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猛相济
宽: 宽大。猛: 严厉。宽大和严厉相互补足。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大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郑国曾一度兴旺发达。公元前522年子产病重,他对子太叔说:“我死后,你是必然要执政的。唯有有德的人能用宽大政策使老百姓顺服,其次就是严厉措施。火太猛烈,老百姓见了就害怕,所以死于火的人是不多的;而水懦弱,老百姓接近它并常嬉戏其中,死于水的人就自然多了。所以说实行好宽大政策也是很不容易的。”几个月后,子产病死,太叔执政。
起初,太叔片面理解子产的宽猛(严)政策,强调宽,不忍严,于是郑国的盗贼逐渐多起来了。这些盗贼藏于长满苇草的大泽之中,对社会危害极大。这时太叔后悔了,说道:“我要是早听老人家(子产)的话,就不至于到这一步了。”于是他调动军队攻打泽中之盗,将他们全部消灭。从此,郑国的盗贼就不那么猖狂了。
孔子对这件事评论说:“政宽则百姓不受约束,不受约束则以猛来整治;过猛则百姓要受到伤害,受到伤害就再实行宽的政策。宽以济(调剂)猛,猛以济宽,政事因此和平。”
后人根据这段话概括出成语“宽猛相济”,说明施政要宽严两种手段一齐使用,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