对着窗外的谷场菜圃,引杯细酌,娓娓共话农家桑麻之事。他们真是情投意合。这两句还素描出田家优美宁静的环境,使人领略到浓郁的农村风味和泥土气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告别情景。“就”字,表示了下次不邀自来。这两句,把诗人作客的愉快、对农家的依恋,都表现出来了。诗至此结束,但言尽而情意未尽。
全篇纯以口头语写眼前景。作为一首五律,它的对仗、平仄都符合格律要求,但我们感到诗人写得那么自然随便,似乎毫不费力,使人忘记这是律诗了。这就是语淡而味浓的孟浩然诗。
唐代诗人孟浩然作。这首诗写应邀去农家作客的情景,抒发了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农民的真挚友情。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以田家特有的风味邀诗人作客,诗人一邀即至。简洁朴实的叙述,却流露出他们深厚的友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到了田家,只见小山村在绿阴浓密的树木环抱之中,城外一脉青山蜿蜒而来。这两句以远近交织、疏密相间笔法,画出一幅景物层次分明的山村图。“合”字显出山村别有天地,“斜”字表现出山与村庄依依相伴的神态,都流露出诗人对山村的欣赏与喜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待客情景。主客对着窗外的谷场菜圃,引杯细酌,娓娓共话农家桑麻之事。他们真是情投意合。这两句还素描出田家优美宁静的环境,使人领略到浓郁的农村风味和泥土气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告别情景。“就”字,表示了下次不邀自来。这两句,把诗人作客的愉快、对农家的依恋,都表现出来了。诗至此结束,但言尽而情意未尽。
全篇纯以口头语写眼前景。作为一首五律,它的对仗、平仄都符合格律要求,但我们感到诗人写得那么自然随便,似乎毫不费力,使人忘记这是律诗了。这就是语淡而味浓的孟浩然诗。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ɡuò ɡù rén zhuānɡ 》《 过 故 人 庄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唐 ]. 孟 浩 然 .ɡù rén jù jī shǔ , yāo wǒ zhì tián jiā 。故 人 具 鸡 黍 , 邀 我 至 田 家 。lǜ shù cūn biān hé , qīnɡ shān ɡuō wài xié 。绿 树 村 边 合 , 青 山 郭 外 斜 。kāi xuān miàn chǎnɡ pǔ , bǎ jiǔ huà sānɡ má 。开 轩 面 场 圃 , 把 酒 话 桑 麻 。dài dào chónɡ yánɡ rì , hái lái jiù jú huā 。待 到 重 阳 日 , 还 来 就 菊 花 。
-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大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农家饭菜,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乡下的家中做客。 绿树环抱中,村庄显得格外宁静。村郭外青山隐隐,连绵起伏,真如一幅 优美的山村风景画。主人打开窗户,眼前是平整的打谷场和绿油油的菜 园,与村边的绿树、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着庄稼 事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啊,老朋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一定再来和 你一起观赏菊花。
【今译】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邀我作客田家。只见碧绿的树叶将村庄环抱,远处有一脉青山在村郭外横斜。打开窗户,坐席直对场圃,举杯饮酒,闲话农事桑麻。待到明年重阳之时,我还要再来一醉美酒菊花。 - ①过:至、访。故人,旧交,老友。②具黍:犹 言准备好丰盛饭菜。《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筱。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黍,黄米饭。③合:围绕。郭:外城。④场圃:《诗经·七月》:“九月筑场圃。”朱熹集传:“场圃,同地,物生之时,则耕治之以为圃而种菜茹;物成之际,则坚筑之以为场而纳禾稼。”话桑麻,犹谈家常之意。陶潜《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指农家耕种生活。⑤就菊花:古人在重阳日有赏菊花,饮菊花酒之风俗。就,靠拢,接近。
- 【集评】明·钟惺:“‘就’字妙!一诗借此一字生色”(《诗归》)明·杨慎: “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升庵诗话》卷六)清·何文焕:“好字多出经传。升庵论孟襄阳,‘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字之妙,历引古诗证其出处,不知‘处士就闲晏’,《国语》早先之矣”(《历代诗话考索》)清·沈德潜:“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唐诗别裁集》卷九)近·王文濡:“实境实情,次第写来,面面都到,末句‘就’字妙,谓不邀自就,则主人情重,自在言外”(《历代诗评注读本》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点评】 闻一多曾评孟浩然“淡到看不见诗”,这首诗堪称“淡”的代表。全诗用平淡的语言,在讲叙一对老友饮酒聊天的事情。景物是淡淡的描写,情感是舒缓的流露。就在这恬淡平静中,诗意地表现了朋友情谊的淳朴诚挚和田园生活的和谐自然。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孟浩然一旦跳开隐居与求仕的矛盾,面对恬淡宁静的农家生活,笔调就显得轻快洒脱,调子也乐观明朗起来。这首《过故人庄》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成的,它是一曲清新明快而又充满温馨气息的田园诗。诗人难却故人的盛情厚谊,来到田家作客。主人的热情款待,老友重逢后的欢乐,一扫诗人寂寞苦闷的情怀。隐居的凄冷、寂寞,政治上的失意,都可以暂时放在脑后了。待人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色,别一样气氛。村庄被一丛浓密的树林围绕着,矮墙外是一带连绵起伏的青山。诗人俨然走进了世外桃源之中。更令人难忘的是主客间的欢饮畅谈。饭桌摆在茅舍前,坐下来对面就是开阔整洁的打谷场和青翠繁茂的菜园。谈话的内容离不开田家农事,庄稼的收成,桑麻的生长,一切都显得这样亲切诚挚,安祥宁静,没有仕途的争斗,没有人生的忧伤,也没有高深的哲理。诗人自觉不自觉的在这情景中,在这氛围里陶醉了。当红日西斜,诗人不得不告辞的时候,他竟然有些恋恋不舍了。结尾四句既包含着主人的挽留和再度邀请,也直接写出了诗人乐而忘返和再次前来作客的许诺。可以想象茅舍前的气氛是何等融洽,主客间的情谊是何等深厚。正因为主人再三劝饮,再三挽留,诗人才不得不留下一个明确的答复:重阳日再来作客,观赏菊花。最后依依惜别地告辞而去。孟浩然诗中所写的故人,想来不是一位高士或诗人,而只是普通的农人,这从“把酒话桑麻”中可以得知。而正是这样的朋友给了孟浩然以真诚亲切的款待。孟浩然也从中体味到农家生活的乐趣。读了这首诗,我们处处可以看出诗人对农家生活,对这位农民朋友的喜悦与赞美之情。它可以唤起我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孟诗现存二百六十余首,极大多数是五言,七言诗只有十来首。他的诗大多是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田家怡然自乐的生活,个人求官不遂的失意和苦闷,诗人洁身自好的孤高情趣,羁旅他乡的客愁等。风格清悠淡远,韵致飘逸,跟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风貌完全一致。《过故人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诗人隐居于故乡鹿门山时所作。一位村居的故人邀他去作客,他为主人的真挚感情和田家优美风光所感染,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平平而起,叙述乡村友人以鸡黍等农家最丰盛的饭菜招待诗人,在平常的叙述中流露出亲切的情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写村庄外边优美的景色:近处绿树四面环合,远处青山一行斜抱。在工稳而自然的对偶中,流露出诗人对这一幅美景的无比赞赏之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写主客在村庄中饮酒之事,农家房屋简朴,没有高楼深院,因此饮酒时打开窗子即可见到打谷场和菜园子,谈话资料也离不开桑麻生长的情况,这一联不仅写农家情景十分逼真,而且还暗示主客之间感情十分融洽,话非常投机,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尾联写酒阑重留后约,客人把着主人的手说,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欣赏菊花呢!一般都是主人邀请客人重来,但那样的话,友谊还是一般的,甚至是一种客套。现在客人主动说下次还要来叨扰,这一异乎寻常的结尾,更显得主客之间情深意密,朴实真挚。千百年之后读来,仍然可以想见其形貌。这首诗写田家优美的风光,村友淳真朴素的感情,对于污俗黑暗、互相倾轧的官场生活,是一个极其鲜明的对立面。昔人评论说:“诗写田家闲适之境,诵之觉九衢车马,尘起污人矣!”(《诗境浅说·甲编》)孟浩然这首诗,清新自然,一往情深,全是朴茂淳真之态,绝无矫揉造作之情。全诗均用白描手法,对仗工稳而不纤巧,写景浑成而不刻划。这种清悠淡远的风格,深受读者欢迎。清人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 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又说:“清浅语,诵之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唐诗别裁》卷九)要做到淡而有味,清浅而有深度,决非易事。百炼钢才能化为绕指柔,这是诗人认真学习前人(如陶渊明的自然浑成,谢脁的清丽朗秀)和刻苦锤炼语言的结果。
-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叙述到朋友农庄作客,从往访至辞别,按时间顺序径直地往下写。它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谊。起首点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说老朋友用鸡黍具办了酒宴,自己应邀到他庄上作客。这有点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录,叙述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情。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友谊深厚、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 既显出田家所特有的风味, 又可见出待客之简朴。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往往使朋友在更为亲切的、无所介意的氛围中把心扉敞开。朴实的邀请,只能用朴实的笔调来写,这个开头平静而自然,不作丝毫渲染, 既反映出挚友间的亲密关系, 也显示了气氛特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写近境,好象很随意地把一眼看到的村庄四周的景色采入诗中,只见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轻宕起笔锋,把读者的视线引开去,那城郭之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两句写故人庄的自然景象, 一近一远, 一密一疏, 顾盼之态如见, 亲切之态可掬。“合”、“斜”二字极为传神, 却又完全象是信手拈来, 极其自然。“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筵席,端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主客双方完全忘情在农事上了。它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置身田园之感,从而引起对农作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芳香和不远处传来的桑麻气味,看到庄稼的成长与收获,乃至孟浩然家乡襄阳一带夏秋之交种种物候和风光。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言语欢笑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就”, 是接近的意思。“就菊花”, 指赏菊,但又有不邀自来的意味。待到——还来——就,这一连串词语的运用,透露了诗人盼望重来的心情。孟浩然在故人庄愉快地度过了一天之后,临走时似乎根本没有想到要谢谢故人的盛情款待,但他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宣告还要再来,愿意到这里来度过那美好的重阳佳节,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感谢之辞。这种表示,完全出自诗人内心,真挚动人。诗人之来,是出于故人的邀请, 去时却不顾虑主人将还要赔上鸡黍宴而主动预约重来。前后互相呼应, 表现了真率的心情和诚挚的情谊。本篇具有极浓郁的诗意,但所写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描绘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感情是安恬平淡的,没有什么极度的兴奋喜悦。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中间两联虽然是工整的对仗,但不见锤炼的痕迹,笔笔都显得很自然,因此尽管是五言律诗,读起来却象是古体。这种质朴的风格同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情怀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诗的总体风貌是平淡的,但决非平浅枯燥。这是因为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并不显得薄弱。它们平衡均匀地出现在诗中,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单纯朴实的农家生活,真挚亲切的人情味融成一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并且衬托出一个与诗歌情调完全一致的精神开朗而又不自检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种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的好处不在于给人什么强烈的刺激,使人兴奋激动,而在于象朴素的农村风景和生活一样, 给人精神上一种滋润。在写法上他“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 而是将它冲淡了, 平均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唐诗杂论》)。也就是将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 显得浑然天成。这种不卖弄技巧, 也不靠精心制作的奇词秀句去支撑门面, 是艺术水平极高的表现。
今日更新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2018-05-13]
-
夏日南亭怀辛大
[2018-05-13]
-
岁暮归南山
[2018-05-12]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2018-05-12]
-
宿桐庐江寄广陵
[2018-05-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