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乐天知命故不忧。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评】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是环境对于人为的裁断,人当知命安命。
节遇之谓命。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评】荀子认为命是节遇,是莫之致而致之者。人也不能止于俟命,而当设法利用命。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力曰:若如是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评】列子认为,人力不能改变命,命亦非人智所能预知。万物皆有命。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乎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其求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评】庄子认为命是人所不能决定的,人当知命才是达德。他的命的思想体现了道家的特色。
“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故命贵,从贱地自达;命贱,从富位自危。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命贵之人,俱学独达,并仕独迁;命富之人,俱求独得,并为独成。贫贱反此,难达难迁,难得难成,获过受罪,疾病亡遗,失其富贵,贫贱矣。是故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逾。故夫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仕宦贵贱,治产贫富,命与时也。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之于天,故坦荡恬忽。……命贫以力勤致富,富至而死;命贱以才能取贵,贵至而免。才力而致富贵,命禄不能奉持,犹器之盈量,手之持重也。器受一升,以一升则平,受之如过一升,则满溢也;手举一钧,以一钧则平,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前世明是非归之于命也,命审然也。
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气之时,已得吉凶矣。夫性与命异,或性善而命凶,或性恶而命吉。……性自有善恶,命自有吉凶。使命吉之人,虽不行善,未必无福;命凶之人,虽勉操行,未必无祸。
《传》曰:说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于外而得凶祸。
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强弱寿夭,谓禀气渥薄也。
人有命,有禄,有遭遇,有幸偶。命者贫富贵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以命当富贵,遭当盛之禄常安不危;以命当贫贱,遭当衰之禄,则祸殃乃至,常苦不乐。遭者遭逢非常之变。若成汤囚夏台,文王厄羑里矣。以圣明之德而有囚厄之变,可谓遭矣。变虽甚大,命善禄盛,变不为害,故称遭逢之祸。……历阳之都,长平之坑,其中必有命善禄盛之人,一宿同填而死。遭逢之祸大,命善禄盛不能却也。譬犹水火相更也,水盛胜火,火盛胜水。……幸者谓所遭触得善恶也。获罪得脱,幸也;无罪见拘,不幸也,执拘未久,蒙令得出,命善禄盛,天灾之祸,不能伤也。偶者谓事君也。以道事君,君善其言,遂用其身,偶也;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退远未久,上官禄召,命善禄盛,不偶之害,不能留也。故夫遭遇幸偶,或与命禄并,或与命禄离。
民治与乱,皆有命焉。国之安危,皆有命时,非人力也。……故世治与贤圣之功,衰乱非无道之致。国当衰乱,贤圣不能盛;时当治,恶人不能乱。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
【评】王充的命的思想含义广泛。他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前定。生死寿夭,贵贱贫富,皆由命定。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
命者何谓也?人之寿也,天命已使生者也。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寿命者,上命也,若言文王受命唯中,身享国五十年。随命者,随行为命,若言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矣。……遭命者,逢世残贼,若上逢乱君,下必灾变暴至,夭绝人命,沙鹿崩水袭邑是也。
【评】《白虎通义》认为命有三科,即寿命、遭命、随命。
义命合一存乎理。
天所命者通极于性,遇之吉凶不足以戕之。……性通乎气之外,命行乎气之内。气无内外,假有形而言尔。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尽其性然后能至于命。
命禀同于性,遇乃适然焉。……行同报异,犹难语命,可以言遇。
命其受,有则也。……尽性穷理而不可变,乃吾则也。天所自不能已者谓命。
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故论死生则曰:“有命”,以言其气也;语富贵则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简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所谓天理也者,能悦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悦且通,则天下必归焉。不归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之继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者,正谓天理驯致,非气禀当然,非志意所与也。
【评】张载认为命是自然而不可变不能已之常则,亦即天理,命是受之于天的,且贯于形体之中。认为既有命又有遇。
命者所以辅义,一循于义,则何庸断之以命哉?若夫圣人之知天命,则异于此。
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之。如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知命之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不必言命。
儒者只合言人事,不合言有数。直到不得已处,然后归之于命可也。
问:命与遇何也?先生曰:人遇不遇,即是命也。曰: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岂命一乎?曰:是亦命也。只遇著白起,便是命当如此。又况赵卒皆一国之人。使是五湖四海之人,同时而死,亦是常事,又问:或当刑而王,或为相而饿死,或先贵后贱,或先贱后贵,此之类皆命乎?曰:莫非命也。既曰命,便是不同,不足怪也。
【评】程颢、程颐对于命的认识与孔孟的观点有所不同,尽管也认为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但他们更注重于人的自身努力。
有人禀得气厚者则福厚,气薄者则福薄;禀得气之英华者则富盛,衰飒者则卑贱;气长者则寿,气短者则夭折。此必然之理。
禀得精英之气,便为圣为贤,便是得理之全,得理之正。禀得清明者,便英爽;禀得敦厚者,便温和,禀得清高者,便贵;禀得丰厚者,便富;禀得长久者,便寿;禀得衰颓薄浊者,便为愚不肖,为贫为贱为夭。天有那气,生一个人出来,便有许多物随他来。
问得清明之气为圣贤,昏浊之气为愚不肖,气之厚者为富贵,薄者为贫贱,此固然也。然圣人得天地清明中和之气,宜无所亏欠,而夫子反贫贱,何也?岂时运使然耶?抑其所禀亦有不足耶?曰:便是禀得来时不足。他那清明,也只管得做圣贤,却管不得那富贵。禀得那高底则贵,禀得厚底则富,禀得长底则寿,贫贱夭者反是。夫子虽得清明者以为圣人,然禀得那低底薄底,所以贫贱。颜子又不如孔子又禀得那短底,所以又夭。
【评】朱熹认为,命是生来即已决定的,人的生死寿夭、富贵贫贱皆由于气禀。气禀的如何,则人的命如何。
圣人赞天地之化,则可以造万物之命,而不能自造其命。能自造其命,则尧舜能得之于子;尧舜能得之于子,则仲尼能得之于君。然而不能也。故无有能自造其命者也。造万物之命者,非必如万物之意欲也。天之造之,圣人为君相而造之,皆规乎其大凡而止。……毅然造之而无所疑,圣人以此可继天而为万物之司命。安之危之,存之亡之,燕越不同地,老稚不同时,刚柔不同性,规乎其大凡,而危者以安,亡者以存。……乃若欲自造其命,……则恶乎其可也?……弗能造也,受之而已。受之以道,则虽危而安,虽亡而存,而君相之道得矣。……唯圣人为能达无穷之化。天之通之,非以通已也;天之塞之,非以塞已也。通有塞,塞有通。命圆而不滞,以听人之自尽,皆顺受也。……天命之为君,天命之为相,俾造民物之命。己之命,己之意欲,奚其得与哉?
【评】王夫之认为人可以为天下造命,但不能为个人造命。圣人能造民物之命,而个人之命惟有受之。无论命如何,都有顺受之道。
或问:“祸福皆命中注定,信乎?”先生曰:“不然。地中生苗,或可五斗,或可一石,是犹人生之命也。从而粪壤培之,雨露润之,五斗者亦可一石;若不惟无所培润,又从而蟊贼之,摧折牧放之,一石者幸而五斗,甚则一粒莫获矣。生命亦何定之有!夫所谓命一定者,不恶不善之中人,顺气数而终身者耳;大善大恶固非命可囿也,在乎人耳。”
圣人以一心一身为天地之枢纽,化其戾,生其和,所谓造命回天者也。其次知命乐天,其次安命顺天,其次奉命畏天。造命回天者,主宰气运者也;知命乐天者,与天为友者也;安命顺天者,以天为宅者也;奉命畏天者,懔天为君者也。然奉而畏之,斯可以安而顺之矣;安而顺之,斯可以知而乐之矣;知而乐之,斯可以造而回之矣。若夫昧天、逆天,其天之贼乎?
【评】颜元认为人生虽然有所谓命,但可由人力而改变。对于命,人应当持有造命的态度。
《论语·宪问》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颜渊》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孟子·万章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尽心》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尽心下》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易传·象传》
乐天知命故不忧。
《易传·系辞传》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传·说卦传》
【评】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是环境对于人为的裁断,人当知命安命。
节遇之谓命。
《荀子·正命》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旬子·天论》
【评】荀子认为命是节遇,是莫之致而致之者。人也不能止于俟命,而当设法利用命。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力曰:若如是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列子·力命》
【评】列子认为,人力不能改变命,命亦非人智所能预知。万物皆有命。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乎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其求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庄子·大宗师》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庄子·德充符》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庄子·人间世》
【评】庄子认为命是人所不能决定的,人当知命才是达德。他的命的思想体现了道家的特色。
“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故命贵,从贱地自达;命贱,从富位自危。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命贵之人,俱学独达,并仕独迁;命富之人,俱求独得,并为独成。贫贱反此,难达难迁,难得难成,获过受罪,疾病亡遗,失其富贵,贫贱矣。是故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逾。故夫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仕宦贵贱,治产贫富,命与时也。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之于天,故坦荡恬忽。……命贫以力勤致富,富至而死;命贱以才能取贵,贵至而免。才力而致富贵,命禄不能奉持,犹器之盈量,手之持重也。器受一升,以一升则平,受之如过一升,则满溢也;手举一钧,以一钧则平,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前世明是非归之于命也,命审然也。
汉·王充《论衡·命禄》
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气之时,已得吉凶矣。夫性与命异,或性善而命凶,或性恶而命吉。……性自有善恶,命自有吉凶。使命吉之人,虽不行善,未必无福;命凶之人,虽勉操行,未必无祸。
《传》曰:说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于外而得凶祸。
汉·王充《论衡·命义》
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强弱寿夭,谓禀气渥薄也。
人有命,有禄,有遭遇,有幸偶。命者贫富贵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以命当富贵,遭当盛之禄常安不危;以命当贫贱,遭当衰之禄,则祸殃乃至,常苦不乐。遭者遭逢非常之变。若成汤囚夏台,文王厄羑里矣。以圣明之德而有囚厄之变,可谓遭矣。变虽甚大,命善禄盛,变不为害,故称遭逢之祸。……历阳之都,长平之坑,其中必有命善禄盛之人,一宿同填而死。遭逢之祸大,命善禄盛不能却也。譬犹水火相更也,水盛胜火,火盛胜水。……幸者谓所遭触得善恶也。获罪得脱,幸也;无罪见拘,不幸也,执拘未久,蒙令得出,命善禄盛,天灾之祸,不能伤也。偶者谓事君也。以道事君,君善其言,遂用其身,偶也;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退远未久,上官禄召,命善禄盛,不偶之害,不能留也。故夫遭遇幸偶,或与命禄并,或与命禄离。
汉·王充《论衡·气寿》
民治与乱,皆有命焉。国之安危,皆有命时,非人力也。……故世治与贤圣之功,衰乱非无道之致。国当衰乱,贤圣不能盛;时当治,恶人不能乱。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
汉·王充《论衡·治期》
【评】王充的命的思想含义广泛。他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前定。生死寿夭,贵贱贫富,皆由命定。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
命者何谓也?人之寿也,天命已使生者也。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寿命者,上命也,若言文王受命唯中,身享国五十年。随命者,随行为命,若言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矣。……遭命者,逢世残贼,若上逢乱君,下必灾变暴至,夭绝人命,沙鹿崩水袭邑是也。
汉·班固《白虎通义·寿命》
【评】《白虎通义》认为命有三科,即寿命、遭命、随命。
义命合一存乎理。
宋·张载《正蒙·诚明》
天所命者通极于性,遇之吉凶不足以戕之。……性通乎气之外,命行乎气之内。气无内外,假有形而言尔。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尽其性然后能至于命。
宋·张载《正蒙·诚明》
命禀同于性,遇乃适然焉。……行同报异,犹难语命,可以言遇。
宋·张载《正蒙·乾称》
命其受,有则也。……尽性穷理而不可变,乃吾则也。天所自不能已者谓命。
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故论死生则曰:“有命”,以言其气也;语富贵则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简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所谓天理也者,能悦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悦且通,则天下必归焉。不归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之继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者,正谓天理驯致,非气禀当然,非志意所与也。
宋·张载《正蒙·诚明》
【评】张载认为命是自然而不可变不能已之常则,亦即天理,命是受之于天的,且贯于形体之中。认为既有命又有遇。
命者所以辅义,一循于义,则何庸断之以命哉?若夫圣人之知天命,则异于此。
宋·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
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之。如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知命之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不必言命。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二
儒者只合言人事,不合言有数。直到不得已处,然后归之于命可也。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外书》卷五
问:命与遇何也?先生曰:人遇不遇,即是命也。曰: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岂命一乎?曰:是亦命也。只遇著白起,便是命当如此。又况赵卒皆一国之人。使是五湖四海之人,同时而死,亦是常事,又问:或当刑而王,或为相而饿死,或先贵后贱,或先贱后贵,此之类皆命乎?曰:莫非命也。既曰命,便是不同,不足怪也。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
【评】程颢、程颐对于命的认识与孔孟的观点有所不同,尽管也认为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但他们更注重于人的自身努力。
有人禀得气厚者则福厚,气薄者则福薄;禀得气之英华者则富盛,衰飒者则卑贱;气长者则寿,气短者则夭折。此必然之理。
宋·朱熹《朱子语类》四
禀得精英之气,便为圣为贤,便是得理之全,得理之正。禀得清明者,便英爽;禀得敦厚者,便温和,禀得清高者,便贵;禀得丰厚者,便富;禀得长久者,便寿;禀得衰颓薄浊者,便为愚不肖,为贫为贱为夭。天有那气,生一个人出来,便有许多物随他来。
问得清明之气为圣贤,昏浊之气为愚不肖,气之厚者为富贵,薄者为贫贱,此固然也。然圣人得天地清明中和之气,宜无所亏欠,而夫子反贫贱,何也?岂时运使然耶?抑其所禀亦有不足耶?曰:便是禀得来时不足。他那清明,也只管得做圣贤,却管不得那富贵。禀得那高底则贵,禀得厚底则富,禀得长底则寿,贫贱夭者反是。夫子虽得清明者以为圣人,然禀得那低底薄底,所以贫贱。颜子又不如孔子又禀得那短底,所以又夭。
宋·朱熹《朱子语类》四
【评】朱熹认为,命是生来即已决定的,人的生死寿夭、富贵贫贱皆由于气禀。气禀的如何,则人的命如何。
圣人赞天地之化,则可以造万物之命,而不能自造其命。能自造其命,则尧舜能得之于子;尧舜能得之于子,则仲尼能得之于君。然而不能也。故无有能自造其命者也。造万物之命者,非必如万物之意欲也。天之造之,圣人为君相而造之,皆规乎其大凡而止。……毅然造之而无所疑,圣人以此可继天而为万物之司命。安之危之,存之亡之,燕越不同地,老稚不同时,刚柔不同性,规乎其大凡,而危者以安,亡者以存。……乃若欲自造其命,……则恶乎其可也?……弗能造也,受之而已。受之以道,则虽危而安,虽亡而存,而君相之道得矣。……唯圣人为能达无穷之化。天之通之,非以通已也;天之塞之,非以塞已也。通有塞,塞有通。命圆而不滞,以听人之自尽,皆顺受也。……天命之为君,天命之为相,俾造民物之命。己之命,己之意欲,奚其得与哉?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君相可以造命论》
【评】王夫之认为人可以为天下造命,但不能为个人造命。圣人能造民物之命,而个人之命惟有受之。无论命如何,都有顺受之道。
或问:“祸福皆命中注定,信乎?”先生曰:“不然。地中生苗,或可五斗,或可一石,是犹人生之命也。从而粪壤培之,雨露润之,五斗者亦可一石;若不惟无所培润,又从而蟊贼之,摧折牧放之,一石者幸而五斗,甚则一粒莫获矣。生命亦何定之有!夫所谓命一定者,不恶不善之中人,顺气数而终身者耳;大善大恶固非命可囿也,在乎人耳。”
圣人以一心一身为天地之枢纽,化其戾,生其和,所谓造命回天者也。其次知命乐天,其次安命顺天,其次奉命畏天。造命回天者,主宰气运者也;知命乐天者,与天为友者也;安命顺天者,以天为宅者也;奉命畏天者,懔天为君者也。然奉而畏之,斯可以安而顺之矣;安而顺之,斯可以知而乐之矣;知而乐之,斯可以造而回之矣。若夫昧天、逆天,其天之贼乎?
清·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评】颜元认为人生虽然有所谓命,但可由人力而改变。对于命,人应当持有造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