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兰山寄张五

2024-12-25 可可诗词网-孟浩然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首诗既写登山,又写怀友;景缘情而绘,情籍景益 显;景与情又都与“清秋”和“薄暮”紧紧相扣。北山白云,是作者与友人共处的环境,也是他们清高、闲适情趣的生动写照。登高望远,引起对友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又寄托在飞灭的鸿雁身上。这些都显示出清秋的特点。正因为是薄暮,所以作者在从高山往下走之时,眼前才展现出一幅村人暮归、滩头待渡,树如荠菜、舟若新月的画面来。并在这宁静、朦胧、清幽、淡远的意境中,表现出作者不见友人的惆怅;因此,诗的结尾所表达的载酒前来,共醉重阳的愿望,既与开头呼应,又突出了两人之间友谊的深厚。诗歌用白描的手法,朴素清新的语言,将景与情,愁与兴,思念与希望和谐地统一起来,于平淡之中使人体味到醇浓的诗意。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 qiū dēnɡ lán shān jì zhānɡ wǔ 》 
    《 秋  登   兰  山   寄 张    五 》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 唐   ]. 孟   浩  然 .
    běi shān bái yún lǐ , yǐn zhě zì yí yuè 。 
    北  山   白  云  里 , 隐  者  自 怡 悦  。 
    xiānɡ wànɡ shì dēnɡ ɡāo , xīn suí yàn fēi miè 。 
    相    望   试  登   高  , 心  随  雁  飞  灭  。 
    chóu yīn bó mù qǐ , xìnɡ shì qīnɡ qiū fā 。 
    愁   因  薄 暮 起 , 兴   是  清   秋  发 。 
    shí jiàn ɡuī cūn rén , shā xínɡ dù tóu xiē 。 
    时  见   归  村  人  , 沙  行   渡 头  歇  。 
    tiān biān shù ruò qí , jiānɡ pàn zhōu rú yuè 。 
    天   边   树  若  荠 , 江    畔  洲   如 月  。 
    hé dānɡ zǎi jiǔ lái , ɡònɡ zuì chónɡ yánɡ jié 。 
    何 当   载  酒  来  , 共   醉  重    阳   节  。 
  •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1】 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这里与你居住的地方遥遥相望,我的心随着消逝的鸿雁一起飞越。时近黄昏,一阵淡淡的哀愁向我袭来;清秋的山色又激发我逸兴勃勃。不时见到那三三两两回家的村民,有的在沙滩行走,有的在渡口停歇。天边的树木细小得有如地上的荠菜,江边的小船弯弯地就象空中的新月。我多么希望你携酒前来相聚,举杯畅饮共醉在重阳佳节。
     
     
    【译文2】
    北山白云里,在白云缭绕的北山里,

    隐者自怡悦。隐逸的居士自然怡悦。
     
    相望始登高,想念友人才登高望远,
     
    心随雁飞灭。心随鸿雁南飞而湮灭。
     
    愁因薄暮起,淡淡哀愁因薄暮而起,
     
    兴是清秋发。清闲兴致为清秋而发。
     
    时见归村人,傍晚见农人劳碌归来,
     
    平沙渡头歇。在沙滩行走渡口休歇。
     
    天边树若荠,天边高树如细细荠菜,
     
    江畔洲如月。江边沙洲似蒙上皓月。
     
    何当载酒来⑤,什么时候能载着酒来,
     
    共醉重阳节⑥。你我共醉在重阳佳节。
  •  ①《全唐诗》题下注云:“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一作《秋登万山寄张文儃》”。万山: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西北十里外,又有方山、蔓山、汉皋山等名称。张五,即张子容,当时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
     
    ②“北山”句:从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脱化而来。北山,即万山。
     
    ③“天边”二句:从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中“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变化而来。荠(ji剂):即荠莱,草本植物,嫩株可作蔬菜,全草可入药。舟,一作“洲”。
     
     
    ④何当:何妨。重阳节:古人将九月九日称为重九节,因九为阳数,故又称“重阳”,古时有在此日登高的风习。事见吴筠《续齐谐记》。
     
  • 【集评】唐·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皮子文薮·郢州孟亭记》)
     
    宋·刘辰翁:“朴而不厌”,“其俚至此。”李景白《〈孟浩然集〉校注引)。
     
    明·杨慎:“‘望草地树如荠’自是俊语。梁·戴暠诗‘长安树如荠’用其语也。后人翻之益工。薛道衡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孟浩然“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诗品》)

    【点评】

    诗的首二句脱胎于晋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人以此点明环境及人物身份。三四句起,切入题意。“相望”显出思念,由思念而登高远望,望而不得。只见北雁南飞,如同诗人的心。这既是景,又是情,情景交融。黄昏引起诗人之愁,清秋又引来诗人逸兴。以下四句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是全诗精华。在这里诗人并未着力刻画人物,也未用力写景。却既显出农村的静谧,又写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色。这是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尾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头几句,点明“秋”时,更表明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出友情的真挚。
     
    这首诗语言朴素,语义平真,语气亲切自然,不着力写景而处处有景,不着力描写而友情自出。充分抒发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赠友人诗。张五,名子容,是孟浩然的好友,二人同 隐鹿门山。“秋登”表明诗人秋日登高,遥想好友。
     
         一、二句是由晋时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中的“山中何 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变化而来。“自怡悦”表现 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亦表明诗人登高眺望的原因之一,即自娱自乐, 享受美景。而三、四句则表明了另一层原因,“登高”缘起于“相望”,为了 眺望好友隐归的远山。登上那藏匿于片片白云之间的北山,我这隐者怡 然自得地享受着令人愉悦的美景。我登及高处,是为了与你隐归的高山 遥遥对望,而我这颗想念的心,随着大雁纷飞寂灭了。为了相望而登高, 而登高了却无法相望,也只得将这心托付于眼前远行的大雁。诗人对好 友的思念之情,充盈于心,寄托于景,情景相融,十分恰当。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暮色为哀景,于是诗人心头亦泛起淡淡 的忧伤。而那清淡的秋色又令人兴趣盎然,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 诗云:“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悲喜交加,亦有以前哀景衬托后乐意。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此四句是诗 人站在山上由下而上所看见的各色景致。暮色下归家的农人,行过了沙 滩在渡头安然歇息;天边茂盛的树木好似荠菜一般,而江畔的悠悠小船好 似夜色未及时的小小弯月。这四句是本首诗的精华所在。山下的静谧村 落是人文景观,而远望所见天色树影是自然景观,近景远景相结合,令人 领略到秋日登高远眺所见的怡然景色。诗人在景色描写之间,笔触自然, 用词朴素,却构造出一种平淡悠然、高深幽远的氛围。
     
         尾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则表明了诗人想要与友人重阳一同 聚首的愿望,寄托了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超旷中独饶劲健,神 味与右丞稍异,高妙则一也”(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孟浩然隐居襄阳,时常流连于郭外近郊之山水胜地。万山,在今湖北襄阳西北,一名汉皋山。此诗是作者在清秋薄暮之时,登高怀念同在襄阳的另一个隐者张五而作。张五即张湮,与孟浩然同隐襄阳鹿门山。这首诗就是两个隐者之间的感情传递,具有自然淡泊、飘逸流洒之致。
     
         闻一多先生曾认为,孟浩然的隐居是基于襄阳的历史地理原因,“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在此隐居,因此“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孟浩然》)。这话不无道理。而正是隐居,使他避开了世俗的影响,淡化了追名逐利的思想,悠悠然忘情于万物。倒不是说他对现世没有一丝眷恋,而是表现得比较隐约。而这种情怀正是这首诗的基本情调。
     
         此诗寄张五,开篇即从张五而起。“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化用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状写隐者深居云山,悠然自得的心境。作者因思念张五,而想象其隐居自得之情,而愈是想象则愈是思念,忍不住登高远望: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登高远望,但见林木苍苍,云海茫茫,似乎只有秋雁在云空中时隐时现。这时,自己的心也随着雁而飞到远处。“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两句承上而来,亦就是“心随雁飞灭”的实际内容。潇洒的秋意,激起了登高怀人的兴致;而薄暮冥冥,却闭塞了远眺的目光,作者不免引起无端的愁绪。这是怀人不见,此心未舒时的意绪。于是游目眺望山下四方之景: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四句是游目所见的实景,作者的意绪也由怀人渐渐扩展变化。所怀之人不见,却见农人归来,歇息沙洲渡口。由隐者而及于农人,两者表面上似若风马牛,但其中却包含着作者对隐士们一向崇尚的“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的情调。所以这两句既是作者意绪的转移,又与前数句有联系。后二句由此延伸开去,既见其视野广邈,胸次开阔,又显得体物入微,感受深切。“树若荠”、“洲如月”,实在是荡去心底凡尘之后领略到的自然之物,可见诗人醉心自然之心态。末了怀人愁绪也荡然不存,只剩下一种相许,一种向往: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首诗在孟浩然作品中素以淡而有味著称。作者写景抒情都从淡处着笔。淡,并不是模糊或隐而不见,而是通过简练素雅显示其流利疏宕之致。作者在诗中把握了自己的意绪,但对它并不着力渲染,不加强调,只是让它随着目光流动,随着外在景物而飘游。因此,所写的景不求其形似逼真,而只捕捉它生动的印象,显示其感受的独特新颖。这样诗的每一个角度,不论是情还是景,其间都渗进一种飘逸天然之气。诚如闻一多所说: “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罗浮山记》云: “望平地树如荠。”自是俊语。梁戴暠诗,“长安树如荠”用其语也。后人翻之益工,薛道衡诗: “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孟浩然诗:“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三)
     
  •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写登高思友之情。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首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 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的诗句中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 表明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 “万山” 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从容逸然的样子,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 “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照应开端数句,既点出 “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进一步显示友情的真挚。
     
        本诗作者创造了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特别是前四句既没有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没有着力描写景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写来,平淡而自然,展示了农村的静谧和自然界的优美。这充分体现了 “语淡而味终不薄” (沈德潜语)的孟诗特征。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