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古代建筑
今天,在安徽各地,人们不时可以看到各种式
样和各种功能的古代建筑,它们古韵流溢,向人们
昭示着逝去的岁月。
(1) 文庙及科举性建筑
今安徽境内保存下来的文庙约有近十处。从 这些文庙建筑来看,因受礼制规范,总体布局大体 相似,但在具体的建筑和装饰风格上仍各有特色。 如桐城县文庙座落在县城中心,据方志记载,该庙 始建于元延祐初年,原址在城关东门外,后遭兵 燹,明洪武初移至今址重建,明清两代,数毁数建。 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殿旁为东西庑,前为戟门, 门前为沣池,池前有棂星门。东为文昌祠,西为土 神祠。祠正殿后为明伦堂。堂之傍,东为崇德斋,迄 南为聚奎场,西为广业斋。堂之后,有存存堂,为教 谕署,东南为库楼,环有书舍。又东为乡贤祠、名宦 祠,南为训导署,署之东为启圣祠,祠前有尊经阁、 启圣坊,中为门。南有照壁,壁外开洙泗沟,东南流 入城内洗砚池。作为主体建筑的大成殿,面阔五 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蔚为壮观。
在传统时代,学而优则仕,士人读书的目的就 是为了步入仕途。特别是在明清时代,科举成为入 仕的主要途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人信奉风水学 说,认为地理和建筑对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因而 各地修建了不少科举性建筑,以求本地、本乡、本 族多出进士、举人、秀才。比较常见的,是模仿佛教 建筑的塔。徽州盆地最为突兀的古代建筑,就是始 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文峰塔,它位于歙 县岩寺镇北郊,面临丰乐河,高66.7米,逐层略内 收,塔檐底层外伸1.5米,至第七层檐出2.9米, 构造十分奇特。
(2) 宗教性建筑
宗教性建筑之中,最多的是佛教寺院和佛塔。 芜湖市赭山西南麓有一座始建于唐乾宁年间的古 寺,初名永清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广济寺, 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该寺依山而 筑,殿殿相连,层层高叠,天王殿、药师殿、大雄宝 殿、地藏殿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其中地藏殿为主 殿,系仿九华山肉身殿而建。繁昌县城东南十五公 里五华山下座落着隐静寺,相传为南朝杯渡禅师 栖隐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寺吟诗,故尔寺壁嵌 有李白诗句,今仅有八间宝刹一座。凤阳县城北凤 凰山日精峰下的龙兴寺是国内著名古刹之一,其 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曾出家的皇觉寺,洪武十六 年(1383)移至此地重建,当时规模宏大,有殿宇三 百余间,连绵九华里,今仅存房舍二十余间。和县 城南乡高庄村延庆寺东侧的万寿塔,传为东吴孙 权为母祝寿所建,七层,六角形,塔外各层每方以 砖砌佛龛和拱形小门,龛内砖雕佛像盘于莲花之 上,共有佛像二百余尊。座落于宣州市金牌坑雪峰 山的龙泉寺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仅次于九华山的 皖南第二佛教胜地。
现存较重要的道教建筑,有位于亳州市城里 老祖殿街东首的道德中宫,始建年代无考。宫前是 问礼巷,相传为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位于巢湖市 中庙镇的中庙又称太姥庙、圣妃庙,始建于汉代, 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分前、中、后三殿,共七 十余间。内殿梁描神怪,廊画天兵。该庙南北向座 落在巢湖北岸凤凰矶上,凌空映波,有“湖天第一 胜处”之誉。
(3) 祠堂与民居
安徽是宗族组织比较发展的地区,特别是皖 南的徽州,向以宗族组织强固著称,宗祠是维持宗 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不仅各族建有总祠,其各级支 脉也纷纷建立分祠、支祠,祠堂遍及各地,今天保 存下来的仍有不少。歙县呈坎村头的罗氏宗祠就 是有名的一处。该宗祠堂皇宏丽,其后堂称作宝纶 阁,是个规格出众的厅阁,由明隆庆进士、大理寺 卿罗应鹤的后人在万历三十九至四十五年 (1611—1617)间所建,用以供奉皇帝赐予罗应鹤 的圣旨御札和卸赐物品。该阁堪称集明代阁、堂装 饰艺术之大成。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南的龙川 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宗祠门楼和后明间大 额枋上雕有“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 星”,小额枋上刻有仕女饮宴、舞女百戏图等。正厅 用十四根粗一百六十六厘米的银杏木梁柱,下为 整节枣树雕成的荷花托柱。梁托为镂空雕刻,雕有 水仙花、万年青等花卉。祠内置有一百二十八扇格 扇门,雕有各种图案,既起组合空间作用,又具装 饰功能。整个建筑,处处布满雕刻,被誉为“徽派木 雕艺术的宝库”。
在安徽,特别是在徽州地区,还保存着数千幢 古代民居建筑,著名的古民居群落主要有黟县的 西递村、宏村,歙县的呈坎、唐模、潜口,绩溪县的 冯村、上庄等地。黟县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元年 (1190),数百幢民宅,在整体上呈卧牛形状,萦绕 村中的水渠犹如牛肠,村中四季盈水的池塘恰似 牛胃,清澈明媚的南湖又像牛肚,构思之妙,建筑 之美,令人叹为观止。位于歙县西溪南乡的老屋阁 是一所建于明代中叶的著名建筑,占地三百四十 平方米,三间三进,呈“口”字形四合院。阁正面为 水平形高墙,侧立面采取不对称方式,与高墙相 接,形成错落别致的外观。阁内楼上,沿天井四周 有一圈整齐拦板,上雕精美图案,置有“美人靠”。 在老屋阁东南墙脚池塘畔有一绿绕亭,始建于明 初,景泰七年(1456)重建,跨街而立,很有特色。徽 州之外,安徽其他地区也有一些古民居建筑,如繁 昌县荻港老街就有一百多所清代建筑。
(4) 著名楼阁与牌坊
在安徽大地上,还点缀着一些独具风韵的楼 阁亭园。歙县练江南岸有一座太白楼,又名太白 祠。相传唐代歙州名士许宣平隐居紫阳山、南坞, 城中人久访不遇,但见有壁题诗曰:“居隐三十载, 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人歌陇 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却忘甲子年。”李白 在京师得知,遂至歙县访之,在练江之滨的碎石滩 渡口见一老翁,询之,老翁说:“门前一竿竹,便是 许公家。”此翁正是许宣平,李白未悟,失之交臂。 后人为纪念此事,遂建太白楼,自唐以来,屡毁屡 修,现存楼阁系清代所建。歙县唐模村有一处园 林,名檀干园,俗称小西湖,园内原有亭台楼榭多 处,现存镜亭为园中内湖水榭,亭内四壁嵌苏轼、 黄庭坚、米芾、蔡襄、朱熹、赵孟、董其昌、祝允 明、文征明、朱耷等十八位名家书法碑刻十八方, 钩摹极精。位于滁州市琅琊山的醉翁亭因欧阳修 的《醉翁亭记》名闻天下,该亭建筑结构上顶为歇 山式,吻兽伏脊,飞檐翘角,有立柱十六根,周围设 置木栏,亭旁山崖有南宋崖刻“醉翁亭”篆体三字。
安徽各地,还保存着不少牌坊,尤以徽州地区 为多。在今天歙县解放街和打箍井的十字路口上, 矗立着一座古朴雄伟的石坊,名叫“大学士牌坊”, 俗称“八脚牌楼”,是为纪念许国于万历十二年 (1584)修建的。石坊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圆石, 仿木构造型,平面呈长方形,高十一点五米,四面 八柱,各联梁枋,整座牌坊实际上是由前后两座三 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牌坊组合 而成的,上面雕满了精美图案。歙县棠樾村东端甬 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着明清时代的七座碑坊,自 西至东依次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坊、乐 善好施坊、鲍文渊妻坊、鲍逢昌坊、鲍家贤坊。这七 座牌坊虽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却又表现了共 同的徽派石雕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庙及科举性建筑
今安徽境内保存下来的文庙约有近十处。从 这些文庙建筑来看,因受礼制规范,总体布局大体 相似,但在具体的建筑和装饰风格上仍各有特色。 如桐城县文庙座落在县城中心,据方志记载,该庙 始建于元延祐初年,原址在城关东门外,后遭兵 燹,明洪武初移至今址重建,明清两代,数毁数建。 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殿旁为东西庑,前为戟门, 门前为沣池,池前有棂星门。东为文昌祠,西为土 神祠。祠正殿后为明伦堂。堂之傍,东为崇德斋,迄 南为聚奎场,西为广业斋。堂之后,有存存堂,为教 谕署,东南为库楼,环有书舍。又东为乡贤祠、名宦 祠,南为训导署,署之东为启圣祠,祠前有尊经阁、 启圣坊,中为门。南有照壁,壁外开洙泗沟,东南流 入城内洗砚池。作为主体建筑的大成殿,面阔五 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蔚为壮观。
在传统时代,学而优则仕,士人读书的目的就 是为了步入仕途。特别是在明清时代,科举成为入 仕的主要途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人信奉风水学 说,认为地理和建筑对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因而 各地修建了不少科举性建筑,以求本地、本乡、本 族多出进士、举人、秀才。比较常见的,是模仿佛教 建筑的塔。徽州盆地最为突兀的古代建筑,就是始 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文峰塔,它位于歙 县岩寺镇北郊,面临丰乐河,高66.7米,逐层略内 收,塔檐底层外伸1.5米,至第七层檐出2.9米, 构造十分奇特。
(2) 宗教性建筑
宗教性建筑之中,最多的是佛教寺院和佛塔。 芜湖市赭山西南麓有一座始建于唐乾宁年间的古 寺,初名永清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广济寺, 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该寺依山而 筑,殿殿相连,层层高叠,天王殿、药师殿、大雄宝 殿、地藏殿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其中地藏殿为主 殿,系仿九华山肉身殿而建。繁昌县城东南十五公 里五华山下座落着隐静寺,相传为南朝杯渡禅师 栖隐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寺吟诗,故尔寺壁嵌 有李白诗句,今仅有八间宝刹一座。凤阳县城北凤 凰山日精峰下的龙兴寺是国内著名古刹之一,其 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曾出家的皇觉寺,洪武十六 年(1383)移至此地重建,当时规模宏大,有殿宇三 百余间,连绵九华里,今仅存房舍二十余间。和县 城南乡高庄村延庆寺东侧的万寿塔,传为东吴孙 权为母祝寿所建,七层,六角形,塔外各层每方以 砖砌佛龛和拱形小门,龛内砖雕佛像盘于莲花之 上,共有佛像二百余尊。座落于宣州市金牌坑雪峰 山的龙泉寺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仅次于九华山的 皖南第二佛教胜地。
现存较重要的道教建筑,有位于亳州市城里 老祖殿街东首的道德中宫,始建年代无考。宫前是 问礼巷,相传为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位于巢湖市 中庙镇的中庙又称太姥庙、圣妃庙,始建于汉代, 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分前、中、后三殿,共七 十余间。内殿梁描神怪,廊画天兵。该庙南北向座 落在巢湖北岸凤凰矶上,凌空映波,有“湖天第一 胜处”之誉。
(3) 祠堂与民居
安徽是宗族组织比较发展的地区,特别是皖 南的徽州,向以宗族组织强固著称,宗祠是维持宗 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不仅各族建有总祠,其各级支 脉也纷纷建立分祠、支祠,祠堂遍及各地,今天保 存下来的仍有不少。歙县呈坎村头的罗氏宗祠就 是有名的一处。该宗祠堂皇宏丽,其后堂称作宝纶 阁,是个规格出众的厅阁,由明隆庆进士、大理寺 卿罗应鹤的后人在万历三十九至四十五年 (1611—1617)间所建,用以供奉皇帝赐予罗应鹤 的圣旨御札和卸赐物品。该阁堪称集明代阁、堂装 饰艺术之大成。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南的龙川 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宗祠门楼和后明间大 额枋上雕有“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 星”,小额枋上刻有仕女饮宴、舞女百戏图等。正厅 用十四根粗一百六十六厘米的银杏木梁柱,下为 整节枣树雕成的荷花托柱。梁托为镂空雕刻,雕有 水仙花、万年青等花卉。祠内置有一百二十八扇格 扇门,雕有各种图案,既起组合空间作用,又具装 饰功能。整个建筑,处处布满雕刻,被誉为“徽派木 雕艺术的宝库”。
在安徽,特别是在徽州地区,还保存着数千幢 古代民居建筑,著名的古民居群落主要有黟县的 西递村、宏村,歙县的呈坎、唐模、潜口,绩溪县的 冯村、上庄等地。黟县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元年 (1190),数百幢民宅,在整体上呈卧牛形状,萦绕 村中的水渠犹如牛肠,村中四季盈水的池塘恰似 牛胃,清澈明媚的南湖又像牛肚,构思之妙,建筑 之美,令人叹为观止。位于歙县西溪南乡的老屋阁 是一所建于明代中叶的著名建筑,占地三百四十 平方米,三间三进,呈“口”字形四合院。阁正面为 水平形高墙,侧立面采取不对称方式,与高墙相 接,形成错落别致的外观。阁内楼上,沿天井四周 有一圈整齐拦板,上雕精美图案,置有“美人靠”。 在老屋阁东南墙脚池塘畔有一绿绕亭,始建于明 初,景泰七年(1456)重建,跨街而立,很有特色。徽 州之外,安徽其他地区也有一些古民居建筑,如繁 昌县荻港老街就有一百多所清代建筑。
(4) 著名楼阁与牌坊
在安徽大地上,还点缀着一些独具风韵的楼 阁亭园。歙县练江南岸有一座太白楼,又名太白 祠。相传唐代歙州名士许宣平隐居紫阳山、南坞, 城中人久访不遇,但见有壁题诗曰:“居隐三十载, 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人歌陇 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却忘甲子年。”李白 在京师得知,遂至歙县访之,在练江之滨的碎石滩 渡口见一老翁,询之,老翁说:“门前一竿竹,便是 许公家。”此翁正是许宣平,李白未悟,失之交臂。 后人为纪念此事,遂建太白楼,自唐以来,屡毁屡 修,现存楼阁系清代所建。歙县唐模村有一处园 林,名檀干园,俗称小西湖,园内原有亭台楼榭多 处,现存镜亭为园中内湖水榭,亭内四壁嵌苏轼、 黄庭坚、米芾、蔡襄、朱熹、赵孟、董其昌、祝允 明、文征明、朱耷等十八位名家书法碑刻十八方, 钩摹极精。位于滁州市琅琊山的醉翁亭因欧阳修 的《醉翁亭记》名闻天下,该亭建筑结构上顶为歇 山式,吻兽伏脊,飞檐翘角,有立柱十六根,周围设 置木栏,亭旁山崖有南宋崖刻“醉翁亭”篆体三字。
安徽各地,还保存着不少牌坊,尤以徽州地区 为多。在今天歙县解放街和打箍井的十字路口上, 矗立着一座古朴雄伟的石坊,名叫“大学士牌坊”, 俗称“八脚牌楼”,是为纪念许国于万历十二年 (1584)修建的。石坊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圆石, 仿木构造型,平面呈长方形,高十一点五米,四面 八柱,各联梁枋,整座牌坊实际上是由前后两座三 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牌坊组合 而成的,上面雕满了精美图案。歙县棠樾村东端甬 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着明清时代的七座碑坊,自 西至东依次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坊、乐 善好施坊、鲍文渊妻坊、鲍逢昌坊、鲍家贤坊。这七 座牌坊虽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却又表现了共 同的徽派石雕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