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本文所论述的三秦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三秦文化,即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三秦文
化。“传统”一词的使用一般是从历史视角出发的,
它反映了一种历史意识。所以“传统”往往是与“现
代”相对而言的,说明传统与现代之间包含着时空
的差距,从而也就赋予它们以转化的契机。我们考
察、认识传统文化之根本目的就在于能够自觉地
利用传统、转化传统,实现现代化。
我们在有限的篇幅内,分门别类地叙述了三 秦文化的方方面面,虽然还很不够,甚至还有重要 失漏,但已表现出了三秦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灿烂 辉煌。它为中国传统文化增色生辉,也为积极发展 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
三秦文化是三秦大地儿女自古以来在生产劳 动、相互交往、征服自然、自我更新、生活繁衍中所 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在三秦大地儿女智 慧的凝聚与表现。因而三秦文化就成为推动三秦 大地历史发展的生命动力,三秦文化成为三秦大 地历史的命脉。从本书所叙述的三秦文化发展来 看,当三秦文化处于鼎盛发展时期(如汉唐时期), 三秦大地社会经济就繁荣、发展。所谓汉唐雄凤, 不但表现为武功,也表现为文治,不仅表现在经 济、政治方面,也表现在文化方面。当三秦文化处 于衰落时期,三秦大地的社会经济也走向封闭、保 守。反之,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清明、进取,也 会积极作用和影响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文化和经 济、政治的密切关系。研究三秦文化必须与考察三 秦的社会历史联系起来。
三秦社会历史铸造了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渗 透与文饰了三秦社会历史。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发 展的因素很多,究其要者不过内部因素与外部因 素,所谓内部因素主要是历史文化的原因,所谓外 部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包括国际关系)的原因。 三秦大地数千年(主要是周、秦、汉、唐以来)的历 史发展,并不是等速运动的,其前期主要表现为积 极进取,向外开拓,其后期由于“八百里秦川”能够 自给自足,与外界淡化了联系,因而逐渐走向封 闭、保守。这种历史发展的轨迹,既可以从内部、外 部找到原因,又必然地积淀和表现为文化心理和 生存方式。这种文化心理与生存方式,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这便是文化的二重性。
任何文化都有二重性,我们一般所论文化传 统,多是从正面概括与论述的。三秦文化在自身发 展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一, 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二,纳异进取 的开放精神与重视实用讲究功利的文化心理;三, 求实尚礼的厚朴风气与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 态。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既雕琢了三秦儿女的个 性文化心理,又鼓动了汉唐盛世的雄风,塑造了三 秦大地的历史形象。它使三秦大地光彩夺目。三秦 文化不但是三秦大地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 三秦大地走向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 史基础与文化基因,为了建设现代化的陕西,必须 在利用陕西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陕 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必须同步发展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发扬三秦文化的优秀传统精神,并积 极地把传统转化为现代,使传统更辉煌,使现代更 发展。
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呢?
创造性地转化传统,也就是积极地用现代意 识、科学精神去改造传统。何以转化传统又叫做改 造传统呢? 因为三秦文化除了有如上面所叙述的 优秀传统之外,还有历史形成的负面积淀。这些负 面积淀主要有:一,三秦文化的后期,逐渐沉浸于 自给自足的封闭、保守意识,淡漠了周秦汉唐时期 积极向外开拓进取的胸怀与气势;二,由于三秦文 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日益在三秦大地父老的 肩膀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形成了“向后看”的 心态和思维方式。有人陶醉于秦砖汉瓦、大唐雄 风,却难于闻到电脑、宇宙飞船、自动化系统的时 代信息;三,有人习惯于小生产者、家长式管理方 式,划地为界、血缘纽带、目光短浅,缺乏前瞻意识 与全球观念。
这些三秦文化的负面积淀,既与时代精神相 悖谬,又可能成为陕西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阻力。我 们研究三秦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欲变阻力为助 力,转换传统,走向现代。所谓转换传统,走向现 代,说得具体些,就是发扬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精 神,克服三秦文化的负面沉积,把古老的三秦文化 改造成为富于时代气息、适应现代生活和需要的 三秦文化。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一,以批判地继承 的科学态度发掘、整理、研究、弘扬三秦文化。“继 承”是根本目的,所谓“批判”只是一种分析的方 法,通过批判,分清三秦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以做 到弘扬精华,舍弃糟粕;从传统出发,大踏步地走 向世界。二,把历史意识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用 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卸掉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前 进,把丰富多彩的三秦文化遗产,看成是推动陕西 地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陕西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资源; 三,继承、发扬周、秦、汉、唐时代的盛世雄风,积极 向外开拓,寻找市场,引进人材,以开放的胸怀发 展自己。昔秦所以能建大功,立大业,与开放的文 化传统有直接关系。曾经做过秦国丞相的李斯在 总结秦人成功的经验时说:“昔缪公求士,西取由 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 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 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 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有气度重 用“客卿”确实是秦国逐渐富强的重要历史经验。 这是秦文化开放性的突出表现。
做到以上三点,便可以有效地发扬三秦文化 的优良传统,克服三秦文化的负面影响,创造性地 转化传统,使三秦文化在发展与繁荣陕西市场经 济、培养与塑造陕西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创建社 会主义陕西现代文化、推进陕西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进程诸方面再创辉煌,大放异彩。这就是本文的 要义,这就是本文的宗旨。
我们在有限的篇幅内,分门别类地叙述了三 秦文化的方方面面,虽然还很不够,甚至还有重要 失漏,但已表现出了三秦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灿烂 辉煌。它为中国传统文化增色生辉,也为积极发展 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
三秦文化是三秦大地儿女自古以来在生产劳 动、相互交往、征服自然、自我更新、生活繁衍中所 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在三秦大地儿女智 慧的凝聚与表现。因而三秦文化就成为推动三秦 大地历史发展的生命动力,三秦文化成为三秦大 地历史的命脉。从本书所叙述的三秦文化发展来 看,当三秦文化处于鼎盛发展时期(如汉唐时期), 三秦大地社会经济就繁荣、发展。所谓汉唐雄凤, 不但表现为武功,也表现为文治,不仅表现在经 济、政治方面,也表现在文化方面。当三秦文化处 于衰落时期,三秦大地的社会经济也走向封闭、保 守。反之,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清明、进取,也 会积极作用和影响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文化和经 济、政治的密切关系。研究三秦文化必须与考察三 秦的社会历史联系起来。
三秦社会历史铸造了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渗 透与文饰了三秦社会历史。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发 展的因素很多,究其要者不过内部因素与外部因 素,所谓内部因素主要是历史文化的原因,所谓外 部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包括国际关系)的原因。 三秦大地数千年(主要是周、秦、汉、唐以来)的历 史发展,并不是等速运动的,其前期主要表现为积 极进取,向外开拓,其后期由于“八百里秦川”能够 自给自足,与外界淡化了联系,因而逐渐走向封 闭、保守。这种历史发展的轨迹,既可以从内部、外 部找到原因,又必然地积淀和表现为文化心理和 生存方式。这种文化心理与生存方式,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这便是文化的二重性。
任何文化都有二重性,我们一般所论文化传 统,多是从正面概括与论述的。三秦文化在自身发 展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一, 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二,纳异进取 的开放精神与重视实用讲究功利的文化心理;三, 求实尚礼的厚朴风气与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 态。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既雕琢了三秦儿女的个 性文化心理,又鼓动了汉唐盛世的雄风,塑造了三 秦大地的历史形象。它使三秦大地光彩夺目。三秦 文化不但是三秦大地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 三秦大地走向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 史基础与文化基因,为了建设现代化的陕西,必须 在利用陕西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陕 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必须同步发展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发扬三秦文化的优秀传统精神,并积 极地把传统转化为现代,使传统更辉煌,使现代更 发展。
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呢?
创造性地转化传统,也就是积极地用现代意 识、科学精神去改造传统。何以转化传统又叫做改 造传统呢? 因为三秦文化除了有如上面所叙述的 优秀传统之外,还有历史形成的负面积淀。这些负 面积淀主要有:一,三秦文化的后期,逐渐沉浸于 自给自足的封闭、保守意识,淡漠了周秦汉唐时期 积极向外开拓进取的胸怀与气势;二,由于三秦文 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日益在三秦大地父老的 肩膀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形成了“向后看”的 心态和思维方式。有人陶醉于秦砖汉瓦、大唐雄 风,却难于闻到电脑、宇宙飞船、自动化系统的时 代信息;三,有人习惯于小生产者、家长式管理方 式,划地为界、血缘纽带、目光短浅,缺乏前瞻意识 与全球观念。
这些三秦文化的负面积淀,既与时代精神相 悖谬,又可能成为陕西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阻力。我 们研究三秦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欲变阻力为助 力,转换传统,走向现代。所谓转换传统,走向现 代,说得具体些,就是发扬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精 神,克服三秦文化的负面沉积,把古老的三秦文化 改造成为富于时代气息、适应现代生活和需要的 三秦文化。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一,以批判地继承 的科学态度发掘、整理、研究、弘扬三秦文化。“继 承”是根本目的,所谓“批判”只是一种分析的方 法,通过批判,分清三秦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以做 到弘扬精华,舍弃糟粕;从传统出发,大踏步地走 向世界。二,把历史意识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用 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卸掉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前 进,把丰富多彩的三秦文化遗产,看成是推动陕西 地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陕西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资源; 三,继承、发扬周、秦、汉、唐时代的盛世雄风,积极 向外开拓,寻找市场,引进人材,以开放的胸怀发 展自己。昔秦所以能建大功,立大业,与开放的文 化传统有直接关系。曾经做过秦国丞相的李斯在 总结秦人成功的经验时说:“昔缪公求士,西取由 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 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 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 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有气度重 用“客卿”确实是秦国逐渐富强的重要历史经验。 这是秦文化开放性的突出表现。
做到以上三点,便可以有效地发扬三秦文化 的优良传统,克服三秦文化的负面影响,创造性地 转化传统,使三秦文化在发展与繁荣陕西市场经 济、培养与塑造陕西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创建社 会主义陕西现代文化、推进陕西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进程诸方面再创辉煌,大放异彩。这就是本文的 要义,这就是本文的宗旨。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