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鸳鸯是成对生活在水边的一种“守情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鸳鸯一般是爱情的象征,但也有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题为《苏子卿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赠别诗。三国魏·嵇康的《赠兄秀才入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比喻兄弟和睦友好。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这里显然是以鸳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有“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据考,以鸳鸯比喻恩爱夫妻,始于汉代。汉代无名氏有诗云:“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汉代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亦有“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其中有“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使人感到新鲜,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于是鸳鸯就成了恩爱夫妻的代名词了。
后来,人们视鸳鸯为“守情鸟”。西晋人崔豹的笔记《古今注》云:“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分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故谓之‘匹鸟’。”《康熙字典》亦称:“鸳鸯雌雄未尝分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谓‘匹鸟’。”《淮安府志》的记载则更为神奇: 明代成化六年十月间,盐城一渔夫弋一雄鸳,刳割后置于釜中煮之。其雌者随棹飞鸣不去。渔夫方启釜,雌鸟即投沸汤而死。由此可知,因鸳鸯习性雌雄成双,人们便深信它们对爱情忠贞不渝,故而美其名为“守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