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学

2023-07-17 可可诗词网-地域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敦煌遗书中还有许多文学作品,其内容包括 敦煌变文、诗歌、曲子词等。
        (1) 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是唐代民间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 是在汉魏六朝乐府、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的基础 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新兴文体。敦煌遗书中有八种 标名为“变文”的作品,即《破魔变》;《降魔变文》和 《降魔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 序》和《大目犍连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八相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 天因缘变》;《汉将王陵变》;《舜子变》与《舜子至孝 变文》;《刘家太子变》与《前汉刘家太子传》。这些 有关变文的原始材料,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 散韵组合,说唱并行,由散文和韵文交互组合而 成;第二,有习用的过阶提示语;第三,在由散文说 白变为韵文歌唱时,存在某些表示衔接过渡的惯 用句式;第四,演唱变文往往配合图画。根据这些 特点,敦煌遗书中失去标题的说唱作品如伍子胥 故事、李陵故事、王昭君故事、张议潮故事、张淮深 故事等都属于变文作品。现存的敦煌变文从内容 上可分为三类题材:第一类,如《伍子胥变文》《王 陵变》《王昭君变文》等,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属于历史与故事类;第二类,如《孟姜女变文》《舜 子变》《前汉刘家太子传》等,均讲述的是与一定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社会习俗等有关的 故事,属于民间传说类;第三类,如《太子成道经》 《八相变》《降魔变文》《破魔变》等,主要讲述释迦 精心修道,断绝苦因,追求佛家最高理想的故事和 佛法战胜邪道的故事,属于宗教类。
        敦煌变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 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伟大的贡献,它在历 史上是民间说唱的俗文学,是由人民大众创造的 文学。变文内集中保存了许多唐、五代时的民间口 语,这对我国古代话言和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 研究极有价值。变文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宋代话 本、明代“三言”、“二拍”,以及明清以来弹词宝卷、 鼓词的由来,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敦煌变文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文学奇葩,但是它的产生与发 展受到西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丝绸之路 文化的象征。
        (2) 敦煌诗歌
        敦煌诗歌是敦煌遗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 要是指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诗人专集、唐代诗 文选集、唐人选唐诗以及流传于敦煌地区僧俗人 士的诗歌残卷,还包括某些即情应世、针砭时弊、 感慨悲怀的敦煌民间诗歌,据统计可达三千首左 右(见张锡厚《敦煌诗歌考论》)。
        根据这些敦煌诗歌的特点,可分为四类:
        ①敦煌诗人之作,即由敦煌地区的诗人文士 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存在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直接反映当时变幻无常的社会时事,如 敦煌写本《唐人诗集残卷》中的《冬日书情》《闻城 哭声有作》等,均反映了唐代安史乱后,西北地区 陷入吐蕃统治后的历史及人民遭受的苦难与痛 苦。而“三楚渔人臣张永进上”《白雀歌》诗则利用 谶纬之说,为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建西汉金山 国大造舆论,诗中侈陈瑞验,以明天命所归,可视 为金山国开国史。第二种是敦煌人士所献贺诗及 酬赠奉答之作,如《白鹰歌》,作者以白鹰的异端呈 祥,歌颂秉节龙沙的尚书;《赠邓郎四弟》诗充满浓 郁的感情色彩;《赠道清和尚诗》抒发对恩师的无 限感激之情。总之,这一类诗篇所涉及的内容比较 广泛,除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外,更注重诗歌的实 用价值。第三种则是描写和赞颂敦煌地区名胜古 迹之作,如《敦煌二十颂》,每首均以五言律诗,咏 颂了三危山、白龙堆、莫高窟、贰师泉、渥洼池天 马、阳关戍、水精堂、玉女泉、瑟瑟监、李庙、贞女 台、安城袄、墨池、半壁树、三攒草、贺拔堂、望京 门、相似树、凿壁井、分流泉等二十处名胜古迹之 地。
        ②释氏佛徒之作。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是 汉族聚居区最先接触佛教的地方,除了佛教典籍 得到大量传抄,讲经传道深入民心之外,释氏佛徒 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敦煌诗歌中的释氏作品,大 都佚去作者姓氏,留名的诗作不多,主要有河西都 僧统赐紫沙门悟真的诗作,以及洞山和尚《神剑 歌》、丹遐和尚《玩珠口令》、融禅师《定后呤》、青剉 和尚《诫后学铭》等。这些佚名诗歌按照内容的不 同,可分为揣摩人生、嗟叹凡迷;演绎生死,弘扬佛 法;劝戒修行,参禅悟道。另外还有数量颇多,内容 丰富的《王梵志诗集》,他的诗有三十个卷子,四百 余首。王梵志诗明白易懂,通俗如话,言近旨远,发 人深省。王梵志创作的某些描写社会、直接反映贫 富对立的诗篇以及揭露封建官场种种弊端的诗 篇,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具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和史料价值。
        ③敦煌地方人士创作的民间诗歌。这些诗作 除个别留下作者姓名外,绝大多数为佚名之作,这 些诗作或抄在写卷背面,或写于其他文字夹行之 间,可分为以下几类:劝善修道的诗歌,如卫元蒿 的《十二因缘六字歌词》,以家教世训为内容的诗 句,如《崔氏夫人训女文》;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的诗 作,内容比较广泛,以时令节候、婚丧嫁娶为题,如 《下女夫词》《咏惊蛰二月节》《康大娘遗书》等;感 叹抒怀之作,如《少年老翁相问叹词》,以少年与老 翁的问答,尤其是老翁的感叹:“……吾嗟三五少 年时,神情美貌呈芳姿。莫言我独今如此,汝等须 臾还若斯”。生动地说明了人生短暂,终须衰老的 人生哲理,为避免“老之将至”的感叹,那就要从少 年时代勤奋学习,“童儿学业初殷勤,累习积圣德 人钦”。
        ④敦煌佚存唐代诗人之作。敦煌遗书中所保 存的唐代诗人作品,有专集、选集、名篇珍本,残诗 断卷等,它们的发现,为唐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 的材料。敦煌发现的唐人诗集除《王梵志诗集》外, 还有《李峤杂咏注》《高适诗集》《白香山诗集》等。 《李峤杂咏注》有两种抄本,诗注为张庭芳撰,这是 迄今发现的敦煌唐人诗集的唯一注本。敦煌所见 唐人抄写的唐诗选集卷帙较多,有的还夹抄有文、 赋、词等作品,其中许多诗篇为《全唐诗》所未载, 是研究唐代文学的珍贵资料。
        敦煌诗歌中保存的唐人名篇佳作,以韦庄的 《秦妇吟》最为着名。该诗久佚,仅《北梦琐言》载其 佚句。敦煌遗书中该诗的抄本较多,而题记为“天 复五年乙丑岁十二月十五日敦煌金光明寺学仕张 龟写”的敦煌写本年代最早,该写本距作者诗中所 述及的时间“中和癸卯”(883)只有二十二年,实属 最接近原诗而又真实可靠的写本。
        (3) 敦煌曲子词
        诗的形式在盛唐以后有所突破,这就是曲子 词。曲子词也简称为词,起源于民间,萌发于六朝, 发展于中唐,至五代、宋而成为一种新诗体。敦煌 曲子词即指在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唐五代燕乐 曲词。敦煌曲子词的民间词是唐宋词的最早形态, 是由民间兴创的,在早期并没有被一般作家所接 受,唐五代作家中很少能看到有这类作品。敦煌曲 子词大半随便写在卷子后面或背面,也有写在卷 子夹缝部位的,其句法、文意大多具有民间爽直而 富有感情的特色,所以断定是民间作家的作品。敦 煌本曲子词汇集在一起的只有一部,即《云谣棠》。
        敦煌曲子词的内容极为丰富,即有“边客游子 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 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 诀……闺情与花柳”(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 录》)等,这些内容的题材又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 历,表现了他们的真实感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和生活气息,它使用的语言质朴天真,自然浑厚, 而且也运用夸张、比喻、衬托、影射、借景写情、借 物写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敦煌曲子词中有很多描写普通劳动人民生活 的曲子词,如《浪涛沙》专门描写船工生活:“五里 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 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 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还有歌颂爱国士子的曲子 词,这些有关爱国题材的词作虽然都以忠君、忠于 中原王朝为内容,但却融合着人民的爱国思想和 感情,体现了唐末五代敦煌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 精神。如《菩萨蛮》词,“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 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 恳难伸吐。”抒发了张议潮领导沙州人民驱逐吐蕃 后,决心光复河西及对唐王朝的忠诚。敦煌遗书中 也保存了一些反映民族关系的曲子词,如《献忠 心》二首,虽然有美化封建帝王,遮掩他们实行民 族压迫的一面,然而就其主流看,却是唐王朝对边 疆民族实行友好政策,各民族相互友好关系的真 实写照。另外,还有一些以时间为顺序的联章体曲 子词,它们以五更、十二时辰、十二月、百岁篇、十 恩德的形式来分时歌唱的,是一种民间流行的辞 曲。
        敦煌曲子词在艺术上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 精神和通俗的民间特征,是早期词发展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阶段,是宋词成熟以前在敦煌保存下来 的词的早期形态。
        敦煌遗书自发现以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 高度重视和研究,除其本身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外,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种原 始记录,均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客观反映当时社会 实际的第一手材料,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成为 我国中古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