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舍道边
在路边造房子,与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语出《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东汉时期,汉章帝刘炟要修订礼乐。博士曹褒主动请缨,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经曹褒再三请求,章帝便拜他为侍中,专门负责礼乐的修订工作。不久,玄武司马班固又提出应多召集一些人讨论讨论。章帝不同意,说:“俗话说得好,‘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人多嘴杂,反而不好下笔。”最后由曹褒负责,修订了礼乐。
汉章帝所说的“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这句俗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没有主张的人在大路旁边造房子。房子快要建好时,有一个人经过,大发议论说:“应该把门、窗的方向都朝东,太阳一出来阳光就能照进你的卧室,这样就可以养成早起的习惯,岂不很好!”这个人认为有道理,于是便把房子拆毁了重建。
待到房子又要盖成时,又有一个过路人议论说:“住宅最要紧的是冬暖夏凉,盖房最好朝南,而不应朝东。”这个没有主张的人便又一次拆掉快要落成的房子,重新建造。
从这条路上经过的人很多,出主意的人也一个接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觉得他们的意见都对,因此,他的房子盖了又拆,拆了又盖,三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落成。
现“作舍道边”多用来比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做事难以成功。
又作“作舍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