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机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槨。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得以至于妙。[高诱注:有所得仪表规矩之巧也。]
【评】此处之仪表应是弩机上之“望山”。此段文字是有关射箭仪表的最早文献。
魏氏春秋曰:……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双弓床弩,前后各施一弓,以绳轴绞张之。下施床承弩。……大者张时用十许人,次者五七人。……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张时凡百许人,……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系铁㪷于弦上,㪷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
予顷年在海州[今江苏省东海县],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用家勾股法也。《太甲》曰:“往、省、括于度则释。”疑此乃度也。汉陈王宠善弩射,一[十]发十中,中皆同处。其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要在机牙。”其言隐晦难晓。大意“天覆地载”,前后手势耳。“三[参]连为奇”谓以度视镞,以镞视的,参连如衡,此正是勾股度高深之术也。“三经三纬”则设之于堋,以志其高下左右耳。余尝设三经三纬,以镞注之,发矢亦十得七八。设度于机,定加密矣。
郸州[今河南郸城]发地,得一铜弩机,甚大,制作极工,其侧有刻文曰:臂师虞士,耳师张柔。史传无此,色目人,不知何代物也。
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双弓床弩,前后各施一弓,以绳轴绞张之。下施床承弩,其名有大小合蝉,有手射合蝉者,谓如两蝉之状。大者张时用十许人,次者五七人,一工准所射高下,一人以槌发其牙箭用大小凿头箭惟手射床子弩最小数人就床张讫一人手发之,射并及一百二十大步。
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世亦名八牛弩。张时凡百许人,法皆如双弓弩,箭用木干铁羽,世谓之一枪三剑箭,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箭则或铁或翎,次三弓并利攻城,故人谓其箭为踏橛箭者,以其射著城土人可踏而登之也,又有系铁㪷于弦上,㪷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㪷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三弩并射及三百大步,其箭皆可施火药用之轻重以弩力为准。
古人自踏张者,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雌黄桦。稍小则有跳镫弩、木弩。跳镫亦四小黄,其用尤利;木弩虽可施,不能久,边兵不甚用。其力之强弱,皆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羽、木扑头、三停。木羽者,以木为干羽,咸平初军校石归宋上之箭,中人虽干去镞留,牢不可拔,戎人最畏之。风羽者,谓当安羽处,则空两边,以容风气,则射时不掉,此不常用,备翎羽之乏耳。三停者,箭形至短,羽干镞三停,故三停箭中物而不能出,以短故也。
凡弩为守营兵器,不利行阵。直者名身,衡者名翼,弩牙发弦者名机。斫木为身,约长二尺许,身之首横拴度翼。其空缺度翼处,去面刻定一分(稍厚则弦发不应节),去背则不论分数。面上微刻直槽一条以盛箭。其翼以柔木一条为者扁担弩,力最雄。或一木之下,加以竹片叠承(其竹一片短一片),名三撑弩,或五撑、七撑而止。身下截刻锲衔弦,其衔傍活钉牙机,上剔发弦。上弦之时,唯力是视。一人以脚踏强弩而弦者,《汉书》名曰蹶张材官。弦送矢行,其疾无与比数。
国朝军器造神臂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又有诸葛弩,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矢,其翼取最柔木为之。另安机木,随手扳弦而上,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则又扳木上弦而发。机巧虽工,然其力棉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妨[防]窃具,非军国器。其山人射猛兽者,名曰窝弩,安顿交迹之衢,机傍引线,俟兽过带发而射之。一发所获,一兽而已。
凡弩弦以苎麻为质,缠绕以鹅翎,涂以黄蜡。其弦上翼则谨[紧],放下仍松,故鹅翎可扱首尾于绳内。弩箭羽以箬叶为之。析破箭本,衔于其中而缠约之。其射猛兽药箭,则用草乌一味,熬成浓胶,蘸染矢刃。见血一缕,则命即绝,人畜同之。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矣。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得以至于妙。[高诱注:有所得仪表规矩之巧也。]
《淮南子·俶真训》
【评】此处之仪表应是弩机上之“望山”。此段文字是有关射箭仪表的最早文献。
魏氏春秋曰:……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双弓床弩,前后各施一弓,以绳轴绞张之。下施床承弩。……大者张时用十许人,次者五七人。……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张时凡百许人,……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系铁㪷于弦上,㪷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卷一三
予顷年在海州[今江苏省东海县],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用家勾股法也。《太甲》曰:“往、省、括于度则释。”疑此乃度也。汉陈王宠善弩射,一[十]发十中,中皆同处。其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要在机牙。”其言隐晦难晓。大意“天覆地载”,前后手势耳。“三[参]连为奇”谓以度视镞,以镞视的,参连如衡,此正是勾股度高深之术也。“三经三纬”则设之于堋,以志其高下左右耳。余尝设三经三纬,以镞注之,发矢亦十得七八。设度于机,定加密矣。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
郸州[今河南郸城]发地,得一铜弩机,甚大,制作极工,其侧有刻文曰:臂师虞士,耳师张柔。史传无此,色目人,不知何代物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
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
双弓床弩,前后各施一弓,以绳轴绞张之。下施床承弩,其名有大小合蝉,有手射合蝉者,谓如两蝉之状。大者张时用十许人,次者五七人,一工准所射高下,一人以槌发其牙箭用大小凿头箭惟手射床子弩最小数人就床张讫一人手发之,射并及一百二十大步。
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世亦名八牛弩。张时凡百许人,法皆如双弓弩,箭用木干铁羽,世谓之一枪三剑箭,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箭则或铁或翎,次三弓并利攻城,故人谓其箭为踏橛箭者,以其射著城土人可踏而登之也,又有系铁㪷于弦上,㪷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㪷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三弩并射及三百大步,其箭皆可施火药用之轻重以弩力为准。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三
古人自踏张者,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雌黄桦。稍小则有跳镫弩、木弩。跳镫亦四小黄,其用尤利;木弩虽可施,不能久,边兵不甚用。其力之强弱,皆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羽、木扑头、三停。木羽者,以木为干羽,咸平初军校石归宋上之箭,中人虽干去镞留,牢不可拔,戎人最畏之。风羽者,谓当安羽处,则空两边,以容风气,则射时不掉,此不常用,备翎羽之乏耳。三停者,箭形至短,羽干镞三停,故三停箭中物而不能出,以短故也。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三
凡弩为守营兵器,不利行阵。直者名身,衡者名翼,弩牙发弦者名机。斫木为身,约长二尺许,身之首横拴度翼。其空缺度翼处,去面刻定一分(稍厚则弦发不应节),去背则不论分数。面上微刻直槽一条以盛箭。其翼以柔木一条为者扁担弩,力最雄。或一木之下,加以竹片叠承(其竹一片短一片),名三撑弩,或五撑、七撑而止。身下截刻锲衔弦,其衔傍活钉牙机,上剔发弦。上弦之时,唯力是视。一人以脚踏强弩而弦者,《汉书》名曰蹶张材官。弦送矢行,其疾无与比数。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五
国朝军器造神臂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又有诸葛弩,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矢,其翼取最柔木为之。另安机木,随手扳弦而上,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则又扳木上弦而发。机巧虽工,然其力棉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妨[防]窃具,非军国器。其山人射猛兽者,名曰窝弩,安顿交迹之衢,机傍引线,俟兽过带发而射之。一发所获,一兽而已。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五
凡弩弦以苎麻为质,缠绕以鹅翎,涂以黄蜡。其弦上翼则谨[紧],放下仍松,故鹅翎可扱首尾于绳内。弩箭羽以箬叶为之。析破箭本,衔于其中而缠约之。其射猛兽药箭,则用草乌一味,熬成浓胶,蘸染矢刃。见血一缕,则命即绝,人畜同之。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矣。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