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烛 [阿拉伯]麦阿里
它似我,尽管岁月多艰,
光灿灿,仍如黄金一般。
虽在消亡,却总是让人看到笑脸,
对自己的遭际是那样坚强、勇敢。
若能开口,它一定会说:
“你们以为我是怕死才泪水不断,
其实,我哭并非由于悲伤,
欢笑有时也会泪流满面。”
(仲跻昆译)
【赏析】
古往今来,咏烛诗虽然众多,但这首短小精悍的诗,却因角度新颖、立意高远、思辨敏锐而具有格外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诗寥寥三句,全然不以语言技巧取胜,而是以麦阿里超群的哲人视角和盲人的独特感受力,通过赞美蜡烛的无私燃烧,表露了“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淡泊发达的健康心态,乐于奉献的崇高志向。首句波澜不惊,诗人以烛自比,用平实质朴的语句抒写自况己境,字里行间却自然流露出带有沧桑感的宠辱不惊的大将风骨,奠定了诗歌平而不淡的基调,蕴藉深厚。诗人用“仍如黄金一般”一语,不但生动地比喻了蜡烛的形态特征,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暗喻经受住蹉跎岁月的磨砺,仍然散发着光彩的美好人性。
第二句则承上启下,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蜡烛拟人化,用“笑脸”面对自身的“消亡”,通过对蜡烛人格化的赞美,来表明“我”面对险恶的遭际时的洁身自好。这一句为下句作铺垫,在结构上,有欲纵先收之感。
第三句笔锋一转,诗人富有想象力,用蜡烛作为代言体,说出惊人之语,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蜡烛所象征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历来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所颂扬和自励。著名科学家法拉第也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民照亮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忠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的李商隐就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佳句传世。“蜡烛”的“泪”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多是苦涩而伤感的。“欢笑有时也会泪流满面”一语直奔主题,指向人心,深入浅出地指出蜡烛的“泪”同样含有欢乐的成分,这份快乐在于生命价值的实现,蜡烛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它只有用自身的消逝创造出光明,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没有燃过的蜡烛就像没有“活”过的人生一样苍白无力。诗人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辩证的思维,从另一角度看待蜡烛的燃烧,看似是为蜡烛的被误解而鸣不平,实则是对人生的意义进行重新审视,对生命价值进行哲理层面的超越性探索,给读者带来了别致新颖的启迪。无独有偶,具有“女拜伦”之称的20世纪美国诗人米蕾在《第一颗无花果》中也同样用“蜡烛”自比,发出了“我这支蜡烛在两头燃烧……”之语,与麦阿里的《咏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探讨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用“两头燃烧”的妙语凸现了短暂时光下的生命体验,具有及时行乐的倾向。
相比之下,麦阿里作为一位盲人,在诗歌中体现如此昂扬的生命意识,身残志坚的人生态度,以及卓绝敏锐的思维能力,更是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杜夕如)
-
夜莺 [英国]阿诺德
[2019-12-18]
-
题乔尔乔内的威尼斯牧歌(卢浮宫藏画) [英国]但·罗塞
[2019-12-18]
-
白日梦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
-
顿悟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
-
短暂的时光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