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维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留别王维、回归田园的诗。首联采用对偶句,言科举落第之景象。 每日两手空空而归,且门前“寂寂”,京师虽好,留待何为? 次联言惜别之情。诗人一无 所成,心无所恋,欲归隐田园,只可惜要与故人别离,可见其与摩诘友情之深也。这里 以“芳草”喻家园,尤妙! 这里采用流水对,显得流转自然,不著痕迹。第三联点破归去 的原因。一个“谁”字,反诘有力,道出了世态炎凉,抒发了对当权者的愤懑之情;一个 “稀”字,说出知音之遇,唯摩诘一人而已。此联写得情真而愤懑、悲痛而心酸,能不让 人共鸣而潸然?尾联言决心归隐。“只应”二字,耐人寻味,言其出路唯归隐而已。俞 陛云《诗境浅说》云:“结句谓归老田园,此后寂寥谁语,但有闭门,流水高山,牙琴罢鼓 矣。”由此看来,孟浩然京都之行只能是人生的一场误会了。俞陛云又云:“全首诗清空 旋折,如闻长亭话别之声。”(同上)此诗虽然清空,然襄阳因怀才不遇,归去有忿忿然之 意;陶翁“归去来兮”,欣然无愤世之语:此乃二人之差异也。此诗写失意心境,用笔细 腻,不假雕饰,结联有言外意,颇耐人寻味。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 liú bié wánɡ wéi 》《 留 别 王 维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唐 ]. 孟 浩 然 .jì jì jìnɡ hé dài , zhāo zhāo kōnɡ zì ɡuī 。寂 寂 竟 何 待 , 朝 朝 空 自 归 。yù xún fānɡ cǎo qù , xī yǔ ɡù rén wéi 。欲 寻 芳 草 去 , 惜 与 故 人 违 。dānɡ lù shuí xiānɡ jiǎ , zhī yīn shì suǒ xī 。当 路 谁 相 假 , 知 音 世 所 稀 。zhǐ yīnɡ shǒu jì mò , hái yǎn ɡù yuán fēi 。只 应 守 寂 寞 , 还 掩 故 园 扉 。
- 《留別王維》.[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我孤零零到底等待什么,每日里都独自空手而归。本想归隐故园采撷芳草,又可惜要与老朋友离违。掌权的人谁肯伸手援引,世间的知音本来就太稀。只应该独守凄凉与寂寥,还是回归故园紧闭柴扉。
- ①王维:盛唐大诗人,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②芳草:《楚辞·招隐 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化用此语,言欲归隐南山。③当路:掌握政 权,也指掌权的人。《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假:宽容、借助,这里有援引、帮助之意。④知音:《吕览·本味》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世因谓知己为知音。
- 本诗是孟浩然将离长安、赠别王维的诗,诗中抒发的还是求仕碰壁后苦闷怨愤的感情。孟浩然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嗟服,无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但这次入长安竟然无功而返,诗人心中是很惆怅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是一时牢骚语,他与王维还是甚为相知。前二句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写自己失意,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纸背。既然长安是这样的难堪,所以三四句说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即那就不如回去了,只好和友人惆怅地告别。五六句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进一步说明仕进不达的原因就在于无人援引; “知音世所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珍视与王维的知音之情。既然求仕无望,诗人再留京城就毫无意义,因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寂寞地度过余生了。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十分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作味,耐人咀嚼。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孟浩然曾在40岁时入长安应试,不第。在长安结识了王维、张九龄等人,临离开长安,写下此诗留给王维,目的是向王维申述自己离开长安的原因。诗歌第一联,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离开长安的原因,那就是“寂寂”。“寂寂”一方面描述了所谓“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客观景象,另一方面,则是心灵上的空虚和寂寞; 两者互为表里,形成驱赶孟浩然出长安的强大力量。孟浩然40岁时,曾从老家襄阳跑到长安应举求官,到长安后也为应举求官四处奔走,所谓“当涂诉知己,投刺匪求蒙”(《书怀贻京邑同好》)。但结果却是应举不第,求官不得。本联第二句 “朝朝空自归”,正是这段长安生活的真实写照。本联在意思上是首尾连通的: 从 “寂寂”开始,为了不 “寂寂”,于是出外奔走,直至归来,两手空空,又复归 “寂寂”,第二天重复一遍。“朝朝”二字正点出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 “寂寂”却自始至终跟随着孟浩然。人非木石,谁能忍受 “寂寂”的如此折磨呢? “何待”疑问的提出,说明孟浩然也是不堪忍受的。紧接下来的第三句申述不堪忍受 “寂寂”的结果: 产生了离开长安,别处走走的想法。句中的 “芳草”,指一切可以实现理想的地方,并不一定就是归隐田园。但是,想归想,做归做,孟浩然并没有立即离开长安,为什么呢?第四句回答说: 舍不得与老朋友离别。一个“惜”字,写出了孟浩然与王维的深厚友情: 为了能够和王维在一起,自己独自忍受了不堪忍受的 “寂寂”,强压下一次又一次出现的 “走”的念头。如果他们之间不存在深厚的友情,这种现象是绝不会出现的。事情十分清楚,孟浩然掂量过友情和 “寂寂” 生活的轻重,结果,自然是友情重于 “寂寂”。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孟浩然终于下决心离开长安了,为什么呢?第三联说,有权势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助我一臂之力,真正的知己在人世间是极罕见的。这样一来,“寂寂”不仅是生活中的必然,而且还成了认识中的必然。它无情地把孟浩然头脑中的希望荡涤得干干净净。“谁相假”的反诘,固然是从反面肯定结论。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孟浩然此诗是写给王维看的,那么,反面的肯定还包含着说服王维的意思。而透过 “说服”,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之前,作为世所稀的知己的王维,是真诚地为孟浩然的希望奔走,向当涂者推荐,并时时给 “寂寂”中的孟浩然以推心置腹的安慰,不断指出新的希望,成为孟浩然在长安逗留的精神支柱,也是孟浩然舍不得离开老朋友的实质所在。但是,理归理,情归情。诗题中的 “留”字表明,孟浩然离开长安,并未通知王维,也未与王维商量,这是超乎常理的。然而事情往往是 “道是无晴却有晴”。孟浩然这种超乎常理的做法,是自己对于 “说服”王维的毫无把握的表现。这里有孟浩然的难言苦衷: 怕看见挚友的眼泪,怕听到挚友的推心置腹的安慰和真诚的挽留。一句话,抵挡不住友情的进攻。到头来不但不能说服王维,相反会被王维的挚情所软化,所征服。这样,不辞而别的行动自身就在更深的层次上,体现出孟浩然与王维友情的真挚和深厚。最后一联固然是牢骚话,然而却是对王维的安慰。“寂寂”似乎是命中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对此,我只应心安理得,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这次的行动无非是从哪里来仍回哪里去,“还掩故园扉”,言外之意是请王维不要为我担忧。
- 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孟浩然满腔热情来到长安,他的诗才更是“一座嗟服,无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可诗人却是仕途无望,无望中还稍有留恋。首联便是此意。“寂寂”既写落第后的景象,又写落第后的心情。一个无人理解的落第士子,只能“空自归”。“朝朝空自归”可见诗人还抱有乞望之意,但诗人明知已无望了。只有归乡了。“欲寻芳草去”便是诗人无可奈何之下的唯一选择。“惜与故人违”又道出诗人内心矛盾及诗人与王维友情之深。“欲”“惜”显示出诗人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反映出作者依依别情。“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说明归去之因。当路者自指当权者。“谁”之反诘显示出诗人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稀”言少,表明赏识自己的人之少。“谁”“稀”与诗人不仕后的“故人多病疏”的怨词相联系,此处虚字意义又似“无”。似在其意,又似不在其意,颇为微妙。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诗人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回归襄阳隐居,从而引出第四联。“只应守寂寞”中“只应”表明作者本该归隐,长安求仕乃是误会,如此则更应“还掩故园扉”。此诗没有诗人贯有的幽静画面,只有诗人贯用的平淡语句,但却真挚的道出自己的辛酸处境和失意心态,以及对自己功名无望的一丝怨愤和对当权者的批评之意。
- 孟浩然四十岁时赴长安应进士第,落第还乡,作者临行前告 别王维时作了这首诗。一个仕途落寞又颇有书生脸面的人给一个功成名 就的朋友写诗,内含失落、渴望举荐又不好明说,种种复杂的心理一起涌 上心头,辛酸怨怼又感情真挚。首联“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寂寂”的意思是作者当时的落寞 的处境,“竟何待”即竟待何,还等待什么的意思。朝朝空归,写出了作者 落第处境与失落心态。这样寂寞无聊的日子还有什么可期待的呢?“我” 每天忙忙碌碌却都是空手而归,什么都没有得到,天地不公啊。颔联“欲 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承落第意进一步诉说。“芳草”是用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的艺术手法,指代自己的美好理想。前人说孟此处有归隐意,这 倒未必是作者的内心想法。诗人只因落第而有此言罢了,内心还是希望 有人举荐而一展宏图的。命运又将我们分开,表达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真挚而动人。颈联承惜别,说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啊,世上是我知音的人实在 寥寥无几,寻到自己的知音实在是难啊。“当路”是指身居要位的人,即朝 廷当权者。作者直指当权者无情,发出知音难遇之慨,更加显示出作者与 王维情感之深。尾联由“当路”生出,说或许我今生今世命中注定要空守 寂寞,还是回家好了,关闭我的院门,从此过隐居的日子。纵然作者与友 人情深,但是现实的确冷酷,作者无奈选择了归隐。悲愤又无奈,悲情深 广。《王孟诗评》说“末意更悲”,体味甚当。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由惜别而愤世,由 愤世而决意归隐,情感一波三折,内心冲突甚为激烈,而在诗的结构安排 中却表现得极其平静自然,孟浩然诗中的艺术个性亦在此最见突出。《唐 诗品》评孟诗云:“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 之浑然省净,而采秀内映,虽悲感谢绝,而兴致有余。”此诗就是一例。
今日更新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2018-05-13]
-
夏日南亭怀辛大
[2018-05-13]
-
岁暮归南山
[2018-05-12]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2018-05-12]
-
宿桐庐江寄广陵
[2018-05-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