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粕
原指酒糟或者豆渣之类。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出自《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有一次,齐桓公在厅堂上读书,厅堂下,一位当时有名的制轮工匠轮扁正用斧子削制木质车轮。休息时,他慢慢地走到厅堂上对齐桓公说:“请允许我问问您,您读的是什么呢?”
齐桓公以为轮扁好奇,就简要地回答说:“我读的都是圣人之言哩!”
“啊,圣人的言论!圣人还在世吗?”
“圣人早就不在了!”
轮扁又说:“圣人都早不在了,那么您读的这些圣人之言有什么意义呢!不过都是过去的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这话一下子激怒了齐桓公,齐桓公大声斥责道:“一个制轮工匠竟然看不起圣人之言。今天你若讲不出道理来就得受到惩处!”
轮扁却从容地说出了一番道理:“我以自己的经验来说,在制作轮子时,不太用力,动作又慢,轮子就削不好;用力太大,动作太快,刀、凿的锋刃就难以进入硬质木料中;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削得好。这用力的诀窍我没法传授给儿子,因为这只有靠自己去体会。所以我虽然年近70了,还在制车轮。可以想象古人有多少讲不清楚的东西呀!这些讲不清楚传不下来的东西,不都和他们一起消失了么!可见您读到的那些,不都是古人的一些糟粕么!”
老人的一席话,说得齐桓公哑口无言。
“糟粕”一词即由庄子虚构的故事而来,至今还常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