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2019-06-12 可可诗词网-唐宋散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熙宁八年夏2,吴越大旱3。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4,前民之未饥5,为书问属县6:“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7?沟防构筑8,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9?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10,书于籍者11,其几具存12?”、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13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14: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15。公敛富人所输16,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17。使自十月朔18,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19,使受粟者男女异日20,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21,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22,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23,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24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25;又为之出官粟26,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27。为粜之所凡十有八28,使籴者自便如受粟29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30,计其佣与钱31,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32,告富人纵予之33,而待熟34,官为责其偿弱5。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者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36。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37,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38

39: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止40。事有非便文者41,公一以自任42,不以累其属43。有上请者,或便宜44,多辄行45。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46,事细巨必躬亲47,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48,得免于转死49;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50。民饥馑疾疬死者殆半51。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52,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53,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54,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55,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56,其仁足以示天下57;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诊之行58,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59;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60,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61。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62。则公之泽63,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64,家于衢65。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66,在于身,此不著67。著其荒政可师者68,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注释】 1越州:州治今属浙江绍兴市。 赵公:赵抃,字阅道。北宋仁宗时曾任谏官,人称“铁面御史”。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曾褒扬他救灾之绩。 2熙宁:北宋神宗年号。 八年:公元1075年。 3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春秋时为吴国、越国之地。 4资政殿大学士:官名。右谏议大夫:官名。 知越州:越州知州(越州最高地方长官)。 5前民之未饥:民未饥(遭饥荒)之前。 6属县:越州辖县(会稽、山阴、剡、诸暨、馀姚、上虞、萧山)。 7廪:仓库,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指接受政府赈粮。 8沟防构筑:水利城防工程。 9僦:雇。 所:处。10羡粟:多余的粮食。 11籍:簿。 12其几具存:实存多少。13谨:周密、周到。 备:备灾。 14故事:旧例。 15岁:每年。 廪:指放粮救济。 16敛:收。 输:捐粮。 17佐:补助。费:指赈灾之需。 18朔:初一。 19躁:拥挤。 20异日:不同日。 21流亡:逃荒外出。 22便:方便,指发赈时予老人以方便。23官:指发赈的官吏。 24是:这样的。 具:措施。 25闭:关仓关店指不出售。 粜(tiao ):卖粮。 26官粟:官仓储备之粮。27平其价:低价。 予:售给。 28粜之所:指官府售粮之处。 29籴(di):买粮。 如受粟:如受赈者一样得到方便。 30完城:修缮城防。 31佣:做工天数。 与:给。 32取息钱:借有利息的钱。33纵予之:尽可能地借给老百姓。 34待熟:等候粮食收获。 35官为责其偿:官府负责让借贷者还债。 36处:安顿、收留。 37属:托使。 视:照管。 38在处:所在之处。 瘗(yi):埋葬。 39法:指平常国家的规定。 40尽五月止:满了五个月才停止发赈。 41事有非便文者:救灾的事便宜从事有不合法定手续的。 42一以自任:全由自己承担责任。 43累:牵连。 属:下属。 44便宜:对国家、人民有利的。 45行:批准照办。 46蚤:早。 惫心力:尽心尽力。少:稍。 47细:小。 巨:大。 躬亲:亲自处理。 48罹(li) :遭受。 49转死:流离死亡。 50旱疫:旱灾、瘟疫。 被:遍及。51饥馑:饥饿。 疾疠:染重病。 殆半:将近一半。 52推布上恩:根据皇帝的旨意广施恩惠。这是歌功颂德的套语。 53拊循:抚慰。54绥辑:安排。 55委曲:周到。 纤悉:无微不至。 56施:指救灾的一套办法。 57仁:关心灾民之心。 58沴(li):灾气。 行:发生。 59有间(jian ):有距离,大不相同。 60采:采访。 61识:志,记载。 62科条:规章,救灾的具体条规。 63泽:指惠政。64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 致仕:退休。 65衢:衢州,州治所在地今属浙江衢县。 66岂弟:恺悌,慈爱。 67著:记载。 68荒政:救灾之策。 师:效法。



【今译】 熙宁八年的夏天,吴越一带发生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越州知州赵公,在老百姓还没有遭饥荒之前,就发函询问越州所辖各县:“发生旱灾的地方有几个乡?老百姓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有多少?应当从官仓领取救济粮的有多少人?沟防建筑,可使灾民去修筑的有几处?官府库存钱弊和粮食可用作赈灾的有多少?富人能捐助粮食的有多少家?和尚道士吃不完而又记录在帐上的粮食实存多少?”他命令各县据实上报,以便作救灾的周密准备。

州县官吏把登记的孤、老、病、弱,自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的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每年官仓应发给穷人的救济粮仅三千石。经募集富户的捐助及僧道的盈余粮食,得到四万八千多石,用以补助救灾之需。赵公规定从十月初一起,受赈人每天给一升粮,幼小的发半升。后又担心人多拥挤,就让领粮的男女不同日,每人发放两天的口粮。他担心灾民流亡他乡,就在城郊设发放赈粮的地方五十七处,使灾民就近领取,并告诉他们离家的不发。他估计发赈官吏不够用,便把不在职而又居住于越州的官吏召集起来,发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去担任救灾公务。以上是解决不能自救的人的办法。

有自救能力的人,他为他们通知富人,不准关店关仓停售粮食;又拿出官仓粮五万二千多石,以低价卖给这部分灾民。设卖粮的地方十八处,使买粮的人得到方便,像受赈的灾民一样。

赵公又招募灾民修缮城墙四千一百丈,用工三万八千个,除付给工钱外,还付给与工钱相等的粮食,使灾民得到双份收入。灾民想借带息的债,他通告富人尽量相借,约定在庄稼成熟时由官府督促偿还。遇见丢弃儿女的,就使人当地收养。

第二年春天,吴越发生了大的瘟疫。他设置病坊,安置无人照管的病人。招募和尚二人,嘱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饮食,使患者不致流离失所。当时凡病死的,他就使所在地给以安埋。

按国家法令规定:发粮赈灾,满三个月就要停止。而这一年,满五个月才结束。有些救灾的事,不能按常规办理手续,赵公一一承担责任,以免将来牵累他的下属。遇到下级官吏提出救灾的新措施,假若对公家和老百姓有利,他就加以肯定,准予执行。赵公在救灾时,白天黑夜尽心尽力,没有丝毫懈怠,事不分大小都亲自过问。给病人付医药伙食费、多用他自己的钱。越州百姓不幸遭灾染病,能免于流离失所,不死于他乡;即使死亡,也能得到埋葬,都得力于赵公啊。

当时,旱疫遍及吴越地方。灾民饥饿染病而死的将近灾区人数的一半。天灾没有比这一次更大的了。皇帝为吴越一带的灾害担心操劳,州县官吏广施皇帝的恩泽,人人尽力而为。赵公抚慰之地,灾民尤其感到有依靠。他筹划救灾,从开始到结束,周到洋细,无微不至。他的救灾措施虽然只是用在越州,他的仁政却足以作为天下的表率。他救灾虽是一时之事,他的办法却足以传于后世。我想灾祸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也不能避免,但却能设法预作救灾准备。百姓遭灾之后才去想办法解决,和在事先便作救灾准备,就大不相同。为此,我在越州采访,了解到赵公所作所为,乐意将他救灾的情况详细写下来。这绝不是仅仅为了安慰越州人的思念之情,而是希望将来有志于关怀民间疾苦的官吏,不幸而遇到灾年,能借鉴赵公的办法,其具体措施可顷刻间拟好。那么,赵公的恩泽,难道是细小的和短暂的吗?

赵公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官衔的身份退休,居住在衢县。他的耿直公正的德行,表现在朝廷,慈爱的事迹,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这里不作记载;仅记录他的救灾行政措施可为人效法的,作《越州赵公救灾记》。



【集评】 精·茅坤:“赵公之救灾,丝理发栉,无一遗漏;公之记事,亦丝理发栉,无一不入于机杼,及其髻总。”(《唐宋八大家文钞》)

清·方苞:“叙琐事而不俚,非熟于经书及管、商诸予,不能为此等文。”(《唐宋文举要》引)

清·刘大槐:“详悉如画,有用之文,起处用《管子·问篇》文法,极古。”(同上)



【总案】 翻开历史著作可以看到水、旱、蝗、疫曾给我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封建社会官吏救灾无方,人民流离失所,死亡相继,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对比之下,善于救灾的北宋越州刺史赵抃就是极为难得的了。

曾巩写的是真人真事,他褒扬赵抃无溢美之词,与一般歌功颂德的谀询迥然不同。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赵抃在宋神宗熙宁中知越州时,“两浙旱蝗,米价踊贵,饥死者十五六”,赵尽为救灾,“民无饿死者”。苏轼《赵抃神道碑》也说:“吴越大饥,民死者过半,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赀先之,民乐从焉。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下令修城,使民食其力,故越人虽饥而不怨。”大灾救灾难,曾巩写赵扑关心民间疾苦,思考救灾对策,胸有成竹,细致入微,指挥若定,不计个人得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越州赵公救灾记》的另一特色是记叙善于选择细节。作者有生活基础,对救灾过程了如指掌;写救灾又是为了示范于将来,所以详叙救灾前的未雨绸缪,预作准备,救灾开始后的发粮救饥,平粜粮价,以工代赈,治病丧葬及救灾的结果等,都历历如画,在表现赵抃贤能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灾民的强烈同情心。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