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便服
〔俄—苏〕 库兹涅佐夫
士兵扔下妻子和婴孩,
留下母子独守孤房,
他在战场打得好……
突然通知他阵亡。
为什么尽是些废话
和空洞的安慰?
她成了寡妇,她成了寡妇……
还是给她一些生前的遗物!
前线那些指挥员
也收到这样一些信件:
“总得还我一点什么……”——
于是给她寄来了一件军便服。
她深吸着军服上的浓烈烟味,
紧偎着那阴森的皱摺,
她又是一个妻子了。
这种动作她重复过多少次!
多年来她在梦中也嗅着这烟味,
她就靠着这烟味生活,——
这味儿既辛辣又亲切。
虽然已淡得难以辨别。
婆婆正在追忆往事,
……进来了年轻的主妇。
她打扫了屋角的灰尘,
又——洗了那件军便服。
(廖鸿均 译)
尤里·波利卡尔波维奇·库兹涅佐夫(1941~ )苏联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6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雷雨》。1969年写出诗作《原子童话》,受到评论界的注意。1973年发表著名的《归来》,得到评论界和前辈诗人一致好评,认为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此后,他发表作品越来越多,声望日升,到七十年代末成为苏联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库兹涅佐夫较有影响的诗作是战争题材诗,其内容不是写战争本身,而是反映于战争中失夫丧父的寡妇孤儿的凄凉生活与心境。评论界说他的诗既有“公民激情”,又有真实的“心灵运动”,极为难能可贵。其诗风格冷硬、严峻,调合了战争冷酷的色调。对此评论界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冷酷”,不能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也有人认为诗“冷酷”,是因为客观现实是冷酷的,他是把冷酷的生活反映到作品里。但不管评论界怎么说,库兹涅佐夫在诗歌界产生极大影响,拥有众多的读者群。
《军便服》发表于1975年,是他战争题材诗的代表作之一。表现的是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寡妇惨苦的情怀,那是一份滴血的眷恋,那是一份黑纱缠绕的挚爱。诗采取一种冷忍的口吻娓娓叙述着:“士兵扔下妻子和婴孩/留下母子独守孤房”,战争,残酷地拆散了一个团圆的家庭。一个“独”一个“孤”,烘托出无边的凄凉。然而如果这是必须的分离,如果一个男人必须去做男人要做的事,这个妻子也深明大义,忍守着“孤”“独”,只要“他在战场打得好”。可是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通知他阵亡”,死亡造成人与人永恒的距离,妻子的心碎了,再顾不得理义,所有的心思全系在情上,从急辣辣的追问迭呼,乃至埋怨索求中突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厚爱。“为什么尽是些废话”,为什么全是“空洞的安慰”,“她成了寡妇,她成了寡妇……,/还是给她一些生前的遗物!”所有的安慰都毫无价值,关键的是她失去了生命的关键,她成了寡居之妇,因此她需要的是能和丈夫联起来的实体,那才可以聊慰一颗空落的心。“前线那些指挥员/也收到这样一些信件:/总得还我一点什么……”,“于是给她寄来了一件军便服”。叙述视角转移,诗人从前线的角度延伸了她的情,她的爱。一个“些”字用得意味深长,通过一个女人的悲剧透视出的是一些女人的悲剧,从一个女人的深情挚爱反照出一些女人的爱恋情怀。于是她——她们得到丈夫穿过的一件衣服,便仿佛又把丈夫拥在怀里。“她深吸着军服上的浓烈烟味,/紧偎着那阴森的皱摺,/她又是一个妻子了。/这种动作她重复过多少次!”这一段写得哀婉凄绝,一个寡妇,在丈夫军服的烟味中重温做妻子的梦,体味着一个女人体尝过的温柔的情爱,也寄予一个妻子对爱的无限眷恋。“阴森森的皱摺”藏着战争的阴影,在一种黑色的痛楚中,她“又是一个妻子了”,气氛、心理都被渲染得惨惨戚戚。而后,日子便在这团黑色的阴影笼罩下,淡谈的甜,淡淡的安慰拌合在焦苦巨痛中,流走了许多年:“多年来她在梦中也嗅着这烟味,/她就靠了这烟味生活”,一个女人,在许许多多个日子,许许多多个夜里,就这么忠贞不变地守住这份怀想,苦苦甜甜地就靠着这份又虚幻又实在的爱,支撑着沉重的人生。“这味儿既辛辣又亲切,虽然已淡得难以辨别”。一个“淡”字衬出岁月深深,然而,一个怀一腔情义的妻子,仍能闻得出“既辛辣又亲切,”爱,浸透了生命的土地,浸透了一个女人的心。至此,一个多情钟情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她素朴而坚贞的情怀牵动着读者的心。
诗的最后一节,笔锋陡转,原来这是一段往事的回忆,当年年轻的寡妇已成了“婆婆”,儿子长大已娶了媳妇。这样的结构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诗意的空间,一方面仍然暗示出岁月深深,然而人心不老,情义不老。女主人公从年轻妇女变成老太婆,这中间度过了多少个日夜,贯穿在这日之思夜之念中的当是那一件“军便服”了,永远飘不散的自然是那又“辛辣又亲切”的烟味了。忠贞不移的爱贯穿了这女人的一生。诗的这一笔蕴含了哲理的意韵;年轻的儿媳妇,“打扫了屋角的灰尘/又——洗了那件军便服。”是不理解婆婆的苦情?是不了解战争造成的惨痛,抑或是促使老一代从往日的沉重中解脱出来,洗刷掉旧日的苦楚,开始新的轻松人生?总之年轻人企图洗掉军便服上的沉重回忆。能否洗得掉,这要看老一代自己了。
《军便服》写得极素朴自然,但却极为生动感人。诗人抓住夫妻爱恋的一个细节:妻子偎依在丈夫怀里,闻贯了丈夫身上的烟味。丈夫殉难,妻子便在这烟味中对爱做年深日久的回味。诗人用这样的细节展示的却是战争——死亡——爱情——生活这样深刻的主题,反映了战争中一代人的情感、心理经历。诗的结构严谨、整齐,诗的格调庄严肃穆,也谐合着诗中情感的深沉真挚。最后一节将故事置于一场回忆之中,出人意外,意味深长,富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