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取士制度

2018-10-28 可可诗词网-诗词论评 https://www.kekeshici.com

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乂实集其中,由此出者,终身 为闻人。故争名常切,而为俗亦弊。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 谓之“秀才”, 投刺谓之“乡贡”, 得第谓之“前进士”, 互相推敬 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府考而 升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拔解”,将试各相保任 谓之“合保”,群居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 扬声价,谓之“还往”,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 名会”,大宴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籍而入选谓之“春 闱”,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 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而出谓之“夏课”,挟藏入试谓之“书 策”,此是大略也。其风俗系于先达,其制置存于有司。虽 然,贤士得其大者,故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者十有六 七,而张睢阳、元鲁山有焉,刘辟、元翛有焉。(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下)

周礼,乡大夫具乡饮酒之教,考其德行,察其道艺,三 年,举贤者贡于王庭。非夫乡举里选之义源于中古乎?……我 唐沿隋法汉,孜孜矻矻,以事草泽。琴瑟不改,而清浊殊途; 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始自武德辛巳岁四月一日,敕诸州学 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 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 斯我唐贡士之始也。(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 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 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 明经,五十少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苏、张之辩 说,荆、聂之胆气,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筹画,弘羊之书计, 方朔之诙谐,咸以是而晦之。修养慎行,虽处子之不若; 其有 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 英雄尽白头!” (同上)

永徽已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 咸亨之后,凡由文 学一举于有司者, 竞集于进士矣。 由是赵等尝删去俊、 秀。 故目之曰“进士登科记”。……若列之于科目,则俊、秀盛于汉 魏; 而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 士也明矣。然彰于武德,而甲于贞观。盖文皇帝修文偃武,天 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 吾彀中矣!”若乃光宅四夷,垂祚三百,何莫由斯之道者也。 (同上)

唐制,取士各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 生徒,有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 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 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 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 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 才焉。( 《新唐书·选举志》)

元和十一载,李源公榜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时诗曰:“元 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相将白日 上青天。” (李颀 《古今诗话》)

礼部贡院试进士,设香案于阶前,试官与举人对拜,此唐 故事也。列坐设位,供帐亦盛,乃具茶汤。至于试学,竟则撤 去帟幕,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皆黔其吻。非固困之,盖防 毡幕中藏文字,供应人传经义尔,故事为之防。欧阳文忠公诗 云:“焚香答进士,撤幕待经生。” (同上)

贞元中,太府卿韦渠牟、金吾李齐运皆宠贵,荐人多得名 位。时刘师老、穆寂皆应科目,渠牟主穆寂,齐运主师老。会 齐运(朝) 对,顺宗嗟其蠃弱,许以致仕而归。师老失据。无 名子曰:“太尉朝天升穆老,尚书倒地落刘师。”刘禹锡曰:“名场 崄如此。 (同上)

唐举子既放榜,止云及第,皆守选而后释褐; 选未满而再 试判,为拔萃于吏部,或就制举而中,方谓之登科。韩退之所 谓“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盖退之未尝登科 也。自闻喜宴后,始试制两节于吏部,其名始隶曹,谓之关 试,犹今之参选。关试后,始称“前进士”。故当时书曰:“短行 书了属三铨,休把新衔献必先。从此便称前进士,好将春色待 明年。”故事: 放榜后,贡院小吏多录新及第人姓名,以献士大 夫子弟之求者举者,至是始止,而诸科所试皆在明年故也。古 今沿革不同,事之琐末者,皆史氏所不论,惟时时于名辈诗话 见之。(蔡启 《蔡宽夫诗话》)

唐进士科甚贵,初登科,即以红笺书名见人。又唐薛能 诗:“莫欺缺落残牙齿, 曾吃红绫饼来。”红绫饼, 亦是唐新 进士时事。(刘壎《隐居通议》卷一一)

进士科故事: 唐进士初止试策。调露中,始试帖经; 经 通,试杂文,谓有韵律之文,即诗赋也; 杂文又通,试策,凡 三场。其后先试文,次试论,试策,试帖经,为四场。第一场 杂文放者,始得试二、三、四场。其四场帖经被落,仍许诗 赎,谓之赎帖。至于制举试策,元以罗非常之才,乃问策外, 亦试诗赋, 其觭重如此。 (唐试士重诗赋者, 以策论惟剿旧 文,帖经只抄义条,不若诗赋可以尽才。又世俗偷薄,上下交 疑,此则按其声病,可塞有司之责。虽知为文华少实,舍是益 汗漫无所守耳。说详《选举志》。今代重经义,亦此意也。)

举场每岁开于二月。每秋七月,士子从府州觅解纷纷,故 其时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谚。

府州解送,最重京兆、同华。京兆解送上十人,谓之等 第,多成名,不则往往牒贡院请放落之由。同华解首送者,亦 无不捷。咸通中,李建州频为京兆参军,主试,出“月中桂” 诗,张乔擅扬,频以许棠老于场屋,改荐棠为首,棠因而登 第。《国史补》云: 外府不试而解,谓之拔解。京兆盖试而升 者。

其时虽有国子监, 郡县学, 而人不为重。 玄宗尝��天下罢 乡贡,悉由国子监、郡县学举送,然竟不能改。咸通中,温飞 卿任太学博士,主秋试,以邵谒诗为工,榜于堂,仍请之礼 部,谒竟不得第而死。太学解送成事之难,与外府无异。

举子麻衣通刺,称乡贡。由户部关礼部各投公卷,亦投行 卷于诸公卿间。旧尝投今复投者曰温卷。礼部例得采名望收 录。凡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价,谓之往还。士成名多 以此。(按麻衣色白,故其时称举子为白衣公卿。宋朝制同, 今代洪武初亦然,后乃稍易玉色。《七修类稿》云。)

试场在都省,亦称都堂,及称东堂。试夜给烛三条。韦承 贻《都堂纪事》:“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榜放于礼部南院,张院东别墙。陈标诗所云“春宫南院粉 墙东”者是也。岁每三十人为率。李山甫诗:“麻衣尽举一双 手,桂树只生三十枝。”言得者之少而难如此。东都举,永泰及 太和初元亦一行,据杜紫微《东都登第》诗,“三十三人走马 迴”,合两都又当六十余人矣。盖间举之事。(诗家咏登第多用 淡墨榜事,指榜头“礼部贡院”四字也。或云: 文皇以飞帛书 之。或云: 象阴注阳受之状。或云: 值书史醉,字体浓淡相 间,反致其妍,后遂相沿。众说不一。)

关试, 吏部试也。 进士放榜��下后, 礼部始关吏部。 吏部 试判两节,授春关,谓之关试,始属吏部守选。其宴集之名凡 九,以关试后曲江亭闻喜一宴为盛。放榜后称新及第进士,关 试后称前进士。唐进士,今乡贡之称。前进士,乃今进士称 也。《摭言》云: 进士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 为添“前”字。故唐人登第诗有“名曾题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 旧衣”之句。乞衣,亦见张籍诗。当时下第举子丐利市猥习, 可悯笑者。

“先辈”原以称及第者。观诸家诗集中题有下第献新先辈诗 可见。后乃以为应试举子通称。

又有“必先”之称。 《乾��子》载阎济美与卢景庄同应举, 阎称卢云:“必先声价振京洛。”《云溪友议》:刘禹锡纳牛僧孺 卷曰:“必先期至矣。”《太平广记》:“郑光业入试,有一人突入 铺,欲其相容,呼必先必先不置。”必先似云名第必居先,与先 辈同一推敬意。韩仪《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 先”句,故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一八)

唐士子应举,多遍谒藩镇州郡丐脂润,至受厌薄不辞。如 平曾“三缣䘏旅途”之恨,张汾“二千贯出往还”之夸, 鄙秽种 种。 至所干投行卷, 半属辞, 概出赝剿, 若小说所称“百钱 买自书铺”、“并荆南表丈一时乞取”者,真堪令人捧腹。士风凌 夷至此,总科举为之流弊也。(同上书卷二六)

进士科初采名望,后滋请托,至标榜与请托争途,朋甲共 要津分柄, 如所云“欲得命通, 问、嵎、 都、 雍”等谚, 更可 骇诧矣。呜呼,今日得无类之! (按朋甲,唐人有画图,画举 子七十八人,列二队,指呼纷纭,如相嘲兢者,意诸甲必各有 脉路与朝贵通,成就人,故气力足以奔走同辈,令入队耳。若 搅场十恶,又是一种无赖举子,礼部得而黜之者,非其伦 也。) (同上)

按《唐书》及 《通考》: 高祖即位,诏诸州明经、秀才、 俊士、进士明于治体为乡里称者,县考试,州长重复,岁随方 物入贡,斯实有唐贡士之始。其大要有三: 由学馆者曰生徒, 不由馆学怀牒,自列于州县者曰乡贡,其目有秀才、明经、进 士等科。初,秀才科第最高。贞观后废绝,士族趋向惟明经、 进士二科而已。此岁贡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如贤良 方正、直言极谏等科之类,所谓制科者是也。二者皆用策试。 至高宗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奏请明经试帖十得六以 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唐摭言》谓则 天革命,至神龙元年,方行三场试。

故常列诗赋题榜中,此进士试诗赋之始。其试,初以考功 员外主之,开元间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凡省试诗皆指 此,以试于尚书省,故曰省试也。明皇天宝十三载,御勤政 楼,试四科举人,其辞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道,此 制科试诗赋之始。如公乘亿咸通中,宏词科试等是也。其自县 而升于州,若府而解送者,曰州府试; 由馆、监解送者,曰馆 试、监试。此即生徒、乡贡之所别也。省试中第后,又有奉 试、吏部试,名目不一。又如《摭言》所称,神州解送,自开 元、天宝之际,率以在上十人谓之等第,则京兆府试是也。又 会昌五年举格: 公卿百寮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外州府举士 人等,修明经、进士业者,并隶名所在监及官学,乃精加考 试; 则寄客之人,随在解送,黄滔以一人而有襄州试、河南府 试诸作是也。又如白乐天《自盩厔尉召入翰林试大社献捷》等 诗,则所称翰林试是也。又有赎帖诗; 帖经被落,许以诗赎, 如吕温《河南府试赎帖》是也。又有帖经日试诗,则明经亦试 诗赋,如王贞白 《帖经日试宫池产瑞莲》是也。至试帖之名, 专指明经一科。《通典》称明经先帖文,然后行试。帖经之 法,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惟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 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为通。开元 中,杨玚言帖试明经,不求大旨,专取难知,请自今并帖平 文,从之。然则帖经与进士无涉,非可概称。自近代选家标以 试帖,谬误相袭,遂为世俗定名。今特为辩正,俾学者知所本 焉。(李因培《唐诗观澜集》卷一五)

唐初制,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 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永隆二年,以刘思立言进士唯诵 旧策,皆无实材,乃诏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此进士试诗赋之始。开元二十五年,诏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 古今,自今加试大经十帖。建中二年,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 举,又以箴表论赞代诗赋。大和八年,仍复诗赋。此唐一代进 士试之大略也。(赵翼 《陔余丛考《卷二八)

有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 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 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此岁举之常选也; 其天子自诏 曰制举,则以待非常之材焉。

唐之科目不一,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 法,有书学,有算学,有史科,有三传科,有童子科。士所趋 向,唯明经、进士而已。

咸通中有宏词科,此名制科。今以礼部称制科非是。制科 与应制不同,应制无甲乙去取,制科则否。

唐取士,每岁仲冬,州府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 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 郎试之。分等第,定甲乙,贡举非其人者废,校试不以实者有 罚。开元二十四年,玄宗以员外郎望轻,移贡举于礼部,以侍 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侍郎亲故,移试考功,谓之别头。 长庆以后,礼部试讫,又必送中书、门下两省详复,然后放 榜。此州试、府试、监试、馆试、省试、礼部试所由名也。

代宗广平二年,贾至为侍郎,建言举人赴省者,两都试 之。两都主试自此始。

武后天授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阳城,数日方了。殿前 试人自此始。

文宗太和八年,试题自内出,因诏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 人。御试钦赐及第自此始。

帖经之法,以士子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 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 得六为通。通者,试以诗,谓之帖经日试。(臧岳《应试 唐诗备考》)

按杂文两首,谓箴、铭、论、表之类,开元间始以赋居其 一,或以诗居其一,亦有全用诗赋者,非定制也。杂文之专用 诗赋,当在天宝之间。(徐松《登科记考》卷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