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

2023-02-16 可可诗词网-词语故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指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该词是由“牙门”讹化而来的。

在古代,“牙”象征兵器、武力。《周礼·春官·典瑞》中说:“牙璋以起军旅。”“牙璋”是国君用以发兵的符节(后来用铜虎符代替),上面雕有隆起的牙。因猛兽用牙来保卫自己,所以人们就用“牙”来象征“兵”。而武将、武士也就被称作“爪牙”(当时非贬义),他们的服饰上也有不同的兽面獠牙的图案。

古代军队中有牙旗,两边剪裁如牙状,也可直接用象牙装饰在竿端,悬旗于上。之所以用“牙”,是取其象征武力捍卫之意。东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三国时代的薛综注解说:“牙旗者,将军之旌。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杆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古代君王、将军统率士兵出征,常会在军营门口设置牙旗,军中听到号令,一定会到牙旗之下集合。所以营门也叫“牙门”,是军中办公的地方。“牙门”的地位非常重要,稍有差池,将影响军心和士气。《后汉书·袁绍传》:“遂到(公孙)瓒营,拔其牙门,余众皆走。”公孙瓒军营中的“牙门”被攻破,部下只好四散逃走。古代军营中的“牙旗”又简称“牙”。《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主帅指挥作战中,牙旗起号令三军的作用。

“牙门”的意义逐渐由军营之门发展为指称官署之门。例如《南史·侯景传》:“侯景为丞相,居于西州,将率谋臣,朝必集行列门外,谓之牙门。”又如《北史·宋世良传》:“郡无一囚,每日牙门虚设,无复诉讼者。”这两个例句中的“牙门”已经不是军中的办公之处,而是一般的官府之称。在南北朝时期,“牙门”已经演变成为现今的“衙门”之意。

唐·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一书中,对“牙门”演变为“衙门”作了说明。他说: 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衙”本作“牙”。“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宋朝的丁度奉宋仁宗诏令所修的《集韵》也说: 古者军行有牙,尊者所在,后人因称其所治之处为“衙”。“衙门”本来应该写成“牙门”。

“衙”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行走之貌”,即“行走时的形貌”。“衙”字的构造是“从行,吾声”,读音为yú,又音yá,是个多音字。读为yá时可用作姓氏,例如汉朝有长平令衙谨卿,晋朝有将军衙博。但是后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乃是“衙门”一词中的“衙”。唐以后,“衙门”一词迅速流行,到了北宋,人们就几乎只知有“衙门”而不知有“牙门”了。

今日更新
  • [2018-09-3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