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
古时“诽”与“谤”同义,“诽谤”一开始是指议论或批评、建议,毫无诋毁之意。《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意思是,尧时设置鼓,供敢于进谏者所击,舜时树立木桩供批评建议者书写。这也就是“华表”的雏形,它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意见箱。那时,诽谤是批评建议的意思,并不是坏事,因此得到古代帝王的提倡。
到了汉代,随着词义的演变,“诽谤”一词由批评建议变成诬蔑中伤之意,大概与在封建专制下言论没有自由脱不了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里已经有现代“诽谤”之意了。现今的“诽谤”一词,是指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