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故城
今山东地区被列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的先秦
古国的故城,较为有名的就有齐、鲁、薛、纪、莒等
国故城,其中以齐、鲁两国故城为最。
齐国故城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齐都镇,濒临 淄河,是当年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公元 前9世纪齐献公自薄姑迁都于此,经历了春秋、战 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这里一直是齐国的 都城。秦汉时,齐郡的治所和王国首府也设在这 里,直到魏晋时才渐被废弃。现在,虽然已经看不 到当年的豪华建筑,但历历在目的遗址和出土文 物,星罗棋布的千秋古冢,依然显示着这座古代名 都的雄伟规模。
建国以来,从1964年开始,对齐国故城进行 了多次发掘和考察。现己查明,故都由大城和小城 两部分组成。小城嵌筑在大城的西南隅。大、小城 都筑有宽厚高大的夯土城墙。两城周长二十二公 里,面积约十六平方公里。《管子·度地》称:“内为 之城,城外为之郭。”临淄故城小城和大城的平面 布局,就反映了当时都城与城郭之间的关系。
据载,齐故城有雍门、章华门、鹿门、杨门、稷 门等城门十三座,现已探明的有十一座。门道宽多 在十米以上。城内的道路和排水系统都有合理的 分布。道路纵横交错,现已探明与城门相通的干道 就有十条。城内有三大排水系统,城中废水和积水 可以顺排水道穿过城墙的石筑涵洞,排入护城河, 流向天然河道。排水系统工程设计得十分宏大与 精巧。
齐国大城是官吏和百姓居住的处所,街道两 旁是居址或集散财货的市肆。小城中的宫室是都 城的重要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城北部的“桓公台” 和东北隅的“金銮殿”一带。桓公台是一处夯土筑 起的椭圆形高台,南北长八十六米,东西宽七十 米,高十四米。以桓公台为中心,形成了一处宫殿 建筑群,东面和北面且有河沟围绕。齐君有不少喜 筑高台,那些被传为“桓公台”、“梧台”、“雪宫台”、 “遄台”、“檀台”、“歇马台”的高台建筑至今仍屹立 在齐城内外。故城内还分布着许多手工业作坊遗 址,其中有冶铁遗址六处、炼铜遗址两处、铸钱遗 址两处、制骨遗址四处。
齐国是先秦时期的大国,先后涌现了许多的 明君贤相、英雄豪杰。他们去世后埋葬在齐城内 外,据统计,齐地墓葬有一百五十多座,主要有临 淄墓群、田齐王陵等较为集中的墓地。临淄墓群的 墓主多为王侯、大臣、贵族及名士,少数墓葬赖文 献记载及民间流传可知墓主是谁,而多数则已无 从考证。现存知道墓名的有太公衣冠冢、孝公冢、 管仲墓、庄公墓、高傒墓、宴婴冢、三士冢、田穰苴 墓、公冶长墓、杞梁墓、田单墓、王蠋墓等等。在故 城南部的牛山一带,有六座高大墓冢,即田齐王 陵,它由“二王冢”和“四王冢”组成,该冢依山而 造,方基圆坟,虽经数千年雨水冲刷,依然状若山 丘。最大的一座冢墓长二百四十五米,宽一百五十 五米。据考证,“二王冢”为田齐侯剡、田齐桓公午 之墓;“四王冢”系威、宣、湣、襄四王的墓葬。
齐国统治者死后不仅建造了规模巨大的墓 室,而且还有大量的殉葬物品。大城东北隅的一座 东周墓面积近八百平方米,东、西、北三面有相连 的长二百一十五米、宽五米的大型殉马坑,已发掘 的八十四米,出土殉马二百二十八匹。据此计算, 全部殉马当不下六百匹。郎家庄东周殉人墓最多 的陪葬人多达四十名,这些陪葬人不但有棺有椁, 而且还有成套的仿铜陶礼器或精美的水晶串饰等 随葬物品,个别的还有自己的殉人。据鉴定,这些 陪葬人全部是青年女子,她们可能是墓主的嬖妾 或婢女。
临淄作为齐都长达六百三十多年,城内遗迹 层层迭压,内涵极为丰富,已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如大型铜盂、人形足鼎、高子戈、龙纹戈、钟氏龙、 铜牺尊、齐刀币、编钟、石磬、彩陶壶等都是有代表 性的器物。这里是研究齐文化的中心地区,建有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为研究齐国历史、观赏齐 国文物、了解齐文化遗址遗迹提供了便利。
鲁国故城位于今山东曲阜,是西周至战国时 期鲁国的国都。据称,这里曾是“少昊之墟”,商奄 旧都,周灭商后,鲁国又建都于此,是当时东部地 区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1977年3月至1978年5月,山东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鲁国故城进行了全面钻探与试 掘,初步探明了部分地下蕴藏,取得了重要收获, 发现自西周到战国的七八百年中,鲁故城的位置 没有变动,而且汉代的鲁王国也以之为首府。
从总体看,鲁故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最 宽处3.7公里,南北最长处约2.7公里,面积约十 平方公里。不少的地段仍可见到绵延的残墙断垣, 有的地方高达十米,是先秦古城中城垣保存较完 好的一座。
鲁城四面均有城壕,壕与城垣间距少则十米, 多则三十米,壕宽多在三十米左右,深约四米。西 北两面城壕乃利用洙水而成。古书记载说鲁城四 面共有城门十二座:正东建春门,东南鹿门,东北 始明门;正西史门,西南归德门,西北麦门;正南稷 门,南东章门,南西雩门;正北圭门,北东龙门,北 西齐门。现在已探明的有十一门,惟南东门尚待考 察,门道一般宽约七至十五米。城门之间各有干道 相通,城内发现的主要交通干道十条,东西向的横 行干道和南北向的纵行干道各五条,这些干道大 都连接城门,并通往大型建筑。城内的排水系统位 于鲁城北部,东连东城城壕,穿东北门北侧逶迤西 流,约在西中门以北四十米处穿城垣,注入西城城 壕(即洙水)之中。
据勘探,在鲁故城的中部偏东,今周公庙附近 高地上有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遗址,面积约一平 方华里。殿基建于高出地面的岩石之上,形成了大 大高出地面的高台,这可能就是鲁国宫殿所在的 中城。鲁国的贵族居住区位于中城附近,鲁城东半 部。季孙氏约住于中城西北二里,与郈氏为邻;孟 孙氏居于季氏东南,叔孙氏居于季氏西北,均离季 氏不远。鲁之东门襄仲(公子遂),因居鲁东门之 内,故称东门氏,其居处应在鲁东门和中城之间。 现在中城周围发现了许多夯土基址和居住遗址, 证明这里的确属于贵族居住遗址。
考古勘探中还发现了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区。 手工作坊遗址发现九处,其中冶铁遗址两处,冶铜 遗址两处,制骨遗址三处,制陶遗址两处,这些作 坊遗址除一处冶铁遗址和一处冶铜遗址外,其余 均分布在鲁故城西半部,或与西半部的居住遗址 相连,或座落其间,说明鲁城西半部乃是鲁国手工 业工人或下层人民聚集居住处。鲁故城的墓葬区 基本分布在城西三分之一强的范围内。在发现的 五六处墓葬中发掘了四处,共清理了一百二十八 座西周墓葬。从墓葬的葬式、葬俗、陶器组合和器 物形制上看,这四处墓葬显然属于两种类型。据分 析,其中一是鲁公族姬姓周人墓,一是当地居民墓 葬,这对于研究鲁国早期各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
曲阜鲁故城地处汶泗流域中部,地势高低适 度,近山临水,既无干旱之忧,亦无水患之虑。秦汉 以后的历代大都以鲁故城区为地方治所,明朝正 德、嘉靖年间,为保卫孔子庙,又在故城的西南隅 兴建新城,就是现在曲阜市城区的古城部分。
齐国故城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齐都镇,濒临 淄河,是当年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公元 前9世纪齐献公自薄姑迁都于此,经历了春秋、战 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这里一直是齐国的 都城。秦汉时,齐郡的治所和王国首府也设在这 里,直到魏晋时才渐被废弃。现在,虽然已经看不 到当年的豪华建筑,但历历在目的遗址和出土文 物,星罗棋布的千秋古冢,依然显示着这座古代名 都的雄伟规模。
建国以来,从1964年开始,对齐国故城进行 了多次发掘和考察。现己查明,故都由大城和小城 两部分组成。小城嵌筑在大城的西南隅。大、小城 都筑有宽厚高大的夯土城墙。两城周长二十二公 里,面积约十六平方公里。《管子·度地》称:“内为 之城,城外为之郭。”临淄故城小城和大城的平面 布局,就反映了当时都城与城郭之间的关系。
据载,齐故城有雍门、章华门、鹿门、杨门、稷 门等城门十三座,现已探明的有十一座。门道宽多 在十米以上。城内的道路和排水系统都有合理的 分布。道路纵横交错,现已探明与城门相通的干道 就有十条。城内有三大排水系统,城中废水和积水 可以顺排水道穿过城墙的石筑涵洞,排入护城河, 流向天然河道。排水系统工程设计得十分宏大与 精巧。
齐国大城是官吏和百姓居住的处所,街道两 旁是居址或集散财货的市肆。小城中的宫室是都 城的重要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城北部的“桓公台” 和东北隅的“金銮殿”一带。桓公台是一处夯土筑 起的椭圆形高台,南北长八十六米,东西宽七十 米,高十四米。以桓公台为中心,形成了一处宫殿 建筑群,东面和北面且有河沟围绕。齐君有不少喜 筑高台,那些被传为“桓公台”、“梧台”、“雪宫台”、 “遄台”、“檀台”、“歇马台”的高台建筑至今仍屹立 在齐城内外。故城内还分布着许多手工业作坊遗 址,其中有冶铁遗址六处、炼铜遗址两处、铸钱遗 址两处、制骨遗址四处。
齐国是先秦时期的大国,先后涌现了许多的 明君贤相、英雄豪杰。他们去世后埋葬在齐城内 外,据统计,齐地墓葬有一百五十多座,主要有临 淄墓群、田齐王陵等较为集中的墓地。临淄墓群的 墓主多为王侯、大臣、贵族及名士,少数墓葬赖文 献记载及民间流传可知墓主是谁,而多数则已无 从考证。现存知道墓名的有太公衣冠冢、孝公冢、 管仲墓、庄公墓、高傒墓、宴婴冢、三士冢、田穰苴 墓、公冶长墓、杞梁墓、田单墓、王蠋墓等等。在故 城南部的牛山一带,有六座高大墓冢,即田齐王 陵,它由“二王冢”和“四王冢”组成,该冢依山而 造,方基圆坟,虽经数千年雨水冲刷,依然状若山 丘。最大的一座冢墓长二百四十五米,宽一百五十 五米。据考证,“二王冢”为田齐侯剡、田齐桓公午 之墓;“四王冢”系威、宣、湣、襄四王的墓葬。
齐国统治者死后不仅建造了规模巨大的墓 室,而且还有大量的殉葬物品。大城东北隅的一座 东周墓面积近八百平方米,东、西、北三面有相连 的长二百一十五米、宽五米的大型殉马坑,已发掘 的八十四米,出土殉马二百二十八匹。据此计算, 全部殉马当不下六百匹。郎家庄东周殉人墓最多 的陪葬人多达四十名,这些陪葬人不但有棺有椁, 而且还有成套的仿铜陶礼器或精美的水晶串饰等 随葬物品,个别的还有自己的殉人。据鉴定,这些 陪葬人全部是青年女子,她们可能是墓主的嬖妾 或婢女。
临淄作为齐都长达六百三十多年,城内遗迹 层层迭压,内涵极为丰富,已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如大型铜盂、人形足鼎、高子戈、龙纹戈、钟氏龙、 铜牺尊、齐刀币、编钟、石磬、彩陶壶等都是有代表 性的器物。这里是研究齐文化的中心地区,建有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为研究齐国历史、观赏齐 国文物、了解齐文化遗址遗迹提供了便利。
鲁国故城位于今山东曲阜,是西周至战国时 期鲁国的国都。据称,这里曾是“少昊之墟”,商奄 旧都,周灭商后,鲁国又建都于此,是当时东部地 区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1977年3月至1978年5月,山东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鲁国故城进行了全面钻探与试 掘,初步探明了部分地下蕴藏,取得了重要收获, 发现自西周到战国的七八百年中,鲁故城的位置 没有变动,而且汉代的鲁王国也以之为首府。
从总体看,鲁故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最 宽处3.7公里,南北最长处约2.7公里,面积约十 平方公里。不少的地段仍可见到绵延的残墙断垣, 有的地方高达十米,是先秦古城中城垣保存较完 好的一座。
鲁城四面均有城壕,壕与城垣间距少则十米, 多则三十米,壕宽多在三十米左右,深约四米。西 北两面城壕乃利用洙水而成。古书记载说鲁城四 面共有城门十二座:正东建春门,东南鹿门,东北 始明门;正西史门,西南归德门,西北麦门;正南稷 门,南东章门,南西雩门;正北圭门,北东龙门,北 西齐门。现在已探明的有十一门,惟南东门尚待考 察,门道一般宽约七至十五米。城门之间各有干道 相通,城内发现的主要交通干道十条,东西向的横 行干道和南北向的纵行干道各五条,这些干道大 都连接城门,并通往大型建筑。城内的排水系统位 于鲁城北部,东连东城城壕,穿东北门北侧逶迤西 流,约在西中门以北四十米处穿城垣,注入西城城 壕(即洙水)之中。
据勘探,在鲁故城的中部偏东,今周公庙附近 高地上有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遗址,面积约一平 方华里。殿基建于高出地面的岩石之上,形成了大 大高出地面的高台,这可能就是鲁国宫殿所在的 中城。鲁国的贵族居住区位于中城附近,鲁城东半 部。季孙氏约住于中城西北二里,与郈氏为邻;孟 孙氏居于季氏东南,叔孙氏居于季氏西北,均离季 氏不远。鲁之东门襄仲(公子遂),因居鲁东门之 内,故称东门氏,其居处应在鲁东门和中城之间。 现在中城周围发现了许多夯土基址和居住遗址, 证明这里的确属于贵族居住遗址。
考古勘探中还发现了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区。 手工作坊遗址发现九处,其中冶铁遗址两处,冶铜 遗址两处,制骨遗址三处,制陶遗址两处,这些作 坊遗址除一处冶铁遗址和一处冶铜遗址外,其余 均分布在鲁故城西半部,或与西半部的居住遗址 相连,或座落其间,说明鲁城西半部乃是鲁国手工 业工人或下层人民聚集居住处。鲁故城的墓葬区 基本分布在城西三分之一强的范围内。在发现的 五六处墓葬中发掘了四处,共清理了一百二十八 座西周墓葬。从墓葬的葬式、葬俗、陶器组合和器 物形制上看,这四处墓葬显然属于两种类型。据分 析,其中一是鲁公族姬姓周人墓,一是当地居民墓 葬,这对于研究鲁国早期各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
曲阜鲁故城地处汶泗流域中部,地势高低适 度,近山临水,既无干旱之忧,亦无水患之虑。秦汉 以后的历代大都以鲁故城区为地方治所,明朝正 德、嘉靖年间,为保卫孔子庙,又在故城的西南隅 兴建新城,就是现在曲阜市城区的古城部分。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