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该如如何有效教学?

2018-04-15 可可诗词网-教学设计 https://www.kekeshici.com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历来被广为传唱。提到古诗词就会提到文人骚客, 比如说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仙李白, 再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词人李清照, 写出“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张岱。学生可以在学习古代诗词的同时, 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可以对中国的优秀的古典文化有良好的发扬与传播。学习古诗词,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古诗词一直以来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晦涩难懂的语言,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却忽视不得, 大考小考都离不了古诗词默写、赏析。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该如何进行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兴趣是万事之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做什么事情, 兴趣是首要。相应的由于古诗词的时代距我们太过遥远, 如果语文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介绍写作背景、读、翻译、提炼主旨, 一味地传授, 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一味地借助工具书死记硬背, 学生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抵触的现象, 以为古代诗词只要读读背背就好了, 其实不然。
 
 
        针对这种现象, 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已积累的知识, 借助一些辅助工具,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借助PPT, 加入一些图画, 可以使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趣味性,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与老师互动得更加频繁, 从而表现得更加主动, 如讲解《天净沙秋思》的时候, 可以借助动画将曲中出现的意象显示出来, 将学生带入那种情境;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作者的经历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更近地感受作者的处境与感情。如讲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时候可以穿插介绍作者对友人的处境有感, 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参与进来, 从而使语文课程教学更加有效。
 
 
        二、以情感带情感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完整的意思,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特定的某种情感。有的表达作者的远大志向, 如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有的阐明了某种哲理, 如《望岳》里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作者旷达的胸怀;有的则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如陆游的《书愤》, 里面的“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光阴不再, 壮志未酬的无奈。有人说古诗词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 我们只有用心领会才能真正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古诗词本身内容丰富多彩, 蕴意深刻, 但讲解起来却比较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先理清作者的思路, 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用自己的感情去带动学生的感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诗词中去, 使自己的思想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作者利用优秀的古诗词来宣泄自己,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 只有善于发现作者宣泄的集中点, 领悟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受到感染, 兴趣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揣摩古诗词的韵味, 领悟作者的真情实感, 赏析古诗词的精华所在。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作基础, 语文能力作为核心, 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审美情趣、语文积累、思维品质、语感、个性品格和学习习惯的融合。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 社会经验不足, 没有强大的语言基础作支撑, 因此可能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基于这种情况, 在语文课程教学的时候, 老师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鼓励学生多读多记, 从而加强语感,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古诗词。古诗词课程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作者运用简练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语言简练却内涵丰富,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想象力去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调动想象, 赏析意境
 
 
        在抒情作品中, 作者呈现的那种形神情理的交融、虚实有无的协调、韵味无穷无尽的充满诗意的空间就是意境。知晓古代诗词的意和境, 对于赏析古代诗词起到很大的作用。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映衬、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等, 都有必要进行分析。
 
 
        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所要描绘的意境进行赏析, 带领学生进入到作者精心营造的意境中,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创作力, 让诗中的意境在他们头脑中重现, 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拥有许多绝美意境的古诗词, 如被周德清赞作“秋思之祖”、被王国维称作元人小令的“最佳者”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韵味, 平实之中体现了独创性, 意象丰富却带来了无穷的余味。《天净沙•秋思》运用其丰厚的意境美, 描述了一幅与世隔绝的美妙的画面, 它可以调动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诗中作者想要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类比迁移
 
 
        古典诗词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孤立地讲解某一首诗, 应该学会类比迁移, 通过比较古诗词之间的异同, 来诱导学生对学习古代诗词产生好奇心和积极性。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一课多篇的教学形式, 综合运用归类、比较、想象等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学习, 让学生在类比迁移中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类比迁移可以分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两大类, 同类比较是指教师将同一类题材和同一类风格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讲解,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 可以和《沁园春•长沙》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 能够总结出两首诗歌的共同点:两首诗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似, 都抒发了作者旷达的胸怀,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等等。异类比较是指教师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词放在一起比较, 让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 领悟古代诗词的精髓。如李清照的《蝶恋花》和《醉花阴》, 前者是其早期作品, 表现了作者的欢欣喜悦之情, 而《醉花阴》却流露出悲哀凄凉之感。对比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及其感情的变化, 更能使学生深刻体会李清照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
 
 
        古诗词课程教学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 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是必要的。以上关于古诗词的有效教学可以简单概括为“激发兴趣——情感带动——提高素养——赏析意境——类比迁移”, 打破了传统的“读诗词——翻译原文——总结”的教学模式,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也充分带动了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具有一系列丰富的特征, 其中包括简洁性、抒情性、篇幅短小内涵丰富等,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有利于师生进行艺术再创造。
 
 
        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用心去摸索恰当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抛弃对古诗词的偏见, 走近作者, 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 使学生被动变为主动, 不再被动地做知识的接受者, 要善于发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