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佛国寺塔多
寺塔林立,也是江南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江
南素有“佛国”之称。所谓佛国,无非指江南地区佛
教的传播面广,影响深,且寺塔多。佛教是三国孙
吴时期,由西域僧人康僧会传到江南的。此后的六
朝时期,由于汉文化中心的南移,佛教发展形成第
一个高峰。五代吴越国时,形成第二个高峰。明清
时期,形成第三个高峰。
佛教和道教不一样,它强调和尚住寺院修行, 所以,佛教徒热衷于化缘修寺。而一些世俗的有钱 有势的信徒,也愿意拱让宅院。南朝时,由于政府 的支持,寺塔的修建相当兴盛。唐诗人杜牧《江南 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绝非 夸张之辞。吴越国时,有八万多座寺塔。隋唐以来, 由于佛教的中国化,不仅有大庙,而且民间有许多 小庙。明清时期,江南的村镇,寺庙林立,如南通的 石巷镇,旧时有七十二座庙。青浦县的金泽镇,桥 桥有庙,全镇有桥四十二座,庙则比桥还多。于此 可见吴越地区庙宇、寺塔之多。称江南是佛国,是 恰如其分的。吴越地区,现存有多少寺、塔,尚无精 确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塔比寺多。江南名寺 很多,如南京的栖霞寺,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灵 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国寺, 上海的静安寺、龙华寺等。其中,最值得一讲的是 国清寺和普陀山寺群。
国清寺位于浙东天台县的天台山南麓,初名 天台寺,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天台寺之所以 享名,是因为它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宗是第 一个中国化的佛教流派,在中国佛教史上起着开 风气之先的作用。 天台宗的创始人是智(538— 597),人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智自南朝陈太 建七年(575)上天台,建草庵讲经。智卒,晋王扬 广承智遗意,建天台寺。 杨广登基为炀帝后,遂 赐名“国清寺”。以后屡毁屡建。现存寺院为清雍正 以后陆续重建。国清寺殿宇六百余间,占地一万九 千六百万平方米,由四条纵轴线组成,有四殿、五 楼、六堂、二亭、一室。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殿 宇,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正中设明代铜铸 释迦牟尼坐像,莲座高六点八米,重达十三吨,造 型奇特,神韵优美。天台宗后传入日本,称日本佛 教天台宗。
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海天佛国” 之称,是江南佛教的缩影。普陀山是浙东舟山群岛 中的一个小岛。传说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高僧惠萼来中国,请得 一尊木雕观音菩萨像,从明州(宁波)乘船回国。船 至普陀,风浪甚大,不能前进。惠萼认为观音与日 机缘未熟,于是把观音像留了下来。有位村民让出 了草房,以后扩建为寺,即为今天的“不肯去观音 院”。这是普陀山佛教的开始。北宋以来,普陀山寺 院渐增,普济寺即是北宋建的。盛时,全山有寺庵 二百余座,僧尼万余人。香火缭绕,钟鼓声不绝于 耳,可谓“南海圣境”。普陀山分前山和后山两部 分。前山以普济禅寺为中心,周围有多宝塔等近十 个景点。普济寺是第一大寺。主殿称“圆通宝殿”, 殿中毗卢观音,高达十六米,妙相庄严,神情自若。 四周有观音三十二应身像,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前有放生池,称海印池,有十五亩大,池上有三座 桥。过中桥可抵“御碑亭”,上有雍正帝御书。寺东 为多宝塔,塔高三十二米,元代建,全由太湖石砌 成。这里是普陀山的中心区。街道、商店皆在寺东 西。由前山到后山中间是大乘庵。大乘庵最大特色 是有一尊释迦牟尼卧像,长达七点六米,神态安祥 静妙。出大乘庵不远,是杨枝庵,中有观音碑,上刻 观音像,据说是据唐画家阎立本拓本刻成。多宝 塔、观音碑、普陀鹅耳枥,合称“普陀三宝”。后山即 佛顶山。山脚下有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法雨寺依山而建,自天王殿到方丈殿,层层升高, 气势不凡,和天童寺建寺十分相似。其中的九龙观 音殿,系康熙间拆明南京故宫九龙殿盖成,一龙盘 顶,八龙环八根重柱,造型优美生动。“九龙盘拱” 为普陀一绝。佛顶山上有“云扶石”慧济寺。慧济寺 原为明代圆慧和尚修建的小庵,清代建成大雄殿、 玉皇殿、斋楼等,成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在普陀 东南还有个称珞伽山的小岛,传说观音先在此山 修炼,然后跨海过“观音跳”,到普陀山立足,逐渐 扩大地盘的。故有“不到珞伽不算朝完普陀”之说。
普陀山不大,但烟火旺盛。在那里,信徒三步 一拜,九步一叩十分虔诚。不过,如今的游客更感 兴趣的还是观日出、到海上游泳和品尝舟山群岛 的新鲜海味。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这是前人对祖国 神州大地上无数古塔的形象描绘。塔,又称墓塔、 佛塔,中国古人称“浮屠”。本是存放佛祖骨灰(舍 利)的。早期的佛寺,塔是主体,内藏舍利,是教徒 崇拜的对象。唐始,在寺中心另建大殿,供奉佛像, 进行佛事,出现塔与殿并重的局面。以后,殿成为 寺院主体,塔的位置下降,成为殿的附属,甚至寺、 塔分离。塔的意义也变了,原来是佛祖独享的,后 来一般高僧也有资格享受了,出现了公墓形式的 塔林和塔山。
我国早先的塔大都是木塔,北魏中期开始有 砖塔。吴越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塔是绍兴大善寺塔, 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三年(504)。苏州吴县的兴福塔 建于梁大同年间(535—546)。天台的赤城塔也建 于南朝。隋唐时期,北方流行密檐式塔,而南方则 开始有简易的楼阁式砖塔出现。国清寺隋塔是中 国现存最古老的塔之一。隋塔位于天台县国清寺 东二百米的山坡上,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 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历史。隋塔高五十九 点三米,六面,九级,空心。隋塔的价值在于它的砖 块叠涩技艺。它的内壁镶嵌有许多石刻佛像和经 碑,塔砖的正面塑有众多的佛像浮雕,整座塔仿佛 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隋代高超的建 筑技艺水平。“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塔的 残存,为国清寺这座古刹增添了不少姿色。
到了五代末北宋初,南方的砖塔建筑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佛教徒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可望不 可用的砖塔。他们借鉴了我国传统的古建筑—— 楼、阁、阙、观等技术,对塔进行了重新的创作,更 加讲究塔的实用性、美观性。他们在塔各层外面铺 上了环形阳台,在塔心设置了楼梯,人们可以沿梯 登楼,可以到平台上眺望四周的风景。塔檐飞翘, 塔顶如亭顶,配以直剌苍空的塔刹,显得稳重端 庄,威武挺拔,气势非凡。杭州的六和塔、上海的松 江方塔,就是这种楼阁式宝塔。以后,这种塔式传 入中南、北方。无论是城市乡村,或者名山大川,都 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吴越地区现存古塔数量不少,以楼阁式塔为 主。楼阁式塔分三种,一为木砖结构,二为石塔,三 为砖塔。据徐华铛《中国古塔》统计,吴越地区的楼 阁式古塔约有五十座。著名的有上海龙华塔、青龙 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苏州虎丘塔、北寺塔,扬州 文峰塔,杭州六和塔、保俶塔,宁波天封塔,湖州飞 英塔等。塔形以多角形居多,有六角、八角、十边三 种。塔层以七层居多,间有九层。因为佛教以奇数 为清白,故塔层多为奇数。
吴越地区大都是单塔,也有些群塔。有双塔 者,如苏州双塔、温州江心寺的东、西塔。黄岩灵石 寺,宁波阿育王寺,原来也是双塔制,只是后来倒 掉了,才变成单塔制的。双塔一般是为尊仰释迦牟 尼和多宝如来“双佛并坐”而建的,但后来也有仿 我国双阙而建的,目的是增强寺庙的庄严气氛。国 清寺前有大塔之墙,平阳宝胜寺原有四塔,今残存 两塔。
在塔的风格上,江南的塔有别于北方的雄伟 稳重、简洁豪放,显得玲珑精美、轻巧秀气。
江南的寺塔,和其他地区寺塔相比,有共性, 更有个性。它除具有宗教色彩之外,还揉进了江南 山水的秀丽与清幽。江南的许多寺院多坐落在青 松、翠竹之间,青山郁郁,泉水淙淙,香烟缭绕,诵 经声、木鱼声回旋上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如 宁波的天童寺,依山而建,层层递高,气势非凡。周 围古树参天,似原始森林,是有名的森林公园。王 安石有诗曰:“二十里松行欲尽,春山捧出梵王 宫。”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得如此得体,谁不羡慕! 此外,江南佛寺多为木质斗拱结构,简练,曲线柔 和,古朴挺秀,如宁波保国寺。
江南的佛寺、佛塔,为江南多彩的人文景观更 添颜色。
佛教和道教不一样,它强调和尚住寺院修行, 所以,佛教徒热衷于化缘修寺。而一些世俗的有钱 有势的信徒,也愿意拱让宅院。南朝时,由于政府 的支持,寺塔的修建相当兴盛。唐诗人杜牧《江南 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绝非 夸张之辞。吴越国时,有八万多座寺塔。隋唐以来, 由于佛教的中国化,不仅有大庙,而且民间有许多 小庙。明清时期,江南的村镇,寺庙林立,如南通的 石巷镇,旧时有七十二座庙。青浦县的金泽镇,桥 桥有庙,全镇有桥四十二座,庙则比桥还多。于此 可见吴越地区庙宇、寺塔之多。称江南是佛国,是 恰如其分的。吴越地区,现存有多少寺、塔,尚无精 确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塔比寺多。江南名寺 很多,如南京的栖霞寺,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灵 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国寺, 上海的静安寺、龙华寺等。其中,最值得一讲的是 国清寺和普陀山寺群。
国清寺位于浙东天台县的天台山南麓,初名 天台寺,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天台寺之所以 享名,是因为它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宗是第 一个中国化的佛教流派,在中国佛教史上起着开 风气之先的作用。 天台宗的创始人是智(538— 597),人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智自南朝陈太 建七年(575)上天台,建草庵讲经。智卒,晋王扬 广承智遗意,建天台寺。 杨广登基为炀帝后,遂 赐名“国清寺”。以后屡毁屡建。现存寺院为清雍正 以后陆续重建。国清寺殿宇六百余间,占地一万九 千六百万平方米,由四条纵轴线组成,有四殿、五 楼、六堂、二亭、一室。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殿 宇,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正中设明代铜铸 释迦牟尼坐像,莲座高六点八米,重达十三吨,造 型奇特,神韵优美。天台宗后传入日本,称日本佛 教天台宗。
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海天佛国” 之称,是江南佛教的缩影。普陀山是浙东舟山群岛 中的一个小岛。传说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高僧惠萼来中国,请得 一尊木雕观音菩萨像,从明州(宁波)乘船回国。船 至普陀,风浪甚大,不能前进。惠萼认为观音与日 机缘未熟,于是把观音像留了下来。有位村民让出 了草房,以后扩建为寺,即为今天的“不肯去观音 院”。这是普陀山佛教的开始。北宋以来,普陀山寺 院渐增,普济寺即是北宋建的。盛时,全山有寺庵 二百余座,僧尼万余人。香火缭绕,钟鼓声不绝于 耳,可谓“南海圣境”。普陀山分前山和后山两部 分。前山以普济禅寺为中心,周围有多宝塔等近十 个景点。普济寺是第一大寺。主殿称“圆通宝殿”, 殿中毗卢观音,高达十六米,妙相庄严,神情自若。 四周有观音三十二应身像,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前有放生池,称海印池,有十五亩大,池上有三座 桥。过中桥可抵“御碑亭”,上有雍正帝御书。寺东 为多宝塔,塔高三十二米,元代建,全由太湖石砌 成。这里是普陀山的中心区。街道、商店皆在寺东 西。由前山到后山中间是大乘庵。大乘庵最大特色 是有一尊释迦牟尼卧像,长达七点六米,神态安祥 静妙。出大乘庵不远,是杨枝庵,中有观音碑,上刻 观音像,据说是据唐画家阎立本拓本刻成。多宝 塔、观音碑、普陀鹅耳枥,合称“普陀三宝”。后山即 佛顶山。山脚下有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法雨寺依山而建,自天王殿到方丈殿,层层升高, 气势不凡,和天童寺建寺十分相似。其中的九龙观 音殿,系康熙间拆明南京故宫九龙殿盖成,一龙盘 顶,八龙环八根重柱,造型优美生动。“九龙盘拱” 为普陀一绝。佛顶山上有“云扶石”慧济寺。慧济寺 原为明代圆慧和尚修建的小庵,清代建成大雄殿、 玉皇殿、斋楼等,成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在普陀 东南还有个称珞伽山的小岛,传说观音先在此山 修炼,然后跨海过“观音跳”,到普陀山立足,逐渐 扩大地盘的。故有“不到珞伽不算朝完普陀”之说。
普陀山不大,但烟火旺盛。在那里,信徒三步 一拜,九步一叩十分虔诚。不过,如今的游客更感 兴趣的还是观日出、到海上游泳和品尝舟山群岛 的新鲜海味。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这是前人对祖国 神州大地上无数古塔的形象描绘。塔,又称墓塔、 佛塔,中国古人称“浮屠”。本是存放佛祖骨灰(舍 利)的。早期的佛寺,塔是主体,内藏舍利,是教徒 崇拜的对象。唐始,在寺中心另建大殿,供奉佛像, 进行佛事,出现塔与殿并重的局面。以后,殿成为 寺院主体,塔的位置下降,成为殿的附属,甚至寺、 塔分离。塔的意义也变了,原来是佛祖独享的,后 来一般高僧也有资格享受了,出现了公墓形式的 塔林和塔山。
我国早先的塔大都是木塔,北魏中期开始有 砖塔。吴越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塔是绍兴大善寺塔, 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三年(504)。苏州吴县的兴福塔 建于梁大同年间(535—546)。天台的赤城塔也建 于南朝。隋唐时期,北方流行密檐式塔,而南方则 开始有简易的楼阁式砖塔出现。国清寺隋塔是中 国现存最古老的塔之一。隋塔位于天台县国清寺 东二百米的山坡上,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 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历史。隋塔高五十九 点三米,六面,九级,空心。隋塔的价值在于它的砖 块叠涩技艺。它的内壁镶嵌有许多石刻佛像和经 碑,塔砖的正面塑有众多的佛像浮雕,整座塔仿佛 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隋代高超的建 筑技艺水平。“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塔的 残存,为国清寺这座古刹增添了不少姿色。
到了五代末北宋初,南方的砖塔建筑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佛教徒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可望不 可用的砖塔。他们借鉴了我国传统的古建筑—— 楼、阁、阙、观等技术,对塔进行了重新的创作,更 加讲究塔的实用性、美观性。他们在塔各层外面铺 上了环形阳台,在塔心设置了楼梯,人们可以沿梯 登楼,可以到平台上眺望四周的风景。塔檐飞翘, 塔顶如亭顶,配以直剌苍空的塔刹,显得稳重端 庄,威武挺拔,气势非凡。杭州的六和塔、上海的松 江方塔,就是这种楼阁式宝塔。以后,这种塔式传 入中南、北方。无论是城市乡村,或者名山大川,都 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吴越地区现存古塔数量不少,以楼阁式塔为 主。楼阁式塔分三种,一为木砖结构,二为石塔,三 为砖塔。据徐华铛《中国古塔》统计,吴越地区的楼 阁式古塔约有五十座。著名的有上海龙华塔、青龙 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苏州虎丘塔、北寺塔,扬州 文峰塔,杭州六和塔、保俶塔,宁波天封塔,湖州飞 英塔等。塔形以多角形居多,有六角、八角、十边三 种。塔层以七层居多,间有九层。因为佛教以奇数 为清白,故塔层多为奇数。
吴越地区大都是单塔,也有些群塔。有双塔 者,如苏州双塔、温州江心寺的东、西塔。黄岩灵石 寺,宁波阿育王寺,原来也是双塔制,只是后来倒 掉了,才变成单塔制的。双塔一般是为尊仰释迦牟 尼和多宝如来“双佛并坐”而建的,但后来也有仿 我国双阙而建的,目的是增强寺庙的庄严气氛。国 清寺前有大塔之墙,平阳宝胜寺原有四塔,今残存 两塔。
在塔的风格上,江南的塔有别于北方的雄伟 稳重、简洁豪放,显得玲珑精美、轻巧秀气。
江南的寺塔,和其他地区寺塔相比,有共性, 更有个性。它除具有宗教色彩之外,还揉进了江南 山水的秀丽与清幽。江南的许多寺院多坐落在青 松、翠竹之间,青山郁郁,泉水淙淙,香烟缭绕,诵 经声、木鱼声回旋上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如 宁波的天童寺,依山而建,层层递高,气势非凡。周 围古树参天,似原始森林,是有名的森林公园。王 安石有诗曰:“二十里松行欲尽,春山捧出梵王 宫。”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得如此得体,谁不羡慕! 此外,江南佛寺多为木质斗拱结构,简练,曲线柔 和,古朴挺秀,如宁波保国寺。
江南的佛寺、佛塔,为江南多彩的人文景观更 添颜色。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