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霸道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评】最先由孟子提出的“王道”是其仁政的理论基础与施政方案,有别于以力服人的霸道。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故道王者之法,与王者之人为之,则亦王。……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下偏而国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故百王之法不同若是,所归者一也。……
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知强道者不务强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强道者也。
……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听断以类,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相地而衰征,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评】荀子的王道思想与霸道观念并不对立,同样,是一种争取天下归心的理想。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
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道霸者之法,与霸者之人为之,则亦霸;……
故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与端诚信全之士为之则霸,与权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
【评】与王道相对应的霸道,由孟子最先提出、阐释,同荀子的有关主张构成封建君主统治及其理论的思想指导。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孟子·离娄上》
【评】最先由孟子提出的“王道”是其仁政的理论基础与施政方案,有别于以力服人的霸道。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故道王者之法,与王者之人为之,则亦王。……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下偏而国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故百王之法不同若是,所归者一也。……
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荀子·王霸》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知强道者不务强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强道者也。
……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听断以类,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相地而衰征,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荀子·王制》
【评】荀子的王道思想与霸道观念并不对立,同样,是一种争取天下归心的理想。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孟子·告子下》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
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
《荀子·王制》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道霸者之法,与霸者之人为之,则亦霸;……
故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与端诚信全之士为之则霸,与权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
《荀子·王霸》
【评】与王道相对应的霸道,由孟子最先提出、阐释,同荀子的有关主张构成封建君主统治及其理论的思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