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 可可诗词网-外国爱情诗歌 https://www.kekeshici.com

〔英国〕 艾略特

白月光菊向飞蛾绽开花瓣

薄雾从海面上慢慢地爬来

一只白色的巨鸟——羽毛似雪的枭

从白桤树梢上悄悄飞下

爱啊,你手中捧着的花朵

比海面上的薄雾更洁白

难道你没有鲜艳的热带花朵——

紫色的生命,给我吗?

(裘小龙 译)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1888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的一个英国家庭。父亲是砖瓦商,母亲有文学修养,能写诗,并参加一些文化活动。祖父是新英格兰唯一的神教派教师,曾创建华盛顿大学。这个家庭及其文化教养,影响了艾略特以后的生活。他攻读哲学,又有志于诗歌创作。1914年他定居英国,婚后移居伦敦,当过中学教师和银行职员。1917年出版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初步赢得声名,并结识埃兹拉·庞德,在其影响与指导下从事诗歌写作。后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强烈影响,1927年加入英国籍并皈依天主教,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歌》这首小诗,写于青年时代,艾略特逝世后方被妻子收入他的诗歌全集中。

《歌》以洁白的意象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他渴望纯真洁白的爱情,就像白月光菊的洁白花瓣,就象白色的巨鸟的洁白的羽毛。接着,艾略特写道:“爱啊,你手中捧着的花朵比海面上的薄雾更洁白。”这一方面是赞美恋爱的对方真挚、纯洁、温柔和美丽,比海面上的薄雾更洁白美丽。另一方面也是赞美爱情的纯真和贞洁。艾略特自幼接受宗教影响,后来完全皈依天主教,主张以宗教拯救世界,追求宗教感情的贞洁。因此,《歌》中的“洁白”既是在描写人和爱情,赞美恋爱者及其爱情,也是艾略特的一种恋爱思想,即一种信仰。“洁白”是艾略特在诗歌中喜欢描述的色彩,有表层意义,也有深层内蕴。表层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赞美,深层则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哲学思索。

诗人在热情赞美“爱啊,你手中捧着的花朵比海面上的薄雾更洁白”时。忽而进一步深沉地发问:“难道你没有鲜艳的花朵——紫色的生命,给我吗?”

诗人的热情赞美和深层发问构成显明矛盾,表现了诗人内在的矛盾心理。他追求超群脱俗的宗教信条的贞洁爱情,但是,又对世俗艳丽的生机与情爱深深地依恋。诗人于1915年创作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就比较深刻地探索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对于爱情的错综矛盾心理,表现了诗人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婚姻、家庭、情欲和原罪等方面的关注。但是,诗人解决矛盾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宗教信仰,即“洁白”。

今日更新
  • [2019-02-0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