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埃莲娜的目光离开草原
〔葡萄牙〕卡蒙斯
每当埃莲娜的目光
离开草原,
便会产生种种灾难。
绿色的牧场,
成群的牛羊,
这迷人的景象都归功于
埃莲娜的目光。
风儿变得平静,
花儿争艳开放,
全凭她那一对目光。
它能使山花烂熳,
它能使清泉流畅;
它既然能使山河锦绣,
又会使人生怎样?
它能使生命屏息,
就像一束束草儿,
在她的目光下枯黄。
无数的心灵,
成了她娇媚的俘虏;
她的每一根睫毛,
都撩乱着人们的心房。
爱神也为她倾倒,
跪拜在她的脚下,
对她的目光无限神往。
(肖佳平 译)
这首诗是卡蒙斯的爱情诗代表作之一。从表面看来,诗篇是写埃莲娜目光的强大魅惑力,实则是写爱情的巨大感染力,里面席卷着爱的狂热的激情,是一个爱的心灵的跃动声。
诗的开头由一语总括:“每当埃莲娜的目光离开草原,/便会产生种种灾难。”起笔不凡,匠心独运,把埃莲娜目光离开草原的后果,用一个语气冷黯、语意霉晦的词——“灾难”来渲染气氛,“灾难”一词显然口气过重,却又是诗人故意选择的,这就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从厄运降临的灾难着笔极写埃莲娜目光之于人的至关紧要。诗的第二节开始具体地、正面地抒写这目光所带来的一切的祥和:“绿色的牧场,/成群的牛羊,”草原的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景象“都归功于/埃莲娜的目光,”是“埃莲娜目光”所造就。这里曲笔传出一个男子对埃莲娜充满无限赞美的热爱之情,只要在草原看到他所爱的人的目光,他马上觉得“风儿变得平静,花儿争艳开放”,他情绪的起落,兴致的高低,心情的好坏,“全凭她那一道目光。”看不到埃莲娜的目光,便仿佛是在历经“灾难”,一切景致都在他眼中顿然失色。这是热恋中人极其微妙而真实的心理感觉,诗人正是抓住这种人之常情,做了极细致的表现,传达一种共通的情中之绪。诗的第三节由物及人,更为切入地表现埃莲娜目光的无限感染力,它不仅“能使山花烂熳”、“清泉流畅”、“山河锦锈”,它更能使人心入神动,“它能使生命屏息,/就像一束束草儿,/在她目光下枯黄”。光艳照人的美目使人觉得不仅山河为之增色,人也为之易容。诗人用“屏息”一词妙传出人的情态能与美的震摄力。在至美的面前,人简直不敢呼吸,需压抑住激动的颤栗,心也变得恍惚怔忡起来,神色更是小心翼翼,如一颗怯惧的草儿,生怕惊动了令人晕眩的美。诗人传达的这种种感觉,恰是萌生爱的激情时的心理感觉,就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和爱人待在一起,所有的景致尽染“西施”之美韵了。
诗的最后一节是采用“众星捧月”的方式进一步烘托渲染埃莲娜目光的强烈魅惑力,从她的目光对众多人的征服中突现她的美。“无数的心灵,/成了她娇媚的俘虏”,哪怕是“她的每一根睫毛,/都撩乱着人们的心房”,这是从精细至绝处渲染;“爱神也为她倾倒”、“跪拜”、“神往”。这一笔驱进至绝之处,是从比照处烘托的。本来爱情中爱神高居至上,却要仰视人间美态,埃莲娜目光之美韵自不待言了。
全诗极写埃莲娜目光之美,传出爱情对一个人心理情绪的巨大影响,只要人美,使草也新,花也艳,风也静,水也秀的。一怀之忧喜全系在爱人的一双美目里,表现一个青年男子对爱情无限热爱,无限赞美,无限欣喜的情态,读来甚为感人染心。
诗的情调有草原民歌之风,做为牧歌诗,明白晓畅,素朴直率;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尚工笔铺排,在爽快洗炼之中抒发奔放粗犷的情怀。如直言美与爱使草场变色,使河山锦秀,使生命屏息,使心做俘虏,使爱神跪拜等,毫无“犹抱琵琶”的半遮半露,传情达意极为痛快畅然。但诗又有古典诗风的典雅庄重,极写美态爱情,却不令景情艳荡腻人,景取婉宜的绿色,花儿、清泉,雅雅纯丽;写人则只用“屏息”一词,更为含蓄婉委,让感情的潮水流涌在理性划定的渠中,虽涌荡却不外溢,虽奔畅却不姿妄,造成一种活泼与静穆的和谐美。
诗在表意上是直笔、伏笔与曲笔互汇,造成诗的丰厚的意蕴。罗埃莲娜目光美是直笔,而透过“目光”看到的是爱情美,这是伏笔;通过爱情之美,反照出的是诗中自叙者怀抱的爱的激情和爱之于他的心理感觉,这是曲笔。这多种笔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爱的意态情境。诗还从埃莲娜的目光作用于自然,作用于人的生命乃至作用于爱神的描写中让人探视到爱的无限感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