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沿革
古代的中州即“豫州”。《尚书·禹贡》说,大禹
把天下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
州、豫州、梁州、雍州。豫州居九州之中,故又称“中
州”。
《尚书·禹贡》载:“荆州唯豫州、伊洛瀍涧既 入于河,滎波既豬,导荷泽,被孟豬。”伊洛、瀍、涧 四水均在雒邑境内;荥,即今河南省荥阳县界,荷 泽在今山东省与河南相邻处。可知《禹贡》所说的 “豫州”,指的就是今河南省洛阳至山东省荷泽的 这一广大区域。
夏代活动的范围在豫西一带。《国语·周语 上》曰:“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曰: “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崇山,即嵩 山。《史记·吴起列传》云:“夏桀之居,左河济,右 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可知夏王朝疆土 右傍华山东侧,左临黄河和济水。
殷商时期,自成汤灭夏建立商朝以来,都邑数 迁,大部分在今河南境内。如亳(今郑州二里岗一 带)、隞(今河南荥阳之敖山)、相(今河南内黄县境 内)、耿(一说在河南温县,一说在河北邢台,一说 在郑地[东周]邢亭)。盘庚迁殷,殷在今河南安阳 朝歌镇。殷是商王朝自盘庚以后的都城。这个时 期,殷朝西北部的鬼方、土方、吉方,南部的荆楚地 区(今河南南阳一带)皆为殷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西周至春秋时期分 封在豫地的有:东虢、卫、宋、密、郐、管、蔡、卫、雍、 原、邘、应、凡、蒋、胙、祭、滑、陈、许、焦、楚、邓等诸 侯国。春秋时期,周王室失去了丰、镐之地,周平王 东迁雒邑,政治中心也随之东移豫地。战国时期, 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有魏、韩、卫,豫北一部分属赵 国,豫南属楚、周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分天下为三 十六郡。其中在中州地区的有:三川郡(今河南西 部洛阳一带)、颍川郡(今河南中部禹州市一带)、 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一带);另外,今河南东部永城 一带属郡,今河南北部濮阳一带属东郡,河南 淇县一带属河内郡。
西汉武帝时期,开拓边境,分天下为十三部 (部亦称为州),置部(州)刺史,州下分郡。另外,西 汉至魏晋时期,除郡以外,还设置了一些“封国”。 其原因是西汉初年,朝廷曾分封过一些王侯。这些 封国跨州连郡,势力很大,直接威胁西汉朝廷,终 于酿成吴楚七国之乱,平乱后这些侯国才依次被 削减。今河南境内共有八郡、二国。其中河南郡以 雒阳为中心,包括新郑等;今豫北安阳,新乡一带 属河内郡;濮阳等属东郡;陈留、浚仪(今开封一部 分)、长垣属陈留郡;南阳、博望属南阳郡;弘良、卢 氏、宜阳等属弘农郡;永城属梁国,淮阳属淮阳国。
西汉时期,郡之上有州,上述八郡,其中颍川 郡、汝南郡、梁国郡属豫州刺史部,河南郡、弘农 郡、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陈留郡、东郡、淮阳国属 兖州刺史部,南阳郡属荆州刺史部。东汉时期,其 行政区划基本沿袭西汉,只不过河南郡改为河南 尹。三国时期,中州属魏的统辖范围。其行政区划 沿袭东汉。
西晋时期,中州地区改划为司州、兖州、豫州、 荆州。司州辖河南郡(以洛阳、巩县为中心)、荥阳 郡(以荥阳为中心)、弘农郡(以新安、宜阳为中 心)、汲郡(以汲县、朝歌为中心)、河内郡(沁阳、温 县一带)、魏郡(以邺、安阳为中心)、顿丘郡(以顿 丘、繁阳为中心)。兖州辖陈留国(浚仪、封丘等)、 濮阳国(以濮阳为中心)。豫州辖颍川郡、汝南郡、 襄城郡(以郏县、舞阳为中心)、汝阴郡(汝阴、固 始、新祭一带)和梁国(今商丘、鹿邑一带)。荆州辖 义阳郡(今新野、穰县、邓州一带)和南阳国(南阳、 博望一带)。另外,襄阳郡所辖的邓城、鄾亦在今河 南境内。西晋时期的郡有缩小的趋势。
永嘉之乱后,晋朝南迁。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 的分裂局面。北魏拓拔氏统一北方后,沿用州—郡 —县三级的行政区划制度,但州、郡所辖明显缩 小,一州有时只辖一两个郡。同时,由于战乱频仍, 疆域难定,州、郡区划又多为临时设置,中州地区 曾设三十多个郡,一些州、郡甚至重置。造成了混 乱。北魏曾在中州地区设司州、义州、郑州、梁州、 豫州、北豫州、广州、洛州、东豫州等。司州辖魏尹 (原汉之魏郡,北魏天平年间改为尹)、汲郡(今修 武、获嘉一带)、东郡(长垣等地)、顿丘郡(顿丘、卫 等)、濮阳郡、黎阳郡(北魏孝昌年分汲郡置)。义州 辖五城郡、新安郡、渑池郡、恒安郡(北郏、崤一 带)、宜阳郡。郑州所辖之郡皆在今河南境内,其中 有许昌郡(今许昌、扶沟等地)、颍川郡(今长葛、临 颍一带)、阳翟郡(今禹州市一带)。梁州辖阳夏郡 (淮阳,陈留等),开封郡(开封、尉氏二县)、陈留郡 (大梁城东的浚仪、封丘一带)。豫州辖汝南郡、颍 川郡、汝阳郡、义阳郡、新蔡郡、襄城郡。北豫州辖 广武郡、荥阳郡、成皋郡等。广州辖南阳郡、定陵郡 (今舞阳一带)、汝南郡。洛州辖洛阳郡、新安郡、河 南郡、阳城郡。东豫州辖汝南郡、东新蔡郡、新蔡郡 等。
隋朝改州为郡,郡上不再设州,实行郡、县二 级制,隋在中州设有荥阳郡、梁郡、襄城郡、颍川 郡、汝南郡、淮阳郡、汝阴郡、上洛郡、弘农郡、淅阳 郡、南阳郡、东郡、魏郡、汲郡、河内郡、义阳郡等十 七个郡。
唐朝为了加强大一统的局面,改郡为州,并在 州之上设“道”,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度。中州地区 是唐代都几道、河南道、山南东道的一部分。都几 道,主要管理唐朝东都河南府(今洛阳)和汝州的 行政事务。河南道辖陕州(灵宝一带)、虢州、滑州、 郑州、颍州、许州、陈州、蔡州、汴州、宋州、濮州。河 北道辖怀州(今获嘉、修武一带)、相州(今汤阳一 带)、卫州(今新乡、汲县一带)。山南东道辖泌州 (今泌阳、桐柏一带)、邓州(今南阳一带)。淮南道 辖光州(今光山一带)、申州(今信阳、罗山一带)。 唐末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混乱的五代时期。北 宋统一后,废止了唐代的“道”,而在州之上加 “路”,把全国分为十五路。北宋的行政区划是路、 州、县三级制。
北宋在国都开封府设京几路,管理京城及其 周围的十六县。在开封周围设京东东路,京东西 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今河南地域皆在此四路 之中。北宋靖康二年,宋都南迁,中州地区成了金 朝的天下。金朝在此设南京路(开封为金之南京) 及河北西路。南京路辖开封府,归德府(今之商 丘)、河南府(今之洛阳);河北西路辖彰德府(今之 安阳)及河中府之怀州(今济源、温县一带)。
元朝开始设置行省,实行省、路、州、县四级 制。今河南地区属河南江北省,治所汴梁,即今之 开封。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皆属本省管理,黄河以 北的安阳地区则由元之中书省管理。
明朝实行省、州、县三级制。明朝的河南省因 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治所开封,共统辖开封府、 河南府、归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怀庆府、卫辉府、 彰德府、汝州等,共有“府八、直隶州一、属州十一, 县九十六,北至武安,南至信阳,东至永城,西至陕 州。”(《明史·地理三》)这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地 域。
清朝的河南省共九个府、五个直隶州、一个直 隶厅、五个州、九十六县。“东至江苏萧县,西至陕 西潼关县,南至湖北黄陂县,北至直隶磁州。”(《清 史·地理九》)九个府中有开封府、归德府、陈州 府、汝宁府;五个直隶州是:许州直隶州、郑州直隶 州、陕州直隶州、汝州直隶州、光州直隶州。
民国时期之河南,废除了州一级的行政组织, 州皆改为县。省会开封。
建国后的河南,省会郑州。在郑州、开封、洛 阳、周口、安阳、鹤壁、南阳、商丘、信阳、驻马店、新 乡、漯河、平顶山等十三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分 管全省一百一十一个县。其中郑州、开封、洛阳、平 顶山为省辖市。
今日之河南,北起安阳,与河北、山西相邻;南 至信阳鸡公山,与湖北接界;西从灵宝,与陕西、山 西相接;东达永城,与山东安徽接壤。面积十六万 多平方公里。仍承古豫州之名而简称“豫”,或美称 “中州”。
《尚书·禹贡》载:“荆州唯豫州、伊洛瀍涧既 入于河,滎波既豬,导荷泽,被孟豬。”伊洛、瀍、涧 四水均在雒邑境内;荥,即今河南省荥阳县界,荷 泽在今山东省与河南相邻处。可知《禹贡》所说的 “豫州”,指的就是今河南省洛阳至山东省荷泽的 这一广大区域。
夏代活动的范围在豫西一带。《国语·周语 上》曰:“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曰: “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崇山,即嵩 山。《史记·吴起列传》云:“夏桀之居,左河济,右 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可知夏王朝疆土 右傍华山东侧,左临黄河和济水。
殷商时期,自成汤灭夏建立商朝以来,都邑数 迁,大部分在今河南境内。如亳(今郑州二里岗一 带)、隞(今河南荥阳之敖山)、相(今河南内黄县境 内)、耿(一说在河南温县,一说在河北邢台,一说 在郑地[东周]邢亭)。盘庚迁殷,殷在今河南安阳 朝歌镇。殷是商王朝自盘庚以后的都城。这个时 期,殷朝西北部的鬼方、土方、吉方,南部的荆楚地 区(今河南南阳一带)皆为殷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西周至春秋时期分 封在豫地的有:东虢、卫、宋、密、郐、管、蔡、卫、雍、 原、邘、应、凡、蒋、胙、祭、滑、陈、许、焦、楚、邓等诸 侯国。春秋时期,周王室失去了丰、镐之地,周平王 东迁雒邑,政治中心也随之东移豫地。战国时期, 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有魏、韩、卫,豫北一部分属赵 国,豫南属楚、周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分天下为三 十六郡。其中在中州地区的有:三川郡(今河南西 部洛阳一带)、颍川郡(今河南中部禹州市一带)、 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一带);另外,今河南东部永城 一带属郡,今河南北部濮阳一带属东郡,河南 淇县一带属河内郡。
西汉武帝时期,开拓边境,分天下为十三部 (部亦称为州),置部(州)刺史,州下分郡。另外,西 汉至魏晋时期,除郡以外,还设置了一些“封国”。 其原因是西汉初年,朝廷曾分封过一些王侯。这些 封国跨州连郡,势力很大,直接威胁西汉朝廷,终 于酿成吴楚七国之乱,平乱后这些侯国才依次被 削减。今河南境内共有八郡、二国。其中河南郡以 雒阳为中心,包括新郑等;今豫北安阳,新乡一带 属河内郡;濮阳等属东郡;陈留、浚仪(今开封一部 分)、长垣属陈留郡;南阳、博望属南阳郡;弘良、卢 氏、宜阳等属弘农郡;永城属梁国,淮阳属淮阳国。
西汉时期,郡之上有州,上述八郡,其中颍川 郡、汝南郡、梁国郡属豫州刺史部,河南郡、弘农 郡、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陈留郡、东郡、淮阳国属 兖州刺史部,南阳郡属荆州刺史部。东汉时期,其 行政区划基本沿袭西汉,只不过河南郡改为河南 尹。三国时期,中州属魏的统辖范围。其行政区划 沿袭东汉。
西晋时期,中州地区改划为司州、兖州、豫州、 荆州。司州辖河南郡(以洛阳、巩县为中心)、荥阳 郡(以荥阳为中心)、弘农郡(以新安、宜阳为中 心)、汲郡(以汲县、朝歌为中心)、河内郡(沁阳、温 县一带)、魏郡(以邺、安阳为中心)、顿丘郡(以顿 丘、繁阳为中心)。兖州辖陈留国(浚仪、封丘等)、 濮阳国(以濮阳为中心)。豫州辖颍川郡、汝南郡、 襄城郡(以郏县、舞阳为中心)、汝阴郡(汝阴、固 始、新祭一带)和梁国(今商丘、鹿邑一带)。荆州辖 义阳郡(今新野、穰县、邓州一带)和南阳国(南阳、 博望一带)。另外,襄阳郡所辖的邓城、鄾亦在今河 南境内。西晋时期的郡有缩小的趋势。
永嘉之乱后,晋朝南迁。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 的分裂局面。北魏拓拔氏统一北方后,沿用州—郡 —县三级的行政区划制度,但州、郡所辖明显缩 小,一州有时只辖一两个郡。同时,由于战乱频仍, 疆域难定,州、郡区划又多为临时设置,中州地区 曾设三十多个郡,一些州、郡甚至重置。造成了混 乱。北魏曾在中州地区设司州、义州、郑州、梁州、 豫州、北豫州、广州、洛州、东豫州等。司州辖魏尹 (原汉之魏郡,北魏天平年间改为尹)、汲郡(今修 武、获嘉一带)、东郡(长垣等地)、顿丘郡(顿丘、卫 等)、濮阳郡、黎阳郡(北魏孝昌年分汲郡置)。义州 辖五城郡、新安郡、渑池郡、恒安郡(北郏、崤一 带)、宜阳郡。郑州所辖之郡皆在今河南境内,其中 有许昌郡(今许昌、扶沟等地)、颍川郡(今长葛、临 颍一带)、阳翟郡(今禹州市一带)。梁州辖阳夏郡 (淮阳,陈留等),开封郡(开封、尉氏二县)、陈留郡 (大梁城东的浚仪、封丘一带)。豫州辖汝南郡、颍 川郡、汝阳郡、义阳郡、新蔡郡、襄城郡。北豫州辖 广武郡、荥阳郡、成皋郡等。广州辖南阳郡、定陵郡 (今舞阳一带)、汝南郡。洛州辖洛阳郡、新安郡、河 南郡、阳城郡。东豫州辖汝南郡、东新蔡郡、新蔡郡 等。
隋朝改州为郡,郡上不再设州,实行郡、县二 级制,隋在中州设有荥阳郡、梁郡、襄城郡、颍川 郡、汝南郡、淮阳郡、汝阴郡、上洛郡、弘农郡、淅阳 郡、南阳郡、东郡、魏郡、汲郡、河内郡、义阳郡等十 七个郡。
唐朝为了加强大一统的局面,改郡为州,并在 州之上设“道”,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度。中州地区 是唐代都几道、河南道、山南东道的一部分。都几 道,主要管理唐朝东都河南府(今洛阳)和汝州的 行政事务。河南道辖陕州(灵宝一带)、虢州、滑州、 郑州、颍州、许州、陈州、蔡州、汴州、宋州、濮州。河 北道辖怀州(今获嘉、修武一带)、相州(今汤阳一 带)、卫州(今新乡、汲县一带)。山南东道辖泌州 (今泌阳、桐柏一带)、邓州(今南阳一带)。淮南道 辖光州(今光山一带)、申州(今信阳、罗山一带)。 唐末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混乱的五代时期。北 宋统一后,废止了唐代的“道”,而在州之上加 “路”,把全国分为十五路。北宋的行政区划是路、 州、县三级制。
北宋在国都开封府设京几路,管理京城及其 周围的十六县。在开封周围设京东东路,京东西 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今河南地域皆在此四路 之中。北宋靖康二年,宋都南迁,中州地区成了金 朝的天下。金朝在此设南京路(开封为金之南京) 及河北西路。南京路辖开封府,归德府(今之商 丘)、河南府(今之洛阳);河北西路辖彰德府(今之 安阳)及河中府之怀州(今济源、温县一带)。
元朝开始设置行省,实行省、路、州、县四级 制。今河南地区属河南江北省,治所汴梁,即今之 开封。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皆属本省管理,黄河以 北的安阳地区则由元之中书省管理。
明朝实行省、州、县三级制。明朝的河南省因 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治所开封,共统辖开封府、 河南府、归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怀庆府、卫辉府、 彰德府、汝州等,共有“府八、直隶州一、属州十一, 县九十六,北至武安,南至信阳,东至永城,西至陕 州。”(《明史·地理三》)这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地 域。
清朝的河南省共九个府、五个直隶州、一个直 隶厅、五个州、九十六县。“东至江苏萧县,西至陕 西潼关县,南至湖北黄陂县,北至直隶磁州。”(《清 史·地理九》)九个府中有开封府、归德府、陈州 府、汝宁府;五个直隶州是:许州直隶州、郑州直隶 州、陕州直隶州、汝州直隶州、光州直隶州。
民国时期之河南,废除了州一级的行政组织, 州皆改为县。省会开封。
建国后的河南,省会郑州。在郑州、开封、洛 阳、周口、安阳、鹤壁、南阳、商丘、信阳、驻马店、新 乡、漯河、平顶山等十三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分 管全省一百一十一个县。其中郑州、开封、洛阳、平 顶山为省辖市。
今日之河南,北起安阳,与河北、山西相邻;南 至信阳鸡公山,与湖北接界;西从灵宝,与陕西、山 西相接;东达永城,与山东安徽接壤。面积十六万 多平方公里。仍承古豫州之名而简称“豫”,或美称 “中州”。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