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南山

2019-05-16 可可诗词网-《诗经》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 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 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 俾民小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 无小人殆。 琐琐姻亚, 则无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 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醒, 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
        方茂尔恶, 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 如相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这是周王朝的一个大夫所作的政治讽喻诗。诗中直刺的是乱政殃民 的“赫赫师尹”,实则同时委婉地讽刺了暴虐昏庸、委政佞人的周天子, 通过作者对腐朽政治的愤慨与抗议,表现出忧国忧时、直言敢谏的精 神。
        这是一首长诗,共十章,前六章每章八句,后四章每章四句。
        第一章叙述了尹氏的暴虐不平,使得百姓敢怒不敢言,国家将走向 衰亡,“节”,高峻貌。“岩岩”,山石堆积貌。“赫赫”,势位显盛貌。“师”, 官名,太师的简称,太师是三公之最尊者。“师尹”言太师尹氏。尹氏是 周之名族。开首四句: 高峻的终南山,上有垒垒的岩石。炫赫的尹太 师,人民万目所视。起句起得严厉有势,以岩石垒垒的高峻的终南山起 兴,显示出尹太师地位的显赫。对于尹氏的暴政,百姓虽然“忧心如惔 (惔即焚),”但却不敢戏谈。“不敢戏谈,从古亡国之象皆如此。” (引自 陈子展《诗经直解》钟惺语)《史记·周本纪》中描写的那个被人民赶 走的周厉王执政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 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节南山》所描写的是哪一位天 子统治的朝代,且不去论,但当时国运之衰已显而易见,因而结句说: “国既卒斩,何用不监!”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去看不见! 语气 中带着焦急与愤慨。
        第二章进一步说明由于尹氏的暴政,已弄得天怒人怨。“天方荐瘥, 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意思是老天反复降灾,多少死丧祸 害! 百姓们怨声载道,你自己却毫不悔过。(“憯”,犹尚) 直斥尹太师, 义正辞严。由于太师的职权越大,他的奸佞与昏庸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灾 害也就越大。而尹太师之所以能专权,却是由于天子自己不问国政,亲 信小人,只有天子亲君子,远小人,才能消除民愤,扭转国运。因而接 下来的三、四、五章,请人分别就太师的职责,周王对小人、贤臣的态 度等问题而发议论。
        有人说“以议论为诗”一定不是好诗,这当然是失之武断,但倘若有 人说,“写诗要避免多发议论”,大概很多人是会同意的。但《节南山》 中的这大段议论却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 一切文学作品,终究要以意为主,“形象思维”的归宿,也还是要落实到 表达思想感情上去。因而作诗并不是一概反对议论; 出色的议论,和以 形象入化的篇什,同样能够恢宏正气,开人心智。《节南山》的这大段 议论,立意高,正气宏,有气势,又包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 人们读之又怎能不为之震撼呢?
        且看这第三章的议论。诗的开头,“尹氏大师,维周之氐”,上两章 言“师尹”,这章特题“大师”,则其职任之重可知。氐,同柢,树根。言 尹氏地位重要,为国家的根本。下面又用一个比喻“秉国之均,四方是 维。“均,同钧,本是制陶器的模子下面的车盘。制陶器必需运转陶钧, 治国必需运用政权,因此借陶均来比喻尹氏执国家大权。这首诗是讽刺 尹太师的,但却赞扬太师的职责,从而从反面指责了尹氏。诗中说: 姓 尹的太师,是周家的根柢。掌握国家大权,四方仗他维系。君王要他辅 助,百姓要他带路。(“我师”犹言我众) 但事实上他却将国家和人民带上 了绝路。因为前两章已经描写了百姓不敢随便笑谈,天灾人祸的反复出 现等国运衰之的征兆,因而这章就省略了这层意思。而是末两句通过直 呼: 不体恤人的老天啊,可不能断人活路! 来表示不宜使此人再官居尊 位,困穷我之民众了!
        但可叹的是周王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第四章讲周王不亲问政事,审 查民情,任用君子,制止坏事,却仍然与小人亲近。(殆,近),任用 才智短浅的姻亲做高官:“琐琐”,计谋褊浅之貌。“姻亚”,壻父为姻,两 壻相谓曰亚。 尹氏和周室有婚姻关系。 , 厚, 腴美。“仕”指高官厚 禄。
        作者作为奴隶主阶级的士大夫,虽然他痛恨奸佞,忧国忧民,然而 他唯一能做的是向周王进谏,当谏诤不奏效时,他只能无奈而痛苦地求 助于上天,甚至怨恨老天的不平与无情。“佣”,均。“鞫”,穷。讻,凶。 “鞠凶”犹言极祸。“戾”,恶。“届”,到。“阕”,息。“违”,去。第五章大意 是: 老天不公不平,降下特大灾难。老天不仁不慈,降下这般忧患。君 子如果执政,能够消除民愤。君子察问公平,暴怒就能平静。诗人将希 望寄托于上天,希望上天能使君子当政。
        但这愿望是虚幻的,现实却是民不聊生。诗人忧心忡忡,想到周王 如果不出来亲自执政,其它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月”,是抈字的省借, 摧折。“抈斯生”就是说扼杀斯民。“酲”,病酒。“秉”,执。“国成”,国政的 成规。“卒”,瘁字的假借,就是病。第六章大意是: 老天不惜人命,大 乱何时平定。不要扼杀百姓,使人不得安宁。我忧心好象酒醉,谁执掌 国家成规? (王) 不肯亲自执政,害苦了天下百姓。
        在当时的情况下,象作者这样正直的士大夫不仅不能被统治者所了 解和重用,而且还定遭排挤,他孤立困苦,以至绝望,在忍无可忍的情 况下他决定出走。第七章大意是: 驾起了四匹公马,四匹马肿了颈项, 我放眼四下观望,却没有投奔的地方。四匹马肿了颈项,可见已经走了 很远。但却仍然不知哪里可以存身。这一方面说明处在乱世,哪里都不 太平,同时也说明诗人不愿意随便找个地方隐逸起来,苟且偷生地活下 去。这种感受很有点儿象《离骚》中屈原的感受。当屈原打算离开楚 国,当他幻想着他驾着飞龙,腾空奔驰,真正开始了他的远行的时候, 他却又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望见了他下面的楚国的国土,这时候他的御 者悲伤起来,马也不肯再往前走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感受),于是他 终于只有停止了他的远行:“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 予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节南山》的作者也是类似的心情,因为他 不能忘记忧患中的国家和百姓,作为一个忠臣,他也会想到天降灾祸, 将危及我王,他也忘不了他的君王。
        在矛盾痛苦的心情中,他更加痛恨那些奸臣。第八章大意是: 朝廷 上的奸恶小人,争权夺利,逞着怒气,互相对着戈矛相斯杀。而当权利 能够均分后,又都快活起来,互相请客吃酒,成了相互利用的朋友。真 是“画千古小人如在目前。” (引自陈子展《诗经直解》钏惺语)
        在痛恨奸佞的同时,他也更加怨恨君王的糊涂。第九章大意是: 天 公不想太平,我王不能安枕。他的心偏不清醒,反怨恨人家纠正。指 出,君王啊,你不要现在不听劝谏,你再这样昏庸下去,天公降怒,你 也会有不能安枕的一天。其实这一天已经到了,只是你还蒙在鼓里。语 气恳切,使人仿佛看见这位忠臣的心正在滴血。
        最后一章点明了作者的姓名,和他做此诗的目的。“究”,读为纠。 纠,举发。“讻”,读为凶。“王凶”指尹氏。“讹”,同吪,变化。“尔”指周 王。第十章大意是: 家父作了这首诗,来揭王家的凶徒。只指望王心感 化,好好把四方安抚。
        想在当时,尹氏声威赫赫,举朝畏威,莫敢戏谈,莫敢戏谈,更何 况直斥其非?而这位家父,不仅做诗痛斥奸佞,而且在诗中标上自己的 姓名。作为一名奴隶社会的士大夫,他的劝谏有愚忠的一面,但他也的 确是个可尊敬的正直、善良的忧国忧民者,如果不是他把个人的得失完 全置之度外,他又怎么肯“以一身当尹氏之怒而不辞者?” (方玉润《诗 经原始》)。他能为别人所不能为者,岂不壮哉?我想,理解了《节南 山》的读者,都会对这位勇敢、正直的家父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象。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