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与杨柳枝词

2024-09-02 可可诗词网-诗词论评 https://www.kekeshici.com

禹锡……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 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儜。禹锡谓屈原居 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 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 《新唐书·刘禹锡 传》)

《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 鄙陋,乃依骚人 《九歌》 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 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禹锡曰:“竹枝,巴歈也。巴儿 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 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焉。” (郭茂倩《乐府诗 集》卷八一 《近代曲辞三》)

《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制也。《本事诗》 曰:“白尚书有 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 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 《杨柳枝》辞以托意 曰:‘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 辞。帝问谁辞,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时永丰坊西南角园 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因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居易感 上知名,且好尚风雅,又作辞一章云:‘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 光中添两星。’”河南卢尹时亦继和。薛能曰:“《杨柳枝》者, 古题所谓《折杨柳》也。”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饮酣,令 部妓少女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杨柳枝》新声云。 (同上)

《竹枝》本出巴渝,其音协黄钟羽,末如吴声。有和声, 七字为句。破四字,和云“竹枝”; 破三字,又和云“女儿”。后 元和中,刘禹锡谪其地,为新词,更盛行焉。(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一三)

《杨柳枝》,即古之《折杨柳》。段安节以为始于白傅者, 以其词至白盛行也。白诗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 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而永丰一阕,至 达禁中,尤为著云。(同上)

六朝乐府与诗,声体无甚分别。惟乐府短章如《子夜》、 《莫愁》、《前溪》、《乌夜啼》等,语真情艳,能道人意中事, 其声体与诗乃大不同。唐人 《竹枝词》语意实本于此。 (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一一)

梦得七言绝有《竹枝词》,其源出六朝 《子夜》等歌,而 格与调则子美也。黄山谷云:“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 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 美 《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按: 今之吴歌,又是《竹 枝》 之流。(同上书卷二九)

《竹枝》 为巴渝之曲,刘宾客特擅其长。以俚词而入雅 调,别有一种风格。自唐以来,未易枚举。元则铁崖,明则中 郎,骎骎乎有积薪之叹矣。《柳枝》 亦 《竹枝》 之类,但《竹 枝》人多作拗体。(“盘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 作墙茅盖屋,庭前一树紫荆花”,此名《竹枝》。“清江一曲柳千 条,十五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此名《柳枝》。其实一也。) (宋长白 《柳亭诗话》卷三)

《竹枝》本出巴、渝。唐贞元中,刘梦得在沅、湘,以其 地俚歌鄙陋,乃作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其词稍以文语缘 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世所传“白帝城头”以下九 章是也。嗣后擅其长者,有杨廉夫焉。后人一切谱风土者,皆 沿其体。若《柳枝词》,始于白香山 《杨柳枝》一曲,盖本六 朝之《折杨柳》歌辞也。其声情之儇利轻隽,与《竹枝》大同 小异,与七绝微分,亦歌谣之一体也。(郎廷槐《师友诗 传录》 述张笃庆语)

《竹枝》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 绝句迥别。(刘大勤《师友诗传续录》述王士禛语)

《柳枝》专咏柳,《竹枝》泛咏风土。《竹枝词》古人间有 专咏竹者,乃引 《柳枝》之例,然不过偶一见耳,非原旨也。 (同上)

《竹枝》本名《竹枝子》,与《采莲子》、《渔歌子》、《山花 子》、《水仙子》、《南乡子》、《赤枣子》、《生查子》等并列。今 独去“子”字,但云 《竹枝》。若 《杨柳枝》则其本名。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卷一)

郎梅溪问张萧亭:“《竹枝》、《柳枝》 自与绝句不同,音节 亦有分别否?萧亭曰“语度无异,末语加‘竹枝’、‘柳枝’,即其 语以名其词,音节无分别也。”余谓亦有不加‘竹枝’、‘柳枝’ 者,何以为语度无异,音节不分?若果如此,则仍是绝句,何 必别其名曰《竹枝》《柳枝》 耶?要知全在语度音节间分别。 (薛雪《一瓢诗话》)

《竹枝词》与七绝音韵各殊,大率似谣似谚,有连臂踏歌 之致。先仲兄敬哉云。(乔亿 《剑溪说诗》 下)

《竹枝词》,此乐府之一部,又与宫词不同。意取谐俗,调 宜鲜脆,然俚有媚趣、质带润色为佳。唐人尚有矜贵意,元、 宋则街谈矣。 此中分际, 非当家莫辨也。 (张谦宜《斋 诗谈》 卷二)

《竹枝》 泛咏风土,《柳枝》 则咏柳,其大较也。然白公 《杨柳枝词》:“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 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于咏柳之中,寓取风情,此当为《杨 柳枝词》本色。薛能乃欲搜难抉新,至谓刘、白“宫商不高”, 亦妄矣。(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二)

问: 《竹枝词》为歌咏风土之作,而中间杂以男女狎亵之 语,何也?

此体本起于巴、濮间男女相悦之词,刘禹锡始取以入咏, 诙谐嘲谑,是其本体。杨升庵引王彪之《竹赋》,谓《防露》 为《竹枝》所缘始,亦属有见。(陈仅《竹林答问》)

《竹枝》、《柳枝词》,昉于唐之中叶,刘梦得、白乐天皆以 道吴楚间山川、节物、士女讴吟思慕之致,益《国风》、《离 骚》之遗意,采诗者可以观焉。元杨廉夫放浪湖山,首倡《竹 枝》,一时和者百余人。大抵以真率为工,供渔子、船娘所吟 唱,而修湖志者摭而存之,谓武林风俗如是也。然迄今五百余 年,此音之不嗣久矣。(王昶《春融堂集》卷四○《西湖 柳枝词序》)

《竹枝》 体宜拗中顺,浅中深,俚中雅; 太刻划则失之, 入科诨更谬矣。刘梦得创调可按也。(杨际昌 《国朝诗 话》 卷一)

《竹枝词》始于刘禹锡,体近櫂歌水调,大抵叙江湖舟楫 之况,以寓凄感绵邈之情; 回肠荡气,节短韵长,斯为得之。 (钟骏声 《养自然斋诗话》卷五)

《竹枝词》泛咏风土人情,词不嫌俚,语须留朴,类古歌 谣,乃为正式。《柳枝》咏柳,《橘枝》咏橘,便非其比。 (钟秀 《观我生斋诗话》卷二)

《竹枝》初不言竹,《柳枝》则专咏柳,自唐已然,颇不可 解。今《柳枝词》又或兼言风土,比附尤难。(沈涛《匏 庐诗话》 卷上)

《竹枝》乃七绝之一体。《竹枝》本出巴、渝,唐贞元中, 刘禹锡谪居湘沅,以其地俚歌鄙陋,乃作新词九章,教里中儿 歌之,遂盛行焉。后人遂以七绝咏土俗琐屑事者为“竹枝体”。 (胡才甫 《诗体释例》)

折杨柳体,亦名《杨柳枝》。《乐府诗集》汉横吹曲有《折 杨柳》,始梁元帝。其题解曰:“《宋书·五行志》 曰: 晋太康 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按古乐府 又有《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清商西曲有《月 节折杨柳歌》十三曲,与此不同。”又引 《唐书·乐志》曰:“梁 乐府有 《胡吹歌》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 笛,愁杀行客儿!”此歌辞元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曲 《折杨柳》 是也。”隋唐以来,作者甚众,且有递嬗类宫词者,如张祜“莫 折宫中杨柳枝,当时曾向笛中吹”是也。按此体五言、七言皆 有。(同上)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