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习俗

2020-04-05 可可诗词网-地域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1) 旧日台湾的嫁娶。在台湾历史上,汉民族 同胞男女结婚组织家庭通常经过一个十分繁杂的 过程。大体说,先由媒婆(介绍人)说亲(撮合),通 过对男女双方算生辰八字(合婚),以判断看能否 联婚。要是发现生辰八字中有什么“相冲相克”之 类的情况,便没有什么文章可做了。如果合婚顺 利,则要进一步相亲相看,增进相互了解。相亲相 看可由当事人亲自进行,亦可由其亲人代行,要是 双方不满意,事情就到此为止。如果双方大体满 意,即择日举行送定即送彩礼仪式。送定称小聘或 称“过小礼”,也有叫定亲礼的,是由男方送给女家 的聘礼。礼物一般有红绸、金戒指、金耳环、牛、羊、 猪、礼炮、礼烛、礼香、礼饼和连根花盆、石榴花等。 定亲之后还有定聘,叫大聘,比小聘更隆重,礼物 (称彩礼)由二人抬着,叫“办盘”,由媒人作陪伴送 到女家。礼物中有的是实物,有的只是写在红纸上 的礼物名称,他日补上。礼物忌单重双,且用吉祥 字眼写上名称,如把凤梨写为“凤凰来仪”,称五谷 为“嘉种降临”,称红柚等为“长发其祥”,称槟榔为 “偕老”,称连招花和石榴花等为“连招贵子”,等 等。小件礼物要用吉祥如意的东西,如红桔、红柑、 香蕉、凤梨以及礼饼等,礼饼多达二百四十份,少 有六十份,准备让女家分送亲友和乡邻。除上述礼 物单之外,还有一项聘金,那是聘礼中的主要内 容。聘金多少,贫富不同的家庭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台湾许多地方,彩礼的花样大为减少, 都加在聘金上面。聘金一般在新台币2.4万到6 万元之间,有的因女子长相好看,又受过高等教 育,聘金多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新台币。聘金多半 拿现金,极少数记帐。有的人因一时筹不起那么多 现金只好卖家档、借债;有的先嫁女然后用嫁女所 得来为儿子娶妇;也有的用“转亲”法来解决。有的 用高额聘金主要为了显耀自己阔气,讲排场,其实 送到女方后都由新娘再带到夫家,也有的以陪嫁 形式送还男家。
        陪嫁有的叫嫁妆(当然陪嫁不单是嫁妆),如 耕牛,田产,股分,或其他日用品等。陪嫁愈多表示 女家愈阔气、体面。今天除了农村和山区之外,一 般城市不大讲旧式的陪嫁,而兴新式的陪嫁,主要 是钱财和装饰品,特别是讲究新式家具等。
        陪嫁当然不是台湾的特产,它仍然是传自大 陆,且大多带有福建的特色。台湾历史上陪嫁中最 引人注目的可数以棺材为嫁妆。这原是福建惠安 人的习俗,在移民过程中亦传入台地。棺材并非真 货,乃相当棺材价值的货币或实物。台湾历史上曾 有过金制的棺材模型为嫁妆,那可说是对惠安习 俗的发展。彩礼和陪嫁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在大 陆流行了一两千年,至今并未绝迹,台湾同胞讲究 彩礼和陪嫁,这里与其说是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勿 宁说他们还带有不忘祖国文化传统,不忘家乡的 情感。
        定聘之后,由男方择吉日完婚,即女子出嫁到 男家。女子出嫁乃她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自要早做 准备,出嫁那天更免不了要梳洗打扮一番。打扮中 挽面和戴耳环或耳坠子总是少不了的。挽面向来 是妇女的美容法,男人平时要理发,理发时要修 面,女子则不大一样。旧日中国妇女大多是不理发 的,更没有修面,所以要通过挽面来整容。所谓挽 面,是用两根细线在妇女脸上夹紧纤毛,然后拨 掉。妇女头一次挽面叫“开脸”或“开面”。这种开面 是在女子要出嫁时做的,一般人都是请有经验的 老太婆动手。开面之后的女子就成了“新人”。旧日 台湾同大陆一样,女人们多戴上耳环或耳坠子,特 别是女子出嫁时。以前在民间还没有发明弹簧式 的耳环和耳坠子,要将它们戴在耳上,就非得在耳 上打洞不可。耳洞自然不能等到女子出嫁时才打, 而要事先打好。大体上女孩十岁左右,其父母就得 设法为她在耳上打洞,准备戴耳环或耳坠时用。世 界上戴耳环或耳坠子的不只是中国妇女,许多民 族妇女都把它作为炫耀自己的装饰品。这类耳环 或耳坠子考其原始,是从骨针或铜线穿耳演变来 的。在开头,骨针或铜线穿耳曾是男人们用以扣铐 女人的器具。男人们用这些器具将女人抢夺回家 加以驱使,所以那骨针或铜线穿耳曾是妇女受奴 役的象征。后来情况变了,戴耳环或耳坠子成了妇 女们表现美的一种手段,成了一种装饰品。
        新娘梳洗打扮后,等着男方派人来迎接,此时 的高兴心情可想而知。不过这种心情不可以表露 出来,相反的倒要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旧日的台 湾,女子出嫁时还得表演一下不肯嫁的模样,以此 表示她不愿意离开父母,说明自己有孝心。出嫁 时,她要向祖宗牌位拜别,有些女子,因长期与父 母相处,一时离开,自有依依不舍之情,所以有的 嫁女在拜别时,还在地上哭闹打滚。这时父母照例 要打一两下女儿的嘴巴,说一两句教管不严、父母 有过之类的话,然后劝她上花轿。上轿之后,常有 一群小孩拍掌笑吵,这时新娘不免发怒,但不能说 话。当轿子抬动时新娘将一把扇子丢在地上。扇音 同善,留下扇子意即留下善事,或谓要新娘改掉坏 习惯,以便取得丈夫和公婆的喜爱。抬花轿的场面 就如迎神赛会一般。送亲的队伍十分隆重。大体是 前面灯笼开路,有的将灯笼安在很长的竹竿上,高 高举起,叫高照,吹吹打打,沿着大路进发,浩浩荡 荡。花轿后头拉着米筛子,上面画着八卦,还有一 根青竹或甘蔗。八卦乃避邪之物;青竹有节,坚贞 之谓;甘蔗表示生活甜密。接着是女方陪嫁的礼 物。因娘家贫富不同,陪嫁礼物差别极大。不过,不 管多贫,一个大洗澡盆总是少不了的,那洗澡盆是 给新娘不久后生孩子用的,亦为吉利之物。在吉利 之物中,还有夫妻鸡和带尾蔗。夫妻鸡也叫引路 鸡,有雌雄红鸡一对,由娘家父母用两条大约九尺 长的红带缚住鸡脚,放进新的篮子中,由女宾护送 到男家。红带连两鸡,表示两家亲,九有长久之意。 带尾蔗有的在女儿和女婿回娘家时赠送。甘蔗全 根且带尾叶,共两根用红绳绑住两端,一路拖到新 郎家,然后摆在新床上,既表明新娘忠贞,也寓意 夫妻生活甜密,且从头甜到尾。
        花轿到了男家,早有鞭炮声、锣鼓声迎接。新 娘下轿前,有人用盆子端着桔子前迎。桔音同吉, 吉利之谓。如果没有桔子,亦须以别的表示吉利之 物代替。新娘下轿有人拿着米筛盖或雨伞在铺地 毯的两边等候,新娘脚踩地毯并从米筛或雨伞下 走进夫家。这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为什么要这 样? 或谓这是早期抢婚制度之残余,而台胞这样 做,乃表示不忘祖籍之传统。走进夫家,在进大厅 前,有时还有一道规矩,即要求新娘“倒腰”,就是 挺直肚子,接受姑婆、婶婆的审查,观察新娘是否 处女。到了大厅,新娘同早在等候的新郎进行拜 堂。拜堂是一对夫妇结婚中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先 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公婆(或与此同时还拜其 他长辈),最后是夫妻交拜。拜堂时,一般都有司仪 念些吉利的诗句,讲些吉利的话语。拜堂后夫妻进 入卧房,即所谓洞房。因为旧日没有电灯,洞房都 是点蜡烛的,所以也叫花烛洞房。在洞房中,夫妻 要喝合欢酒,以示亲热。
        (2) 台湾的看新娘闹新房。婚礼之后,还有一 项热闹的节目叫看新娘和闹新房。
        在台湾,同旧日中国各地流行的一样,所谓看 新娘,是在男家娶亲那天,一般是吃过晚饭,除了 男家的亲友、邻居按礼节到场外,附近的大人小孩 也都可以到男家进新房里看热闹,看看新娘子;说 是看看,其实是来向男家、向新婚夫妇贺喜,以表 示友好,表示祝愿。就因此,凡是看新娘的,都要准 备几句吉利的话语。在台湾这种准备吉利的话语 的做法,几乎成了规矩,当你进入新娘房里的时 候,新娘新郎便会请你坐下。这时你要说:“新娘娶 到房,乎你年年富”。也有的说得长些,“新娘新人 来洞房,今日鱼水得相逢,明年天上送贵子,富贵 长寿福满堂。”大体上类似前两句的,多是年轻人 说的,后面两句则多是上了年纪的人说的,讲这类 话时,一般是坐下时讲,人多时,谁先到谁先讲。当 客人坐下后,新娘新郎即送来甜茶和香糖,客人一 边接茶、接糖,一边又得讲几句,有说“甜茶食落 嘴,等你明年起大厝”(多是年轻妇女讲的);有的 说:“双人捧茶笑文文,今日两姓来合婚,日日赚钱 有钱春,年年出着好子孙。”(多是老人讲的)喝过 了甜茶,新娘要收回茶杯,这时你可送见面礼,即 红包,并还得讲一两句,有说:“茶瓯收清楚,日后 发万草”,或讲:“茶盘收到返,翁姑着孝顺。”(老人 讲)或讲“红包红红,祝你们做大人。”(年轻人讲) 接下去,新娘新郎还会送香烟、槟榔、瓜子等,也都 得讲几句吉利话。这类话,过去多是押韵的四句, 如“手提银票压茶瓯,八仙挂彩好彩头;新娘古锥尪缘投,夫妻恩爱好到老。”现在不那么讲究了,多 只是表示祝贺的一两句话,也有的以笑笑,握握手 代替。
        看新娘之后是闹新房,闹新房也叫闹洞房。这 类闹新房,过去是连闹三夜,每夜从八九点闹到翌 晨两三点,弄得新娘新郎吃不消,甚至闹出病来, 现在有了改进,一般以夜间十一二点为止,好让新 娘新郎早点休息,讲讲私房话。闹新房主要是年轻 人给新娘新郎出难题,要他们回答,或叫他们猜谜 语,或叫他们对某些事件表态等,这在各行各业里 往往不尽相同。在农村多出些农活上的难题让新 娘解答,如一根稻穗几朵花,一只母猪能生几只 娃,一根瓜藤能长几只瓜等。在工厂,则多换些工 业产品方面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对知识分子、中小 学教师,多是出对联要他们分别对上。现在不论哪 行多是新婚夫妇介绍谈恋爱经过,怎么认识的,第 一句话讲什么,有的要他们当众亲个嘴,共吃一颗 糖,共饮一杯酒等。这当中不论闹房者所提出的问 题多么无理,新娘新郎也不能生气,可答也可以避 而不答,只是对有些闹新房者提出的颇令人难堪 的问题,你越不讲,闹房者越要闹开心,这就出现 闹新房时气氛最浓的时刻。为了摆脱“困境”,新娘 新郎开始了有意识的合作,直到闹房者满足为止。 在台湾,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管是谁,要想 到新郎家闹新房,自己首先要能背诵几首甚至几 十首诗句,熟悉几句或几十句祝贺新婚的吉利话, 否则是不能参加闹房的,胡闹是人们所不能容忍 的。
        看新娘闹新房无疑是传自大陆的风习,最初 的目的有各种不同说法,或说新婚之夜集中许多 人可以借以驱逐邪灵的阴气,或说因为第一夜新 娘太寂寞,人们集中在一起同她开开心让她高兴。 其实,看新娘闹新房,可以说是封建包办婚姻制度 的一些补救法。人们知道,在封建包办婚姻制度 下,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定终身,大多数人在结婚之 前互不认识,有的连见面都没有见过,结婚那天第 一次见面,就如做梦一般,羞羞答答各自怀着紧张 的心情,有的连第一句话怎么开口都很为难,而看 新娘闹新房的目的,最初大体是为了帮助新郎新 娘摆脱这种窘境,为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感情,而 进行的尝试。有人说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男女是先 结婚后恋爱,如果这话有道理的话,那么,新婚之 夜闹新房则在于为这种婚后的恋爱加上推进剂。 所以闹新房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还是有一定进步意 义的。到了今天,闹新房大多失去原来的本意了, 只不过成了民族的传统风俗而已。
        (3) 台地的招赘和暗娶。台湾有一些与历史 上传统习惯的一般做法不大一样的婚姻活动,如 招赘和暗娶等,做法源于大陆,是从福建传入台 地。
        招赘就是招婿和招夫的婚姻活动。所谓招婿, 是让女儿结婚,但不出嫁,而招进一女婿;招夫呢? 指寡夫留在前夫家里,另招来一个后夫。这种做 法,不论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但不属传统的做 法,按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一般是男子娶妻,女 人出嫁,即女的到男家。而招赘呢?与此不同,男的 要到女家,这样,被招为婿和被招为夫的男子,变 成女家的成员之一。从保留下来的做法看,虽然到 了女家,男人仍保留自己的姓名,而且继续祭祀自 己的祖先神灵,并无权继承女家的财产。
        从台湾流行的习俗看,招赘婚姻,虽然也如平 常人家缔结婚姻那样,也经过算“八字”,订盟、相 看,纳彩礼(定聘)和完娶等手续,但一般讲手续都 简化了,结婚仪式也比较简单,不过在打招字即签 订招赘契约上则写得比较详细、具体,那上面对聘 金、招赘期间,子女归属等都写得十分清楚。招赘 时间一般多以三到五年为限,也有的不限时间,甚 至一辈子的,所出子女原则上多从父姓,或按规定 从母姓,一般讲长子归父亲,也有的按规定所有子 女都归女家。有期限招赘,按契约所定,男的住女 家期满后留下一子或数子,男人随带妻子及其他 子女离开女家,或回男家,或另行独立门户,妻子 改从夫姓,这便是通称的“招入娶出”。
        在旧日的大陆和台地,招赘婚姻的存在是由 许多因素促成的。从女家方面看,其所以要招进男 人,主要是出自财产继承权和对男劳动力的需要。 按旧日风俗,女子无财产继承权。这样,家里无男 孩子的人,除了采用收养子的办法外,可通过招婿 或招夫的办法以期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虽有男孩, 但非发妻所出,发妻只生女孩,为不让小妻之子继 承全部家财,发妻也为女儿招婿,以便将来让外孙 继承一部分家财;家中全是老弱多病者,为了维持 家计和抚养老幼,亦多通过招进男人的办法来解 决;特别是不愿改嫁的寡妇,自己又无力抚养前夫 留下的年幼的子女,往往通过招来丈夫帮助支撑 原有的家庭。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采用招赘 办法,那就是父母对女儿特别宠爱,舍不得她远离 身边,只好通过招婿办法来解决女儿婚姻问题。以 上是女家招男的因素。
        从男方看,其所以愿意被招,或由于家道贫 穷,为节省娶亲时在聘金等方面的花费,甘愿到女 家落户;或因为热恋某女,而她又不愿离开父母, 也只好上女家。此外,还有贪恋女家财产和生活条 件优越而愿上女家者,这是男子愿到女家的因素。 时到今日,因为男女均有继承财产权,招赘婚姻不 再象过去那样伤人脑筋了,不论台湾还是大陆,城 市中工人、职员家庭的男子到女家落户的事日见 增多,但在农村,还不那么顺理成章,还多少带有 勉强的成分。
        还有一种不时出现的叫“暗娶”的婚姻。暗娶 也叫暗婚,通俗叫“乘孝娶”,亦即在丧期中举行的 婚礼。按中国旧的传统习惯,父母去世,子女要丁 忧三年。这期间平时穿素服(女的不涂脂粉),不娱 乐、不嫁娶,有的死者生前已为子女订了婚约,还 未举办结婚仪式而突然去世,要等三年不免时间 太长了些,于是有人想出了暗娶的办法来补救,就 是乘死者出殡以前即在一百日内,赶紧乘机完成 婚事。其所以要在一百日内,主要因为,按旧日习 惯,一个人死后要做百日(或称“烧百天”)即一百 日祭,这种百日祭在过去有钱人家是很慎重的。这 一天,其子女要把粗孝换成幼孝,所谓粗孝、是指 粗孝服,即是死者从死到除灵这段时间里,子女等 亲属所穿带的孝服,因标志较粗,多是用麻布等造 成,故称粗孝;从除灵到脱孝这段时间所用的带孝 标志,因用比较细的白布或黑布制成,故称幼孝。 乘百天祭以前暗中举办婚礼,把订婚对象正式变 成自己家里的人,可以为死者多了个亲属为之吊 孝,一般人都认为这乃是子女的孝心表现,所以人 们非但不责怪,相反多加以支持。只是这时举办婚 礼要严格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要节约, 不能大吃大喝,不能铺张浪费,不兴笙歌舞蹈,只 能简单从事。因此,许多不喜欢讲排场的人家,都 愿意乘这机会把已订约的婚事加以办理。招赘和 暗娶都是福建移民从大陆传进台湾的。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