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万里
旧时一般用作对帝王或为官者的颂词。 源自《后汉书·窦融传》:“玺书既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网罗张立之情。”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宝鸡附近)人,幼年丧父,长大后从军,屡立战功。王莽末年,大司空王邑推荐窦融为波水将军。王莽被推翻后,窦融率兵投降汉更始帝(刘玄)大司马赵萌。赵萌看重窦融,推荐他为巨鹿太守。但是窦融见更始帝新立,关东(潼关以东)混乱,而且他家世代在河西做官,便要求到河西去。窦融到河西后,修兵马,司战事;政策亲民宽厚,使得河西百姓上下和睦相处,越来越富庶。后来,窦融听到光武帝即位,就想归顺光武帝。召集地方太守及豪杰商议后,便派长史刘钧带着书信去洛阳。光武帝刘秀看到奏折后,非常高兴,当即亲笔回书。首先对窦融治理河西的政绩大加赞扬,而后又表达了对窦融的敬慕之心,并授他为凉州牧。窦融等看了光武帝的回书后,非常激动,受宠若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当即回书,表示效忠光武帝。窦融后来在光武帝手下立功封侯,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
“明见万里”即源此,比喻对于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