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
古乐府命题皆有主意,后之人用乐府为题者,直当代其人 而措词,如《公无渡河》须作妻止其夫之词,太白辈或失之, 唯退之《琴操》得体。(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
自齐梁以来,诗人作乐府《子夜四时歌》之类,每以前句 比兴引喻,而后句实言以证之。至唐张祜、李商隐、温庭筠、 陆龟蒙,亦多此体,或四句皆然。(洪迈《容斋三笔》、卷 一六 《乐府诗引喻》 条)
乐府篇法: 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长吉虚妄不必 效,岑参有气,惜语硬,又次之。张、王最古。上格如《焦仲 卿》、《木兰词》、《羽林郎》、《霍家奴》、《三妇词》、《大垂 手》、《小垂手》等篇,皆为绝唱。李太白乐府,气语皆自此中 来,不可不知也。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曰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又有含蓄不发结 者。又有截断顿然结者,如“君不见蜀葵花”是也。(范椁 《木天禁语》)
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盖叙事迟缓,则冗不精。“翩翩 堂前燕”,叠字极促乃佳。阮瑀“驾出北郭门”,视《孤儿行》 太缓弱,不逮矣。(徐桢卿 《谈艺录》)
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 之音。 亦有叠本语, 如曰“贱妾与君共糜, 共靡”之类是 也。(同上)
拟古乐府,如 《郊祀》、《房中》,须极古雅,发以峭峻。 《铙歌》 诸曲,勿便可解,勿遂不可解,须斟酌浅深质文之 间。汉魏之辞,务寻古色。《相和》、《瑟曲》诸小调,系北朝 者,勿使胜质; 齐梁以后,勿使胜文。近事毋俗,近情毋纤。 拙不露态,巧不露痕。宁近无远,宁朴无虚。有分格,有来 委,有实境。一涉议论,便是鬼道。(王世贞 《艺苑卮 言》卷一)
吾向者妄谓乐府发自性情,规沿风雅,大篇贵朴,天然浑 成,小语虽巧,勿离本色。以故于李宾之拟古乐府,病其太涉 议论,遇尔抑剪,以为十不得一。自今观之,亦何可少?夫其 奇旨创造,名语叠出,纵不可被之管弦,自是天地间一种文 字。若使字字求谐于《房中》、《铙吹》之调,取其声语断烂者 而模仿之,以为乐府在是,毋亦西子之颦、邯郸之步而已。 (王世贞 《书李西涯古乐府后》)
乐府三言须模仿《郊祀》,裁其峻峭,剂以和平。四言当 拟则 《房中》,加以舂容,畅其体制。五言熟习 《相和》诸 篇,愈近愈工,无流艰涩。七言间效《铙歌》诸作,愈高愈 雅,毋堕卑陬。五言律绝步骤齐梁,不得与古体异。七言律绝 宗唐初盛,不得与近体同。此乐府之大法也。(胡应麟 《诗薮》内编卷一)
取乐府之格于两汉,取乐府之材于三曹,以三曹语入两汉 调,而浑融无迹,会于《骚》、《雅》。噫! 未易言也。 (同上)
诗与文判不相入,乐府乃时近之。《安世歌》多用实字, 如“慈”、“孝”、“肃”、“雍”之类,语之近文者也。《鼓吹曲》多用 虚字,如“者”、“哉”、“而”、“以”之类,句之近文者也。《相和》 诸曲,《雁门》、《折杨柳》等篇,则纯是文词,去诗反远矣。 (同上)
《郊祀》用实字,愈实愈典; 《铙歌》用虚字,愈虚愈奇。 皆妙于用文者也,而源流实本《三百篇》。盖《雅》《颂》语多 典实,虚字助语,则全《诗》所同,但《铙歌》下得更奇耳。 (同 上)
乐府大篇必仿汉魏,小言间取六朝,近体旁参唐律。用本 题事而不失本曲调,上也; 调不失而题小舛,次也; 题甚合而 调或乖,则失之千里矣。(同上)
乐府长短句,体亦多出 《离骚》,而辞大不类。乐府入俗 语则工,《离骚》入俗字则拙。如“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 未敢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句格大同,工 拙千里。盖 《榜枻》 实风谣类,非《骚》 本色也。(同 上)
诗不易作者五言古,尤不易作者古乐府。然乐府贵得其 意。不得其意,虽极意临摹,终篇剿袭,一字失之,犹为千 里; 得其意,则信手拈来,纵横布置,弥不合节。正禅家所谓 悟也,然殊不易言矣。(同上书卷二)
夫乐府本词多平典,晋魏宋齐乐府取奏,多聱牙不可通。 盖乐人采诗合乐,不合宫商者,增损其文,或有声无文,声词 混填,至有不可通者,皆乐工所为,非本诗如此也。汉代歌 谣,承《离骚》之后,故多奇语。魏武文体,悲凉慷慨,与诗 人不同,然史志所称,自有平美者,其体亦不一。如班婕妤 《团扇》,乐府也。“青青河畔草”,乐府也。《文选注》引古诗多 云枚乘乐府,则 《十九首》亦乐府也。伯敬承于鳞之后,遂谓 奇诡聱牙者为乐府,平美者为诗。其评诗至云某篇某句似乐 府,乐府某篇某句似诗,谬之极矣。(冯班《钝吟文稿· 古今乐府论》)
文人赋乐府古题,或不与本词相应,吴兢讥之,此不足以 为嫌,唐人歌行皆如此。盖诗人寓兴,文无定例,率随所感。 吴兢史才,长于考证,昧于文外比兴之旨,其言若此,有似鼓 瑟者之记其柱也。必如所云,则乐府之文,所谓床上安床,屋 上架屋,古人已具,何烦赘剩耶? 又乐府采诗以配声律,出于 伶人增损并合,剪截改窜亦多,自不应题目,岂可以为例也?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
乐府自乐府,歌谣自歌谣,不相蒙也。乐府不特另具风 神,而亦具有体格。古今之拟乐府者,皆东家施捧心伎俩也。 《雅》《颂》为乐府之原。西汉以来,如《安世房中歌》、《郊 祀》十九章、《铙歌》十八曲,不唯音节不传,而字句亦多鲁 鱼失传,然其辞之古穆精奇,迥乎神笔,岂操觚家效颦所可 施? 无论近代,即魏晋而降,如缪袭《鼓歌曲》、陈思王《鼙 舞歌》、 晋之《白》《拂翔》等歌, 亦岂仿佛其万一乎? 至唐 世法部如《伊》、《凉》、《甘州》之属,多采名辈绝句,其中音 节,今亦不传。然而歌谣者,古逸也; 乐府者,正乐也。不只 神妙天然,而叶应律吕,非可骋辞纵臆为之者。(郎廷槐 《师友诗传录》述张笃庆语)
乐府之异于诗者,往往叙事。诗贵温裕纯雅,乐府贵遒深 劲绝,又其不同也。“乌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淮南小 山之赋,气韵峻绝,但可为孟德道之,王、刘文学辈,皆当内 手矣。如曹公之 《短歌行》、子建之“来日大难”,皆独步千 古。句法如《铙歌》之“临高台以轩”、“江有香草目以兰”、“黄 鹄高飞离哉翻”等句,皆工美可宗。降而六朝,工拙之间,相 去无几,顿自殊绝。至唐人多与诗无别。惟张籍、王建犹能近 古,而气象虽别,亦可宗也。(同上书述张实居语)
古乐府立题,必因一事,如《琴操》亦然。后人拟作者 众,多借发己意。(刘大勤 《师友诗传续录》述王士禛 语)
凡不可唱,非乐府也。如唐人绝句,今已无能唱者,况汉 词乎! 无其实,何必拟作? 后人摹仿他声调,如照《内则》做 八珍, 作料火候俱不是, 未必可食。 (张谦宜 《斋诗 谈》卷一)
拟乐府甚难,须令音调节奏用古人之遗法,情事委曲写自 己之悃愫,方妙。(同上)
孙月峰云:“乐府贵俚。”亦不尽然。如汉代《房中》诸曲, 博奥尔雅,岂得云“俚”乎?唯民谣里唱时有之,然亦须炼到。 (同上)
乐府主于痛快淋漓,若以闷木不尽言为上,先不知古今之 变已。(同上)
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 回翔曲折处感人,是即依永和声之遗意也。齐梁以来,多以对 偶行之,而又限以八句,岂复有咏歌嗟叹之意耶? (沈德 潜《说诗晬语》卷上)
乐府宁朴毋巧,宁疏毋炼。张籍《短歌行》云:“菖蒲花开 月常满”,伤于巧也。无名氏《木兰诗》云:“朔气传金柝,寒 光照铁衣”,后人疑为韦元甫假托,伤于炼也。古乐府声律, 唐人已失,试看李太白所拟,篇幅之短长,音节之高下,无一 与古人合者,然自乐府神理,非古诗也。明李于鳞句摹字拟, 并其不可句读者追从之,那得不受人讥弹? (同上)
乐府不传久矣,历朝纷纷聚讼,究亦不知何说近是。李、 杜偶为之,皆以现事借乐府题目,不另立名色,即杂于歌行 中,最是。若只就题面演说,则了无意味,可以不作。张、 王、铁崖皆不能近古,成其为张、王、铁崖之歌行诗可耳。自 尤西堂有《明史百首》,后之作者日众。(延君寿《老生 常谈》)
作乐府须音节古,词意古,神味气骨无一不古,方许问 鼎。使才力不得,逞书卷不得,斗笔锋、矜巧思一并不得。太 袭古人,是沧溟辈之优孟衣冠; 太离古人,是禅家辟支外道 矣。必也能如哪吒之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另由莲花化身,始 是真正法身,非色身也。如此则上契佛心,立跻圣域,其庶几 乎?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
乐之所起,雷出地,风过箫,发于天籁,无容心焉,而乐 府之所尚可知。(刘熙载《艺概·诗概》)
乐府声律居最要,而意境即次之,尤须意境与声律相称, 乃为当行。(同上)
乐府是代字诀,故须先得古人本意; 然使不能自寓怀抱, 又未免为无病而呻吟。(同上)
乐府易不得,难不得。深于此事者,能使豪杰起舞,愚夫 愚妇解颐,其神妙不可思议。(同上)
乐府调有疾徐,韵有疏数。大抵徐疏在前,疾数在后者, 常也; 若变者,又当心知其意焉。(同上)
古题乐府要超,新题乐府要稳。如太白可谓超,香山可谓 稳。(同上)
历溯汉魏以迄三唐,乐府愈变愈多,而其类有三种: 依古 题,拟古作,一也,如历代《战城南》必言兵阵是矣; 用古 题,写时事,二也,如曹操之《薤露》乃述董卓是矣; 不依古 题,自作乐府,如少陵之《无家别》等作,及元、白 《新乐 府》是矣。至其中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纷然并出。《枯 鱼》等作,则五言绝句也; 《挟琴》等作,则七言绝句也; 《梅 花落》、《卢家少妇》,则五言律、七言律也。乐府既无定式, 安必音调之悉合乎?历代论诗家或以多叙事者为乐府,不知古 诗如《焦仲卿》,何尝不多叙事乎? 又或以繁音促节为乐府, 及细按诸乐府,有沉有放,有疾有徐,繁音促节,固是一调, 然不足以尽之也。(钟秀《观我生斋诗话》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