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2023-11-28 可可诗词网-古代词语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象传·贲》


        【评】这似乎是我国古籍文献中,最早出现“天文”一词的史料。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尚书·尧典》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史记·历书》


        按:《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术,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史记·历书》唐·司马贞索隐


        少暤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灾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史记·历书》


        按:《左传》重为句芒,木正;黎为祝融,火正。此言“南”者,刘氏以为“南”字误,非也。盖重黎二人元是木火之官,兼司天地职,而天是阳,南是阳位,故木亦是阳,所以木正为南正也;而火是地正,亦称北正者,火数二,二地数,地阴,主北方,故火正亦称北正;为此故也。臣瓒以为古文“火”字似“北”,未为深得也。
        

《史记·历书》唐·司马贞索隐


        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眛;赵,尹皋;魏,石申。
        

《史记·天官书》


        《左传》云蔡墨曰:“少昊氏之子曰黎,为火正,号祝融”,即火行之官,知天数。
        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也。
        巫咸,殷贤臣也,本吴人,冢在苏州常熟海隅山上。子贤,亦在此也。
        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尹佚也。苌弘,周灵王时大夫也。
        裨灶,郑大夫也。
        七录云(甘德)楚人,战国时作《天文星占》八卷。
        七录云,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
        

《史记·天官书》唐·张守节正义


        徐广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鲁人。”
        

《史记·天官书》宋·裴骃集解


        尧候四时之中,命羲和察四星,以占时气。
        

汉·王充《论衡·是应篇》


        【评】中国是天文学发达很早的国家。上面诸文是说我国在上古时代就已设置专职官员,来观察天象和制定历法。这些文献记载了古代观象授时方面最早的传闻,这对于探索早期天文学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周礼·春官·冯相氏》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
        

《周礼·春官·保章氏》


        保章氏至吉凶。释曰:上冯相氏掌日月星辰不变依常度者,此官掌日月星辰变动与常,不同以见吉凶之事。
        

《周礼·春官·保章氏》唐·贾公彦疏


        【评】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告诉我们,迟至战国时代,我国天文历法已达到了一周天分十二次,用以计年,一年为十二个月;每天又分十二时辰;一周天以二十八组恒星作为分划点而形成二十八星宿的完全成熟阶段。另外,这时天文学建制也已有了明确的分工,冯相氏为历官,保章氏为星占官,及同书中的挈壶氏、司寤氏等为记时官,这表明,战国时代,我国已有完整体系的天文学系统。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於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


        [注]:①七月流火:此话出于《诗经·豳风·七月》。“火”指心宿二星名(国际通用星名天蝎座α星)。“流”指该星运行迹。“火”星曾在我国上古时代作为观象授时标准星,起着纪时劝农的作用。②三星在户:源于《诗经·唐风·绸缪》。“三星”据近代天文考古家朱文鑫分析,系河鼓(牛郎)三星。③月离於毕:源出于《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毕”指二十八星宿的毕宿。古人根据长期观察,发现当月亮离开毕宿时雨季就将来临。故有“月离于毕、俾滂沱矣”经验之谈。④戍卒:系指士兵。⑤龙尾伏辰:出于《左传·僖公五年》。“龙尾”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尾宿。尾宿是东方青龙七宿的第六宿,故称龙尾。“辰”在这里是指日月交会之意。夏历指日月交会为朔日。朔日是每月初一。“伏”,是隐藏之意。这句话意思是当太阳运行到尾宿时,尾宿(龙尾)便隐藏不见了。
        【评】这段话表明,我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天文学,而且还相当普及:农民种田以天象辨时令,故为农之辞;看牛郎织女星而感,要举正时,及时嫁取为妇人经常谈论的话题;兵家要视天象来判断是否该举兵兴战;就连还不大懂事的儿童都能根据星象,编出童谣,流行于天下;可见我们用“相当”二字来形容当时天文学普及的程度是不过分的。但这里需要强调一下:顾氏之说,当然不能做为信史,仅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先秦天文学史的研究,还有待于日后深入的探讨,才能得出三代天文学是否很发达,乃至很普及的结论。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