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江淮春夏之交多雨,其俗谓之梅雨也。盖夏至前后各半月,或疑西北,不然。余谓东南泽国,春夏天地气交,水气上腾,遂多雨,于理有之。
【评】这是较早对“梅雨”一词下定义并解释其成因的文献。
吴俗以芒种节气后遇壬,为入梅,凡十五日;夏至中气节后遇庚,为出梅;入时三时,亦十五日,前五日为上时,中五日为中时,后五日为末时。入梅有雨为梅雨,暑气郁蒸,而雨沾衣多腐烂,故三月雨为迎梅,五月为送梅,夏至前半月为梅雨,后半月为时雨,遇雷电谓之断梅。
宋·陈长方《步里客谈》卷下
【评】这是较早对“梅雨”一词下定义并解释其成因的文献。
吴俗以芒种节气后遇壬,为入梅,凡十五日;夏至中气节后遇庚,为出梅;入时三时,亦十五日,前五日为上时,中五日为中时,后五日为末时。入梅有雨为梅雨,暑气郁蒸,而雨沾衣多腐烂,故三月雨为迎梅,五月为送梅,夏至前半月为梅雨,后半月为时雨,遇雷电谓之断梅。
元·高德基《平江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