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
假如有石若干重,欲起之。先作三足形立架,上收下开。上端收处平安短铁横梁,梁上系滑车[滑轮]一具,下系滑车一具,紧钳石上。用索一端,从上滑车转垂而下,即从下滑车内转轮而上,复过上滑车而下。或即用人力曳之可矣。如石太重,则滑车上下,各加一具,或加二具,亦无不可。愈多愈轻,人力愈可少也。如石仍太重难起,即于两竖架上,安一辘轳在内。辘轳两端,各十字相反,安四桩木,用人力转其滑车内所转之索,更便且力甚劲也。……假如有石太重,即用六滑车,并十字辘轳法。仍或不起,则以辘轳改作大轮,用人转轮,重可起也。假如石为巨重,难起,即用六滑车并辘轳,改作大轮矣。或仍不起,则从旁再置一架,平安十字大轮,用四人递转,架上立安大轮所转之索,其力愈大,断无不起之理矣。假如照前有四足架,上用滑车系其重,两旁架上,各安辘轳一具,其转辘轳之柄,却在架外系重,两索俱从滑车上转垂而下,分缠两辘轳上,以人力各相转动,重自起矣。
假如作屋作墙,起运砖石泥土之物,即不太重,然或桶或框,一人可运五六框桶。其法:上用夜叉平架,两头各安滑车一具,每滑车贯长索一根,其两索各一端,定缚长杆一根,将所用框桶诸物,钩悬杆上。下用两辘轳,各将前垂长索一端系定,安置架上。如物力不太重,不太多,则人转辘轳足矣。倘物或太多、太重,则于两辘轳中而更安一大轮。大轮另有索,旁系一辘轳上,其辘轳另是一架,一人转此单辘轳,曳动大轮之索,则双辘轳自转,诸物俱运上矣。
用一长架,有横桄,如梯状。两头各安两立柱。下端安一滑车样大榾辘。上端安一辘轳,但辘轳之制,分作四分,如南瓜瓣样。其中相架梯长短作戽子,不拘多少,一如水车戽子之制。戽子中,实以土泥诸物。一人用力,转动上端瓜瓣辘轳,则诸戽可以流水而上矣。
【评】此实即水车之制,不过易以土泥而已。
先作一大架,次作一十字搅轮,上安小轮,周有长齿,安架之一边,于对边架上,安大平轮,周有齿,与小轮周之长齿相合。大平轮立轴上端,亦安小轮,齿横安。又于架之上横架中,安一大轮,有齿,与立轴小轮横齿相合。即于横梁大轮轴上,系起重之索一端;其一端从架上别安滑车,上转贯过,直至于重。以人力各搅转十字轮,则重起矣。倘滑车平定一远架上,又可作引重法也。
【评】以上转磨、转碓、转重、引重、起重诸器械,皆于明末由欧洲传入,是中国有关此类器械的较早史料。
起重法:以刚铁作蠡丝旋旋,入软铁方基中,既成二物,牝牡相合,左旋则入,右旋则出。乃以承重物,先左旋则缩之,后右旋而伸之,其渐长处实之以楔。如此屡加则起矣。
明·王徵《奇器图说》卷三《起重》
假如作屋作墙,起运砖石泥土之物,即不太重,然或桶或框,一人可运五六框桶。其法:上用夜叉平架,两头各安滑车一具,每滑车贯长索一根,其两索各一端,定缚长杆一根,将所用框桶诸物,钩悬杆上。下用两辘轳,各将前垂长索一端系定,安置架上。如物力不太重,不太多,则人转辘轳足矣。倘物或太多、太重,则于两辘轳中而更安一大轮。大轮另有索,旁系一辘轳上,其辘轳另是一架,一人转此单辘轳,曳动大轮之索,则双辘轳自转,诸物俱运上矣。
明·王徵《奇器图说》卷三《起重》
用一长架,有横桄,如梯状。两头各安两立柱。下端安一滑车样大榾辘。上端安一辘轳,但辘轳之制,分作四分,如南瓜瓣样。其中相架梯长短作戽子,不拘多少,一如水车戽子之制。戽子中,实以土泥诸物。一人用力,转动上端瓜瓣辘轳,则诸戽可以流水而上矣。
明·王徵《奇器图说》卷三《起重》
【评】此实即水车之制,不过易以土泥而已。
先作一大架,次作一十字搅轮,上安小轮,周有长齿,安架之一边,于对边架上,安大平轮,周有齿,与小轮周之长齿相合。大平轮立轴上端,亦安小轮,齿横安。又于架之上横架中,安一大轮,有齿,与立轴小轮横齿相合。即于横梁大轮轴上,系起重之索一端;其一端从架上别安滑车,上转贯过,直至于重。以人力各搅转十字轮,则重起矣。倘滑车平定一远架上,又可作引重法也。
明·王徵《奇器图说》卷三《起重》
【评】以上转磨、转碓、转重、引重、起重诸器械,皆于明末由欧洲传入,是中国有关此类器械的较早史料。
起重法:以刚铁作蠡丝旋旋,入软铁方基中,既成二物,牝牡相合,左旋则入,右旋则出。乃以承重物,先左旋则缩之,后右旋而伸之,其渐长处实之以楔。如此屡加则起矣。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