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包①荒②,用冯③河。
[注]①包,通匏,葫芦。②荒(kang):虚空之意。③冯(ping):涉水渡河。全句即利用空心葫芦漂浮过河。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①,浅则揭②。
[注]①厉:水没过腰。②揭(qi):提衣。利用葫芦时,身体大部淹在水里。
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①以为大樽②,而浮于江湖。
[注]①虑:用绳缀联。②樽:酒器。
【评】古人已知将多个浮具绑联以增加浮力。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评】此为关于桴的最早史料,说明古代人已能编木度海。
……遇一木栰,广十馀丈,长五十馀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阡陌相往来。亦有神词,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栰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
【评】大型木排,直如水上人家。
[东汉和帝时,邓训]令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船,置于箄①上以度河。
[注]①箄:竹或木制的框架。
【评】此为皮(革)船的早期史料。
明少保戚继光济水法用生牛马皮竹木缘之如箱形、火干。再用竿系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乘一人,两皮船合缝可乘三人。
[注]邓训所制革船,可能是皮筏。即用剁去颈及蹄的牲畜皮,扎紧颈孔及三个蹄孔,留一蹄孔充气后也扎紧成为皮囊。将多个皮囊绑联在框架上构成皮筏。后二则皮船,与东北鄂伦春人的桦皮舟有异曲同工之美。
【评】从皮囊、皮筏到皮船是一大飞跃。皮船尤宜于急流多滩处使用,今青藏地区尚能见到。
舫,泭也。
方舟设泭,乘桴济河。
[注]舫、方、方舟指的是同一事物。泭、桴皆指筏。
【评】可见早期的舫就是筏。
舫,府望切,并两船。
【评】随着独木舟、木板船的出现,两舟并联成舫。显然是从筏得到的启发。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①,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扦关②。
[注]①汶山:今岷山。②扦关:古关名,在今湖北长阳西。
【评】此为张仪(?—公元前310年)说楚王之辞。反映了舫在水运中的作用。
舟,《说文》船也。《易·系辞》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盖取诸涣。《淮南子》古人见窽木浮而知为舟。《诗·大雅》造舟为梁。《传》曰: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连四船曰维,并两船曰方,单船曰特。造舟者,比船为桥,即今浮桥;文王所制,周世因之,遂以为天子之礼。《礼·月令》季春命舟师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天子始乘舟。注:舟牧主乘舟之官,五覆五反所以视罅漏倾侧之处也。
战船:广之蒙冲战舰胜于闽艚。其巨者曰横江大哨,自六橹至十六橹,皆有二桅,桅上有大小望斗云棚。望斗者,古所谓爵室也。居中候望,若鸟雀之警示也。云棚者,古所谓飞庐也。望斗深广各数尺,中容三四人,网以藤,包以牛革,衣以绛色布帛,旁开一门出入,每战则班首立其中。班首者,一舟之性命所系,能倒上船桅,于望斗中以镖箭四面击射。势便,或衔刀挟盾,飞越敌舰,斩其帆樯,或同蛋人没水凿船,而乘间腾跃上船杀敌。或抱敌人入水淹溺之,其便捷多此类。舰旁有芘篱,夹以松板,遍以藤,蒙以犀兕绵被,左右架佛朗机炮、磁炮、九龙信炮、蒺藜锡炮、霹子炮、神炮数重,及火砖、灰罐、烟毬之属。尾梢作叉竿连棒,又有箐竹楼橹以隐蔽。又或周身皆炮,旋转回环,首尾相为运用,其捷莫当,此戈船之最精者也。其小者曰飘风子,曰大小拨桨,大拨桨,每船一艘桨百余,小者亦五六十,人坐船内拨之,其行若飞,人各有所隐蔽,箭炮莫能中,桨之利胜橹,橹立桨坐,立则人在舱外易受敌,坐则人在舱中,每一桨有一鸟枪或三眼神枪辅之,桨动则群枪齐发,其飘洋者曰白艚、乌艚。合铁力大木为之,形如槽然,故曰艚。首尾又状海鳅,白者有两黑眼,乌者有两白眼,海鳅远见,以为同类不吞噬。其载人与货物者曰艔,制亦如斗舰,上施兵器及炮火、飞石、灰罂,旁布渔罛,小者曰横水艔,捕鱼者曰香䑠,亦曰乡䑠,曰大涝罾、小涝罾,其四橹六橹者曰小䑠,八橹者曰大䑠,曰索罛船,曰沉罾,其曰朋罛者,以船十数为一朋,同力以取大鱼,故曰朋罛,亦曰摆帘网船。其上滩濑者,曰匾水船,即艑艖也,亦曰扒竿船。叉二木于船首,以张帆席,故曰扒竿,竿即樯也。蛋人所居曰艇,孔鲋云:小船谓之艇。释名云:艇,其形径挺,一人二人所乘行也。盗舟曰龙艇,长四五丈,裸无篷盖,数十人以桡拨之,奋迅如龙,最利攻劫。吾粤水道多歧,山海相通,盗贼易为出没,龙艇之为害,无处无之,其曰大龙艇者,长九丈七尺,宽一丈一尺六寸,两旁有桨四十四,橹十二,入洋则纯用桨,出洋则纯用橹及风篷,每橹八人,桨一人,更番出力,凡有三百馀人,为两班,船上有木柜,其形方,长六七尺,可避波涛,两旁为铳眼及强弩架,弩亦四十有四。又有竹栏,以支牛皮、絮被、罾罛 ,为御矢石铳炮之具,其船轻而疾,受水浅,倏忽可数百里,白艚、乌艚最畏之,以其无风可行,不能追逐故也,其名生船,以乌、白艚无风则死也,其柜以水椰之木,帆以布,布以粗麻为之,染以薯莨,浸以矾水及盐,其底以铁力木或红卢桂木,性柔耐水可长久,更佐以香䑠之船,左右相夹,往往无敌,香䑠长短与相等,宽亦如之,周以竹篱而头方,上亦有柜稍圆,惟不用桨而纯用橹耳。橹十四或十六,桅则三之,或于船两旁作代风轮二或四,以激水,水力即风力也。或止作空底一层,于最近水处,稳便愈甚,不然止在船两旁顺置长空匣,疾亦如之。
泷船:舟自宜章下平石者,曰单船;自平石下六泷至乐昌者,曰双船。单,小艑也;双,大艖也。六泷古名武溪,或以为即马援门生所歌武溪深者,水最湍怒,舟上下石,单船小水易漂没,故必用双船,其力能与石斗,船胜石则生之机,石胜船则死之机,固峤南之绝险处也。双船兼二独木为之,形若浮槎,单者止刳一木,每船三人,上水者篙人在水中,下者桨人在舟中,二人分左右打桨,一人在后,一手持舵,一手打桨。舵亦以长桨为之,故谚曰:上篙下桨。予尝有上泷谣曰:篙直如箭,船石不见,篙曲如弓,船石相春。又歌曰:上泷下泷舟不同,双船与石相争雄。双船一日泷船,昌黎诗:仍将衰病入泷船,泷船又即下濑船。方愚者云:东越传下濑将军,南越传下厉将军。厉即濑也。海水深故用楼船,滩水浅故用下濑,下濑之船小者也。戈船者,戈音划,撑小舟曰划,音华。广陵以小舟为划子是也。舟进篙谓之划篙,一曰拿庄子,方将杖拿而引其船。
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旗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晋龙骧将军王浚伐吴,造大船长二百步,上置飞檐阁道可奔车驰马,忽遇暴风,人力不能制,不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张形势。
蒙冲:以犀革蒙覆其背,两相开掣棹孔,前后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于速进,以乘人之不备,非战船也。
战舰:船舷上设中墙半身,墙下开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格,人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战船也。
走舸:亦如战船,舷上安重墙,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士精锐者充,往返如飞,乘人之不及,兼备非常救急之用。
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其船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战船之制。
【评】上面所举船的类型虽不够全面,但能反映出中国古代船的形式多样,特别是战船,更是如此。
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亮至瓜州,允文与存中临江按试。命战士踏车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回转如飞。敌持满以待,相顾骇愕。
更有贾秋壑府车船,船棚上无人撑驾,但用车轮脚踏而行,其速如飞。
鼎澧群盗如钟相杨么,战舡有车船,有桨船,有海鳅头。军器有拿子,有鱼叉,有木老鸦。拿子鱼叉以竹竿为柄,长二三丈。……木老鸦一名不藉木,取坚重木为之,长才三尺许,锐其两端,战船用之尤为便捷。官军乃更作灰炮。用极脆薄瓦罐,置毒药、石灰、铁蒺藜于其中。……官军战船亦仿贼车船而增大,有长三十六丈、广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
【评】以上诸条是有关车船的史料。车船的出现,是造船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以车轮的连续运动代替划桨的间歇运动,可增强推进力。
火轮船图说 曩见图说甚略,不能通晓。嗣见小样船约五六尺,其机具在外者已悉。兹来都中,见丁君心斋处传来之图,止是在内机具,盖别一用,而火轮船之法备矣。因为之图说,其尺寸则就小样约之,其质多用铜,大舟未必尽然,阅者勿泥。
一曰架。铜为之。下为槛,凡四根,长短各二,连成长方以为底。上为梁,亦如之。四角各竖一柱,而架成矣。其近前梁处,加一横梁,从上而下,直穿三孔,中一旁二。其后槛居中处,亦穿一孔。其两旁长槛当横梁处,各穿一横孔,其大小称船之舱。
二曰轮。后轮有二,命为支轮。此轮小于前轮,取其支架令平,可行陆而就舟也,形如轿车轮式,而轴中竖一短柱,柱端亦为轴,入后槛直孔中。则两轮可前后转,以便左右也。轮在舟内。前轮有二,命为飞轮。缘轮体重而形圆,则一周之轻重如一,故其未动也,似多一重,而其既动也,则多一力。所谓已似无用而能以其重助人用力者也。轮心方孔,轴圆而榫方,定置轮上,如大四辋而有辐也。近榫处作两曲拐以转轮,曲拐外入旁槛横孔中,轮在舟内。而槛外外轮有二,命为行轮。轮周双环,连之以板,板无定数,八片以及十余片皆可,用以拨水如桨然,在舟外两旁毂孔亦方。
三曰柱。曲拐有二,运之以柱,命为边柱。下端各作圆孔,以受曲拐。两柱上穿横梁两边孔,其中孔别穿一柱,命为中柱。三柱上出贯以横拴,连合为一,使上下齐同也。中柱下短,入气筒中。气筒颇粗,筒面有盖。盖中心有管,恰受中柱。下端松而不宽。松以便柱上下之利,不宽欲其气不甚泄也。气动中柱,则边柱同动,而曲拐运轮矣。……
四曰外轮轴。枢机内枢用铜版,厚一分,阔七八分,长视前轮,径稍杀。中作方孔,受轴之内端。版片两端各立短柱,入前轮两辐之间。辐动则拨两柱,而轴随之转矣。外轮之轴,内端方而外圆,连内方处又圆之,入舟舷;连外圆处又方之,入轮毂。方端入内枢,圆端入外枢。外枢亦用铜版,其厚阔与内枢等,长视外轮径稍盈,则向内一折,使足函外轮也。又向外一折,各作两孔,用两螺丁固于舷。版片中心作圆孔,受轴之外端,所以管轮而利轴转也。
五曰外轮套。径足函外轮,而止内外两层。外为正面全圆之,内为背面半圆之,连合以墙亦半圆而止,所以围外轮而关其水,使水上不致旁倾也。背面下边安两合页,两螺丁固于舟墙之上。
六曰锅灶。形如剃发匠担之锅,下安灶,后开火门。锅上有盖,旁立两柱夹之。柱端上安横梁,中开牝螺孔,以螺丁固其盖。前安灶突,以出烟。锅上边旁有管,横出而曲,上端如碗,以入水。碗底接管处有闭气柄横出,右推则开,以入水;左推则闭,不泄气。此管以下次第安两出水管,各有闭气柄。水齐上管则水足,过多则无以容气;水齐下管则水少,不增则无以敌火。宜斟酌消息之。锅灶置架内,后半气筒在前横梁下,别有长管从锅顶内下垂,曲赴气筒,以达滚气也。曲拐柱下,别有下垂一管,亦安闭气柄,想是与气筒相通,或为泄气以泊舟,兼俟气化以出水之用也。
七曰桅。大木两截,参差相接。下截高过于架端作长方架,如栅栏,长约尺半,阔八寸,上可栖人以窥远,并用炮下击也。上截安栅栏上,为张帆之用。
八曰绳梯。上结栅架,下结船边。
九曰破风三角蓬。有木如桅,卧安船头,长四五尺,突出船头者三尺余。端系两绳,一附于木系桅根,一斜迤而上,系下截桅。顶成三角形,大约合勾四股三之度。上安三角布蓬,斜边及下边安铜圈无,套两绳上。逆风张之以破风,不逆则收之。然收必解绳,方不窒碍。用铜圈者为一捋,则收折如扇耳。
十曰破浪立版。版立舟底,约高及尺,厚二三分。前齐舟底,后杀于底者寸余。别附一木,高称之,阔约寸余,为之柁。柁干上入舟处有木套套之,似石碑形,藏其机于内,高及胸。上端横出一轴,轴端有加版轮,顺旋则柁左,逆旋则右。
【评】这是清代中后期我国学者所绘制的包括有蒸汽机工作原理和轮船构造图式的最早文献之一,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界中的进步人士对世界先进技术的重视并进行积极引进的态度。
《周易正义》卷二
[注]①包,通匏,葫芦。②荒(kang):虚空之意。③冯(ping):涉水渡河。全句即利用空心葫芦漂浮过河。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①,浅则揭②。
《诗经·邶风》
[注]①厉:水没过腰。②揭(qi):提衣。利用葫芦时,身体大部淹在水里。
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①以为大樽②,而浮于江湖。
《庄子·逍遥游》
[注]①虑:用绳缀联。②樽:酒器。
【评】古人已知将多个浮具绑联以增加浮力。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孔子《伦语》
【评】此为关于桴的最早史料,说明古代人已能编木度海。
……遇一木栰,广十馀丈,长五十馀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阡陌相往来。亦有神词,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栰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
宋·陆游《入蜀记》卷四
【评】大型木排,直如水上人家。
[东汉和帝时,邓训]令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船,置于箄①上以度河。
《后汉书·邓训传》
[注]①箄:竹或木制的框架。
【评】此为皮(革)船的早期史料。
明少保戚继光济水法用生牛马皮竹木缘之如箱形、火干。再用竿系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乘一人,两皮船合缝可乘三人。
清·廖百子《正字通》未集下《舟部》
[注]邓训所制革船,可能是皮筏。即用剁去颈及蹄的牲畜皮,扎紧颈孔及三个蹄孔,留一蹄孔充气后也扎紧成为皮囊。将多个皮囊绑联在框架上构成皮筏。后二则皮船,与东北鄂伦春人的桦皮舟有异曲同工之美。
【评】从皮囊、皮筏到皮船是一大飞跃。皮船尤宜于急流多滩处使用,今青藏地区尚能见到。
舫,泭也。
晋·郭璞《尔雅》卷上
方舟设泭,乘桴济河。
《国语·齐语》
[注]舫、方、方舟指的是同一事物。泭、桴皆指筏。
【评】可见早期的舫就是筏。
舫,府望切,并两船。
顾野王《玉篇》
【评】随着独木舟、木板船的出现,两舟并联成舫。显然是从筏得到的启发。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①,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扦关②。
《史记·张仪传》
[注]①汶山:今岷山。②扦关:古关名,在今湖北长阳西。
【评】此为张仪(?—公元前310年)说楚王之辞。反映了舫在水运中的作用。
舟,《说文》船也。《易·系辞》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盖取诸涣。《淮南子》古人见窽木浮而知为舟。《诗·大雅》造舟为梁。《传》曰: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连四船曰维,并两船曰方,单船曰特。造舟者,比船为桥,即今浮桥;文王所制,周世因之,遂以为天子之礼。《礼·月令》季春命舟师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天子始乘舟。注:舟牧主乘舟之官,五覆五反所以视罅漏倾侧之处也。
清·廖百子《正字通》未集下《舟部》
战船:广之蒙冲战舰胜于闽艚。其巨者曰横江大哨,自六橹至十六橹,皆有二桅,桅上有大小望斗云棚。望斗者,古所谓爵室也。居中候望,若鸟雀之警示也。云棚者,古所谓飞庐也。望斗深广各数尺,中容三四人,网以藤,包以牛革,衣以绛色布帛,旁开一门出入,每战则班首立其中。班首者,一舟之性命所系,能倒上船桅,于望斗中以镖箭四面击射。势便,或衔刀挟盾,飞越敌舰,斩其帆樯,或同蛋人没水凿船,而乘间腾跃上船杀敌。或抱敌人入水淹溺之,其便捷多此类。舰旁有芘篱,夹以松板,遍以藤,蒙以犀兕绵被,左右架佛朗机炮、磁炮、九龙信炮、蒺藜锡炮、霹子炮、神炮数重,及火砖、灰罐、烟毬之属。尾梢作叉竿连棒,又有箐竹楼橹以隐蔽。又或周身皆炮,旋转回环,首尾相为运用,其捷莫当,此戈船之最精者也。其小者曰飘风子,曰大小拨桨,大拨桨,每船一艘桨百余,小者亦五六十,人坐船内拨之,其行若飞,人各有所隐蔽,箭炮莫能中,桨之利胜橹,橹立桨坐,立则人在舱外易受敌,坐则人在舱中,每一桨有一鸟枪或三眼神枪辅之,桨动则群枪齐发,其飘洋者曰白艚、乌艚。合铁力大木为之,形如槽然,故曰艚。首尾又状海鳅,白者有两黑眼,乌者有两白眼,海鳅远见,以为同类不吞噬。其载人与货物者曰艔,制亦如斗舰,上施兵器及炮火、飞石、灰罂,旁布渔罛,小者曰横水艔,捕鱼者曰香䑠,亦曰乡䑠,曰大涝罾、小涝罾,其四橹六橹者曰小䑠,八橹者曰大䑠,曰索罛船,曰沉罾,其曰朋罛者,以船十数为一朋,同力以取大鱼,故曰朋罛,亦曰摆帘网船。其上滩濑者,曰匾水船,即艑艖也,亦曰扒竿船。叉二木于船首,以张帆席,故曰扒竿,竿即樯也。蛋人所居曰艇,孔鲋云:小船谓之艇。释名云:艇,其形径挺,一人二人所乘行也。盗舟曰龙艇,长四五丈,裸无篷盖,数十人以桡拨之,奋迅如龙,最利攻劫。吾粤水道多歧,山海相通,盗贼易为出没,龙艇之为害,无处无之,其曰大龙艇者,长九丈七尺,宽一丈一尺六寸,两旁有桨四十四,橹十二,入洋则纯用桨,出洋则纯用橹及风篷,每橹八人,桨一人,更番出力,凡有三百馀人,为两班,船上有木柜,其形方,长六七尺,可避波涛,两旁为铳眼及强弩架,弩亦四十有四。又有竹栏,以支牛皮、絮被、罾罛 ,为御矢石铳炮之具,其船轻而疾,受水浅,倏忽可数百里,白艚、乌艚最畏之,以其无风可行,不能追逐故也,其名生船,以乌、白艚无风则死也,其柜以水椰之木,帆以布,布以粗麻为之,染以薯莨,浸以矾水及盐,其底以铁力木或红卢桂木,性柔耐水可长久,更佐以香䑠之船,左右相夹,往往无敌,香䑠长短与相等,宽亦如之,周以竹篱而头方,上亦有柜稍圆,惟不用桨而纯用橹耳。橹十四或十六,桅则三之,或于船两旁作代风轮二或四,以激水,水力即风力也。或止作空底一层,于最近水处,稳便愈甚,不然止在船两旁顺置长空匣,疾亦如之。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八
泷船:舟自宜章下平石者,曰单船;自平石下六泷至乐昌者,曰双船。单,小艑也;双,大艖也。六泷古名武溪,或以为即马援门生所歌武溪深者,水最湍怒,舟上下石,单船小水易漂没,故必用双船,其力能与石斗,船胜石则生之机,石胜船则死之机,固峤南之绝险处也。双船兼二独木为之,形若浮槎,单者止刳一木,每船三人,上水者篙人在水中,下者桨人在舟中,二人分左右打桨,一人在后,一手持舵,一手打桨。舵亦以长桨为之,故谚曰:上篙下桨。予尝有上泷谣曰:篙直如箭,船石不见,篙曲如弓,船石相春。又歌曰:上泷下泷舟不同,双船与石相争雄。双船一日泷船,昌黎诗:仍将衰病入泷船,泷船又即下濑船。方愚者云:东越传下濑将军,南越传下厉将军。厉即濑也。海水深故用楼船,滩水浅故用下濑,下濑之船小者也。戈船者,戈音划,撑小舟曰划,音华。广陵以小舟为划子是也。舟进篙谓之划篙,一曰拿庄子,方将杖拿而引其船。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八
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旗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晋龙骧将军王浚伐吴,造大船长二百步,上置飞檐阁道可奔车驰马,忽遇暴风,人力不能制,不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张形势。
蒙冲:以犀革蒙覆其背,两相开掣棹孔,前后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于速进,以乘人之不备,非战船也。
战舰:船舷上设中墙半身,墙下开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格,人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战船也。
走舸:亦如战船,舷上安重墙,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士精锐者充,往返如飞,乘人之不及,兼备非常救急之用。
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其船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战船之制。
唐·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四
【评】上面所举船的类型虽不够全面,但能反映出中国古代船的形式多样,特别是战船,更是如此。
(徐英范)
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南齐书·祖冲之传》
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旧唐书·李皋传》
亮至瓜州,允文与存中临江按试。命战士踏车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回转如飞。敌持满以待,相顾骇愕。
《宋史·虞允文传》
更有贾秋壑府车船,船棚上无人撑驾,但用车轮脚踏而行,其速如飞。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湖船》
鼎澧群盗如钟相杨么,战舡有车船,有桨船,有海鳅头。军器有拿子,有鱼叉,有木老鸦。拿子鱼叉以竹竿为柄,长二三丈。……木老鸦一名不藉木,取坚重木为之,长才三尺许,锐其两端,战船用之尤为便捷。官军乃更作灰炮。用极脆薄瓦罐,置毒药、石灰、铁蒺藜于其中。……官军战船亦仿贼车船而增大,有长三十六丈、广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评】以上诸条是有关车船的史料。车船的出现,是造船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以车轮的连续运动代替划桨的间歇运动,可增强推进力。
火轮船图说 曩见图说甚略,不能通晓。嗣见小样船约五六尺,其机具在外者已悉。兹来都中,见丁君心斋处传来之图,止是在内机具,盖别一用,而火轮船之法备矣。因为之图说,其尺寸则就小样约之,其质多用铜,大舟未必尽然,阅者勿泥。
一曰架。铜为之。下为槛,凡四根,长短各二,连成长方以为底。上为梁,亦如之。四角各竖一柱,而架成矣。其近前梁处,加一横梁,从上而下,直穿三孔,中一旁二。其后槛居中处,亦穿一孔。其两旁长槛当横梁处,各穿一横孔,其大小称船之舱。
二曰轮。后轮有二,命为支轮。此轮小于前轮,取其支架令平,可行陆而就舟也,形如轿车轮式,而轴中竖一短柱,柱端亦为轴,入后槛直孔中。则两轮可前后转,以便左右也。轮在舟内。前轮有二,命为飞轮。缘轮体重而形圆,则一周之轻重如一,故其未动也,似多一重,而其既动也,则多一力。所谓已似无用而能以其重助人用力者也。轮心方孔,轴圆而榫方,定置轮上,如大四辋而有辐也。近榫处作两曲拐以转轮,曲拐外入旁槛横孔中,轮在舟内。而槛外外轮有二,命为行轮。轮周双环,连之以板,板无定数,八片以及十余片皆可,用以拨水如桨然,在舟外两旁毂孔亦方。
三曰柱。曲拐有二,运之以柱,命为边柱。下端各作圆孔,以受曲拐。两柱上穿横梁两边孔,其中孔别穿一柱,命为中柱。三柱上出贯以横拴,连合为一,使上下齐同也。中柱下短,入气筒中。气筒颇粗,筒面有盖。盖中心有管,恰受中柱。下端松而不宽。松以便柱上下之利,不宽欲其气不甚泄也。气动中柱,则边柱同动,而曲拐运轮矣。……
四曰外轮轴。枢机内枢用铜版,厚一分,阔七八分,长视前轮,径稍杀。中作方孔,受轴之内端。版片两端各立短柱,入前轮两辐之间。辐动则拨两柱,而轴随之转矣。外轮之轴,内端方而外圆,连内方处又圆之,入舟舷;连外圆处又方之,入轮毂。方端入内枢,圆端入外枢。外枢亦用铜版,其厚阔与内枢等,长视外轮径稍盈,则向内一折,使足函外轮也。又向外一折,各作两孔,用两螺丁固于舷。版片中心作圆孔,受轴之外端,所以管轮而利轴转也。
五曰外轮套。径足函外轮,而止内外两层。外为正面全圆之,内为背面半圆之,连合以墙亦半圆而止,所以围外轮而关其水,使水上不致旁倾也。背面下边安两合页,两螺丁固于舟墙之上。
六曰锅灶。形如剃发匠担之锅,下安灶,后开火门。锅上有盖,旁立两柱夹之。柱端上安横梁,中开牝螺孔,以螺丁固其盖。前安灶突,以出烟。锅上边旁有管,横出而曲,上端如碗,以入水。碗底接管处有闭气柄横出,右推则开,以入水;左推则闭,不泄气。此管以下次第安两出水管,各有闭气柄。水齐上管则水足,过多则无以容气;水齐下管则水少,不增则无以敌火。宜斟酌消息之。锅灶置架内,后半气筒在前横梁下,别有长管从锅顶内下垂,曲赴气筒,以达滚气也。曲拐柱下,别有下垂一管,亦安闭气柄,想是与气筒相通,或为泄气以泊舟,兼俟气化以出水之用也。
七曰桅。大木两截,参差相接。下截高过于架端作长方架,如栅栏,长约尺半,阔八寸,上可栖人以窥远,并用炮下击也。上截安栅栏上,为张帆之用。
八曰绳梯。上结栅架,下结船边。
九曰破风三角蓬。有木如桅,卧安船头,长四五尺,突出船头者三尺余。端系两绳,一附于木系桅根,一斜迤而上,系下截桅。顶成三角形,大约合勾四股三之度。上安三角布蓬,斜边及下边安铜圈无,套两绳上。逆风张之以破风,不逆则收之。然收必解绳,方不窒碍。用铜圈者为一捋,则收折如扇耳。
十曰破浪立版。版立舟底,约高及尺,厚二三分。前齐舟底,后杀于底者寸余。别附一木,高称之,阔约寸余,为之柁。柁干上入舟处有木套套之,似石碑形,藏其机于内,高及胸。上端横出一轴,轴端有加版轮,顺旋则柁左,逆旋则右。
清·郑复光《镜镜詅痴》附《火轮船图说》
【评】这是清代中后期我国学者所绘制的包括有蒸汽机工作原理和轮船构造图式的最早文献之一,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界中的进步人士对世界先进技术的重视并进行积极引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